第60章 朱祁鎮御駕親征真相!小朱查帳!差哪哪著火!

  大秦,始皇時空!

  「這麼看來,這朱祁鎮,也不是純粹的廢物一個?」秦始皇微微眯起眼。

  在其位謀其政。

  從朱祁鎮的所作所為來看,這一點,倒是乾的倒是沒有問題。

  而且,這已經不是沒有問題那麼簡單了。

  軍,錢,人。

  三個都抓。

  這三個,不應該本就是皇帝的權利麼?

  皇帝要是沒有軍權,那不就成了傀儡皇帝?

  皇帝要是沒有錢,那國家就該滅了。

  皇帝要是沒有人事任免權,那國家基本上也不聽他的了。

  光是從這三點來看,朱祁鎮,的確對得上皇帝這兩個字。

  他幹的,都是皇帝該幹的事。

  如果幹了這些就是昏君的話,那什麼才是明君?

  總不可能,把軍權交給文官,把錢交給文官,把人事任免也交給文官,這就是明君了?

  開什麼玩笑?

  那到時候,到底誰才是皇帝?

  這國家,到底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

  總之,在這些方面,秦始皇不認為這朱祁鎮是個昏君。

  至少他做了他該做的。

  抓軍權,是為了讓大明繼續變得尚武,繼續向著周圍開疆擴土。

  抓錢,自然也是為了國家的強盛,國庫的充盈。

  抓人事任免權,是為了為國家選出有用的人才,總不可能,你推薦一個,我就用?我連這傢伙是個什麼貨色都不知道,我用他幹什麼?

  而你推薦的那些人,最後又會不會跟你穿一條褲子?

  這一刻,秦始皇眯起眼……

  呵,這就是文官?

  對自己有利的,就開始大書特書,將其吹捧為一個明君聖君,千古以來都不曾出現過的好皇帝。

  而對自己不利的,就開始大黑特黑,一切的功績,全都靠邊站,把一個黑點無限放大……

  呵……

  也不知道,寡人死後,這些文官又會如何評價朕?

  ……

  同一時間,大漢武帝時空。

  「嘖……文官?有點意思……果然,文官皆可殺啊!」

  漢武帝笑了。

  文官把手伸到軍權之中,這是想要幹什麼?

  這不是要造反麼?

  他賺的盆滿缽滿,國家窮的叮噹響?

  這一刻,漢武帝總算明白為什麼明朝末年的時候,士紳階級富得流油,而國家窮的一批了……

  很明顯,從朱元璋開國,再到崇禎帝亡國。

  這個過程中,就是文官與皇帝爭權的結果。

  什麼忠君愛國?

  這後世的文官,全都把書讀到狗肚子裡去了。

  就像韓非子說的那樣,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

  品德高尚的,不是沒有。

  可一旦位置坐上去了,那念頭自然也就多了。

  能守住那念頭不去同流合污者,才是聖人。

  而往往大多數人,都堅守不住那種念頭,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貪慾。

  貪慾一起,可不就開始各種貪污,手上想要更多的權利了麼?

  你口口聲聲說的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

  可你做了哪些為了國家,為了百姓的事?

  求皇帝減免賦稅?

  的確,這是在為百姓做事。

  可是,你家裡的產業,是不是也在這減免賦稅的政策之中?

  這不叫為百姓做事,只不過是順帶的讓百姓減免了一定賦稅而已。

  除非,你跟皇帝說,就減免百姓的賦稅,不減士紳官員的賦稅。

  可這也沒用。

  這世界上,士紳官員手中又有多少隱田?

  這田,表面上看是某個百姓的,可實際上,卻是某士紳官員家裡的。

  所謂的減免賦稅,還不是減到人家口袋中了?

  哦?

  你說士紳官員免稅?

  那你更該死了!

  都給你免稅了,你特麼還要搶皇帝的錢?中飽私囊,搶國家的錢?

  這就是文官!

  不,這就是人!

  從來都不知足。

  有了免稅的特權,還各種貪污?

  怎麼的?

  皇帝對你不好?

  還是國家對你不好?

  你不去貪污那點,就活不下去了?

  治國治國,其實就是皇帝與大臣爭鬥的過程。

  漢武帝眯起眼……

  既然明朝發生了這些事,那我大漢呢?

  大漢是不是也是這樣?

  ……

  同一時間,大唐貞觀時空。

  「這朱祁鎮……」李世民眯起眼……

  就拿朱祁鎮乾的這三件事來說,他覺得沒有錯,也沒有任何問題。

  我身為皇帝,收銀課,是不是應該的?

  我身為皇帝,我造船下西洋,讓國家的經濟更加繁榮,是不是也是應該的?

  我身為皇帝,我重新拿回軍權,是不是也是應該的?

  我身為皇帝,對官員好一點,讓你早點退休,去回家養身體,是不是也是應該的?

  啥?

  不應該?

  怎麼的?

  你想造反?

  哦?不想造反啊?那你說我幹什麼是應該的?

  國家不下西洋,讓你們文官下?那這下西洋貿易得了錢是誰的?啥?還是你文官的?你還不交稅?

  你還不想退休?想干到老死?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是,那這滿朝文武,怎麼全都是你舉薦的人?你還說你不想造反?

  哦?誤會了?你只是為國家選拔有用的人才?

  那你掌控軍隊幹什麼?是不是哪天,你們就帶著兵,殺到皇宮裡來了?那朕這龍椅,是不是就該讓給你了?

  呵……

  文官啊!

  李世民眼神閃爍。

  ……

  同一時間,大明,洪武時空。

  「朱祁鎮……」

  朱元璋低喃一聲。

  他承認,之前的確是戴著有色眼鏡去看朱祁鎮的。

  可現在他忽然發現,好像,朱祁鎮乾的那些事情,的確沒錯。

  換做是他,他也會這麼幹!

  而且比朱祁鎮還要狠!

  你文官掌控軍隊,想要幹什麼?造反啊?行,那你就先下去等著吧!等什麼?等你的九族啊!

  還有錢……

  特麼的……

  朱元璋那是最痛恨貪官了。

  眾所周知,貪官召喚朱元璋。

  就楊士奇那些傢伙干出來的事情,如果屬實的話,他能把這些傢伙的九族來回殺十遍!

  一個都別想活!

  蚯蚓都給他豎著劈兩半,螞蟻洞都得拿開水灌滿。

  雞蛋也得搖散黃,路過的狗都要挨兩巴掌。

  文官皆可殺!

  朱元璋心底冷哼一聲……

  ……

  而此時,大明永樂時空。

  朱棣眯起眼……

  從朱祁鎮親政之後,干出來的這些事,到不像個昏君……

  又沒折騰百姓,算什麼昏君?

  我就折騰文官,讓你們把錢,把權交出來,我就成了昏君了?

  相反,朱高熾在位的時候,干出來的那些事,才不是一個好皇帝該幹的事。

  當然,不排除朱高熾未來有想法,想要搞文官……

  但,做事論跡不論心。

  我不管你心裡想什麼,未來想要幹什麼,你現在乾的那些,就不是一個皇帝該有的樣子。

  一個皇帝想的,應該是讓國家變得更強盛。

  而不是讓你官員變得更富有。

  而這土木堡之變……

  文官的政變……

  朱棣不由眯起眼……

  下意識瞥了眼朱高熾與朱瞻基。

  「老二……」

  朱棣忽然開口。

  「在呢爹!」

  朱高煦趕忙回應……

  「去把楊士奇,楊榮,楊溥,黃淮,金幼孜等人,給我帶過來!」朱棣淡淡開口……

  「得嘞!」

  朱高煦滿臉紅光,興奮異常。

  ……

  而此時,大明,正統時空。

  此時的朱祁鎮,不由眯起眼……

  土木堡之變?

  文官的政變?

  這一刻,他不由開始懷疑,懷疑自己去土木堡,到底是打仗的?還是別的什麼情況?

  要知道,他現在手中,可還有關於衛所那邊的一些情報……

  邊關衛所那邊,可是正常共計,不管是糧食,還是錢,每年都在撥款,每月都在發俸。

  可偏偏,衛所卻發生了逃亡現象。

  到現在,逃亡現象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要知道,在大明時期,這種軍戶的逃亡,是要砍頭的,那是死罪!

  可這些軍戶還是逃了?

  為什麼?

  這就不免想到是有人剋扣貪污的問題。

  的確,朱祁鎮想的沒錯。

  就是被剋扣了。

  這種情況,越到明朝中後期,越發的明顯,越發的猖獗。

  舉個很通俗易懂的簡單例子:

  皇帝大手一揮,撥款七千萬兩白銀,發放到大明各大軍隊手中,以充軍餉。

  內閣擬旨,要求戶部立馬展開行動,安排人馬,立刻將這一千萬兩銀子押解出京。

  戶部接旨,不敢怠慢,找齊押運,要求一個月內,務必將這五百萬兩白銀親自交到各地軍政衙門手中。

  緊趕慢趕,押運部隊不負眾望,經歷千難萬險,總算把四百萬兩白銀,一分不少的送到了各地軍政衙門手中。

  巡撫招來下屬各指揮使,高呼吾皇萬歲,感謝皇上恩典,竟然撥了三百萬兩白銀犒賞,吾等唯有感恩戴德,才不負龍恩!

  指揮使們感激涕零,領著兩百萬兩齣了門。

  回到衛所,召集下屬,說朝廷撥了一百萬兩軍餉,下轄各千戶、百戶,按照人頭領錢,一個也不能少。

  幾經轉折,某小旗官在總棋官那裡領到了十兩白銀,回屋對四個袍澤兄弟說,皇恩浩蕩,陛下萬歲,給咱們放了五兩銀子的犒賞,咱們哥幾個一人一兩,拿回去揮霍,以後這條命,就賣給他們老朱家了!

  這就是大明!

  ……

  而此時,問答空間之中……

  秦鎮繼續開口了……

  「從前面朱祁鎮的所作所為,其實就不難看出他與文官的矛盾。」

  「又是下西洋,又是收回軍權,又是廢除保舉制的,很顯然,文官已經開始對這個皇帝不滿意了!」

  「可顯然,朱祁鎮才不在乎文官滿不滿意,他只需要自己滿意就行了!」

  「正統十四年六月,又傳來扣邊的消息。」

  「這時候,朱祁鎮忽然想到了,自從正統年間,文官掌控軍隊後,衛所軍,就不斷發生逃亡現象。」

  「衛所軍,就是邊關的國防。」

  「邊防的重要性,誰都很清楚,所以,從洪武年間,到現在的正統年間,撥款都是正常撥,糧草也是正常發放。」

  「然而,還出現了逃亡現象。」

  「這只能說明,邊防已經開始糜爛了。」

  「如果不是剋扣,那絕對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於是乎,朱祁鎮,打算御駕親征了!」

  「其實,御駕親征還不夠準確,應該說,巡邊!」

  「而巡邊的同時,他也正好可以去查查帳!」

  「這其實與朱厚照巡邊,朱厚照南下巡視是一樣的,都是去查帳的!」

  「至於瓦剌扣邊這種情況?就壓根不在朱祁鎮的考慮範圍內。」

  「且不說到底是不是瓦剌也先的問題,就算是,他也只是在長城內部,他去的是居庸關,宣化府,大同等地方!」

  「這是大明的重鎮邊防。」

  「就相當於在自家後花園溜達。」

  「這要是去溜達都能出問題,那這天底下就沒有安全的地方了。」

  「而且,查帳這種事,也唯有朱祁鎮親自去了,才能看清楚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於是乎,朱祁鎮在七月十一號做下決定,七月十四號宣布消息,自己要御駕親征,七月十五號,不顧大臣們的反對,就直接御駕親征,帶著五十萬京軍出發了!」

  「當然,五十萬肯定是沒有的!」

  「史書上一些記載,二十萬也沒有!」

  「甚至,明實錄,乃至明史,都沒有記載。」

  「別說沒有記載帶了多少兵了,就是陣亡了多少,也沒有記!」

  「而這五十萬的數又是從哪來的?」

  「就是國榷了!」

  「國榷中提到了五十萬這個數,但這五十萬,並不是軍隊。」

  「原文記載是:甲午遣告廟社,發京師親征,詔下於二日即行,文武吏卒倉卒就道,前軍五萬騎,吏卒私屬五十萬人。」

  「意思就是,中午上香,開始發兵,下詔後的第二天就出發,當然,還帶上了一些文武大臣,而正兒八經的軍隊,就只有那五萬騎,其餘的五十萬,就是部隊家屬。」

  「這部隊家屬,也不是去打仗的,就是搞後勤的,只有五萬騎兵才是作戰部隊。」

  「別覺得少,事實上,此時,寧陽侯帶著十萬大軍正在江浙平叛。」

  「靖遠伯,也帶著十萬大軍在湖廣平亂。」

  「這已經有二十萬大軍了!」

  「朱祁鎮還能找的出來五十萬大軍才有鬼了!」

  「根據記載,正統九年的時候,朱祁鎮犒賞在冊的京軍,就只有二十二萬人!」

  「本來就只有二十二萬京軍,江浙平叛要十萬,湖廣平亂要十萬,哪還能找得到五十萬大軍?」

  「再說了,明朝是吃空餉最嚴重的朝代,這二十二萬人,也只會少,不會多!」

  「同時,在朱祁鎮親征之前兩個月,這個調兵幾千,那個調兵支援幾萬,還沒出門,就已經調走了六七萬人了,哪還有五十萬大軍?別說五十萬了,朱祁鎮還能找出十萬來,明朝的軍事實力都逆天了!」

  「朱棣北伐,別說什麼帶五十萬大軍,這五十萬大軍中,其實是包括運輸後勤隊伍的,真正能作戰的,也不過只有十多萬人罷了,絕對不超過二十萬!而且,這些作戰部隊中,還有從別的地方調兵過來的,這才有了北伐!」

  「而朱祁鎮,不說真帶走五十萬大軍吧,哪怕只帶走二十萬大軍,那也相當於抄家了!」

  「這是連京城都不打算要了的節奏。」

  「所以說,五十萬大軍是不存在的,二十萬大軍也是不存在的,五萬騎兵才是他真正帶走的數字!」

  「其餘的,全都是後勤部隊!」

  「別說後勤部隊也能作戰,哪個皇帝出門打仗出門不帶後勤部隊?」

  「朱棣北伐,還要帶二十多萬後勤保障人員呢!」

  「別以為打仗就是拿頭去莽,士兵是人,他們也需要吃飯,也需要包紮傷口的。」

  「至此,朱祁鎮就帶著一批文官武將出發了。」

  「先看看文官帶了誰,武將帶了誰。」

  「文官: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

  「吏部左侍郎,刑部右侍郎。」

  「工部右侍郎,翰林院學士,以及一些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

  「還有給事中,中書舍人,監察御史,郎中,員外郎,主事等等!」

  「這就是一大批文官。」

  「而武將方面就是: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贏、駙馬都督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塤、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這些。」

  「相比起文官來,武將真的不算多。」

  「這像打仗嗎?這根本就不像打仗!」

  「打仗用得著帶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侍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這些麼?」

  「其實有個更貼切的說法就是……」

  「朱祁鎮帶著這些人,去巡查了!」

  「查的是糧,查的是錢!」

  「正統十年的時候,他就想查,結果,查到哪,哪著火!」

  「他現在不親自去走一趟,整個大明朝可就被蛀蟲給蛀空了!」

  「他只管查,而查到誰頭上,誰倒霉!」

  「當時就能給你砍了,跑都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