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時空!
朱棣都聽麻了,好像在聽天書一樣,滿臉的懵逼。
什麼侍郎?
什麼學士?
什麼三大殿被燒?
什麼遷都順天府?
不是,這都什麼跟什麼?
這一刻,朱棣很頭疼,是真的頭疼,實在是聽不懂,感覺像是聽天書一樣。
但是……
他記住了兩個名字……
「楊榮,金幼孜?」
楊榮他以前沒見過,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出生的,其實,現在的楊榮,才八歲九歲的樣子。
金幼孜也是一樣,現在的金幼孜,也才十三四歲,朱棣能聽過就有鬼了。
不過,這不妨礙他將這兩個名字記住。
……
而同一時間,大明永樂時空!
「楊榮?金幼孜?」朱棣忽然笑了,眼神閃爍。
「爹,我這就去砍了這兩個狗東西,竟然敢弒君?這還得了?」朱高煦大怒,二話不說就想去砍了這兩個傢伙。
楊榮與金幼孜,他們可再熟悉不過了。
前幾年打仗的時候,朱棣就帶上這兩個傢伙。
明明聖眷正濃,卻不想,這兩個傢伙竟有如此狼子野心?弒殺皇帝?
這還得了?
還秘不發喪?
還將朱棣的屍體裝在錫罐里密封?
好傢夥……
能想得到,等從榆木川回到京城後,朱棣的屍體怕是都腐爛了。
那可是密封,就算外面天氣再冷,裡面的溫度也會逐漸變高……
這特娘的分明就是銷毀證據!
「老二,你這是幹什麼?」朱高熾趕忙呵斥。
「老大,你不會跟這兩個傢伙,真的有什麼密謀吧?」朱高煦眯眼看向朱高熾。
「怎麼可能?」
朱高熾臉色一變,否認道:「這都是無稽之談!都說了是陰謀論,既然是陰謀論,那肯定就是假的!哪有你這樣的,直接去砍人?」
「呵……」
朱高煦冷笑:「這種事情,別說是不是陰謀論了,敢謀害皇帝,就算只是陰謀傳言,也得給他下獄了!」
「不著急!」
這時候,朱棣開口了,他眯起眼,深吸口氣,又沉聲道:「傳令五城兵馬司,守住京師,可進不可出!」
「得嘞!」
朱高煦冷笑一聲,轉身就走,眼中,還帶著獰笑。
……
同一時間,大明洪熙時空。
「嗯?」
朱瞻基陡然眯起眼,眼中,閃爍著冷冽光芒。
「楊榮?金幼孜?」
現在的楊榮與金幼孜,已經成了工部尚書與禮部尚書!
毫無疑問,這屬於高升了!
本來,正常來說,新朝皇帝,提拔官員,是很正常的。
但為什麼偏偏是楊榮與金幼孜?
而且,還不僅僅是這兩個傢伙,各種文官,也都在提升。
戶部尚書夏原吉,當即官復原職,從獄中出來。
甚至,後來還赦免了建文舊臣,讓那些被流放的可以回到原處。
平凡冤案,還採納了夏原吉的建議,取消了鄭和早就預定好的海上遠航,同時,還取消了邊境的茶、馬貿易,同時,也停止派去雲南、交織採辦的寶珠黃金與珍珠使團,還重新任命已經被貶的吳中、楊勉的官職。
可以說,朱棣當時乾的那些事,朱高熾完全反了過來。
被朱棣流放的,他接回來了。
被朱棣棄之不用的,他用起來了。
被朱棣罷官的,他又重新請了回來……
表面上說,這是為了恢復國力,想要好好的治理國家……
但關掉邊境的茶馬貿易,又是什麼意思?
治世的話,不應該是展開貿易麼?
還有,鄭和下西洋,本來都已經準備好了,錢都已經投進去了,就差出海了。
你說朱棣死了,暫時耽擱,這沒問題。
可到了後來,這事就直接被朱高熾給否了,表明以後再也不下海了。
這錢不更是打水漂了?
而且,鄭和也已經不是第一次下西洋了,每次下去,賺回來的錢,絕對比投入的還多,按理來說,就應該開海,應該貿易才對……
有問題!
這裡面,有很大的問題!
這一刻,朱瞻基想了很多。
只是越想,他越感覺頭皮發麻,手腳不自覺的就有些冰冷。
……
同一時間,大明宣德時空。
此時的朱瞻基,也幾乎想到了洪熙時空朱瞻基想到的問題。
而且,如今他當了皇帝,事情了解的就更多了……
說實話,他早就有想法讓鄭和繼續下西洋了……
這段時間,他也在反覆的想……
大明就那麼個大明,各種天災,各種寒冷……
小冰河期不是開玩笑的。
他需要錢!
很需要錢!
只有有了錢,才有糧食,有了糧食,才能賑災。
但明朝對農業的依賴太嚴重了。
朱瞻基收不到錢,就只能停止朝廷的各種正常採辦。
然後用那節約出來的錢,去屯糧,去賑災。
但這麼做,無異於飲鴆止渴。
說以,他就想著,要開海……
他理由都想好了,就以外番不來朝貢為理由,讓鄭和去出航!
只是……
現在,他忽然又發現了新問題……
這一刻,他眼神冷厲,忽然想到了很多……
……
而此時,問答空間之中……
秦鎮重新泡好一壺茶,這才繼續開口道……
「接下來,說說朱高熾!」
「之前雖然有提及朱高熾,但一直沒有說朱高熾到底活了多久……」
「朱高熾,在位時間,一共就十個月!」
「史書記載,仁宗無疾驟崩,就是忽然暴斃的,莫名其妙就死了!」
「是的,他沒有病,不是別人說的那樣,因為朱棣讓他監國,累垮了身子,這都是沒有的事,他就是忽然暴斃的。」
「當然,朱高熾的死亡原因,與誰殺害的,先暫時不談!」
「先從朱高熾這邊,逆推一下朱棣的死因……」
「朱高熾登基之後,先把朱棣罷免的那些官員重新啟用。」
「然後,還把六科給事中,就是朱棣專門任命監察官員的,結果,被朱高熾給發配到了縣裡去當縣丞去了!」
「明朝的行政劃分是,省、府、州、縣!」
「縣就是最小的。」
「而縣丞,還是縣令的副手。」
「以前,六科給事中,好歹也是有品級的官員,正五品的有,正七品的也有。」
「結果,朱高熾直接把這些監察官員的六科給事中給一擼到底,當了個最小的官兒!」
「是不是感覺跟建文帝當時一樣,開始給文官們清除障礙了,沒了專門監察官員的官兒,這些文官可不就開始無法無天了麼!」
「之後,朱高熾又把順天府改成了行在,意思是,這就不是京師了,就是暫時在這辦公而已。
「再之後,朱高熾在夏原吉的建議下,停了下西洋,也停了雲南去取寶石、去交趾收黃金珍珠,也停了與邊境的茶馬貿易!」
「先說說朱高熾為什麼這麼做,史書上寫的是,按照官員討論商議的結果,裁剪掉這些沒必要的開支,節省國力,恢復國力,為了賑災,為了買糧,為了好好的治理國家!」
「可是,夏原吉建議的這些,就很奇怪。」
「停下西洋?」
「要知道,鄭和在永樂二十年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第六次下西洋,已經回來了!」
「到了永樂二十二年,正月的時候,朱棣就命鄭和去舊港,讓某人的兒子,接替他父親的位置,同時,準備開始出海。」
「當時,從正月開始就在準備,其實海上航行,需要準備什麼,有了經驗,都門清!」
「根本用不了幾個月時間,就能準備完畢,隨時都可以出海。」
「只是,因為朱棣北征,耽擱了!」
「本來以為等朱棣回來,就可以出海了!」
「然而,鄭和等到的,卻是朱棣的噩耗!」
「之後,朱高熾繼位,直接停止了下西洋,而且還是當繼位就頒布了這消息,讓已經在福建海上等著的,回到南京,讓已經準備好的貨物,全都還給內府,那些藩國的使臣,只需要派遣少量的人船護送回去就行了,各處修建下番海船的,也全都停止,買辦下番的物件,只要是銅的,全都鑄造成銅錢,麝香、荒絲這些東西,也全都交收!」
「總之就是一句話,準備好了也不讓你去,哪怕護送藩國的人回去,明明可以順道來一次貿易遠洋,也不行!」
「按理來說,一切都準備好了,明明去一趟,也不會花費什麼。」
「可就是不行!」
「那些銅器,本來是打造好的,其價值可不是熔煉成銅錢可比的,可就是融了!這何嘗又不是一種浪費?」
「所以說,朱高熾以減輕民困,恢復國力為由,停止了已經準備好的下西洋,哪怕這次莫名其妙的停止,會造成更大的損失,也無所謂!」
「總之,停止下西洋,前後就很矛盾。」
「然後在說說邊境的茶馬行業。」
「正常而言,國家想要有錢,就得貿易,這茶馬行業的貿易,本來就是大明皇家的,掙的錢也是大明的,結果,朱高熾就給停了!」
「還有那些黃金珍珠等,這就更奇怪了!」
「這簡直就是在砍自己一刀!朱高熾這是不想讓國家掙錢了,就靠著徵稅,就靠著裁撤冗餘官員,開源節流,好賑災救民!」
「明明他監國的時候,乾的挺好的!」
「早年間,鄭和回來的時候,朱高熾還被朱棣任命與禮部去接待,那些國家帶來的金銀器物,朱高熾也是看得到的!毫無疑問,鄭和下西洋給大明帶來的好處,絕對大於付出!」
「然而,這一登基繼位,就像變了個人一樣,以整個大明的視角來看,這一系列的舉動,完全就是不顧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做出來的事,全都是不利於國家的!可謂是昏招頻出!」
「而既然是不利於國家的,那做出這些事情,總有人獲利!」
「那就看看是誰能霍利!」
「以前,下西洋,全都是國家在管控,出口貿易,也全都對接的是國家,是不允許旁人出海的。」
「而鄭和下西洋一停,海上沒了大明的寶船,這大海又不像陸地城牆一樣,有官兵把守,自然就會有老百姓,非官方人員等,去海上活動!」
「以前就是這樣,為什麼明朝南方的官員這麼多?」
「就是因為南方有錢。」
「這個錢,你種地是種不出來的,還得貿易!」
「其中,貿易的主要有,瓷器,茶葉,絲綢!」
「南方地區那些人的錢主要就是出口貿易!」
「但是,當洪武時期,朱元璋禁止了民間的海外貿易,不知道被罵成什麼樣了。」
「但朱元璋禁止,是沒辦法完全禁止的,因為他也不出海,他沒辦法管到海上去,海上就沒有你朱元璋的勢力,人家偷偷摸摸的,還是可以出海的!」
「對此,朱棣也很清楚,所以,他做的更絕,他直接派遣鄭和下西洋,看到一搜私自出海的,就打,沿海也管控的很好,到了國外之後,看到有明朝走私的,就抓!」
「直接在這一塊把民間海貿給禁絕了!」
「而且,還不止如此,朱棣還不需要去購買那些物品!」
「瓷器,用官窯做!」
「絲綢,也是江南的官辦製造局做。」
「茶葉,也是國家專營。」
「然後讓鄭和去出售!」
「從上到下,整個產業鏈,全都被朱棣給壟斷了!」
「所以有人在問,朱棣又是修永樂大典,又是疏通運河,又是遷都,又是五征漠北的?錢從哪來?呵呵,錢就是從這裡來!」
「財富能多到讓人眼紅。」
「而這些產業吧,在明朝建立之前,都在南方的這些士大夫手裡。」
「朱元璋其實還好一點,他雖然禁,但還能偷偷的出海。」
「而朱棣,那就完全是斷人財路了!」
「正所謂,短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江南地區的那些文官,能不恨朱棣麼?」
「可以說,朱棣壟斷下西洋的貿易產業,江南地區那些文官就恨不得天天扎小人,扎死朱棣!」
「朱棣的死,都不用解釋了!」
「結合朱高熾繼位,停止下西洋活動,但卻沒有禁海這一點來看,還用什麼證據麼?」
「當然,你要說證據,那也有!」
「先說金幼孜,金幼孜老家是江西的,有個瓷器很出名的地方,叫景德鎮,景德鎮的青花瓷,就不用多說了吧!而這個景德鎮,就在江西。」
「再說楊榮,楊榮的老家是福建,那是港口,出貨地就在這,同時,福建也是茶葉的重要產地之一,其中比較出名的有,武夷山,安溪鐵觀音!」
「再說一個,黃淮,黃淮在永樂十二年的時候就被下獄了,一直到朱高熾繼位,才放了出來,被關了十年,朱高熾還能想到黃淮,嘖……」
「黃淮也是,被朱高熾升任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與楊榮、金幼孜、楊士奇同掌內製。」
「這才剛從牢里出來,別說官復原職了,哪怕降一降都算是天恩了,可他不僅沒有被降,反而還高升了!」
「而黃淮的老家是浙江的,明朝的絲綢產業,主要就是江南地區,主要是蘇州,杭州,松江,嘉興,湖州。」
「楊士奇就不用多說了,也是江西的!」
「再說一個,楊溥,楊溥是黃淮的獄友,與黃淮一樣,也被關了十年,朱高熾繼位就放了出來,授翰林學士,又命楊溥掌管閣事,並親自授予他閣印,沒過多久又當了太常寺卿,還兼任數職!」
「楊溥老家是湖北的,你說湖北有什麼特產?」
「好像沒有!?」
「但也的確有,這進出口貿易,也有銅器一份子。」
「而湖北,就擅長製作銅器!」
「其中,武當山的金殿,就頗受士紳官員的喜愛,而且,這種喜愛還不僅體現在建築上,就連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也是由銅器打造,還頗為精美。」
「而那個武當山上的金殿,就是一打雷落在金殿上,滋滋冒火花,異常絢麗的那個真武殿,就是朱棣命人打造的!」
「再說說趕海的時間,一般出海遠洋,都要等季風,而過了七月份,到了下半年,季風也就來了,季風一來,鄭和可以下西洋了,朱棣也想的是,他八月份回來,再讓鄭和下西洋。」
「就在這關鍵時刻……」
「正好,朱棣就沒了!」
「正好,鄭和被叫停了。」
「正好,楊榮、黃淮、金幼孜、楊士奇、楊溥高升了!」
「正好,楊榮老家盛產茶葉,黃淮老家盛產絲綢,金幼孜老家盛產瓷器,楊溥老家盛產銅器!」
「你說巧不巧!?」
「朱棣死的可太巧了,但凡晚死一個月,但凡回京之後再死,鄭和就出海了。」
「所以說,這些文官集團弄死朱棣的理由太充分了!」
……
同一時間,大明洪武時空……
朱棣麻了……
沃日了……
他本以為,只是陰謀論。
結果,現在他已經聽麻了!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這句話,他都聽了無數遍,耳朵都聽出繭子了……
可他怎麼也沒想到,這件事,有一天,竟然會發生在他身上。
這特麼……
可是……
「不對,高熾這臭小子,怎麼就放任這些傢伙胡作非為?難不成,他就看不出這些矛盾嗎?」朱棣忽然皺起眉。
這明顯不對勁!
朱高熾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對大明不利的政策。
嗯,或許對百姓有利。
但也只是短期有利。
完全不符合一個監國了二十年的太子形象。
監國了二十年,當了二十年太子,以培養儲君的方式進行培養,他就不行,朱高熾沒有一點眼光?
而且,鄭和下西洋,是朱高熾繼位之前就有過的,還發生了很多次……
也就是說,利益是看得見的,好處是摸得著的。
可朱高熾還是停了!
怎麼的?
成了個傀儡皇帝?
被文官集團架空了?
朱棣一百個不理解。
吹什麼仁宣之治?
他現在就感覺朱高熾是個昏君。
「高熾這些政策……」
這時候,朱元璋忽然開口了,他眯起眼,眼中閃爍著凌厲光芒,繼而笑了:「高熾這孩子,到的確會玩一手制衡!」
「嗯?」朱棣有些不解,愕然看向朱元璋。
啥意思?
我兒子,我不了解,你看了這麼點,就了解了?
就聽,朱元璋繼續道:「你繼位的時候,壓的太狠了,狠到文官已經開始殺你了,積重難返,你越是壓,他們就反彈的越厲害!而高熾,很清楚這其中的危害,所以,他就適當的放寬了,給他們一點好處,一點甜頭!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高熾會在未來,慢慢的收拾這些文官,只可惜,他就當了十個月皇帝!」
「嗯?」
朱棣又是愣了愣,一臉奇怪的看向朱元璋。
「你什麼眼神?」
朱元璋嘴角一抽,有些不爽。
「不是,老爺子,你什麼時候還懂得積重難返,越壓,反彈的就越厲害的道理了?」朱棣咋舌。
「呵……」
朱元璋冷笑一聲:「怎麼的?咱是個暴君?就知道殺殺殺!?」
「不然呢?」朱棣撇嘴。
「逆子……」
朱元璋冷哼一聲:「咱是殺!你是打壓!咱是不給他們跳起來的機會!」
「我擦?」
朱棣愕然,他仔細想想,發現,朱元璋說的好特麼有道理!
是,我越壓你反抗的就越凶,可我直接把你殺了呢?你反抗個錘子,去找閻王反抗吧!
朱棣慢慢歪頭:「我怎麼感覺,是你腦補過頭了呢?」
「呵……」
朱元璋笑了:「當了二十年的太子,二十年的監國,要是這點腦子都沒有,還監什麼國?繼位前,做的好好的,繼位後忽然像變了一個人,不是有謀劃,就是人傻了!但看高熾那條理分明的政令,明顯不是傻,這就是有謀劃的!」
「你……」
朱棣徹底啞口無言。
好像,自己的確還是太嫩了點?
……
同一時間,大明永樂時空。
此時,朱棣也是眉頭緊鎖。
朱元璋能看出來的東西,他也看出來了。
畢竟,兩人算得上是同齡,他當了十年皇帝,朱元璋也才當了十多年而已。
經驗其實大差不差。
而且,他還比朱元璋更了解朱高熾。
以他對朱高熾的了解,絕對不會就這樣放任國家不管。
朱高熾,把國家看的比他命還重。
難道他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
說以,唯一一種可能就是,朱高熾知道,他是被文官弒殺的。
在得知文官已經開始狗急跳牆了,就不得不開始放權了。
讓一部分利益,換那些傢伙的穩定。
等到時機成熟,再一網打盡!
這事,朱高熾絕對做得出來。
但是……
朱高熾就當了十個月的皇帝,各種政策,各種謀劃,還沒來得及展開,然後,就沒了!
不是……
「老大,你這身子骨到底什麼情況?」
朱棣不由皺起眉。
「額?我……」
朱高熾一懵,然後小心翼翼看向朱棣,不由詢問道:「爹,你看到兒子做出那些事,您就不生氣?」
顯然,朱高熾還沒意識到未來他做的那些深意。
被朱棣冷不丁的一問,還有些懷疑是不是自己聽錯了。
朱棣瞥了眼朱高熾,淡淡道:「我問你,你身體什麼情況?」
「嗨,還能有什麼情況?」
朱高熾不在意的笑道:「吃好喝好,身體硬朗的很!」
就是走起路來有點不順,還有點跛腳……
「你這一身肉啊……」朱棣嘆了一口氣。
如果不是朱高熾那臉長得的確與他有些像,就像是發福後的他一樣。
他都懷疑朱高熾是不是他的種了。
明明徐妙雲也不胖,他也不胖,徐達更不胖,朱元璋也不胖!
怎麼到了朱高熾這裡,就胖成個球了呢?
怎麼的?
小時候在皇宮吃的太好了?
朱棣眉頭緊鎖……
而此時,一旁的朱瞻基,還在糾結……
小心翼翼看了眼朱棣,又看了眼朱高熾,不由抽到姚廣孝面前,不由低聲詢問道:「大和尚,爺爺怎麼沒罵我爹啊?」
姚廣孝輕笑一聲,沒有回話……
……
而此時,問答空間之中……
秦鎮繼續開口了……
「總之,之前說的,就是朱棣被害的起因,文官的動機,被謀殺的經過!」
「接下來,說一下朱高熾的被害!」
「朱高熾被害的前一天晚上,有個叫李時勉的翰林侍讀,與一個叫羅汝敬的翰林侍講,一起進宮與朱高熾談事情!」
「結果談崩了,朱高熾氣的不行,就讓宮中的侍衛,用金瓜錘打李時勉!」
「打到什麼程度呢,可以說是相當慘烈了。」
「直接把李時勉的肋骨打斷三根,差點就給打死了,然後再拖入錦衣衛獄中,如果不是收買了一個錦衣衛千戶,幫忙找來醫生療傷,李時勉當場就得死在錦衣衛獄中!」
「然而,李時勉第二天是活了下來,可朱高熾卻死了!」
「朱高熾死之前,嘴裡還念叨:李時勉這個狗東西辱我!」
「這話是跟夏原吉說的,夏原吉就趕忙安慰。」
「這是李時勉與朱高熾的情況!」
「至於當時李時勉與朱高熾說了什麼,那不知道!」
「國榷沒記載,史書沒記載,仁宗實錄也沒記載。」
「明明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結果,可就是沒有兩人的對話!」
「甚至,旁邊還有個親眼目睹全過程的羅汝敬!」
「這也很正常,文官的筆嘛!」
「文官自然會把不利於自己的,該刪除刪除,該修改修改。」
「但李時勉這個,太多人看到了,沒辦法刪,所以就直接忽略了兩人的對話。」
「其實想要知道李時勉說了什麼,其實也簡單!」
「從羅汝敬那邊就能猜測一二……」
「羅汝敬與李時勉是一起去的。」
「當時記載的是,羅汝敬上言時政十五事,然後被下了獄。」
「估摸著,那李時勉說的也差不多,只不過說的更直白,說的更大逆不道,這才引起了朱高熾的怒火。」
「李時勉之前就被下過獄了,就是永樂十九年,三大殿被燒毀的時候,李時勉就是當時說朱棣遭天譴的文官其中之一!」
「很明顯,這一次說的事情,也是與當時三大殿被燒毀時一樣,都是回應天!」
「再結合之前,朱高熾已經將順天府改成行在,還調動了一些官員人事任免去應天府。」
「說白了,還是商議回應天府的事。」
「羅汝敬上的是時政十五事,這個時政,肯定是當時的一些情況。」
「而其中,當時的最近的事情,就是重新遷都這個事情!」
「羅汝敬說的話,或許比較委婉,但還是忤逆朱高熾,所以被下獄。」
「而李時勉,估摸著,要麼是罵街,要麼是威脅,比如:死胖子,你爹都被咱們弄死了,你要是不回去,咱們也弄死你之類的……」
「朱高熾已經是讓人往死里打了,結果這傢伙命硬,還活了下來!」
「或許有人會問,朱高熾明明是想遷都的,為什麼還要打人家?人家上疏回南京,這不是正中下懷麼?」
「可實際上就是,朱高熾壓根不想回南京,別看史書上寫,朱高熾繼位的時候就想回南京,全都是扯淡……」
「要是繼位的時候就想回南京,繼位的時候就把順天府改成行在了!」
「還用得著等去世的前一個月才定下麼?」
「說什麼,命朱瞻基回南京查看情況,就是為了遷都做準備。」
「可實際上……」
「南京那地方,發生了地震,史書記載,還不是震了那麼一兩次,而是【屢震】。」
「朱高熾這是讓朱瞻基回孝陵看看,也看看南京城的情況。」
「甚至,還不只是近一兩個月的事,在年初的時候,南京就地震了,當時,就讓鄭和,帶著那些人,跑到這南京來守備了。」
「就南京這震啊震的,腦抽了才會回去!」
「另一方面,朱棣才剛死沒多久呢,朱高熾就把他爹撂在這回南京?想想也是不可能的,孝期都還沒過呢,守孝還要守三年呢!」
「而且,朱棣埋的地方,也特別有意思,埋在天壽山,而天壽山附近,有個關隘,叫居庸關!」
「這才是天子守國門!」
「這是死守!」
「我死了也埋在這,你回去?你回去就是不孝!」
「甭管朱高熾有沒有天子守國門的骨氣,就因為這一點,他也不能回去。」
「祖墳不要了?親爹不要了?」
「是,朱高熾回去後,自有大儒為他辯經,百年後,千年後,人家會說,他是個聖德君主,是個賢明聖君,說不定,還能多活很長一段時間,畢竟符合文官的利益了!」
「但,當世人會如何說他?」
「這來來回回的折騰,何必呢?」
「所以,朱高熾不會回去,然後,本來就與文官談崩了,人家知道你的態度了,第二天晚上就把你弄死了!」
「當然,也有可能,那些文官們發現,朱高熾許諾給他們的好處,都是表面上的。」
「這次朱高熾的強硬態度讓他們意識到了,朱高熾不是他們可以掌控的,前面給他們的好處,就是為了安撫他們,為了讓他們放鬆警惕,可這些文官們太得寸進尺了,試探出了朱高熾的底線,明白等這段時間過去後,朱高熾絕對會找他們算帳,所以,二話不說,就弄死了朱高熾!」
「也只有這些文官弄死了朱高熾,才會表明,朱高熾是無疾而崩!」
「其實當天,朱高熾就察覺到了問題了,於是就急招朱瞻基回來!」
「可惜,晚了!」
「而至於說,朱高熾是誰殺的,死於誰手……」
「有人說是李時勉氣死的,連死之前都還在念叨,李時勉那狗東西辱我!」
「朱高熾的確生氣,但不至於氣死,人還很硬朗,也沒有身體忽然急轉而下,更沒有重病。」
「無疾而死,只能是下毒。」
「而能下毒的,外人根本做不到,唯一的可能就是家人!」
「也就是之前說到過的張皇后!」
「當然,也有說是朱瞻基的,但這個看看就行,朱瞻基有充分的不在場證明!」
「之所以說是張皇后……」
「先說說張皇后的身份背景!」
「張皇后,本來是個普通人,就是所謂的良家女子。」
「張皇后的父親叫張麒,因為女兒成了燕王世子妃,父憑女貴,直接被授予兵馬指揮使之職。」
「後來靖難之役成功後,被升任京衛指揮使!」
「張氏也成了太子妃,可以說是前途大好,自己也爭氣,生了個兒子還挺聰明。」
「但是吧,靖難之役成功後,就出現了一個新的情況……」
「朱棣為了讓朱高熾坐穩太子之位,讓朱高熾娶了忠武王張玉的孫女,與武定侯郭英的孫女。」
「而且,郭氏就直接被封了貴妃,僅次於太子妃張氏,張玉的孫女也是緊隨其後!」
「這下,張皇后就很難受了,就這兩個,她能指揮的動誰?」
「她就是個普通家庭,父親還得靠她才上位,她能跟著倆比麼?完全比不了!」
「這時候,與武將天然不對付的文官們,不就開始見縫插針了麼!」
「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肯定是讓張皇后聽到了一些話……」
「比如:身為皇后,豈能被這兩個貴妃轄制?不就是個貴妃?家裡地位再高,那也是家裡,等哪天皇上要是沒了,身為皇太后,還不好收拾這兩個先帝妃子麼?」
「然後,朱高熾就沒了!」
「從殉葬就能看出來,郭貴妃是第一個被殉葬的!」
「要知道,在明朝制度中,勛舊之女,是可以免殉葬的!」
「同時,生有子嗣的,也可以免殉葬。」
「而郭貴妃,不僅是勛舊之女,還給朱高熾生了三個兒子。」
「就這,她還第一個被殉葬!」
「當然,有一些野史、明小史中記載,郭貴妃邀請張皇后去宮中祝壽,朱高熾也來了。」
「郭貴妃給張皇后敬酒,張皇后不喝,朱高熾就有些不高興,認為張皇后在猜忌嫉妒心作祟,於是,喝了酒,結果朱高熾死了!郭貴妃也自盡。」
「不過,總的來說,郭貴妃受寵是真的。」
「張皇后因此而動手,也算是有作案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