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7章 家有一老

  「這是不是有些敷衍?」周瑜當然聽明白了孫權的意思,你們讓我不印信箋了,我就不印了。你能不能我改印福字,還不賺錢,我送老百姓,你們再反對,就不禮貌了。

  但是周瑜可是知道,這些人的不要臉,若是這樣,只能是緩兵之計,並不能真的解決問題。

  「放心,老五著人用快速法,去印《爾雅》了。說是一定趕得及給皇上的節禮!」現在孫權對於自己這五弟真的好感倍增了。看看,自己那些弟弟,現在最幫得上忙的,竟然就只有老五。

  想想,又搖頭,老三孫詡公元204年在任上被人刺殺,只留下一個兒子孫松;老四孫匡也是剛過二十,就去世了,只留下一個兒子孫泰。而他的妻子曹氏是曹操的侄女。算是當初母親與曹家聯合的一種態度。所以,現在他也只有一個活著的弟弟了!孫權覺得,也許得和國太談談,要不讓國太好好訓一下幾個孩子。像孫策獨子孫紹都成年了,是不是應該讓他們出來幹活。

  「快速之法?」張昭他們真不知道印刷還有快速之法。

  「油印!國太想的,用鐵筆在蠟紙上寫字,然後塗抹上油墨,油墨沁過那些字印,就可以把字印在下面的紙上。國太印給本侯看過,有點像失蠟法。國太就是愛讀書,啥都多想想,就能出奇不異。」孫權對國太的誇獎真的不遺餘力。

  想想國太說的,原本想用油印法來印『福』字,結果卻倒了過來,老太太還感嘆,可見她還是老了,沒有年輕人機靈。她以為趕不及,沒想到,小五能馬上提出用油印法來印書,這麼一來,倒是趕得及了。

  孫權已經去看了看,因為一直給學生們準備試卷,複習的習題冊,複習資料,學裡的印刷社一直挺忙碌的。小器鬼吳國太和孫老五,怎麼可能為這個請人。當然繼續了歐萌萌小時候的優良傳統,人不夠,學生湊。理由多麼好找,「為了讓學生們加深記憶,也是對好學生的獎勵!」只有成績好的學生,才有資格去準備這些。

  於是,孫權去看時,學裡的油印坊里,從刻版到印刷,全都是學生們。因為都是一個先生教的,要求全用剛剛成型的楷書。然後,一人排版,其它人就領蠟紙回去刻版。大家配合默契,真的做的有條不紊!

  連孫權都覺得這些孩子們太好了,讓人送了兩頭羊給學裡,這是他給學生們的獎勵。不管是不是能做出來,他獎勵在前,就是表達他的開心。覺得自己這一年的錢沒白花,這些學生沒白教。

  「《爾雅》?用油印!」張昭和周瑜真不知道,油印是什麼。就算聽孫權這麼說,其實沒看到實物,也覺得有點摸不著頭腦。反正就覺得好像很厲害。

  不過他們覺得孫權若是能這麼說,就一定有把握了。他們此時心裡有點火熱了,若是能像印信箋那樣,那麼書籍還昂貴嗎?真的把書印出來了,不許他們印信箋的世家們,會怎麼反應?

  總不能不許他們印書吧?真這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那時,他們把家族中人召回,其實也沒什麼用了,那就是大勢已去。不過,這是不是會更加的激化矛盾?這是周瑜和張昭不得不想的。

  周瑜想想對著孫權拱手:「主公,那能拖多久?真的撕破臉,最壞的結果是什麼?」

  「對於那些世家,本侯剛想想,他們其實也不敢明目張胆!畢竟,此仍亂世,禮樂崩壞,家族勢力其實已經大不如前。況且也師出無名,本侯可沒做錯任何事。縱是他們想召回軍中族人,那些人擔心的,不過是家中老少。有什麼法子能讓他們自亂陣腳就好了。」孫權想想搖搖頭,一臉不以為然。

  他很滿意現在孫家人的團結,至於說外頭的事,他覺得自己作為一家之主,就該支棱起來。家人已經為他努力過了,現在要看他的。

  都是千年的狐狸,孫權一說,周瑜和張昭就聽到了前、後八個字,「師出無名」、「自亂陣腳」!既然大家都準備好了,他們就不在這個話題上廢話了。

  「那麼,這『福』字,是不是也要作為江東的禮品。不過,這種印製的好像不太好。」張紹笑著又拿起了印製福,忙說道,既然要把這些福字送給百姓,那麼,要不要也把「福」字當成節禮。我們就把文化興邦執行到底。

  「是,國太讓人準備了絲綢,讓本侯與眾位大人們一塊寫,一是大家正好互相團拜,二也能挑出好的,當成節禮,送與各方。」孫權很得意,這些國太都準備了。

  老太太已經挑好上好的絲線和絲綢,哪些做做滾邊的書函和書皮,哪些可以做絲綢的福字貼。都畫出圖,交給了府里的針線上人,現在書和紅綢帖沒還沒做出來,但是單看老太太畫的示意圖,就知道錯不了。

  還有團拜也是,國太想著他一個人寫滿朝文武的,一是太累,二也沒意思。不如把在南徐的文武百官們聚一塊,只當是節前的一次團聚。

  除了互相辭舊迎新,並且一起寫福字,然後大家抽籤,抽到誰的,就把誰寫的拿回家去掛門口。這會殿上,沒有政敵,只有同殿為臣。

  一年在工作中的不爽,正好因此而消除一些,大家其實都是想為江東好,就應該不分彼此。雖說開年後,大家也不可能成為好友,但是把大家通過這個團拜會,讓大家知道,他們不是生死仇敵。

  孫權真心的覺得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了。真的處處都想到了前頭,重點是,她都是替他想,從不自己站在前頭,就連對著百姓們施藥,她都不露面,也不許人說是國太的要求。對於眾人說的是,這是吳侯的善意。

  越這樣,孫權反道是覺得這不行,時時處處的把國太掛在嘴邊,說是國太的主意。當然,他越是這樣,越顯得他成熟了,文武百官也覺得他更值得托負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