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麥克阿瑟

  11月24日,是麥克阿瑟開展『聖誕節回家總攻勢』的時間段,信心滿滿的麥克阿瑟乘坐飛機,飛抵清川江上的第八集團軍司令部。

  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原本定下來的計劃是11月15日開始向鴨綠江進軍,然而補給跟不上,只得延期。

  是的,他們的補給線仍然不足以讓麥克阿瑟和沃克滿意,但他們都覺得,繼續拖延下去,可能會延誤戰機,一致認為不能繼續拖下去。

  麥克阿瑟此刻還堅定地認為,第一次戰役,在朝鮮戰場活動的志願軍只有三個師的兵力,每拖一天,就有成千上萬的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殊不知,此刻朝鮮戰場志願軍的兵力已經達到三十多萬。

  這還不算上人民軍的隊伍。

  不僅僅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在入朝,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極度寒冷的天氣正在降臨朝鮮。

  寒冬即將到來!

  屆時江面會結冰,敵人渡江便更加有效率,必須要趕到中國人擁有壓倒性的兵力優勢之前採取行動。

  麥克阿瑟花了整整五個小時,視察前線陣地,視察的見聞令麥克阿瑟感到憂心忡忡,能夠成為美國五星上將,打贏太平洋戰爭的人,即便是狂妄,但不可否認他的軍事眼光。

  南韓軍還沒有重整旗鼓,整個防線兵力相當薄弱,針對這一情況,麥克阿瑟決定,倘若中國大軍來襲,他就第一時間下令撤退,打消任何北上的念頭。

  於是,他決定親自去偵查,打算利用多年的經驗來判斷敵軍防線之後的真相。

  麥克阿瑟登上專機,指示飛行員托尼斯托里少校飛往鴨綠江口。

  專機上沒有裝備任何武器,很容易成為防空火力或者空中截擊的目標,麥克阿瑟認為完全不需要做任何準備的必要,如果中國軍隊有先進的防控武器,亦或者是有他們自己的戰鬥機。

  幸運的是,中國軍隊沒有。

  飛抵鴨綠江口上空後,麥克阿瑟讓飛行員爬升5000英尺高空,之後向東沿著鴨綠江飛行。

  在這個高度,整片國際無人區直至西伯利亞邊境的情況盡收眼底,目力所及之處上是一望無際的貧瘠鄉野,山巒起伏,岩壑大開,寂靜無聲的冰雪緊緊包夾著鴨綠江的黑水,猶如一條黑色皮帶,貫穿白色天地。

  這是一片無情的荒原,荒蕪的讓人心悸。

  無論越過邊界的是一支大軍,還是一列大型補給列車,留下的痕跡都已經被鴨綠江河谷時斷時續的暴風雪掩埋了。

  麥克阿瑟一番視察,決定讓沃克暫時按兵不動,等實際戰鬥顯示有必要撤退的時候,再做行動也不遲。

  出乎預料的是,麥克阿瑟因為這次前往鴨綠江的空中視察,竟被授與傑出飛行十字勳章,後來又獲得戰鬥飛行員徽章,可以說,空軍對麥克阿瑟是十分偏愛的了。

  等到從第八集團軍回來後,麥克阿瑟收到一則來自參謀長聯席會議的電文:

  「如果你部堂而皇之的向整個朝鮮和中國北東邊境進軍,一旦同中國軍隊發生大規模交火,有可能引發全面衝突。聯合國軍對此日益不安,因此某些提案可能會對你的北上進軍施加令人不快的限制。」

  「國務卿、國防部長、參聯會及其他官員在周四的一場會議上就政治和軍事方面達成了共識,結論是你的任務應該保持不變!」

  「但當務之急是由政府最高層制定一系列行動,使朝鮮統一成為可能,同時減少進一步捲入衝突的風險。」

  在第二次戰役尚未完全爆發之前,美軍方面對於中國大規模參戰亦是十分擔憂。

  由此也可見美國方面並不想因為朝鮮方面的戰局,從而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此刻,不管是聯蘇,還是美國的重心,都是在歐洲方面,因為歐洲的經濟和資源更讓人心動。

  朝鮮,就目前而言,只因為它是美國在遠東的利益。

  實際上,放棄朝鮮,還有東南亞那一片地區的國家。

  只不過,美國並不想讓聯蘇支持的北韓,統一朝鮮。

  任誰都能看得出來,北韓只是一枚棋子,中國是被拉下水的,真正授意的還是聯蘇。

  美國當局又劍姬,麥克阿瑟前進到一處靠近鴨綠江的陣地後,使用大韓民國軍隊守衛該地,以『扼守那個控制著鴨綠江河谷各通道的地帶』,而且向東北方向的進軍應以清津為限。

  電文中接著寫道:「已經展開探索性的討論,以尋求對整治活動有利的軍事措施緩和我們與京北及聯蘇之間的緊張態勢。」

  沒有盲目的軍事行動,只有有目的,切為政治服務的軍事活動。

  哪怕志願軍的第一次戰役,第二次戰役,並不完全是為了消滅美軍,而是爭取能讓美國方面放下他們高高在上的姿態,願意坐到談判桌上商討如何解決朝鮮內戰。

  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都不想讓這場戰爭持續太久。

  第一次戰役沒把他們打服,第二次戰役應當足夠。

  麥克阿瑟可不這麼認為。

  美國的示弱讓他感覺到羞恥,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的美軍,要向剛剛成立的新中國示弱,這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

  他說:「我們靠示弱永遠也無法讓中國人回心轉意!」

  麥克阿瑟反對美國的示弱政策,他堅定的認為,勝利往往是取決於強大的火力展開之上,而不是靠著示弱爭取勝利。

  美軍示弱,是無法改變中國人進入朝鮮的局面。

  在11月27日這天,中國境內大量兵力跨過鴨綠江,由此中國正式同美軍還有盟軍公開交戰,中方的兩個野戰軍對陣沃克的第三野戰軍和對陣阿爾蒙德的第四野戰軍,以壓倒性的兵力優勢展開進攻。

  四野擊潰了偽軍的第二軍,使得美軍第八集團軍側翼暴露,沃克立即按照計劃快速撤退,殿後的美二師和土耳其旅表現出色,使得第八集團軍得以脫離接觸,免遭敵軍包抄。

  第十軍比第八集團軍的處境更不妙,阿爾蒙德按照指示立即率部向元山方向撤退,海軍陸戰一師幾乎被完全包圍,不得不在其英勇的師長奧利佛史密斯將軍的指揮下奮力突圍。

  麥克阿瑟誇讚,兩支部隊的撤退十分巧妙,正常行動的專業素質無可挑剔。

  他表示,全軍之所以能脫線,既得益於我被迫做出的艱難決定,也有戰地指揮員們的高超本領。

  但對以他們的壓倒性火力優勢、絕對的制空權、機械化部隊,和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之差,後勤補給之弱隻字不提。

  提了,就是恥辱。

  「悲傷的運動打亂了敵人的時間表,迫使其提前行動,讓他們秘密集結的軍隊暴露無遺,他們本指望在春季前不聲不響的集結起一支大軍,然後一舉殲滅我軍,假如我沒有這麼做,我們可能已經成為坐以待斃的『活靶子』。」

  麥克阿瑟對這次撤退行動相當滿意,把一切功勞攬到自己身上。

  更是聲稱,是他的提前下達的命令,使得中國軍隊的圍殲失敗,也使得他們的兵力徹底暴露。

  麥克阿瑟更是發表言論,說道:「我軍在整個鴨綠江行動期間的損失相對還算輕微,第八集團軍戰死、負傷和失蹤人員總計為7337人,第十軍為5638人。這大約是硫磺島戰役戰損的一半,不足沖繩戰役的五分之一,與凸出部戰役相比更是小巫見大巫。」

  麥克阿瑟計算的傷亡,自然忽略了李偽軍的傷亡。

  這也是為什麼我軍消滅的敵人數量多,而美軍傷亡的數量小。

  當然,造成傷亡的,可不僅僅只有李偽軍,還有聯合國軍的其他士兵。

  如英軍、土軍等等。

  「如果我們能早些得知敵人的動向,或許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如果華盛頓方面不給我限制,韓戰早就結束了!」

  麥克阿瑟把中國出兵的鍋,讓華盛頓方面背,他在開戰之初,命令空軍肆意越過鴨綠江邊境線,轟炸中國邊境的事情則隻字不提。

  更是把中國之所以能夠掌握聯合國軍的所有動向,歸結為他們可以從美國華盛頓的消息源獲得情報,

  當然,麥克阿瑟如此發言,勢必引起華盛頓當局的不滿,畢竟作為一線指揮官,自己的無能指揮卻把問題怪罪在華盛頓當局上。

  中國得知麥克阿瑟這一發言,順勢而為的發布了一條官方傳單:

  「華盛頓當局禁止麥克阿瑟將軍對我軍的補給線和交通線採取報復性措施,要不是事先知道這一點,我是絕對不會貿然發動進攻的,拿部下和軍事聲望開玩笑的。」

  其意思是,知道你們禁止麥克阿瑟將軍轟炸的我們的補給線和交通線,所以我們才悍然出兵。

  這次,我們站在麥克阿瑟這一邊。

  本來,華盛頓當局對麥克阿瑟的發言就感到不滿,中國的這一條官方傳單則直接使得華盛頓當局的負責人瞬間紅溫。

  毫無疑問,這就差站在他們的面前,指著他們的鼻子說,第一次戰役和第二次戰役的失敗,是因為華盛頓當局的所作所為才導致的,和我麥克阿瑟的指揮沒有任何問題。

  中國:麥克阿瑟說的對。

  這使得華盛頓當局對麥克阿瑟愈發不滿。

  兵者,詭道也。

  中國的這一條官場傳單可謂是殺人誅心。

  麥克阿瑟還以為中國是幫著他說話,乃至他把中國的發言都寫進了自己的回憶錄里。

  「看吧,中國人都說是華盛頓的問題,問題不在我。」

  不過,麥克阿瑟有一條說對了,第二次戰役也使得中國軍隊的所有部隊全部清晰的呈現在聯合國軍眼前。

  麥克阿瑟向參謀長聯席會議書寫報告:「中國不僅派出了大軍赴朝參戰,並且兵力不斷增長,通過審訊戰俘以及其他情報得知,目前朝鮮作戰的中國軍隊是38軍、39軍、40軍、42軍、66軍、50軍和20軍,沒有朝鮮部隊。任何打著志願軍之類的幌子進行的小規模支援的說辭都站不住腳。」

  「我們面臨的是一場全新的戰爭!」

  麥克阿瑟知曉自己在第一次戰役和第二次戰役出現這麼大的失敗,他已經開始調動細菌部隊,甚至計劃,當戰爭出現不可挽回的局面,他將使用核武器,打擊中國境內的工業設施、繁華城市!

  中國的不宣而戰,加上兩次戰役的失利,使得麥克阿瑟壓力驟增。

  他思考,如果接下來的作戰再失敗,可能他來年競選美國總統的想法就要落空。

  11月29日,麥克阿瑟經過深思熟慮,向華盛頓發起急電:建議『授權戰區指揮官直接同台當局商議,將可供調遣且符合要求的軍隊北調編入聯合國軍,以強化我軍在朝鮮的軍事存在。』

  麥克阿瑟企圖拉蔣光頭入水。

  此時此刻。

  蔣光頭同樣期望著這一刻。

  此時,新中國剛剛成立,重兵北上集結,無暇顧及沿海地區的布防,他已經開始密謀反攻大陸的可能。

  並在此後,對大陸發動了數次襲擊,但均以失敗告終。

  麥克阿瑟在向華盛頓方面提出建議的時候,連夜派出聯絡組與蔣光頭聯繫,希望蔣光頭可以派出一個軍馳援南韓。

  蔣光頭收到李承晚和麥克阿瑟的電報後,兩次召集陳誠、周至柔、孫li人、桂yong清等人開會。

  蔣光頭認為,出兵參戰是他們「反攻大陸」的一個天賜良機,如果計劃順利,他們便可從南韓一路向北進入大陸,先在東北打開缺口,同時在東南沿海發起作戰,一南一北遙相呼應。

  根據這一想法,蔣光頭決定將其王牌部隊——52軍3.3萬人派往南韓。

  針對蔣光頭的這一決策,美軍聯絡組組長費爾德非常高興。

  他說,目前南韓的部隊已經不足5萬人,而北韓的軍隊在10萬人以上,如果沒有蔣光頭的及時支援,南韓的局面將非常悲觀。

  在地球的另一邊,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會議中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他贊同麥克阿瑟讓蔣光頭出兵的意見,同意建議聯合國會員國積極地參與韓戰。(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