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羊肉

  第44章 羊肉

  見了均州運送糧草的民伕,又得知鄧州正在點兵將發,即使暫時不清楚消息的確切來源,但話是李訓說出來的,趙明枝已經聽進去了。

  縱然這並不意味著徐州一定會得救,可比起從前,無疑為自己說服裴雍多爭取了時間,更多幾分轉圜餘地。

  不管最後結果如何,趙明枝已經將這作為振奮,也更抖擻精神,在心中假想京兆府中種種情況,以做應對。

  她埋頭趕路,從來是不喊苦累的,可是自從進了均州地界,卻與從前行路時全不相同,當真沒有那麼累了。

  從前衛承彥說,他們在均州城中有處鏢局,隨意問路都不怕,城中人人盡知,趙明枝只當是誇大其詞。

  然而一路行,一路停,她卻很快覺得對方所言非虛。

  這個李氏鏢局,當真沿途俱是分點。

  她跟著李訓而行,剛開始還一人兩馬,後來只用一人一馬——半日路程之內,往往便能有下一處李氏鏢局作為休整。

  鏢局中顯然對李訓到來並不意外,準備極充分,往往去到,如若是白天,那邊一應補充之物俱是現成,趙明枝在外稍作歇息,李訓同眾人說完話,從內廂出來,兩人便能換馬再行。

  如若是晚間,什麼事都不用去管,吃睡之後,一覺醒來,連衣服都有人幫著洗烘好了。

  從前在藩地時,趙明枝也常跟著父母去看自家鋪面產業,夥計掌柜對主家自有一番恭敬,卻與李氏鏢局中鏢師們反應同相處模樣全不相同。

  一干人等令行禁止,秩序森嚴,對李訓與其說是敬重,不如說是尊崇,另還有全然聽服。

  如此情況,怕是軍營中也少見。

  趙明枝心中納罕之餘,旁敲側擊,才曉得這眾人從前俱是行伍出身。

  她只能自作推測,彼處都是李訓往日袍澤,同營同伍,一同殺敵得的交情,遠非尋常人可比。

  這樣鏢局分點,她見得越多,越是痛惜。

  鏢師們那樣壯勇,高大魁梧,蔡州城裡的殿前禁衛都比之不如,如此精銳竟然全數做了跑鏢的。

  如果軍中都是這樣人物,那大晉對上狄賊時,又怎會毫無抵抗之力?

  由是,她得出兩個結論。

  其一:此刻的大晉,果然只有西軍能用,雖不知道他們為何全數從營中脫開,但管中窺豹,自眾人材質可看出西軍水平。

  想要保住徐州,攆走狄賊,保住大晉,至少這數年之間,必要用京兆府,調用西軍,

  至於之後如何調理其餘地方兵卒,當做後話。

  其二:等到了京兆府,她騰出手來,必要同二哥打聽如何訓練兵卒事,如若他肯,最好把人帶回蔡州。

  以他之能,從前在京兆府應當至少有寸許功勞,屆時了解清楚,或調或升,自然能再做任用。

  如此良材,卻只任其長於山野,豈非可惜?

  眼下了解雖不深,可單憑他一手出神入化箭術,精湛騎術,便能在禁軍之中充當教授者,另有管理之才,行路時統籌協調之能,也有許多適合位置。

  趙明枝一路前行,這兩點想法越發堅定,等到後來時已經忍不住觀察那李訓平常行動,聽他分析時局時,覺得此人或也可以考武舉之路,偶爾自鏢師們口中得知他從前百步穿楊箭術如何威震敵寇時,又覺得此番能耐,不上陣殺敵實在可惜。

  且不說她對各處鏢局中鏢師們資質極是認可,心中蠢蠢欲動想要挖牆腳,在眾鏢師眼中,這位不知打哪出來的「趙姑娘」,卻一樣叫人萬分好奇。

  送走二人,眾人一面收拾行囊,卻仍舊忍不住互相議論。

  有人問:「二當家說接了趙姑娘的鏢,要送她去京兆府——真只這麼簡單?」

  有人就嗤笑:「扯他娘的淡!二當家的甚時那樣好說話了?誰能請得動他押鏢?真只是要送人去京兆府,這一路上點出來幾個,誰不能送?只他送得動?難道他來送那路就好走些?」

  頓一頓,又道:「哦,或許真就好走些。」

  那人繪聲繪色道:「昨晚張嬸子來上菜,特被當家的叫住,叮囑要去弄點葉子菜來,要她給趙姑娘做清淡點,就那麼當著我的面,也不曉得避一避!」

  又笑罵:「他娘的還葉子菜,上次府里來的學給我們聽,有回衛三抱怨前日府上廚子滷的羊肉不夠咸,你猜二當家的說什麼?」

  眾人盡皆豎耳朵。

  那人道:「他說——前日吃的羊肉麼?」

  「從前吃了什麼肉都不記得,眼下連葉子菜都會認了??這才幾天?將來還得了?」

  一時人人大笑。

  那人復才又道:「我只說笑,眼下八字沒一撇,你們莫要亂猜亂傳!或許當家的不是那個意思,只我這求娶過幾年媳婦的人想多了。」

  然則這話說完,左右人更是笑個不停。

  有人又道:「可惜生得不夠俊——不過我看趙姑娘人品氣度,那臉生得怎樣,其實也無所謂了,原還以為商戶人家出來不行,眼下看,其實未必,還是要分人。」

  有人便點頭道:「我原還想即便皇家貴女來配也嫌不足,總差點什麼意思,現在再看,其實這樣的就很好,若無那些奢遮人在朝中瞎折騰,家國怎會淪落這地步?」

  一旁有人附和:「真娶個貴女進門,說出去好聽了,日子不好過了,被帶累是其一,說不得人家還要嫌棄你出身!」

  「誰敢!」

  「眼下在夏州那家人不就嫌過!」

  頓時眾人臉上笑意盡散。

  半晌,方才有人哼了一聲,道:「嫌了之後,眼下不就去夏州了,只可惜還連累這許多人!」

  又道:「我看商人就很好,大大方方的,說話行事樣樣拿得出手,旁的不說,只她敢半路去救輜重這一點,我就認了!」

  「不但膽量好,腦子也好使,席間我們只說了各自姓名一回,來回進出少說有二三十個人,隔天一早再遇見,她一口把我姓氏叫出——竟是還把名字同臉記認得清楚,我們其實只搭著說了一句話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