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司徒懷箬曾去太后的壽安宮拜見過一回,還陪韓家姑娘出行之外。
司徒家表現得非常平靜,似乎沒有任何的表態。
韓家卻是想要扒拉住司徒家,恨不得把自家姑娘送上門去了,比起太后的糊塗拗脾氣,他們是真心想攀上司徒家這顆大樹,這樣哪怕太后仙去,韓家也依舊能夠享受榮華,待在帝京的貴族圈子裡。
若非蕭函勸說韓老太君,不能墮了太后面子,讓人覺得太后娘家配不上先帝元後娘家,成功拿著太后的大旗說服了韓老太君,否則後者甚至能天天去給司徒家送拜帖,恨不得讓她去司徒家門口杵著,司徒家捏著鼻子為了自家風度也回將人迎回來。
蕭函能理解身處於帝京這般繁華之地,倚仗看似雄厚實則如虛無飄渺的雲彩,迫切地想要抓住些什麼想要拼命往上爬的心理,但是要連累她一起丟臉。
那還是算了,她寧願破壞掉韓家這些蠢笨無能之人的行事,也好安生清淨的待在昌樂伯府里。
說安生清淨也不算,韓采和韓雲兩個眼紅這門婚事的不天天過來攪合搞事情,那就是天上下紅雨,她們變的善良了。
蕭函懶得應付她們,就直接讓阿蟬想辦法讓這兩位『病了』。
每晚都在看北殷暗線傳來的各種情報,除了帝京關於地道和南梁暗探的布置,此時最重要的是與北殷互通消息,還有大興鎮北軍的動向。
鎮北軍是大興上代皇帝所設,主要就是鎮守與北殷的邊界,這十年來還負責把守著從北殷口中奪來的一大塊肥肉,雲朔十三州,那處不僅曾是北殷的重要藩鎮,還是兩國的門戶,可以說哪一方奪得了這十三地,就掌握了兩國交戰的主動權。
自雲朔十三州失守被占後,北殷若有兵力動向,大興鎮北軍一眼就能看到,攻守皆可,相反北殷不僅難以進攻,還有時時派遣重兵把守防備。
早有暗線傳信來,大興鎮北軍出現兵力調動,這份情報除了蕭函看過,也會出現在北殷的朝堂之上。
兵力緣由也在這大半個月內查明了,是大興皇帝想讓鎮北軍的袁家主帥回來榮養,同時袁將軍的親兵也一併調回來。簡單點來說,鎮北軍的人選本是大興上代皇帝選的,而且還是臨終授命,但當今皇帝認為十年已經過去了,與北殷也沒有什麼戰事,邊疆安寧,他又擔心和他不怎麼熟的袁主帥會在邊疆擁兵自重,所以想換上他的心腹人選。
主帥一換,軍中兵心不穩,加上又大量調動,這樣的大好出兵機會,北殷怎麼能不抓住。
負責安排計劃,搜集各方面情報的蕭函也清閒不到哪去。
秦葭破壞計劃在劇情里只用了兩三章,但蕭函開啟計劃卻要付出十倍二十倍的精力。
蕭函不需要如劇情中韓菱故意做出不可一世,令司徒家上下對她心生厭惡,謙謙如司徒懷箬也不假辭色。
因為即便韓家或韓菱表現得再好,司徒家也不可能真的認下這門婚事。
至於意外,也不會有的,蕭函也不會讓它有。
月余後,司徒家傳出消息,曾經教導過司徒懷箬的大音寺高僧心念和尚,在他還俗歸家時批命,言明他二十六歲之前不得談論婚嫁,為免耽誤韓姑娘,就提出解除婚約。
高僧批語,有的人相信,有的人不信,但無論是真是假,司徒假推遲了一個月才拿出來說,恐怕也是照顧皇帝的面子罷了。
皇帝的面子有沒有照顧到,無人知道,但他為了安撫太后,作出補償還下旨封韓氏女為新寧縣主。
旨意韓家自然是乖乖接了,而且還得表現的無比歡喜。
雖然傳旨的太監一走後,韓老太君就表現得無比失落,蕭函也故作心傷回了自己的院子。
進了屋子後,阿蟬就將拿到封縣主的聖旨丟到了一邊,她家少主是堂堂北殷公主,一個大興縣主算什麼。若非隱藏身份,怎配讓她家少主接下這道聖旨。
蕭函倒是平心靜氣,大興皇帝封賞縣主就代表他心裡對司徒家不會沒有疙瘩。
有的人當上位者習慣了,哪怕知道自己做的事是錯的,但為了面子也希望下面的人乖乖的受了還要感恩戴德,不能露出半點不高興來。
司徒家顯然沒有要慣著皇帝的意思,當然他們家也有這個實力向皇帝婉拒:太后的懿旨我們受不起,所以退了。
而皇帝大概也沒有反思或者包容一些,可能還在心裡記下了這筆小帳,有些怨懟是一點點積累起來,司徒家族在劇情後期能那麼爽快地站隊燕殊,說明皇帝有些所為也是戳到他們家心窩子了。
單憑司徒懷箬一人的想法可能性不高,要知道燕殊是顯王世子可不是什麼皇子,支持他無異於是與皇帝作對了。
……
太后感覺自己被打臉了,可能宮裡宮外都在笑話她,笑話她的娘家,土裡刨食的泥腿子翹起尾巴了還想一步登天攀上先帝元後家族。
皇帝心情更不爽,更加重了要有自己權力心腹的念頭,也就催促著鎮北軍袁主帥儘快回來,好給他的人騰位子,別以為他不記得袁主帥曾經是去世的司徒老太師的門生。
遠在朔州的袁主帥接到又一道聖旨急令,嘆了口氣,不得不加快軍中的交接,皇帝的心腹來接管鎮北軍的薛大人一到,就將兵符帥印給了他,然後騎上快馬帶著親兵趕回帝京。
誰讓聖旨里讓他限期回到帝京,也不知道他這把老骨頭受不受得住。
鎮北軍薛元帥剛上任兩天,屁股還沒做熱,北殷大軍就來了。
戰號吹響,八百里加急,驚動了大興滿朝,還有龍椅上的皇帝。
十年的和平讓大興朝堂變得安逸了,皇帝繼位以來也是坐在先帝的功績和固若金湯的江山上,想不到三國對峙鼎立,戰事一觸即發,隨時都可能發生。
之前朝堂上也不是沒有官員反對將袁主帥調回京中,擔心邊界不寧,但皇帝早就有此念頭,曾會因為一些官員的勸阻而放棄,也有人說調換主帥,撤下大部分兵力時應小心警惕北殷虎視眈眈。但十年的平靜還有雲朔十三州的功績,的確讓很多人忘了狼煙烽火的可怕,皇帝雖然是點頭同意了,真正下令時卻沒有那般用心在意。
現在大興百官最沒有料想到,或者說最不願意看見的還是發生了,據現在的戰報,北殷已經動用了十萬大軍,是否有增援還未可知,但十萬大軍出現在邊界,可見北殷此次來勢洶洶,準備已久。
有官員提議,既然袁主帥還在歸途中,不如先下令命他折返繼續統帥鎮北軍對付北殷大軍。
皇帝皺了皺眉,若讓袁主帥繼續統領鎮北軍,那他新派去的薛大人該如何處之。
朝堂頓時一陣紛爭不休,有的說袁主帥在雲朔十三州鎮守多年,對陣北殷的經驗也極為豐富,由他掛帥最為合適。
但也有人道,薛大人年富力強,智謀過人,未必比袁主帥做的差,且先帝當年既然能重挫北殷,奪下雲朔,堂堂大興,對北殷大軍有何懼之。
這句話令皇帝心生滿意,他也覺得以大興國力,無需懼怕北殷十萬大軍。
聽聞北殷天子早已成年了,還是由太后攝政,牝雞司晨,可見北殷朝堂混亂不堪,正好也藉此戰讓薛大人歷練一把,到時候他收攏軍權,也就更無人敢反對了。
皇帝心意已決,儘管不少人憂心忡忡,但還是不敢多言。
先帝是打下了雲朔,但老實說也是占了北殷皇帝突然駕崩動盪內亂的便宜,狠狠咬下了一塊肉,況且先帝英明神武,不代表當今就一樣啊。
……
月高夜深,在回京赴職路上,袁主帥等人在一家舍館歇息,
他們也收到了十萬北殷大軍出動,意欲攻入雲朔的消息,袁主帥年紀尚輕的小兒子一下子就興奮了,「爹,這正是好機會啊,您該上書陛下回去迎戰啊。」
其他人雖沒毛頭小子那麼激動,但也是這個想法。
想他們當年從北殷虎口奪食打下了雲朔,又時時警惕擔心北殷來犯,結果十年平靜安寧,他們也要隨著主帥歸京,不想北殷竟趁著這個時機進攻。他們個個頓時熱血上頭,恨不得立刻回去。
「陛下召我們速速歸京,我們遵聖旨之意便是了。」
袁主帥嚴肅的話語如同一盆冷水澆在他們心頭上,
「大人,這是為什麼啊。」親兵不解道,在他看來自己主帥廉頗雖老,卻也是威武勇猛,豈是那個初來乍到只知紙上談兵的薛大人能比的。
這裡也沒有外人,袁主帥嘆了口氣,「這次回去還能好好榮養,若是折返回朔州。無論是勝是敗,只怕就是黃土一抔了。」
他的兒子和親兵聞言,背脊一涼,卻不敢想其中的緣由。
袁主帥想起曾經的恩師家族給他來的一封信,便是勸他,若陛下執意要調換鎮北軍主帥人選,切莫有任何怨懟,順從皇命為好。
皇帝想掌握軍權也不是一天兩天,朝堂許多勛貴家族都看得出來,司徒家勸袁主帥也是為他好。
只是沒想到會有北殷大軍這一出。
有人還是沒忍住問道,「可鎮北軍那些將士呢,他們怎麼辦。」
袁主帥沉思了一下,「只希望薛主帥記得占據云朔十三州,我方軍隊就有了主動權,易守難攻,北殷大軍未必能經得住消耗,拖上最多三月,北殷軍隊自會退去。」
其他人總算鬆了口氣,皇帝想在軍中安插心腹,派來的也不會是酒囊飯袋之徒。
袁主帥說這些話,如何不是安慰自己。但連皇帝都沒有下達任何旨意,他也不敢折返朔州,只得快馬加鞭趕回帝京。
短暫歇息了一夜後,袁主帥等人草草吃了些乾糧又繼續上路了。
而他們走後,舍館內馬廄的一名僕人,趁著其他人還未起,私下放飛了一隻灰撲撲信鴿,
鴿子腿上綁的信筒里只有一條簡單的情報,袁帥歸京。
新任的鎮北軍薛元帥的確不是什麼草包,位子還沒坐穩就面臨北殷十萬大軍來犯這樣的危機,也很快穩定住了心神,迅速調動兵力,進入戰備,並與帝京傳遞信件。
他也很快想到了袁主帥那個法子,以逸待勞,消耗北殷兵力,逼得他們不得不退去。
但北殷為了這一日準備的不止是十萬精銳大軍,還有設在大興帝京由韓菱統領的上千北殷暗探。
十年籌備,只為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