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皇太女

bookmark

  第960章 皇太女

  兒戲。

  這便是殿中群臣的感受。

  大唐帝國的天,就在母子二人三言兩語間,翻覆。

  殿中鴉雀無聲。

  諸位宰相瞠目結舌。

  洛君薇好以整暇。

  武曌面容看不清楚。

  李旦額頭微微滲出汗來,卻鬆了一口氣。

  洛玄雲從席中站起身來,所有人都望向他。

  他鬢髮全白,臉上滿是皺紋,曾經能揮舞馬槊的強健身軀,現在也鬆弛下來。

  在雍國公洛玄凌薨逝後,洛玄雲便是洛氏玄字輩最後一個活在世上的人,整個家族不算洛蘇這個異類,他才是真正高壽的老祖宗。

  政治真是一個活著的人才能勝利的遊戲。

  曾經和帝國中樞權力毫無關係的洛玄雲,現在竟然成為了大唐朝廷的頂樑柱。

  雖然老邁,但洛玄雲的眼神猶如蒼鷹般銳利,在殿中群臣注視下,他面無表情,向著御座之上的天后和皇帝拱手作揖,而後用一種帶著詠唱般的聲調,高聲道:「皇帝陛下效仿上古聖王禪讓,乃是大有功德之事,臣為大唐天朝賀,臣為皇帝陛下賀。」

  洛玄雲此話一出,殿中頗有人神情一凜,亦有許多大臣,跟著洛玄雲齊聲道:「臣等為皇帝陛下賀。」

  有人眼中有興奮,有人眼中有開懷,迫不及待的趕鴨子上架。

  天后和皇帝間有了決定,再有臣子這麼一說,這件事就算是定了,現在能改變這件事的,只有天后武曌,李旦也改變不了了。

  李旦伸手取下自己頭上的冠冕,遞到身旁的宦官手中盤子上,又上來兩個宮娥,將他身上的皇袍解下,披上諸侯王的服飾。

  武曌臉上的神情柔和了幾分,「四郎,日後你便依舊做相王吧,朕封給你兩萬戶食邑,你可以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情。」

  李旦連忙跪下叩首,「兒臣叩謝母后,都是兒臣不孝,不能讓母后滿意,唯望宗家有俊秀能讓母后開懷。」

  一番母慈子孝,殿下已經有人忍不住了,過氣的皇帝還這麼多廢話,別攔著我們大好前途。

  那些偏向李顯的官員,已經迫不及待的要將李顯推上大唐皇帝位了。

  至於理由,並不需要找新的,國不可一日無君,這不就是最好的理由嗎?

  當初李旦就是用這個理由迅速上位的,現在只不過是舊事重演,但他們相信,魏王李顯絕不會如同李旦一樣,竟然遜位讓國。

  李顯的王妃出身京兆杜氏,如今也有人位列次級宰相,列為參知政事,「天后陛下,相王退位,大唐無君,請天后陛下為我大唐選立新君,使天下恭敬順從。」

  高亢的聲音響徹大殿。

  唰。

  一代新人換舊人,就是這樣現實,沒有人感慨李旦的落幕,現在趕到現場的將是新皇。

  「請天后陛下選立新君!」

  又有數十人站出來,齊齊向著武曌大聲作揖。

  大多數人並未想太多,新君總是要立的,如今順嘴提一句而已。

  武曌見到這一幕,冕旒後的雙眸微微眯起,淡淡道:「諸卿以為,朕應該立誰呢?」

  應該立誰?

  自古以來,君王問這種話,很少有大臣會回答,勸君王立繼承人是臣子本分,但立誰就不好說了,尤其是大唐這種比較敏感的朝代。

  雖然武曌打壓諸家貴族,但韋氏在這其中所受的打壓不算嚴重,韋相形容有些誇張的說道:「陛下神武,微臣豈敢妄言,但新皇定然要從天后陛下您的諸子中擇選,如此才能繼承天后陛下您的縱橫天姿,才能繼承大唐的邦國之業和社稷國朝。」

  人才啊。

  就算是和韋相站在對立面上的官員,也不由感慨他真是能屈能伸,為了給魏王李顯鋪平通往皇位的道路,能這樣諂媚,是個成大事的人。

  天后會是什麼反應?

  實際上這不是個問題,天后只要別被豬油蒙了心,就不可能將皇位交給外人,果然天后的聲音中帶著隱隱笑意,「韋卿真是誠臣啊。」

  這下穩妥了。

  聽到天后的稱讚,韋相忍不住笑著眯起了眼睛,期盼的望向武曌,天后陛下,快宣布吧,讓魏王李顯成為新的太子,繼承皇帝位。

  這時殿中響起了另外一道渾厚的聲音,眾人循聲而至,是左朱雀衛大將軍,晉陽公主駙馬都尉,代國公洛君卓。

  這位也是洛氏一員悍將,在先帝朝時,深受信重,先帝病重的那些年,能進入先帝寢殿的人,只有天后武曌、晉陽公主李明達、代國公洛君卓等寥寥數人。

  其餘人都是至親,外臣中只有代國公洛君卓一人,當然,代國公是先帝的親表弟兼妹夫,這是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不能算是外人。

  作為外戚和皇親中的代表人物,洛君卓的話相當有分量,畢竟剛剛遜位的皇帝也要叫他一聲表叔,從晉陽公主那裡算,要叫他一聲姑父,這可是皇室中的長輩。

  洛君卓直接躬身慨然道:「天后陛下,相王殿下遜位,誠然是有古賢君禪讓之風,但天下神器易主,又豈是尋常之事。

  當初匆匆忙忙選擇了相王殿下為君,結果不經年,相王殿下便主動遜位,此事可一不可二啊。

  方才韋相說國不可一日無君,這是至理,但微臣讀史記時,太史公在呂太后本紀中說『誠漢室一君矣』,太史公將呂太后視作漢室的一君,就如同您現在對於大唐一樣,也是大唐的君主,這是舉世公認的。

  既然如此,我大唐便不需要過於焦急的再去選擇一個君主出來,有天后陛下和一眾臣子群策群力,社稷又怎麼會有危險呢?

  陛下可以好好從諸子中選擇一個繼承人出來,天后諸子中,如今只有相王和魏王,以及遠在蓬萊的衛王。

  當初天后陛下不立魏王為太子,而以相王為太子,想必是因為魏王有令您不滿的地方。

  微臣……」

  洛君卓話還沒有說完,上首就傳來一道冷冽的聲音,「魏王顯輕佻,不可君天下。」

  嘶。

  武曌一聲落下,殿中頓時到處都是吸涼氣的聲音,幾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天后這句話實在是太重了。

  這句話是有典故的,出自漢書的孝文本紀,當初還是太子的九江厲王劉啟,在暴怒下出手砸死了膠東王太子和齊公公子。

  最終導致被廢太子,孝武皇帝劉徹成為了新的太子,當時漢孝文皇帝就是說劉啟不可君天下。

  現在天后用這句話來形容魏王李顯,簡直是直接一句話宣判了他的政治死刑。

  韋相人直接愣在原地,不敢相信自己所聽到的東西,天后陛下,你在說什麼啊?

  皇位不給相王,也不給魏王,你想給誰?

  洛君薇在這個時候適時送上助攻,她和武曌的配合永遠都是這麼默契,「相王和魏王皆不能立,陛下可是要將衛王召回,立為太子,進而執掌社稷嗎?」

  衛王?

  當這個爵位從洛君卓的嘴中說出來後,幾乎所有人都恍惚了一下,而後便是無數道聲音不經提前布置的合在一起,「陛下不可!」

  聲音之大把上首早有準備的武曌都嚇了一跳,那個「可」字還在殿中不住迴響,殿中群臣也都嚇了一跳,互相看一看,而後皆收攝心神,當作此事沒有發生。

  至於為什麼反對李賢回來洛陽,原因很簡單,其實就是利益問題。

  衛王李賢離開洛陽的時間太長了,他的舊部早就全部都去了蓬萊,包括他的外戚等舊部,換句話說,李賢在洛陽,早就沒有什麼根基可言。

  這意味著他回來之後,這朝堂上站著的人,沒有一個是他的舊部。

  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堂上的大臣可不想成為下野的那一班大臣。

  按理說,就算是換個太子也不至於如此,但李賢不一樣,他不是那種根基空乏的普通皇子,而是一個大王國的主人,他身邊有一套完整的執政班子。

  他回到洛陽之後,如果極端一點,甚至能直接把宰相、六部尚書、十二衛大將軍全換掉。

  這誰頂得住。

  那還不如讓李旦或者李顯當皇帝。

  李賢回洛陽的阻力之大,是任何人都難以想像的,如果武曌真的準備把李賢召回來,就算是武曌,他們也得和她斗一斗。

  洛君薇和武曌對眼前局面,有些預料,當然,這個場面比想像中更大。

  她們二人當然不會想著把李賢召回來。

  說起這個,只不過是經典的破窗理論罷了。

  太平公主立為皇太女,那一定是有不少人反對的,僅僅一句女人怎麼能夠當皇帝,就被不少人奉為圭臬。

  但在這個世上,理想終於打不過利益,不是武曌看不起著世上的臣子,她敢肯定,如果自己能給他們帶來更大利益的話,就算是自己想當皇帝也會有許多人支持。

  如果這世上的忠臣真的那麼多的話,那隋朝就建立不了了,南北朝時,就不應該有那麼多、那麼頻繁的改朝換代了。

  李賢就是那個掀屋頂的工具。

  這時好像有大臣反應過來了,一道不知從何而來的聲音,不經意的說道:「相王殿下遜位,魏王殿下不可為君,只有衛王殿下了,總不能……」

  總不能不選天后的諸子,這話誰敢說,皇位不在嫡系的支系中傳,而且剩下的楚王和宋王,那可是天后仇人的兒子,怎麼可能讓他們為皇帝,至於其他宗親,那簡直就是開玩笑。

  難道衛王真的要回來了?

  一想到要和天后武曌再次對抗,一眾宰相瞬間有些絕望,根本就鬥不過,天后武曌的權術爐火純青,而且還掌握著至高的權力,天然就是勝利者。

  韋相更是苦著一張臉,如果衛王李賢要回來,他寧願相王李旦依舊是皇帝,至少李旦性格比較軟弱和善,不像李賢那麼剛強。

  武曌將下方眾人的表情收入眼底,這才悠然淡淡道:「朕有一個人選,那就是朕的女兒,太平公主,她德行尚美,龍睛鳳頸,才智類朕,實宗家鸞鳳也,宜為皇太女,繼嗣皇業,奉承宗廟,諸卿以為呢?」

  靜!

  人在極度震驚的時候,是完全說不出話來的。

  人在極度震驚反應過來後,會爆發出極大的聲浪。

  「陛下,不可啊。」

  「女人怎麼能夠奉承宗廟?」

  「自古以來中原都沒有女人成為皇帝啊。」

  這些反對的聲音,並不是多麼的慷慨激昂,反而有些像是過激下的自然反應,這就是最正常的應激反應,是真正的心裡話,和酒後吐真言的道理類似,俗稱沒過腦。

  洛君薇再次適時送上助攻,「陛下,臣也覺得,還是將衛王殿下從蓬萊召回來吧。」

  殿中再次陷入了安靜中,有人話說了半句,就直接堵回了嗓子眼裡,若單純說太平公主為皇太女,他們自然是不願意的,但若是提起李賢來,那太平公主也不是不能接受了。

  況且這個世界鋪墊了這麼久,立皇太女的阻力,並沒有那麼大。

  武曌饒有意味的問道:「諸卿剛才說什麼?」

  韋相見風使舵的速度,那是真的快,見到李顯沒機會,腦海中只略微一轉,立刻就上前朗聲道:「陛下天縱,開古之未有先河,太平公主殿下,才高質妙,於諸子中卓然,是奉承宗廟的不二人選啊。」

  韋相的快速轉向,讓人吃驚,但一想卻又忍不住想要罵,這個老狐狸是真的精明。

  在政治鬥爭中,有時候就是如此,中庸的那個人總能得到意外的好處,尤其是別人爭的激烈時,先帝李治就是因此而履極。

  現在太平公主是一樣的道理,她最大的優點,就是和李賢、李顯、李旦的關係,都比較不錯,她上位絕對不會清算李顯和李旦的人,也不會有什麼不可預知的結果。

  在政治不穩定的局面中,一個不會讓局面惡化的人,總是能脫穎而出。

  韋相在短短時間內就想通了這一點,所以他立刻從李顯的陣營中跳到了天后的陣營中,對韋相的識趣,武曌很是滿意。

  事情要麼不做,要麼就做絕,在太平公主立為皇太女這件事上,最大的獲利方是洛氏,那洛氏肯定不會再出聲,韋相要為自己以及家族的榮華富貴去沖一把了,死道友不死貧道,誰和你們站在一條船上。

  這些思緒說起來很慢,但實際上不過一瞬,學富五車的韋相就已經準備好了說辭,「自古以來賢明的君王多開創前人所不能,這女子為帝之事,在中原雖然不曾多見,但實際上卻也不是沒有,洛氏先祖洛隱公便是一例,與君王別無二致。

  再說那西域之地,實際上已經有前例可循,趙氏王朝曾經一統西域,號稱萬王之王,便是皇帝。

  趙氏皇族的趙瓔珞和神廟大祭司洛珈藍成婚,生下一子,氏趙,繼承皇位,是趙氏王朝第二代君主,這便是前例,我大唐自然可以效仿。

  太平公主乃是宗家俊秀,天后嫡女,身份尊貴,自然可為皇帝,微臣以為,無有不妥之處。」

  說罷這些,韋相就有些洋洋自得的立在殿中,眼底則帶著兇狠之色望著他的同僚,誰要是敢反駁他,他就讓對方知道什麼叫做殘忍。

  那些心中盤桓利益的人自然不會開口,那些真的內心覺得不對勁的人,則不知道如何開口,比如狄仁傑。

  他算是武曌一路提拔起來的人,在去年的時候擔任刑部尚書,一年時間處理數百上千件冤案,沒有人不服,憑此功績在今年的時候,加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正式拜相。

  他算是比較傳統的儒家士大夫,但他一路受到武曌的提拔,他知道武曌就是想要太平公主做皇太女,幾次欲言又止,還是停了下來。

  太平公主也是太宗子孫。

  就算了吧。

  他心中這樣想著,他這種想法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很多老臣的心思。

  在這種想法的底層邏輯上,實際上還有一條他們有意無意忽視的法則,那就是太平公主的夫君是洛氏子。

  雖然場中沒人提洛千秋,但洛千秋的存在,讓太平公主成為皇太女的阻力減少了很多,就算是不主動說,但他身為洛氏嫡系的身份,擺在那裡,就是天然的威望。

  尤其是洛氏這些年子嗣不昌盛,像洛玄夜這種能生三個的簡直是鳳毛麟角,洛千秋是他那一代,最傑出的子嗣。

  他的母親洛君薇,是如今的洛氏家主,他已經是下一代洛氏家主。

  如果太平公主成為了皇太女,那這將是前所未有的洛氏家主和君王的結合。

  人都有好奇心,這種從未有過的組合,會迸發出什麼火花,大家都好奇。

  至於女主天下的些許不適應,在洛氏的輔佐下,那基本上都可以避免。

  殿中群臣的臉色都漸漸怪異起來,他們悄悄的互相張望,當相互間的眼神觸碰到時,雖然都不曾說話,卻能夠明白對方想要說什麼。

  如果太平公主真的成為未來的大唐皇帝乃至於天子的話,那天下將第一次迎來一個有素王血脈的天子了。

  這是周秦楚漢都不曾做到的事情,而現在卻要出現在大唐。

  這就是天后所想要看到的嗎?

  幾乎所有人都開始腦補,認為這就是天后選擇太平公主的原因。

  普天之下誰不知道,天后武曌崇信素王,「尊皇天,滅諸祀」就是天后提出來的,從中可見天后對素王上皇天的崇信。

  現在她想要讓未來的大唐天子有素王的血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而且如果讓李淵、李世民、李治這三位先帝知道的話,恐怕不僅不怪武曌,還會夸武曌做得好。

  雖然李氏一直告訴所有人,李氏才是天下最牛的家族,但內心深處面對洛氏時,未必這麼硬氣。

  武曌本人恐怕也想不到,竟然還會有這種意外之喜。

  朝堂上幾個派系的領袖,大多和太平公主沒有過節,不情不願的承認了這件事。

  兩權相害取其輕。

  政治就是妥協的藝術,天后和洛君薇,兩個人一步步設局把所有人都逼到了牆角,李賢和太平洛氏,必須選一個,這實際上就已經不是選擇題了。

  伴隨著幾個人出聲,殿中響起了此起彼伏的聲音。

  武曌最擅長趁熱打鐵,立即說道:「擇日不如撞日,宣太平公主、駙馬都尉洛千秋上殿。」

  在天授殿的偏殿中,太平和洛千秋早就等在這裡,聽著殿中貌似平和,實則刀光劍影的交鋒,當宣召的宦官到來時,二人已經準備好了一切。

  太平穿著繁複華麗的袍服,四個宮女在身後為她拖著長長的裙擺,渾身上下綴滿了首飾,裝扮著最華美的妝容,今日的她或許唯有結婚那日所能比擬。

  洛千秋伴在她的身邊。

  二人從大殿的大門處走進,光影在地上搖曳。

  所有人的目光都向二人投來。

  光似乎在太平的鬢間飛舞。

  她外罩著寬大的袍服,有些像是披風一樣,內里則是仕女服,纖腰被腰帶緊緊束著。

  洛千秋身材魁梧,縱然不披甲,不穿勁裝,他顧盼間,依舊有凜凜的煞氣,讓人難以直視。

  「母后萬歲萬安。」

  二人攜手向武曌行禮,而後武曌讓二人站起身來,笑意盈盈道:「你二人方才不在殿中,太平,剛才群臣向朕進言,請立伱為皇太女,朕已經同意了。」

  太平公主作出惶恐狀,躬身道:「女兒惶恐。」

  只是惶恐,卻沒有什麼愧不敢當的意思,武曌不喜歡搞什麼三辭三讓的場面,她喜歡快刀斬亂麻,迅速將事情決定下來。

  「不必惶恐,這是榮耀,也是責任,天下社稷未來要壓在你的肩上,你要努力振作邦國啊。」

  武曌已經開始以對待儲君的態度,對待太平公主,勉勵幾句後,她便直接道:「既然諸位宰相都在這裡,朕這便下旨,冊封太平為皇太女。

  薇薇,朕讀,你來寫。」

  洛君薇從宮人手中將筆墨取來,而後攤開,武曌則在上首略一停頓,而後便緩緩道:「朕聞君天下者,纘承統業,何嘗不樹建儲貳,安固邦家,上以嚴宗社之重,下以順恆久之宜。

  朕歷考前載,多有難行,邦國之重,托以不固,以致多為流離,痛心思痛,於有此哉。

  太平公主,性與誠敬,生知孝悌,懷寬明之度,體仁愛之心。

  學師訓謨,詞尚經雅,動皆中禮,慮不違仁,稽以舊章,允膺上嗣。

  朕常懼神明未歆,政理多闕,曠茲茂典,而太平能言能安。

  今屬方隅甫寧,品物咸遂,覽皇王之制,詢卿士之謀,時瞻大猷,莫此為重。

  是用授之匕鬯,位以青宮,欽惟永圖,俾服休命。

  宜冊為皇太女,仍令有司擇日,備禮冊命,主者施行。」

  這冊立儲君的詔書,對於武曌而言,實在是不陌生,她這一生,經歷過不止一兩次的冊封太子,光是她的孩子,就有三個成為過太子,現在又多了一個皇太女。

  寫這種詔書,就像是平日裡說話一樣簡單,沒有半分不適。

  洛君薇寫完之後,又取出鳳閣鸞台大印,蓋在上面,在貞觀時期,代表著這枚大印的是政事堂印,在李治時期,增強中書門下的權力,這枚印上的字就變成了中書門下,現在又變成了鳳閣鸞台。

  洛君薇蓋完印後,輕輕吹乾,便讓宦官將一式三份的詔書呈遞給武曌,在所有人的見證下。

  咚!

  那枚象徵著至高權力的皇帝印和天子印,皆扣在了詔書上。

  不少人一陣恍惚,從此刻開始,大唐就有一位皇太女了,自三皇五帝以來第一位皇太女。

  大唐可真是創造了歷史,不知道千百年後的史書上,會如何記載今日之事。

  完成這件事後,武曌突然大大鬆了一口氣,這件事做完,她竟然功成的感覺,當然,喜歡權力的她,是不可能功成身退的。

  只是頗有一種目標暫時完成的疲憊感。

  還剩下一件事。

  武曌將目光落在了洛千秋身上,公主的丈夫是駙馬都尉,皇太女的丈夫呢?

  太子的妻子是太子妃,但自古以來沒有過太平這種情況。

  洛千秋感受到了來自丈母娘的目光,武曌緩緩開口道:「今日太平得冊皇太女,入主東宮,朕要封賞洛千秋和他的母親。

  賜予他們榮耀,以彰顯皇族之貴。

  傳旨。

  司空、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吏部尚書洛君薇。

  進鳳閣令,仍兼掌吏部事。

  加太子太師。

  加司徒。

  封洛國公,賜食邑兩千戶。

  洛千秋為洛國公世子,品軼同郡公。」

  這份封賞不可謂不重,直接將洛君薇的官職加到頂了,很多人都覺得武曌是不是早就準備好了。

  還給洛君薇加了太子太師。

  雖然現在東宮是皇太女,但效果是一樣的。

  最重要的是,天后竟然給洛君薇封了洛國公。

  這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所有人都知道,這個爵位是極度的不一般,當初就連李世民都沒有給洛玄夜這個爵位。

  因為就算是洛氏內部也不想讓這個爵位,隨便被賜下。

  而現在,天后?

  所有人都望向洛君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