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尊皇天,滅諸祀(卷末)
傳說中,人生的每一句言語,每一次舉手抬足,都勾動著冥冥中的命運之線。
李治在病痛中逐漸沉淪。
武曌在宮殿中批閱奏摺。
大唐蒼穹之上的兩顆太陽,在不同的人生際遇中,走向了自己不同的命運。
李治和武曌間的關係之複雜,就連洛君薇也說不清。
對於李治而言,武曌是他失意時的情人,小意溫柔;是他相濡以沫的愛人,為他生兒育女;是他缺少母愛的替代品,將他擁入懷中;是他並肩攜手的盟友和同伴,陪他披荊斬浪;是他最得力的下屬,克定萬難;是他最優秀的學生,從無到有。
武曌是一個能夠方方面面從身體到精神解決李治問題的人,同樣也是最能撥動他心弦的人,讓他開心以及難過,欣喜以及憤怒,所以他最終還是放縱了武曌。
李治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他將未來的一半壓在了武曌身上,一半壓在了洛氏的政治道德身上,而後他便坦然的迎接一切。
在這個時候,他終於有了他父親李世民的風範。
李治做好了一切,武曌卻還沒有,她深刻的意識到,自己也正面臨著人生又一個大抉擇階段。
當命運走到十字路口時,武曌亦有些迷茫,她望向洛君薇,洛君薇卻只向她指向靈天閣。
有的人很多年不說話,卻不代表著他不能說話。
不知道時隔多久,武曌終於再次走進了靈天閣中,國師洛蘇依舊如同曾經她每一次見過的那樣,穿著素色的衣裳,緩緩攤手在殿中冥想體悟,殿中有微微的頌聲響起,斬不斷卻找不到來源,就像是在人的耳邊,又像是遠在天邊。
「國師真是好雅致,朕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有國師這樣的雅致。」
洛蘇緩緩睜開眼,眼中沒有什麼精光閃過,就是普普通通,但武曌卻只覺光都要穿透洛蘇的身體,有種雲霧在飄的味道,似乎下一刻眼前的人就會緩緩散開,如同流雲般消散一樣。
「天后是紅塵之人,我是方外之人,自然如此。」
洛蘇降世後做的事情雖然不少,但他從來都沒有將自己視作這裡的人,他很疏離,融入不進入這個世界,他按部就班的推動一切,而後便等待著時間的偉力,將他從這個時間帶走,無論是繼續沉寂黑暗,還是清醒在英靈殿中,那都無所謂。
功業、功績、青史,與他而言,只能用無所謂來形容。
武曌自然感受到了洛蘇話中的意思,她正色道:「國師,此番朕來此,是有一些話想要問,朕想要做的事,國師自然是知道的,但其中所面對的阻力,國師也是知道的,朕想要知道,洛氏會給予朕多大的幫助呢?」
洛蘇淡淡道:「那就要看你做成什麼樣了,也要看你想有什麼樣的目的,當初李世民活著的時候,我曾經和他說過,以他的功德,大唐有很多年的國運,但除此之外,我什麼都沒有說過。」
初期的武曌自然是不知道洛蘇的目的,但後來她都已經走到現在這一步了,她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女主天下的讖言就是洛蘇幫助他的原因,但僅僅這麼一句話,還不足以讓武曌放心,畢竟這句話實在是太虛了。
武曌沉聲道:「國師,很多人都會反對,為了打壓這些反對派,要死很多人,會死很多人。」
武曌是不怕殺人的,這些年如果不是洛君薇攔著她,死在她手裡的人命,數都數不過來,長孫無忌、王皇后、蕭淑妃等人還想活著,那簡直就是做夢,武曌是最信奉斬草除根的人。
武曌現在問這個,無非就是擔心洛氏的態度,作為武曌地位的支柱之一,洛氏的態度很是重要,如果就連洛氏都反對她,她就不得不把武氏那些廢物抬起來了,作為君主,為了權力有時候就是要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
洛蘇的聲音依舊淡淡的,如同天上飄搖的雲,但說出來的話卻冰冷寒徹,「自古以來改制,就沒有不殺人的,就沒有不流血的,我是不介意你殺人的,既然敢在政治上出現,那就要做好把全部身家賭上去的準備。
任何人阻攔歷史的河流向前,都要被碾壓個乾乾淨淨,洛氏大概也是這麼想的吧,至少薇薇是這麼想的。」
武曌聞言很是振奮,有了洛蘇這番話,她就心中有底了,她沒再多停留,告辭之後就離開了靈天閣。
洛蘇卻望著她離去的背影怔怔出神,此番武曌來找他,看來是決定徹底放開手腳了。
洛氏和李氏的關係很親近,所以武曌一直都非常擔心洛氏會不會在關鍵時刻靠在李氏那一邊,但洛蘇明確的告訴他,只要大唐還是李氏的大唐,那她就可以隨意去做。
當初洛蘇親手將燕王李恪等人送走,但實際上,洛蘇卻並不在乎李恪等人的性命,他需要的只是有人出外,這個人可以是李恪,也可以是其他人。
至於國內就更不必多說,洛蘇一向是走堂皇正道,但堂皇正道也意味著鮮血淋漓,當初洛蘇分封改制的時候,一道旨意就讓一位諸侯被廢為庶人,要知道,那可是一千多年前的邦周時代,甚至還有直接處死的。
洛蘇的改革為什麼是最成功的,其實就是因為他殺的人太多了,他通過自己的能力,一直殺到了底線才停下。
而現在武曌也想要走這條路,去完成她的政治目標,洛蘇只能祝她好運,至於是否能夠功成,那自然是必然的,區別只不過是完成度而已。
既然說了女主天下,那就一定沒有問題,若非有洛氏在,以武曌的能力,她自己做皇帝都沒有問題,畢竟武曌已經摸清了皇權的支撐基座,她總能將那些阻礙她的搬走,而將那些可以支撐她的搬來。
「我會在什麼時候回歸天界呢?」
洛蘇望著湛湛青天。
傳說中,古代的聖人可以一言而改變天下的局勢,洛蘇不知道那是什麼境界,他也算是古代的聖人,但他認為自己做不到。
……
洛蘇認為自己做不到,但武曌卻不這樣認為,這世上沒人能確定自己所做的是對的,錯上加錯總是常事,但國師洛蘇可以做到,如果一件事國師首肯,那就絕對沒有問題。
武曌有極強的執行力,最適合她的位置,實際上是宰相,不過她作為君主,倒也不算是差。
她回到宮中後,立刻將洛君薇召過來,將她和洛蘇的對話和盤托出,「國師既然認可朕的想法,那事情可以開始準備了,第一件事便是改元,向天下昭示朕的至高存在吧。」
稱帝是不可能的,無論是洛蘇,還是洛君薇,亦或者其他人都已經明里暗裡的暗示過武曌,這是李氏的天下,憑藉李世民的功德,就算是李氏出現獨夫,洛氏也會拼命,保一次大唐的天命,但其他的可以任由施為。
武曌要將洛氏緊緊地綁在自己的戰車上,她給洛氏許下了極重的承諾,這得到了洛蘇的支持,也讓洛氏中的反對聲音基本上消失了,洛君薇成為洛氏家主,統籌整個洛氏,給予武曌支持。
而武曌到底要做什麼?
首先就是她要走上真正的人生巔峰,在過去的那些年,曾經有過許多大權在握的太后,甚至如同呂雉這樣直接進入本紀的太后,就像是皇帝一樣,但武曌是不局限於這些的,就像是天后一樣,她喜歡這種讓人一看就知道和從來不一樣的感覺。
她武曌以後是肯定會本紀的,但本紀之間,亦有差距,她要成為獨一無二的那個人,這個獨一無二自然是需要許多往常不曾有的功績,她要成為打破傳統的那個人,成為帶頭革新的那個人。
如果沒有洛氏的話,武曌或許會思考這些革新是否能夠保留下來,但現在她並不擔心,洛氏有強大的慣性,會將那些有益於天下的改變,保存下來,這是武曌對洛氏的了解。
她敢說當今天下,再也沒有人能夠比她還對洛氏了解,畢竟她和洛君薇可是無話不談。
至於武曌會給洛氏帶來什麼,那就需要細細去品味了,總之不是濫封爵賞,洛氏的爵位基本上都是依照功勞和政治規矩而來的,那些濫封的爵賞,對於洛氏來說,只不過是傷及羽毛的東西罷了。
……
天后徹底秉政的第一件事,算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那就是換年號!
李治和武曌將年號視作一種信號,一種朝廷新政的信號,換年號就是要讓天下人都從年號中感悟到朝廷要做什麼,亦或者現在朝廷到底是誰說了算,二聖這個年號就是最有代表性的。
當武曌在朝堂上提出要換年號時,大臣們並沒有什麼驚訝,只是按照慣例提出了幾個年號,而後被武曌按照慣例拒絕,畢竟李治和武曌要換年號的時候,都是已經提前想好的,根本就不是商量,而是通知。
武曌在朝堂上將自己新的年號頒布出來——天鳳!
這自然是一個很吉祥而又宏大的年號,但天后武曌用這個年號,是想要表達一個什麼意思呢?
讓人摸不著頭腦,武曌並沒有讓人多等,很快就解釋了這個年號的原因。
「朕在夢中見到有鳳凰從洛水飛出然後投進了神都之中,這是吉兆,所以將年號命名為天鳳。」
這個理由很是合理,雖然因為沒有天人感應理論,吉兆和王朝的掛鉤程度沒有那麼大,但吉兆畢竟是吉兆,武曌以此為緣由做些事情,實屬正常。
深諳政治的人知道這只不過是武曌的幌子而已,改動年號,背後一定有更為深層次的原因。
在政治上,任何一點小事,最後都可能造成一個大事件,大多數有作為的君王,都喜歡從微小處,四兩撥千斤,而後完成大事。
還沒等朝野上對於此次武曌改動年號的行為有什麼大的討論時,一整套行政班子的改制都下來了,李治和武曌對於三省六部的改制是相當大的,其中最大的就是削弱尚書省的地位,加強中書省和門下的地位,經過李治這麼多年的努力,現在主持政事堂會議的中書令,已經是事實上的第一宰相。
李治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將三高官官漸漸撤掉,不常設,三高官官,尚書左右僕射,兩個中書令,兩個門下侍中,一共是六個人,最誇張的時候,只有一個中書令,一個侍中,其餘的宰相,都是以本職加同中書門下三品的職銜,而現在武曌決定徹底改變這種官制。
武曌坐在御座上,向著天下的臣民發出了自己的號施令,「詔:三省六部,國家根本,尚書令正二品,尚書僕射從二品,不妥,改中書令、侍中為從二品。」
武曌此言一出,下方的宰相等人頓時明白武曌這是要做什麼,這一改,中書令和侍中就和尚書左右僕射是一樣的級別了,同樣也意味著,這六個正式的宰相,以後恐怕就不會常設了。
那同中書門下三品,以後就是正式的宰相!
不對,中書令和侍中都已經是從二品,這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官職,也就相當於沒有了,那當初的次級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才是正式宰相。
當然,誰要是還能得到三高官官的職務,那就不用說了,自然是正式的宰相,乃至於是首席宰相。
誰都沒想到武曌可不僅僅變這一點,她緊接著又說道:「中書省改為鳳閣,門下省改為鸞台,六部恢復邦周時的制度,這是朕對素王周族的敬仰。」
改行政機構的名字,在歷史上這也是一件經常發生的事情,但通常都是統治形式發生了變化,而後為了適應新形勢而改制,以及一些臨時的機構,因為時間長被沿用,郡縣制度變成州縣制度,就是這種情況,三省六部也是這麼出現的。
但像是武曌這樣直接改名字,機構功能不變的很少見,但她的神色很鄭重,所以宰相們也沒說什麼,對於武曌而言,這不僅僅是改變名字,同樣代表著天下一新,這絕不是表面風光,從年號到官職,方方面面的變化,將會讓所有人都意識到時代的改變。
武曌的性格和呂雉不一樣,她認為既然我做出了改變,那就該讓所有人都知道。
對於武曌的這些改制,宰相以及大臣們無人反對,因為這實在是不涉及利益相關,只是變幾個名字罷了,只有陰謀家才會覺得武曌改幾個名字也有謀劃。
但事實上,武曌還真的是有謀劃,朝臣不會反對,這是武曌早就料到的,這正是切香腸戰術的精髓,那就是一點點的潛移默化。
在改了年號以及官職後,在武曌的號召下,大唐從上到下傳來了一種學習邦周文化的風潮,實際上就是學習素王的文化,這次就有不少人意識到不對勁了,這天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這到底是想要做什麼?
其實很簡單,武曌在改變一種政治風氣,以及政治慣例,用另外一種文化來對沖現在的大唐,即先把水攪渾,而後再做事,減少反對派的聲音。
在年號、官制、顏色等許許多多方面的改變之後,武曌終於放出了自己終極的大殺招。
……
「尊皇天,滅諸祀!」
當武曌在御座之上鏗鏘有力的將這六個字說出來後,大殿之上陷入了一片沉寂。
「陛下,臣不明白您說的是什麼意思。」
「陛下,還請為臣等解釋一番。」
在一個人出聲後,殿中頓時響起了此起彼伏的聲音,這實在是太讓人震驚了,要知道自古以來,諸夏這片土地便是以包容而出名,現在的大唐,也是各種宗教都存在,包括很多地方的小神。
而現在天后想要做什麼?
滅諸祀!
這難道是他們想像中的那個意思嗎?
殿中幾個洛氏子都心潮有些澎湃,這件事,在大臣中,武曌只和洛君薇商量過。
「由吏部尚書為諸卿解答一番。」
洛君薇如今算是首席宰相了,吏部尚書加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的職銜。
她得令後出列朗聲道:「自古以來,信仰繁多,僅僅是天之一字,便有無數的解釋,陛下以為,這不利於天下臣民敬拜,所以才要敬拜素王上皇天,我大唐自先帝時,便以皇天為尊,此刻陛下所言,便是要徹底以皇天為尊,日後在任何官方以及民間的層面上,都不允許有其他的人或神,凌駕於皇天之上,亦或者和皇天相提並論。
這便是尊皇天。
至於滅諸祀,那些和皇天體系所不相配的淫神要全部滅絕,日後不允許任何人祭祀。」
誇張,太誇張了!
殿中大臣們聽的簡直瞠目結舌,天后這是要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法難,和這場法難比起來,南北朝的時候,針對佛教和道教的行動,都不算是什麼了。
洛君薇說完後,武曌也開口道:「朕一直都知曉,西域玄門以素王為號,據說建有廟觀千座,每一座中,都有素王神像,所以一直以來都和我大唐爭鋒,朕甚是感慨啊。
在我中原中,可有如此多的神像嗎?
無數年來,中原對於此方面從來都沒有重視過,朕以為不妥,從今日起,朕要在大唐六都中,各自建立一座素王廟。
在我大唐洛陽有十殿聖王,洛陽神廟便以十殿聖王作為陪祀,不僅僅如此,在州、縣中,都要有次一等的素王廟,各自按照級別不同,地域不同,配享神明、古之聖賢、名將等,配享名單,都要經過朝廷審核。
各地官員都要按時按節前往祭拜,若是有所耽擱,朕嚴懲不貸。」
原來如此!
天后這可真不是隨便去做事的,她這是要藉助素王,來規劃天下的意識形態,再次進行一次思潮的整合,現在西域的信仰很統一,據說天竺以及中亞等地的信仰,都已經統一起來。
但是中原卻儒釋道三教紛亂,互相影響,分不出高下,這很明顯是不利於中原整合,現在武曌直接下手,既然你們分不出勝負,朕也沒有時間等著你們整合,那就直接歸於一體,能吸收的吸收,不能吸收的就直接去死好了。
以十殿聖王作為素王陪祀,這才是真正的尊皇天,再也沒有任何表現能夠超越這個了,更別說還要將素王廟鋪滿每一個州縣,而且還要選定各自的陪祀人選。
朝廷手中握著這個權力,將會極大的增強對基層的影響,有的聖人,比如洛孔二聖,比如老子這些人,那必然是要在大都城作為陪祀的,甚至還要在每一座素王廟中作為陪祀。
望著滿殿群臣震撼的目光,武曌心中忍不住泛起得意之情,當初她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就連洛君薇都相當的震驚,但這是洛氏絕對拒絕不了的。
就連洛蘇都拒絕不了,從武曌開始改制,源源不斷的氣運點就開始向洛氏這裡湧來,此番改制最大的收益者就是洛氏,無論是對於周族的翻新,還是和鳳凰的牽連,都讓洛氏受益良多。
更不用說姬昭的地位大大提升而帶來的好處。
可謂是真正的雙贏,三贏,在這件事中,甚至看不到誰才是輸家。
還有一條不會讓洛蘇拒絕的原因,那就是隨著武曌的作為,洛氏已經久久不動的聲望再次開始高漲起來,向著全方位的威震諸夏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完成全方位的威震諸夏,對於洛氏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成就。
如今的洛氏聲望,大致如此,在遼東和西域,都已經到頂了,至於天下無雙,按照洛蘇的了解,是頗為不同的,他總有種感覺,洛氏真的到了天下無雙不是什麼好事,隱隱有種利刃在首的感覺。
【家族聲望:(天下無雙;威震諸夏;國朝天柱;州郡之賢;鄉野賢族)
中原:國朝天柱
遼東:威震諸夏
草原:國朝天柱
西域:威震諸夏
高原:州郡之賢】
當尊皇天,滅諸祀的政治口號被提出來之後,再也沒人去關注前面的年號等事了,天后武曌對於天下的影響之大,超乎了很多人想像,浩浩蕩蕩的影響天下的政治行動,伴隨著發往各州縣的詔令開始了。
這是典型的政治任務,其他的事情還有迴旋餘地,但政治任務是從來都沒有迴旋餘地的,幹得好就能快速升官,乾的不好可能當場人頭落地。
武曌就像是手持鞭子的主宰,整個帝國的官吏都在她的驅使下為了目標團團轉,但真正的目標只有少數人才知道,改制進行到這一步,也不是最後的目的。
李治不是李淵。
他依舊是那個真正握有權力的人,武曌也不會真正的忽視他,在武曌和李治同塌而眠的時候,都會將自己做的事情告訴李治。
李治聽著武曌所做的這些,生出許多感慨,他對武曌是很了解的,「媚娘啊,你可真是了不得,古來的女子能比得上你的,已經不多了。」
聽到李治的稱讚,聽到那一聲媚娘,在如今的天下,只有李治會這樣稱呼她,武曌展顏笑道:「這又算得了什麼呢?等完成了那件事,整個歷史才會真正的記住我的名字。」
那件事。
李治沉默,良久有些感慨,「你真是膽大,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但想到是伱,朕又覺得很是正常,你好像一直以來就是這樣一個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人。
不知道朕還能不能等到那一日,大概率是等不到了,滅諸祀這件事可不容易做啊。
不過等到做完這件事,是不是就能和西域玄門再碰撞一次了?」
李治心中還是放不下這件事,武曌失笑道:「陛下算了,吐蕃才是大敵,還是先肢解吐蕃為重要,其餘的事情,都還是放在之後吧。
西域玄門暫時不好對付,得等西域自己內部出現爭端,這一代的西域國主中,英雄豪傑不少,但下一代,現在得到的消息,不少無用之人。
我大唐煊赫,總有一日,玄門之主要徹底的臣服在大唐天子的座下,陛下放心吧,時間站在我們這邊。」
李治無奈的點點頭,過去沒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又哪裡是那麼容易解決的。
「太平的婚事,你考慮的如何了?」
不聊西域後李治便問起了這件事,武曌收起笑容,「最近正準備召洛氏年齡合適的諸家子弟進京,這些子弟的品性都沒有問題,但朕要考察他們的才能,誰娶了太平,誰就是未來洛氏在大唐最顯赫的人,朕要好好挑選一番。」
李治良久道:「選好了,帶來給朕看看。」
————
在李治的主動放權下,經過天鳳元年的一系列改制,武曌在唐廷中央徹底確立了自己的權威,大唐從二聖臨朝中走過,走進了女主獨尊的時代,武曌用自己的智慧,正完成著時代所賦予她的使命,在她的御座之下,一個被她稱為『類我』的女子正緩緩走來,歷史的新篇章從此掀開。——《唐帝國興衰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