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江南洛氏歸唐!
河東收復。
大唐之名已經響徹天下,在許多人看來有問鼎天下之姿。
主導了平定西秦薛舉、取涼州、退西突厥、收復河東這些戰爭的大唐秦王李世民同樣聲勢極大。
尤其是在李唐內部。
劉文靜終究還是躲過了這一刀。
在攜河東大勝之威歸來後,李世民終於能夠從李淵這個皇帝以及裴寂這個第一宰相面前,將他保下來。
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劉文靜被流放益州,去和那些蠻夷作伴。
臨別長安時,洛玄夜前來送他。
春雨霏霏,柳堤上的垂柳已經抽出嫩芽。
劉文靜垂頭喪氣,洛玄夜沒有下車,隔著車淡然道:「不要怪秦王不來送你,他來了,你可能就要死了。」
劉文靜嘆息一聲,他是個老臣,如何不明白這個道理,李世民真的要來送他,那就是徹底不給皇帝面子,皇帝很可能會再次舉起屠刀。
他灰心道:「我明白,留下這條命已經是秦王感念我之前的一點功勞,而奮力作為了。」
洛玄夜又道:「到蜀地後好好做官,為國家經營西南。
不要自暴自棄,人生在世,要時時做好準備,你不是真的低級官吏,可能今日還在偏荒之地,明日就直升九重天闕。
這些道理,你從書中讀過很多,應當不用我來說,時間差不多了,我該走了。
肇仁公,有緣再相見。」
說罷也不等劉文靜反應,馬夫就趕著馬車離開這裡。
救下劉文靜對於李世民來說是有些冒險的,但對於整個秦王府的凝聚力提升是巨大的。
李世民麾下,真正從小一路跟著他的人不多,他也不是皇帝和太子,有天然的身份可以收攏豪傑。
他麾下群臣,尤其是武將,除了洛氏外,幾乎全都是降將,屈突通、尉遲恭、秦瓊、程咬金等,對待這些人,李世民的做法就是用人不疑,待人以誠,既不冷落舊人,也不怠慢新人。
這是洛玄夜最欣賞李世民的一點,心胸真的很開闊,有容人所不能容忍。
李世民從來不怕做錯,也不怕別人說自己錯,錯了就改,下次不錯就好,一種相當可怕的特質,從那個長安的閒散公子到現在的秦王,在這方面,他沒有絲毫的變化。
洛玄夜進了秦王府後,長孫氏正指揮著府中下人準備筵席所需,她身姿纖細,望著有些柔弱,但卻有一股不容人忽視的剛強氣勢。
「王妃。」
她見到洛玄夜走進,笑眼盈盈道:「姐夫,秦王在正堂後的廳中,正與一眾文士討論經書。」
洛玄夜告一聲就快步往正堂而去,他對秦王府很熟悉,三拐兩拐就找到廳堂,徑直走進去,左右看了看,大家都坐得很隨意,地上鋪著厚厚的蓆子。
李世民隨意的躺坐在鋪著虎皮的蓆子上,年紀輕輕的臉上,卻有種不怒自威的氣勢。
洛玄凌就坐在李世民右手邊,見到洛玄夜走進,李世民招了招手笑道:「青陽,快來,送走了?」
洛玄夜坐在長孫無忌旁邊,點頭道:「送走了,安撫了幾句,秦王這次為了救他費了大力,希望他能收斂收斂那個禍從口出的毛病。」
李世民擺擺手,示意不用太在意,淡然道:「河東收復,如今我大唐只剩下南下和東出兩條路,統一中原和河北,該是時候提上日程了。
本王這個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現在可還是一個空架子呢,該是時候將這個架子搭起來了。」
平平淡淡的一句話,卻展現了李世民的驚人志向。
陝東道大行台如果搭起來,那整個北方都要一統,中原和河北都將進入大唐疆域,到了那個時候,天下一統只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
長孫無忌不知道從哪裡找到一根草,叼在嘴裡,一晃一晃的說道:「秦王,不容易啊,東出不容易,要先克洛陽,再攻竇建德。
之前準備讓王世充和李密斗個兩敗俱傷,沒想到李密就像是中邪了一樣。
從殺了翟讓後,就一路急轉直下,昏招頻出,竟然讓一個王世充打的敗退連連,照現在這種形勢,李密的敗亡為時不遠。」
秦瓊和程咬金兩人聞言當即說道:「秦王,當初瓦崗能夠聚合起來,就是因為義氣,大家同氣連枝反抗隋朝暴政。
但李密殺翟讓,讓人心寒,於是人心便散了,沒了人心的瓦崗,就是一支到處都是破綻的普通義軍而已,不足為懼。」
來自曾經瓦崗高層的秦瓊和程咬金的話很有可信度,李世民認可道:「常說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到底是什麼東西,眾說紛紜。
但人心就是時運,失去人心的時候,上天就不會眷顧,無論洛陽最後會落在誰的手中,王世充還是李密,本王都不在乎。
大唐,他們敗亡,絕無第二個可能。」
秦瓊思索了一下又道:「秦王,瓦崗中有一人名為徐世勣,不知您是否聽說過。
此人忠肝義膽,又有才能,實在是瓦崗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之前就心向大唐,卻囿於身份不能前來,若是李密敗亡,秦王您修書一封,恐怕就能盡得河南十數州之地。
到那時,我軍東出,徐世勣西進,合圍洛陽,豈不是省卻許多功夫?」
徐世勣的名字當然聽過,既然志向是天下,那天下的豪傑都有記錄,只不過徐世勣心向大唐,這還是第一次知曉。
一向愛才得李世民不由自主的坐直了身子道:「叔寶,你詳細說說。」
……
李世民大概永遠都不會知道,他追著宋金剛和劉武周殺的時候,洛蘇就在關注著這件事,或者說洛氏在關注著這件事。
執掌敢戰士的洛玄星目睹了李世民從防守到進攻,兩天不進食,三天不卸甲,如同最迅猛的利刃。
讓人完全沒有絲毫的喘息,沒有給劉宋二人絲毫重整軍隊的機會,讓洛玄星也頗為震驚,要知道李世民率領的可不是敢戰士這種神兵。
「阿星,這便是我看中的人之一,如何?」
洛玄星沉默了一下後說道:「很優秀,本以為竇建德已經很優秀了。
沒想到竟然還有比竇建德更優秀的。
目前來看,天下局勢就在於李唐和趙國間的爭奪了。
老祖宗,我們站在哪一方?」
洛蘇淡淡笑道:「贏的那一方。」
洛玄夜愕然。
如今這個天下,洛氏幫誰誰贏,但老祖宗說誰贏洛氏幫誰,洛玄星直接繞進去懵了。
洛蘇的目光望向了河北,現在看來,李淵給李世民拖得後腿,雖然造成了不小影響,但大致上沒有影響李唐蓬勃的勢頭,李世民最終還是處理掉了那些問題。
那竇建德呢?
他會變嗎?
他是會繼續保持草莽英雄的本色,還是也開始漸漸改變呢?
洛玄星想不出來,既而苦笑,老祖宗永遠都是如此別出心裁,讓人摸不著頭腦。
洛蘇自然看出洛玄星在邏輯里轉不出來,笑著問道:「阿星,你希望誰贏?」
洛玄星思索了一下,「李唐。」
「為什麼?」
洛玄星毫不猶豫道:「竇建德身上少了一點武功皇帝的東西。
這可能和老祖宗您接下來的想法不太符合。」
洛蘇笑了笑,望向關中長安的方向,似有若無的問道:「阿星,你是故意忘記了,還是無意忘記,李唐的皇帝是李淵,太子則是李建成。」
洛玄星沒有直接回答,只是勾起一道淺淺的笑意,「遵從老祖宗您的教導。」
「你小子!」
見到洛玄星這幅模樣,洛蘇當即笑罵,笑過後輕聲道:「三個子弟進了李唐,兩個子弟進了河北,天下有心人知道我們看好誰了。
不過還不夠,這麼一點人,遠遠不夠,我們的籌碼也不夠。
走吧。」
……
武德四年,伴隨著各地糧倉的充盈,士卒也從疲憊中舒緩過來,大唐的戰爭機器再次開始轟隆隆轉動。
洛陽的勝負終於分了出來。
王世充和李密這兩個臥龍鳳雛,一個刻薄寡恩,猜忌下屬。
一個深陷於瓦崗的鬥爭,只覺到處都是翟讓的人,李密甚至就連徐世勣都不敢信任。
這兩個人的爭鬥,已經和他們本人的能力沒有太大關係,完全成了比拼誰的組織更好一點。
從這一點來看,從隋朝體制上誕生的鄭國,比李密的瓦崗要嚴密許多,在兩人都失去人心之後,鄭國還能依照政治慣例運轉,而瓦崗卻直接散掉了。
李密在戰敗後想要往西逃投降大唐,結果被王世充提前預判,還沒等他逃過洛水,就被王世充堵住,最後李密被翟讓的舊部殺死,拋屍洛水,結束了他頗為戲劇化的一生。
從巔峰時期的天下皆以為「楊花落,李花開」指代李密,到現在身敗名裂,斬首喪命,成為一時笑談,不過短短几年的時間。
這可真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況且,李密也算不上是英雄,只能說是乘勢而起,勢落而敗,他的性格,落到現在的結局,也算是很正常。
對於王世充和李密來說,人生的一個階段結束了,但對於天下其他勢力來說,洛陽爭奪戰結束,代表著新的戰爭開始。
李淵想要東出了。
……
夜色暗沉,皎月凌空,照著皇宮大殿,黑影重重,李淵在殿中伴著陣陣檀香望著地圖深思著。
殿外內侍引導著李世民走進,「父皇這個時候召見,不知道所為何事?」
李世民走進殿中,便見到李淵正盯著堪輿圖,聽到李世民的聲音,李淵立刻問道:「二郎,如果現在東出中原,伱有把握嗎?」
一聽李淵這話,李世民立刻心中顫動,既而胸有成竹的微笑道:「父皇,我從來都有信心,只看您對我是不是有信心。」
李淵聞言大笑起來,「我對你自然是有信心的,東出前往中原的統帥,除了你,哪裡還有別人呢?」
李世民放下心來,東出中原事關重大,他絕不放心交給別人,必須得自己來才行,既而說道:「父皇,先前攻敗劉武周后,我大唐糧草略有些短缺,所以我沒有提議東出潼關。
但現在時機已經成熟,的確該是時候東出潼關了。」
李世民出道以來的戰爭,對糧草的損耗都不小,但對士卒傷亡卻很低。
他擅長使用精兵,而且大多數打的都是防守反擊。
防守後迅速出擊,打擊潰戰,銜尾追殺,這種打仗方式,己方傷亡很小,這也是他在軍中威望極高的一個原因。
誰不喜歡一個既能獲得勝利,又相對安全的統帥呢?
李淵指著堪輿圖說道:「二郎你看。
關中不談,河東、河北、河南、江南、荊襄,江南互斗自保,不會參與我們的爭端。
河東在我們手中,河南王世充,河北竇建德,荊襄的蕭銑,都不好相與,二郎,你認為我們先攻打誰?」
李世民早就想了很久,毫不猶豫的說道:「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自然是王世充,只要我們得到中原,蕭銑的梁國就會自潰!
而且我大唐最強的便是騎兵,這是逐鹿中原的利器,攻伐梁國所需要的卻是舟船。
父皇,這是上天讓我們討伐王世充!」
李世民走到現在已經隱隱約約的知道了什麼,所以他毫不猶豫的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李淵躺靠在墊子上,朗聲笑著問道:「二郎,這天下群雄可不會按照你的計劃走,蕭銑、竇建德都可能會支援王世充,如果真的如此,你要如何應對。」
李世民向前走兩步,指著堪輿圖朗聲道:「益州在我大唐手中,蕭銑只要敢率領大軍出擊,那就是給我大唐機會,只要一支偏軍順流而下,就可以直取江陵,那父皇您就可以直接成為南方兩千里山河的主人了。」
李淵聞言很是開懷的大笑,而後止住又問道:「那竇建德呢?他不會坐視我大唐擊敗竇建德。」
李世民自信道:「自古以來軍事聯盟總是各自背叛,竇建德和王世充間同樣如此,他真的會來救援王世充嗎?
兒子敢肯定不會。
竇建德只會等到我大唐和王世充精疲力竭的時候出手,而貪心會讓他一敗塗地。」
秦王府中,李世民大馬金刀的坐在主位,虎視著麾下一眾大臣,朗聲道:「父皇已經決意東出,我將作為大元帥,統率關中精兵,諸將群臣,皆隨我出征,攻下洛陽,擊敗王世充。」
眾人皆互相對視,眼中驚喜又凝重,擊敗了李密的王世充,稱得上一句中原霸主,這是大唐的大敵,想要攻下洛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洛玄三人離開秦王返回家中,洛玄夜邊走邊道:「四哥、小六,此番征討王世充,應該是僅次於征討竇建德的大戰。
隨著天下局勢的進展,能夠立功的機會越來越少,尤其是小六,最好是能在這兩場戰爭中,把爵位和勛位都拉到頂級,國公、上柱國,這兩個都要有,否則在之後的論資排輩中,就會落後。
四哥的道路,我就不知道了。
如果可以的話,等這次戰勝了王世充,該是時候讓更多的洛氏嫡系參與進來,我們三人,還是有些不夠。」
洛玄辰和洛玄凌都知道這種不夠不是權力不夠。
當年漢朝的時候,洛氏巔峰的時候號稱洛半朝,但那是對權勢的一種形容。
洛蘇認為,洛氏嫡系進入王朝擔任官職,會讓洛氏和王朝聯繫緊密,再加上血脈聯姻,就會深深地綁定在一起,可以獲得額外的氣運底蘊。
所以之前一直在猶豫的洛玄辰和洛玄凌,一看到洛玄夜寫的信,就立刻不遠萬里來到了長安。
如果可以從血緣上以及嫡系上達到洛半朝,只要不被天道打擊,那洛氏能有多鼎盛,簡直不敢想像。
……
作為目前天下實力最強的國家之一,擁有數以千萬計的子民的大唐,一聲令下,所迸發出的能量,是難以想像的。
在萬眾的呼聲中,李世民再次披掛上陣,率領著李唐八萬大軍,東征洛陽,從他剛剛出潼關開始,消息就已經飛的滿天都是。
這一次的戰爭和先前不同,不再是僅僅防守反擊就能夠攻下的,這一次將要大幅度的進行攻城戰。
王世充雖然大致上占據河南,但他剛剛擊敗李密,廣袤的土地根本就沒有時間占據,他依舊是那個只占據了中原的王世充。
他雖然占據有洛陽,但是守衛洛陽的關隘卻不在他的手中,尤其是西面最關鍵的潼關,掌握在李唐手中,東出沒有絲毫的壓力。
李世民讓麾下的各將領率領著大軍,攻城掠寨,將洛陽東西南北的城池都打下來,進而孤立洛陽。
所謂得道多助,李唐軍隊一出現,在鄭國境內就有大批投降唐軍、背叛王世充的人出現。
刺史縣令投降的不可計數,從數量上來看,王世充對鄭國的統治是相當失敗,相當的不得人心。
面對這些來投的豪傑,李唐的做法是一以貫之的,那就是讓他們按照之前的官職,不做什麼變動,盡力安撫這些躁動的人心。
在這種趨勢下,李唐進軍的速度很快,將王世充的勢力在河南分割成了不少相互不連接的單位。
本以為自己能夠和李唐一戰的王世充,突然發現自己似乎是想多了,他失敗的速度比當初的宋金剛劉武周可能還要快。
李唐和王世充之間的戰爭是一場苦戰,王世充不敢死戰,於是據城死守,在攻破外圍的縣城後,唐軍的每一步前進,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之前都是李世民據守等待著敵人來攻,現在變成了他進攻,這是一場意志力的比拼。
……
洛玄鏡和洛景成在江南自保,間或進攻周圍的勢力,淮水以南,有不少勢力,各自割據一方,其中勢力最大的就是杜伏威所領導的江淮軍,最重要的是杜伏威這個人,稱得上一員猛將,縱橫江淮未曾遇到敵手。
隨著李世民東進洛陽,洛玄鏡認為時機已到,「現在是李唐最關鍵的時刻,如果能夠在這個時刻襄助李唐,就能夠立下足夠的功勞。
再晚就難以進入李唐的核心權利層,如果等到秦王李世民擊敗王世充,那我們的價值就大大減小。」
以國來降也是有區別的,李唐打不下來的時候以國來降,那是大功勞,如果李唐能夠打下來的時候,投靠就不算什麼。
洛玄鏡認為這個時候,李唐最是需要糧食,而江左不缺糧食,從江左運到中原很快,「在這種關鍵的時刻雪中送炭,足以讓唐廷為之付出一個平日裡絕不會付出的代價。」
這個代價是什麼?
洛玄鏡目光熠熠的望著洛景成,這很可能是一頂王冠。
「杜伏威占據江淮,如果我們這麼做,他很可能會破壞,我們需要和杜伏威交戰。」
洛景成這樣問著,洛玄鏡斷然道:「杜伏威只有一將之勇,且胸無大志,只要我們夫妻兩人手書一封給他,他就會歸降。
這也算是給他一份富貴,既不想奪取天下,又不早日找到退路的人,在這個天下間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死。」
當年那個頗有些俏皮可愛的小姑娘,現在已經變成了雄踞江左的人,時間這個偉大的力量,真是讓人唏噓。
洛景成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麼是大唐?如果大唐失敗了怎麼辦?」
洛玄鏡似笑非笑道:「大唐失敗?
夫君,從老祖宗回歸的那一刻,這天下有兩個人是不一樣的,一個叫做李世民,一個叫做竇建德。
這兩個人,洛氏幫誰誰贏。
那洛氏幫誰呢?
老祖宗說幫誰,我們就幫誰。
二哥和七弟和老祖宗待的時間不夠長,但我不一樣,我日日夜夜的伴在老祖宗身邊,我知道老祖宗心裡實際上已經偏向了李世民。
既然如此,那大唐就會是最後的贏家。
誰贏我們幫贏。
大唐會贏,所以我們幫大唐,僅此而已。」
洛景成有些震驚,但又無話可說,只能重重點頭道:「明白了,這就去寫信。」
不多時,信使就到了杜伏威處,正如洛玄鏡所說的那樣,杜伏威這個人胸無大志,他只想在江淮自保,根本就沒有奪取天下的志向。
接到洛玄鏡信件後,只不過稍作考慮,他就決定跟著洛景成投靠大唐,以換取後半年的榮華富貴。
杜伏威和洛景成的突然投降是大唐所不曾預料到的,尤其是洛玄鏡在信中所說的,可以輸送江南糧食到中原,供給大軍所需,讓唐廷極其震動,中原大戰是一場苦戰。
李世民和王世充在中原大打出手,糧草的消耗和士卒的傷亡都相當大,如果能夠得到江南的糧草資助,那將大大緩解關中的運糧壓力,讓李世民有更大的裕度。
先前李世民久攻不下,李淵甚至都準備讓李世民撤回關中,是李世民一再堅持。
說大唐缺糧,王世充更缺糧。
經過這段時日的進攻,洛陽已經幾乎成為了一座孤城,人心都站在大唐這邊,現在撤退,只會讓王世充捲土重來,之後大唐再想要攻取就太難了。
江南雖然依舊強敵環繞,洛氏和杜伏威都不能派兵北上,但有糧食已經足夠,經過圍困,洛陽一定已經開始缺糧,李世民確信自己能夠攻下洛陽。
縱橫江淮的杜伏威和坐斷江左的洛氏,尤其是洛氏,洛玄鏡可是洛玄夜的親妹妹,這屬於朝中有人。
李淵靠在虎皮座椅中,問著一眾臣子道:「不知道朕該如何封賞杜伏威和洛景成、洛玄鏡,才能夠體現朕的重視呢?」
臣子們互相對視,不知道說什麼,這屬於以國來降,而且那些地盤都是大唐之外的,在任何時代都屬於大諸侯,如果真的算的話,應該封王。
但封王的話,誰敢說?
最終還是李秀寧上前說道:「父皇,如果要體現重視的話,女兒建議封王,唯有封王,才能服眾。」
李淵這個人對於爵位實際上是相當濫封的,他略一思考,就認為李秀寧說的對,於是當即說道:「杜伏威縱橫江淮,給他封徐王。
洛景成的話,給他封……」
李淵竟然直接給杜伏威封了親王,這有些震驚到李秀寧,這日後不是要被清算嗎?
她倒是不在乎杜伏威的性命,但小姑子洛玄鏡她不能不在乎,於是再次說道:「父皇,親王是不是太過於高?
現在還從來都沒有臣子封親王的先例,女兒以為郡王就足夠了。」
李淵微微眯著眼笑了笑,「那杜伏威封親王,給洛景成封郡王,平陽以為如何?」
表面上看起來,這對洛景成不公平,但這實際上卻是一種保護,李秀寧輕鬆一口氣,「謹遵父皇之令。」
唐廷的速度極快。
很快冊封的旨意就奔往江淮。
「茲爾杜伏威,……,敕封徐王,勛封上柱國,加開府儀同三司,東南道行台尚書令。」
從爵位上,以及各種官職上,都給了杜伏威一個事實上的獨立地位,讓杜伏威很滿意。
使者很快就來到了江左蘇州,聖旨來到了洛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