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距離
程三叔憨厚的笑著說,「怪不得楚爺他們那麼厲害,還有有大米和馬鈴薯,人家頭腦聰明啊!」
「是啊!真是活久見了,我外祖父他們從來沒有說過,下雪天可以種菜的。」程顯厚的庶兄說道。
程三叔是程太傅小妾生的,程太傅的小妾那也是官家嫡女,流放的時候她沒有跟來。
所以程三叔幾乎是程家主母帶大的,來幽州的時候才幾歲,他也是聰明絕頂的人。
只是,在艱苦的環境和流犯的身份,限制了他飛黃騰達的腳步。
程太傅也是有七八個兒子的,流放路上死了幾個,到幽州之後因為心高氣傲的少爺脾氣不改。
被當地惡霸打死,也有被陷害而死的,最終活下來只有三個兒子。
他們程家都是文弱書生,他們滿腹詩書無用武之地,跟當地人講道理?
那說什麼都會是一場雞同鴨講的徒勞,比如程家一個哥兒和當地一個村民土包子,扭打到了縣太爺的公堂上。
當地土包子說:「三七等於二十四」
程家哥兒說:「三七等於二十一。」
他們二人,請縣太爺給他們評評理,縣太爺聽後,打了程家哥兒二十大板,無罪釋放了當地村民。
程家哥兒不服氣!
縣太爺說,「三七二十一沒錯,錯就錯在你一個才華橫溢的流犯,卻和目不識丁的村民糾纏不清。」
程家那哥兒被打了二十大板,怒火攻心的他身體受傷心靈也受到極大的打擊,就那樣活活氣死。
程家大哥就是程顯厚他爹,後來從不跟當地土包子們說道理。
哪家姑娘要給他做妾,他就只能納了她做妾,因為他們一家子人。
都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把人打出去更是不要做夢,就連一個村姑都打不出去呢!
因為他們宋叔的緣故,當地商紳土豪和小小官員,會給他們程家幾分薄面。
讓他們生活沒有那麼艱難,比大多數幽州土包子們還是有錢的多。
所以,大把商紳土豪和小官員要把女兒嫁給他們,他二弟夫妻感情好,又有了兒子。
不是程家老大他們夫妻感情不好,而是他做為長子要撐起這個家,他爹端著謫仙的架子不肯走下神壇。
佛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程家老大就那樣墮落了,有一就有二,當地兄弟多的惡霸村民也要把妹妹塞給他做妾。
他一股腦收了,他們家就有勞動力了……
程三叔看他大哥墮落,其他兄弟被逼死,他嫡母傷心欲絕,十五歲的他單槍匹馬創幽州府衙。
他長的清風俊朗,口才了得征服了府台大人,把他的么女許配給他。
從那以後,有府台大人罩著,程家在當地也過上好幾年的清淨日子。
直到後來,宋家和楊家,王家全部都被流放到幽州,府台大人也倒霉了。
他們程家又回到解放前,還是比解放前更苦逼的那種。
因為,他們沒有流放到一起,在離他們這個村子有兩百里的另外一個鎮上。
宋大將軍得知他們過得那麼苦逼,就匪氣的硬搬到他們村里,村民不敢說不同意。
為什麼呢?因為宋大將軍拳頭硬啊!
程太傅被流放的時候,是新帝剛剛登基,百廢待興,皇帝陛下很忙。
騰不出時間來關注和打壓他們,所以他們還過得去的情況下,都死傷無數。
宋大將軍流放的時候,皇帝的龍椅已經坐得穩穩噹噹的了。
皇帝就有大把時間關注他們,錦衣衛經常來幽州探情況。
程太傅的字畫再也賣不出去了,不是他畫的不好了,而是沒人敢買。
又有當地縣衙和主薄打壓,他們幾家過得如覆薄冰,哪裡還有土地給他們種呢!
此時,大家看到雪地里長出來的嫩苗,激動得熱淚盈眶。
「二哥,我們以後都會有青菜吃了。」他們有好幾個月沒有嘗到青菜了。
「是啊三弟,我們還有大米吃呢!」程家老二,老淚縱橫。
楊家幾兄弟也高興的擁抱,他們一度以為會餓死在這個冬季。
王家兩兄弟更是流淚滿面,他們雖是庶子,曾經也錦衣玉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都別哭了,大老爺們的這樣像什麼話,趕緊刨雪挖地啊!」宋家一個大叔大聲喊道。
「是,是的,宋叔說的對。」小年輕們趕緊奮力幹活。
他們連續種了五天菜,最早種下去的已經有一個手指那麼長。
明天就是過年了,山下楚爺傳訊上來,邀請他們大家明天去吃年夜飯。
岩洞裡的所有人都興奮得不得了!
尤其是女娃們,她們把最好的衣裳翻出來穿。
此時,山下的姜欣妍正帶著大家在布置場地,這一片冰原沒有河流池塘之分。
反正那厚厚的冰又不會裂開,不要說幾萬人,容納幾十萬人都不成問題。
姜欣妍問:「夫君要不要他們自帶板凳呢?這表演節目要好幾個時辰呢?」
「傳令下去不能站幾個時辰的就自帶板凳。」楚厲煊對身邊的說。
那些正在訓練的人,就不要帶什麼板凳了。
楚姓屬下,趙郁和魏大斌是非常懂他們楚爺的,一個眼神,一句話都知道其中含義。
年夜飯,準備十個大菜,他們種的第一批紫菜苔可以摘了,白菜可以吃了,就是蘿蔔還沒有長大。
但是他們有足夠的馬鈴薯,大家都不知道那堆成山的馬鈴薯是如何運過來的。
楚一他們以為是趙郁的錦衣衛運進來的。
趙郁以為是楚一他們運過來的,誰也不好意思問。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都花時間關注對方,都沒有發現蛛絲馬跡。
他們都認為自己的武功沒有達到對方的高度。
所以,他們幾方人馬,各自拼命三郎似的練習神功秘籍。
從來就沒有人懷疑,是他們爺自己種出來的。
楚厲煊也知道他們的較量,那管他什麼事呢?
欣欣大佬有句話說的好,你不問,我不說,這就是距離。
你問了,我不說,這就是隔閡,你問了,我說了,這就是信任。
機會就擺在你們眼前,是你們自己不問,這就是我們之間的距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