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主動

  《孫子兵法》雲「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

  換言之,十萬大軍出征,要有七十萬戶人家停止原本的農業生產,專門供給軍需。

  當今天下,能有這個實力的軍閥,李璮確實算一個。

  而占地千里、坐擁川陝的李瑕沒有這個實力,因為李瑕底子太弱。

  就川陝那點可憐的積蓄,一旦叫百姓「不得操事」,百姓首先就得餓死,又何談「專門」供給軍需?

  為何李瑕拿下關隴,忽必烈卻依舊有足夠的錢糧用於北征阿里不哥?在於「積蓄」二字。

  自從蒙軍攻入蜀地,到李瑕收復漢中,整整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間殺光了九成人口、搶走了所有糧食財物,不是靠把土地搶回來三五年就能挽回國力的。

  這是積蓄的差別。

  連宋廷都沒有這個供應十萬大軍遠征的實力,守了二三十年,「國庫」已一窮二白。

  反而就是這個李璮,自其父李全身死,繼承益都行省總管至今已歷經三十一年。

  山東是地闊人稠之地,三十一年來李璮儲存糧草、截留鹽課,蒙哥每次徵調諸路兵馬,他都詭辭不至。

  如此積蓄下來,使李璮有了看似強大的紙面實力。

  這也是他讓史天澤、李瑕都起兵響應他、奉他為王的底氣。

  ……

  史天澤承認李璮有實力,可惜,沒有與其實力相配的能力。

  山東是地闊人稠,但也無險可守。

  李璮一旦起兵,就只能直撲燕京、依託燕山防線阻擊蒙軍主力南下,其他的任何結果,都只能算是失敗。

  若做不到,那不如趁早南逃,依託於宋國的江淮防線保命。

  守著濟南算什麼?守得再久也是輸。

  有些事,結果在最初做選擇時就已經註定了……

  偶爾史天澤也會想到自己與李璮的那一紙盟書,只覺李璮未免太過狂妄,也太過單純。

  正是在這種心境中,他披上盔甲,準備提兵出征。

  開封這邊只出兵一萬餘人,其餘各路兵馬將會在抵達濟南後陸續集結。

  誓師之後,史天澤正要下點將台,長子史格已快步趕上。

  「父親,峽州方面已探到有兵馬西來。」

  史天澤不動聲色,又走了幾步,避開周圍的將領,才問道:「李瑕這麼快出兵了?」

  他著實驚訝於李瑕動作之快。

  眼下這形勢,李璮才公然叛亂不過一個多月,蒙古大軍都還在徵發,趙宋則還無動靜……誰能想到,最先出兵的竟是李瑕。

  比起李璮的優柔寡斷,李瑕卻是每次都搶占先手。

  但也無妨。

  之所以讓王蕘去漢中鼓唇搖舌,本就是為了誆出李瑕的主力,以一舉擊敗。

  河南、山西一帶早已做好戰略布署。

  董文炳主持洛陽防禦,堅壁清野;史權鎮守唐州、鄧州一帶,封鎖包圍;阿合馬已親赴河中府,命劉整、楊大淵於黃河上游編練水師。

  一旦李瑕率主力出潼關,董文炳將拒之於洛陽,史權則北上包圍或出兵武關道,山西兵力將迅速渡過黃河,包圍潼關,封鎖其歸路,將其主力殲滅在豫西通道。

  這僅是東線,西線則還有阿術。

  「阿合馬……」

  史天澤開口才說了三個字,卻聽史格已說了下一句。

  「李瑕帶了兩千騎兵,由南面繞過洛陽,尚不知其意圖……」

  「你說什麼?只兩千?騎兵?」

  ~~

  永寧縣。

  永寧古稱「崤地」,是洛陽與長安之間的官道所在,位置自是十分重要。

  如今守著永寧的蒙古將領名叫「忽撒蠻」。

  忽撒蠻雖只守著這個小小的永寧縣,官職卻是不小,不僅是萬戶總管,還有一千戶的食邑。

  因為他是木華黎的後裔。

  木華黎的兒子很能生,故而孫子、曾孫、玄孫封官封爵者很多,洛陽一帶其後裔也很多,忽撒蠻只是其中不起眼的一個。

  他之所以封在永寧縣,一則此處靠近洛陽這繁華大都,二則永寧縣域內有金礦,就在縣西南的熊耳山脈當中……

  中統三年,三月十七日,忽撒蠻聽說宋人出兵洛陽,非常詫異。

  「家養的小狗竟然敢來攻打猛虎?」

  「成吉思汗的子孫爭奪汗位時,名叫李瑕的小狗叼走了關中這塊掉落在一邊的骨頭,現在又想要咬下河南這塊肥肉。」

  答話的是他麾下最聰明的奧魯官,名叫孛禿。

  孛禿不僅會說漢話,還隨著薩滿學過回鶻文,甚至還會一部分漢字,平時為忽撒蠻記錄金礦的收成。

  此時才有信使從洛陽回來,孛禿便負責給忽撒蠻通報戰況。

  忽撒蠻聽了卻是翻了個白眼,問道:「然後呢?那些漢軍打不過這隻小狗?」

  「依董文炳說的那些話,意思是本想把小狗引到籠子裡來。」孛禿道:「但董文炳沒想到小狗有兩千騎兵,怕把他的籠子給頂翻了。」

  「然後呢?需要我帶領勇士出擊嗎?」

  孛禿道:「董文炳是說,希望我們關閉城門,封鎖住崤道,把李瑕堵在洛陽以西。」

  「無用的漢軍。該做的是擊敗李瑕,而不是堵住他!」

  忽撒蠻罵了一句,顯得頗為不屑。

  他只有一千戶的食邑,卻可拉攏出兩個千人隊。

  當然不會全是蒙古勇士,其中大部分都是回回人、漢人。但猛虎領著羊群,也能讓羊群變成老虎。

  木華黎的子孫,自是看不起懦弱的宋人,哪怕對方是一個王爵。

  沒過多久,鳴鏑聲響。

  一道狼煙也從永寧城頭上騰起……

  ~~

  李瑕的戰略目的很簡單。

  他要盡力襲擾河南,牽制史天澤的兵力。

  不管這難不難、險不險,他只知道一點,即在李璮還在時與忽必烈開戰,一定會比等李璮覆滅了再開戰要輕鬆得多。

  眼下是春耕的時候,以騎兵打出潼關,將戰場推到潼關以西。

  他知道黃河上有蒙軍水師在埋伏,所以,他只帶兩千騎兵,而不抽調黃河防線以及潼關的守軍。

  這反而讓山西的蒙軍將領難以抉擇,要不要渡黃河攻關中?

  關中主力尚在,對蒙軍而言,渡河強攻顯然不是好的時機,而李瑕僅有兩千人,用河洛的兵馬包圍就足夠了。

  對李瑕而言,要做的就是讓蒙軍知道,僅憑河洛的兵馬還圍不住他這兩千人。

  只要他小勝兩場,就能作出有可能攻下開封的姿態,逼得山西的蒙軍支援,或逼得史天澤不敢離開。

  相當於以少量兵力,打亂了蒙軍在山西、河南的布局。

  所以說,李瑕的戰略目的不在於攻城略地,只是「打亂」二字。

  把對方的布局打亂了,就相當於占據了主動。

  ……

  而眼下的情況是,坐鎮洛陽的蒙古將領也被李瑕打了個措手不及,原本的戰略布置沒能防住突然殺出的兩千騎兵,只好等他孤軍深入再重新包圍。

  李瑕沒有攻城的實力,只希望儘快找到某個蒙古貴族的莊園,劫擄一番。

  他正在學習小股騎兵的縱深戰術,用得還不是太熟練……

  這日,才行過崤山道,忽見前方騰起狼煙。

  這是李瑕路過的第三個縣城,他本以為又會是堅壁清野,再吃一個閉門羹。不想,望筒看去,只見前方煙塵滾滾。

  不多時,探馬回報。

  「敵兵殺上來了!」

  ~~

  這次隨李瑕出征的有兩個騎兵統領,一是胡勒根,二是李澤怡,大概算是李瑕麾下騎術最高超的兩個將領。

  聽得前方號角陣陣,胡勒根原是半點不慌的。

  這種騎兵深入的打法,本就是他以前常做的……比如,被李瑕俘虜時,他正是跟著千夫長孤軍深入到慶符。

  他跨坐在馬上,雙腳踩著馬蹬努力站高,終於看到塵煙中出現了敵兵的大旗,之後,忽然驚呼了一聲。

  「是木華黎的子孫!長生天……木華黎……」

  周圍那些歸附李瑕的蒙古人紛紛變色。

  木華黎是被成吉思汗破格封為國王、賜下九斿白纛的異姓功臣,在蒙古人眼裡如戰神般的存在。

  此時雖然只有其子孫抬著其旗號出現,也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威懾。

  「是木……」

  「當!」

  一聲響,李瑕策馬而上,用長槊敲打著胡勒根的頭盔。

  「木華黎死了四十年了,論天下英雄,只看今朝……」

  ~~

  忽撒蠻並不知董文炳、史天澤這些漢軍世侯想如何與李瑕打。

  他也根本就不了解李瑕。

  他只知道木華黎的子孫不會讓軟弱的宋人欺負到頭上來。

  於是,他跨上戰馬,領著他的兩個千人隊便引上了向西面而來的騎兵。

  但木華黎已經死了四十年了,忽撒蠻這個曾孫,享福也享了三十餘年。

  他雖然還記得祖先的榮耀與戰功,卻沒意識到,數十、近百個家族子弟里,還能戰的只有區區幾人……不包括腦滿腸肥的他。

  當忽撒蠻扛著帶著祖先名字的戰旗衝上戰場,才發現,那個「軟弱的宋人」麾下,全是已經投降過去了的蒙古勇士……

  ……

  兩日之後,兩顆頭顱和一面旗幟被送到洛陽。

  隨之帶給董文炳的,還有一封李瑕的信。

  沒有人代寫與潤色,顯得十分潦草。

  「爾輩將中原百姓按戶編籍,充作蒙人食邑,視蒙人為主,頂禮膜拜。李某不然,可驅蒙卒而戰,今先廢木華黎家河洛食邑一千戶,來日再廢其東平食邑四萬戶,必使天下百姓無一戶為蒙人食邑……爾輩既作蒙人奴才,可來攔阻。」

  董文炳抬起頭,看向忽撒蠻與孛禿的頭顱,愣了好一會。

  「去告訴史帥,李瑕是想激怒我們,但不必亂,只有兩千人而已,史帥可繼續東征平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