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賞罰

  五月初六。

  敘州城內大擺慶功宴。

  汪大頭如今已被升為都頭,又領了三十貫的賞錢,高興得渾然忘了身上的傷勢。

  但與劉金鎖對飲之後,汪大頭卻又轉而開始羨慕起慶符軍來,懷裡揣的賞錢也不那麼讓人興奮了。

  「哥哥你是說,慶符軍每次放餉都是實打實的?」

  「都說了,莫叫我『哥哥』,我才二十六,比你還少兩歲。」

  汪大頭愣愣看著劉金鎖,道:「哥哥騙我吧?」

  「騙你?」劉金鎖眼一瞪,道:「騙你做甚?你自去問問我弟兄們,還有楊奔、宋禾、俞田他們,哪次不是足額發的。」

  汪大頭也沒工夫解釋其實他問的是劉金鎖在年紀上騙人,湊近了,問道:「李知縣立了不少戰功了吧?怎還是知縣?」

  「不然咧?我家知縣立功太快了啊!消息送到行在,一來一回不得幾個月。官家才給知縣定好一個職位,再一看,咦,又立功了,又得換一個官位……官家也不容易啊。」

  汪大頭聽了,只覺十分有道理。

  一時也不知再說什麼。

  整場慶功宴,他便傻愣愣地坐在那聽劉金鎖說啊說,什麼北面為諜,什麼面見官家,什麼斬殺兀良合台。

  「說來,抗蒙這些年,我們這邊死的,蒙韃那邊死的,大將多了去了,兀良合台還真不算什麼,那個什麼蒙古的王,叫什麼蘿蔔乾的,也是我家知縣殺的……」

  「李知縣要是能統領潼川府路就好了。」汪大頭下意識應道。

  他自己也意識到不對,轉念一想,認為要是易將軍為帥、李知縣為副帥,這仗打起來又能贏,日子也好過。

  想著這些,汪大頭卻沒意識到周圍已坐了一群兵士,都在聽劉金鎖說故事。

  這些軍漢喝了些酒,個個都有些上頭。

  再加上懷裡還揣著賞錢,一股意氣上來,紛紛喝道:「對!該推李知縣主鎮敘瀘!」

  「張都統之後,正該由李知縣繼任!」

  「我們這些個糙漢說的哪算,該由朝廷任命……」

  「再任個不會打仗的來怎辦?」

  「問問朝廷,為何還不給李知縣升官?!那麼多蒙韃白死了不成?!」

  「……」

  汪大頭酒氣上來,想到要是再被調回神臂城打憋屈戰可就壞了,大喊道:「兄弟們!去州署給李知縣討個說法!」

  「好!」

  若沒人阻攔,這些一時衝動的漢子可能真會去把江春圍起來問個究竟。

  好在那邊已有一名瀘州軍統領過來,大喝道:「做什麼?!反了天了不成!汪大頭,你他娘腦袋晃得都要掉下來了,扶好!坐下!」

  ……

  一場小鬧劇就這樣無疾而終,好像諸將士們的願望並不重要一樣。

  但十多天後,對李瑕的封賞竟真的到了。

  這是對去歲末成都之戰的論功行賞,朝廷的信使在三月底到達了重慶府,因戰亂不敢西向,直到老君山一戰的戰報加急送到重慶,信使才繼續來敘州。

  李瑕謀求的官職在丁黨的安排下很順利,官銜升承議郎,知筠連州事。

  筠連說是「州」,其實也屬於敘州管轄,以李瑕的理解來說算是「縣級州」,不像敘州是「地級州」。

  總之還是升官了。

  在李瑕的計劃里,慶符一個小小縣城,有房言楷主事便可以。他自己到筠連州上任,可以連結昭通。

  但眼下的戰事還是稍稍打亂了他的安排。

  他於是親筆寫了幾封信,分別給高明月、韓承緒、李墉,對後方之事做了安排。

  另外,從重慶府來的除了信使,還有蒲擇之的一個堂侄,名叫「蒲帷」。

  蒲帷的父親名叫「蒲元圭」,是蒲擇之的堂弟,如今任大良城守將。

  蒲帷未隨父駐守山城,而是一直在族學讀書,後隨在蒲擇之身邊。

  「久聞李知州大名,今日終得一見,果然是器宇軒昂……」

  蒲帷眉宇間有些憂色,有些潦草地寒暄之後,很快與李瑕說起正事。

  「伯父對李知州很親厚,托我帶了句話。」

  「蒲兄請講。」

  「今歲川蜀局勢會很艱難,伯父是不贊成你調到筠連的。蜀南有長寧軍守衛足矣。」

  李瑕問道:「蒲帥之意,還是調我到重慶府。」

  「不,伯父說,若非瑜有能耐,可試著調到嘉定府,牽製成都蒙軍。」

  「蒲帥只有這一句交代?」

  「是啊。」蒲帷有些躊躇,猶豫了一會,還是實話實說,道:「事實上,伯父已不太指揮得了川中兵馬。」

  李瑕聞言不由詫異。

  他並非沒有預料,在鄂州時,賈似道便說過,朝廷要動蒲擇之。

  李瑕回慶符後,借著成親送請柬之際,也將這個消息傳信給蒲擇之。

  但他確實沒想到,會是在戰事這麼吃緊的關頭就有動作。

  蒲帷思來想去,認為蒲擇之雖沒直說,但派自己過來,還是有些事想告訴李瑕。遂不隱瞞,繼續說起來。

  「局勢不太好啊。你上次傳給伯父的信,他看了,朝廷果然已不信任他。只是臨戰不宜貶帥,暫時未罷免伯父。但,朝廷已命呂文德為保康軍節度使、四川制置副使、知重慶府。」

  「呂文德?」李瑕又吃一驚,問道:「那播州如何防禦?阿術可是領兵自西南北上了。」

  蒲帷苦笑,道:「整個大宋只有一個呂文德,自是何處吃緊,調往何處。」

  李瑕只覺從老君山回了敘州之後,聽到的每一個消息都讓人渾身難受。

  他突然意識到,這隻怕與自己告知賈似道那句「忽必烈要殺蒙哥」有關。

  派呂文德來搶功嗎?

  蒲帷顯然是為蒲擇之委屈的,道:「呂文德雖還未到,但這任命一下,川蜀哪個將士不知伯父已失勢?豈還肯聽命於伯父?」

  這便是在這大宋朝為官,靠山比功勞重要的體現。

  同樣經歷了成都一戰,蒲擇之飽受猜忌;李瑕擅自行動,最後反而升了官。

  「朝廷知道蒙哥親征了嗎?」李瑕問道。

  「伯父也不確定官家是否知道,但中樞重臣們,如賈似道、丁大全必已早早知曉。」

  李瑕有些愧疚。

  但他也明白,蒲擇之不被信任,根由還是蜀人不得為蜀帥。

  除了成都一戰功虧一簣。另一方面是,與蒙哥這一戰,蒲擇之不論是勝是敗,朝廷都會更加不放心,不如早些換帥……偏偏又換不了。

  與其說賈似道、丁大全在對付蒲擇之,不如說他們是在為官家先把隱患去除。

  這一番操作讓人頭皮發麻,但仔細一想,卻又有理有據?

  「這局勢。」李瑕搖了搖頭。

  「局勢?」蒲帷道:「蒙軍已連破苦竹隘、長寧山、大獲城……伯父心疾如焚,卻無力扭轉,已氣病了。」

  「大獲城……」

  李瑕已顧不得驚訝,迅速翻出地圖。

  蒼溪大獲城,在嘉陵江中段。

  若說蒙哥的第一個戰略目的地是合州、重慶,如今竟已走過了一半的路?

  自己還在這有條不紊準備著反攻成都,蒙哥卻已勢如破竹。

  若這個蒙古大汗未死,至今所有的謀劃瞬間便要滿盤皆輸。

  「苦竹隘怎麼破的我知道,擊敗紐璘之後,我俘虜了一些蒙軍。但長寧山、大獲城……」

  蒲帷先是指了指長寧山。

  「蒙軍攻下苦竹隘後,馬上驅兵長寧山鵝頂堡,此處守將是王佐將軍、徐昕將軍,彼時僅餘二百兵力,據山而守,奮力拼殺,使蒙軍折損甚眾。不想,蒼溪知縣王仲獻了鵝頂堡出降。王佐將軍見山城失守,自刎殉國,徐昕將軍等四十六人被俘,不屈殉難。」

  川中每一個失守的山城幾乎都是這種情況。

  壯志守城的英雄很多,但總是有人獻城投降。

  蒲帷又指了指大獲城,道:「之後,蒙軍攻大獲城,王仲又去勸降大獲城守將楊大淵,楊大淵怒而殺王仲。」

  李瑕聽他稱王佐為「將軍」,對楊大淵卻指名道姓,已隱約猜到了後續。

  「但大獲城還是丟了?」

  「是,楊大淵雖殺王仲,但後來抵不過蒙軍攻事,還是獻城投降了……」

  李瑕的目光久久不能在地圖上移開。

  蒙哥的勢如破竹,像是在督促著他,逼著他不能繼續在敘州休整,必須要更快的行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