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卷三十二漻水

  【原文】

  漻水出江夏平春縣西。漻水北出大義山,南至厲鄉西,賜水入焉。水源東出大紫山,分為二水,一水西逕厲鄉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傳,雲是神農所生處也,故《禮》謂之烈山氏。水北有九井,子書所謂神農既誕,九井自穿,謂斯水也。又言汲一井則眾水動。井今堙塞,遺蹟仿佛存焉。亦云賴鄉,故賴國也,有神農社。賜水西南流入於漻,即厲水也,賜、厲聲相近,宜為厲水矣。一水出義鄉西南入隋,又注漻。漻水又南逕隋縣注安陸也。

  南過安陸入於溳。

  【譯文】

  漻水發源於江夏郡平春縣西邊。漻水發源於北方的大義山,南流到厲鄉西邊,有賜水注入。賜水源出東方的大紫山,分為兩條。一條往西流經厲鄉南邊,水南有重山,就是烈山。山下有個洞穴,據父老們相傳,都說這是神農出生的地方,所以《禮》稱他為烈山氏。水北有九口井,子書中說,神農出生後,九井不藉人力而自然穿通,說的就是這條水。又說在一口井中汲水,諸井的水也都會動盪起來。現在井已埋塞,但遺蹟仍依稀可辨。又說賴鄉就是古時的賴國,有神農社。賜水就是厲水,往西南流,注入謬水。賜、厲音近,無怪賜水成為厲水』了。另一條從義鄉西邊流出,南流進入隨縣,又注入漻水。漻水又南經隨縣,往安陸流去。

  往南流過安陸縣,注人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