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盪水出河內盪陰縣西山東,盪水出縣西石尚山,泉流徑其縣故城南,縣因水以取名也。晉伐成都王穎,敗帝於是水之南。盧諶《四王起事》曰:惠帝征成都王穎,戰敗時,舉輦司馬八人,輦猶在肩上,軍人竟就殺舉輦者,乘輿頓地,帝傷三矢,百僚奔散,唯侍中秘紹扶帝,士將兵之,帝曰:吾吏也,勿害之。眾曰: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斬之,血污帝袂。將洗之,帝曰:嵇侍中血,勿洗也。此則嵇延祖殞命之所。
又東北至內黃縣,入於黃澤。
羑水出盪陰西北韓大牛泉。《地理志》曰:縣之西山,羑水所出也。羑水又東徑韓附壁北,又東流徑羑城北,故羑里也。《史記音義》曰:牖里在盪陰縣。《廣雅》:牖,獄犴也。夏曰夏台,殷曰羑里,周曰囹圄,皆圜土。昔殷紂納崇侯虎之言,囚西伯於此。散宜生、南宮括見文工,乃演《易》用明否泰始終之義焉。羑城北,水積成淵,方十餘步,深一丈余。東至內黃與防水會,水出西山馬頭澗,東徑防城北,盧湛《征艱賦》所謂越防者也。其水東南流注於羑水,又東歷黃澤入盪水。《地理志》曰:羑水至內黃入盪者也。盪水又東與長沙溝水合,其水導源黑山北谷,東流徑晉鄙故壘北。謂之晉鄙城,名之為魏將城,昔魏公子無忌矯奪晉鄙軍於是處。故班叔皮《游居賦》曰:過盪陰而吊晉鄙,責公子之不臣者也。其水又東,謂之宜師溝,又東徑盪陰縣南,又東徑枉人山,東北至內黃縣,右入盪水,亦謂之黃雀溝。是水,秋夏則泛,春冬則耗。盪水又徑內黃城南。陳留有外黃,故稱內也。東注白溝。
【譯文】
盪水發源於河內盪陰縣西山東邊,
盪水發源於縣西的石尚山,泉水流經老縣城南面,該縣就是按水來取名的。晉朝討伐成都王穎,惠帝就在此水南岸打了敗仗。盧琳《四王起事》說:惠帝征討成都王穎,打了敗仗,當時抬轎子的司馬有八人,轎子還抬在肩上,兵士就一擁而上,把抬轎的人殺了。轎子落地,惠帝也中了三箭,受了傷,百官都紛紛逃散了,只有侍中稽紹扶著惠帝。士兵向他舉起刀槍。惠帝說:這是我的官員,不要傷害他。士兵們說:我們接受了皇太弟的命令,只是不能冒犯陛下一人罷了。於是就把他殺了,他的血濺污了惠帝的衣袖。後來人們要給他洗衣,惠帝說:這是稽侍中的血,不要洗。這地方就是秸延祖喪命的地方。
又往東北流到內黃縣,注人黃澤。
羨水發源於盪陰西北的韓大牛泉。《地理志》說:內黃縣的西山,是美水的發源地。美水又往東流經韓附壁北面,又往東流經姜城北面,這就是舊時的美里。《史記音義》說:墉里在盪陰縣。《廣雅卜墉,就是牢獄。夏叫夏台,殷叫羨里,周叫圖圈,都是監獄。從前殷封聽了崇侯虎的話,把西伯拘禁在這裡。散宜生、南宮括去見文王,文王於是發展了《易經》,藉以卜知吉凶始終的道理。羨城北面,水流積聚成潭,方圓十餘步,深一丈,東流到內黃,與防水匯合。防水發源於西山的馬頭澗,往東流經防城北面,盧湛《征艱賦》所說的越過了防,就是防城。水往東南流,注入贅水,又往東流過黃澤,注入盪水。《地理志》說:羨水到內黃注入盪水。盪水又東流,與長沙溝水匯合。長沙溝水發源於黑山的北谷,往東流經晉鄙老城堡北面,稱為晉鄙城,又叫魏將城。從前魏公子無忌,就在這裡虛托王命奪取了晉鄙的軍權,所以班叔皮《游居賦》說:途經盪陰而憑弔晉鄙,責難公子有失臣節。水又往東流,稱為宜師溝。又往東流過盪陰縣南面;又往東流過枉人山,往東北流到內黃縣,向右邊注入盪水,又叫黃雀溝。這條水到了夏秋二季就會泛濫,冬春時又乾涸。盪水又往東流經內黃城南面,往東注入白溝。陳留有外黃,所以這裡稱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