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卷三十九洣水

  【原文】

  洣水出荼陵縣上鄉,西北過其縣西。

  水出江州安成郡廣興縣太平山西北流,逕荼陵縣之南。漢武帝元朔四年,封長沙定王子節侯訴之邑也。王莽更名聲鄉矣。洣水又屈而過其縣,西北流注也。《地理志》謂之泥水者也。

  又西北過攸縣南。

  攸水出東南安成郡安復縣封侯山,西北流逕攸縣北,縣北帶攸溪,蓋即溪以名縣也,漢武帝元朔四年,封長沙定王子則為攸輿侯,即《地理志》所謂攸縣者也。攸水又西南流入荼陵縣,入於洣水也。

  又西北過陰山縣南。

  縣本陽山縣也,縣東北猶有陽山故城,即長沙孝王子宗之邑也。言其勢王,故塹山堙谷,改曰陰山縣。縣上有容水,自侯曇山下注洣水,謂之容口。水有大穴,容一百石,水出於此,因以名焉。洣水又西北逕其縣東,又西逕歷口。縣有歷水,下注洣水。謂之歷口。洣水又西北,與洋湖水會。水出縣西北樂藪岡下洋湖,湖去岡七里,湖水下注洣,謂之洋湖口。洣水東北有峨山,縣東北又有武陽、龍尾山,並仙者羽化之處。上有仙人及龍馬跡,於其處得遺永,雖神棲白雲,屬想芳流,藉念泉鄉,遺詠在茲。覽其餘誦,依然息遠,匪直邈想霞蹤,愛其文詠可念,故端牘抽札,以詮其詠。其略曰:登武陽,觀樂藪,峨嶺千蕤洋湖口,命蜚螭,駕白駒,臨天水,心踟躕,千載後,不知如。蓋勝賞神鄉,秀情超拔矣。

  又西北入於湘。

  【譯文】

  洣水發源於茶陵縣的上鄉,往西北流過縣西,

  洣水發源於江州安成郡廣興縣的太平山,往西北流經茶陵縣南邊。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25),把茶陵封給長沙定王的兒子節侯訴作為食邑;王莽改名為聲鄉。洣水又轉彎流過縣城,然後往西北流去。這就是《地理志》所說的泥水。

  又往西北流過故縣南邊,

  牧水發源於東南方安成郡安復縣的封侯山,往西北流經縣北。枚縣北面有修溪流過,彼縣就是按溪來命名的。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封長沙定王的兒子則為枚輿侯,就是《地理志》里所說的枚縣。枚水又往西南流入茶陵縣,注入洣水。

  又往西北流過陰山縣南邊,

  陰山縣本來是陽山縣。該縣東北還有陽山老城,就是長沙孝王的兒子宗的食邑。據說這裡的地勢有王氣,所以掘山填谷,並改名為陰山縣。縣裡有容水,從侯曇山注入洣水,匯流處叫容口。源頭有個大湖,容得下一百石,因為水發源在這裡,所以名為容水。洣水又往西北流經縣東;又往西流經歷口。縣裡有歷水,注入洣水,匯流處叫歷口。洣水又往西北流,與洋湖水匯合。洋湖水出自陰山縣西北樂蔽岡底下的洋湖,洋湖離岡七里,湖水往下注入洣水,匯流處叫洋湖口。洣水往東北流,有峨山;縣城東北有武陽山和龍尾山,都是修仙學道的人飛升的地方。山上有仙人和龍馬的足跡,在那裡還發現他們留下的詩歌。他們的神靈雖然棲息於白雲之上,心情嚮往著靈山秀水,但仍然懷念著故鄉,在這裡留下吟詠。讀他們的詩歌,可以感到他們依然心在遠處。我不止是遙想他們駕著祥雲來往的蹤跡,還喜愛他們的歌辭朗朗上口,所以拿了紙筆抄錄下來。歌辭大略是:登上武陽山,眺望著樂蔽,獲嶺千花競發在洋湖口。驅著蜚璃,駕著白駒,飛臨藍天碧水,不禁心裡躊躇。千年萬代後,世事茫茫,不知何如。仙人游賞這迷人的神鄉,他們高雅的感情真是超凡絕俗的了。

  又往西北注人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