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卷三十八資水

  【原文】

  資水出零陵都梁縣路山,資水出武陵郡無陽縣界唐糺山,蓋路山之別名也,謂之大溪水。東北徑邵陵郡武岡縣南,縣分都梁之所置也。縣左右二岡對峙,重阻齊秀,間可二里,舊傳後漢代五溪蠻,蠻保此岡,故曰武岡,縣即其稱焉。大溪徑建興縣南,又徑都梁縣南,漢武帝元朔五年,以封長沙定王子敬侯遂之邑也。縣西有小山,山上有渟水,既清且淺,其中悉生蘭草,綠葉紫莖,芳風藻川,蘭馨遠馥。俗謂蘭為都梁,山因以號,縣受名焉。

  東北過夫夷縣,夫水出縣西南零陵縣界少延山,東北流徑扶縣南,本零陵之夫夷縣也。

  漢武帝元朔五年,以封長沙定王子敬侯義之邑也。夫水又東往邵陵水,謂之邵陵浦,水口也。

  東北過邵陵縣之北,縣治郡下,南臨大溪,水徑其北,謂之邵陵水。魏咸熙二年,吳寶鼎元年,孫皓分零陵北部,立邵陵郡於邵陵縣,縣故昭陵也。溪水東得高平水口,水出武陵郡沉陵縣首望山,西南徑高平縣南,又東入邵陵縣界,南入於邵水。邵水又東會雲泉水,水出零陵永昌縣雲泉山,西北流徑邵陽南,縣故昭陽也。雲泉水又北注邵陵水,謂之邵陽水口。自下東北出益陽縣,其間徑流山峽,名之為茱萸江,蓋水變名也。

  又東北過益陽縣北,縣有關羽瀨,所謂關侯灘也。南對甘寧故壘,昔關羽屯軍水北,孫權令魯肅、甘寧拒之於是水。寧謂肅曰:羽聞吾咳唾之聲,不敢渡也,渡則成擒矣。羽夜聞寧處分,曰興霸聲也,遂不渡。茱萸江又東徑益陽縣北,又謂之資水。應劭曰:縣在益水之陽。今無益水,亦或資水之殊目矣。然此縣之左右,處處有深潭,漁者咸輕舟委浪,謠詠相和。羅君章所謂其聲綿邈者也。水南十里,有井數百口,淺者四五尺,或三五丈,深者亦不測其深。古老相傳,昔人以杖撞地,輒便成井。或雲古人採金沙處,莫詳其實也。又東與沅水合於湖中,東北入於江也。

  湖即洞庭湖也。所入之處,謂之益陽江口。

  【譯文】

  資水發源於零陵郡都梁縣的路山,

  資水發源於武陵郡無陽縣邊界的唐紅山―這是路山的別名―一叫大溪水,往東北流經邵陵郡武岡縣南邊。武岡縣是從都梁劃分出來設立的。縣城左右有兩座山岡相互對峙,形成兩道秀麗的屏障,其間相距約二里,舊時傳說,後漢討伐五溪蠻,蠻人保住了這兩座山岡,所以叫武岡,縣也就以武岡為名了。大溪流經建興縣南邊,又流經都梁縣南邊。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把都梁封給長沙定王的兒子敬侯遂為食邑。縣西有小山,山上有一窪靜水,水清而淺,澗中長滿蘭草,綠葉紫莖,水草滿溪,幽蘭馥郁的芳香,一直飄散到遠方。土語稱蘭為都梁,山就因而以都梁為號,縣也因而得名。

  往東北流過夫夷縣,

  夫水發源於夫夷縣西南與零陵縣接境的少延山,往東北流經扶縣南邊,是原來零陵的夫夷縣。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將夫夷封給長沙定王的兒子敬侯義為食邑。夫水又往東注入邵陵水,水口叫邵陵浦。

  往東北流過邵陵縣北邊,

  縣治在郡治下,南瀕大溪,水從縣城北面流過,稱為邵陵水。魏咸熙二年(265),吳甘露元年(265),孫皓把零陵北部劃出來另置邵陵郡於邵陵縣―邵陵,就是舊時的昭陵。溪水東流,有高平水口,高平水發源於武陵郡沉陵縣的首望山,往西南流經高平縣南邊,又往東流入邵陵縣界,往南注入邵水。邵水又往東流,匯合了雲泉水。雲泉水發源於零陵永昌縣雲泉山,往西北流經邵陽縣南邊,這就是舊時的昭陽。雲泉水又北流,注入邵陵水,匯流處叫邵陽水口。從此以下,水往東北流,從益陽縣出境,水流經過山峽的一段,名為茱英江,是此水的異名。

  又往東北流過益陽縣北邊,益陽縣有關羽懶,就是所謂關侯灘,南邊與甘寧營壘遺址相對。從前關羽在水北屯兵,孫權命令魯肅、甘寧在這條水上阻擋他。甘寧對魯肅說:關羽聽到我咳唾的聲音,就不敢渡江了,渡江就要當俘虜了。關羽夜裡聽到甘寧在發號施令,說:這是興霸的聲音,於是就不渡水了。茱英江又往東流經益陽縣北邊,又叫資水了。應韻說:益陽縣在益水北岸。可是現在卻沒有益水,或者也是資水的別名吧。但該縣鄰近,處處有深潭,漁人在水上搖著小船,唱著歌謠,互相應和。羅君章所謂歌聲悠遠,就是指這種漁歌。水南十里有井數百口,淺的四五尺,或三五丈,深的就測量不出了。老人相傳,從前有人用杖去捅地面,立即就成了水井。也有人說是古人採金沙處,實際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又往東流與沉水匯合於湖中,往東北注人江水。

  這裡所說的湖,就是洞庭湖,入湖的地方稱為益陽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