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夷水出巴郡魚復縣江,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見其澄清,因名清江也。昔凜君浮土舟於夷水,據捍關而王巴。是以法孝直有言:魚復捍關,臨江據水,實益州禍福之門。夷水又東徑建平沙渠縣,縣有巫城水,南岸山道五百里,其水歷縣東出焉。
東南過佷山縣南,夷水自沙渠縣入,水流淺狹,裁得通船。東徑難留城南,城即山也。獨立峻絕,西面上里余,得石穴。把火行百許步,得二大石磧,並立穴中,相去一丈,俗名陰陽石。陰石常濕,陽石常燥。每水旱不調,居民作威儀服飾,往入穴中,旱則鞭陰石,應時雨多,雨則鞭陽石,俄而天晴。相承所說,往往有效,但捉鞭者不壽,人頗惡之,故不為也。東北面又有石室,可容數百人。每亂,民人室避賊,無可攻理,因名難留城也,昔巴蠻有五姓,未有君長,俱事鬼神,乃共擲劍於石穴,約能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相乃中之。又令各乘土舟,約浮者當以為君,惟務相獨浮,因共立之,是為廩君。乃乘土舟,從夷水下,至鹽陽。鹽水有神女,謂廩君曰:此地廣大,魚鹽所出,願留共居。廩君不許,鹽神暮輒來宿,旦化為蟲,群飛蔽日,天地晦瞑,積十餘日。廩君因伺便射殺之,天乃開明。廩君乘土舟,下及夷城。夷城石岸險曲,其水亦曲,廩君望之而嘆,出崖為崩。廩君登之。上有平石,方二丈五尺,因立城其傍而居之,四姓臣之。死,精魂化而為白虎,故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祀。鹽水即夷水也。又有鹽石,即陽石也。盛弘之以是推之,疑即廩君所射鹽神處也。將知陰石,是對陽石立名矣。事既鴻古,難為明徵。夷水又東徑石室,在層岩之上。石室南向,水出其下,懸崖千仞,自水上徑望見。每有陟山嶺者,扳木側足而行,莫知其誰。村人駱都,小時到此室邊采蜜,見一仙人,坐石床上;見都,凝矚不轉。都還招村人重往,則不復見。鄉人今名為仙人室。袁山松云:都孫息尚存。夷水又東與溫泉三水合。大溪南北夾岸,有溫泉對注,夏暖冬熱,上常有霧氣,瘍痍百病,浴者多愈。父老傳此泉先出鹽,於今水有鹽氣。夷水有鹽水之名,此亦其一也。夷水又東徑佷山縣故城南,縣即山名也。孟康曰:音恆,出藥草。恆山今世以銀為音也,舊武陵之屬縣。南一里即清江東注矣。南對長楊溪。溪水西南潛穴,穴在射堂村東六七里,谷中有石穴,清泉潰流三十許步,復入穴,即長楊之源也。水中有神魚,大者二尺,小者一尺。居民釣魚,失陳所須多少,拜而請之,拜訖,投鉤餌。得魚過數者,水輒波涌,暴風卒起,樹木摧折。水側生異花,路人慾摘者,皆當先請,不得輒取。水源東北之風井山,回曲有異勢,穴口大如盆。袁山松云:夏則風出,冬則風入,春秋分則靜。余往觀之,其時四月中,去穴數丈,須臾寒飄卒至,六月中,尤不可當。往人有冬過者,置笠穴中,風吸之。經月還步楊溪,得其笠,則知潛通矣。其水重源顯發,北流注於夷水。此水清泠,甚於大溪,縱暑伏之辰,尚無能澡其津流也。縣北十餘里,有神穴,平居無水,時有渴者,誠啟請乞,輒得水。或戲求者,水終不出。縣東十許里至平樂村,又有石穴,出清泉,中有潛龍,每至大旱,平樂左近村居,輦草穢著穴中。龍怒,須臾水出,盪其草穢,傍側之田,皆得澆灌。從平樂順流五六里,東亭村北山甚高峻,上合下空,空竅東西廣二丈許,起高如屋,中有石床,甚整頓,傍生野韭。人往乞者,神許,則風吹別分,隨偃而輸,不得過越,不偃而輸,輒凶。往觀者去時特平,暨處自然恭肅矣。
又東過夷道縣北,夷水又東徑虎灘,岸石有虎像,故因以名灘也。夷水又東徑釜瀨,其石大者如釜,小者如刁斗,形色亂真,惟實中耳。夷水又東北,丹水注之。其源百里,出西南望州山,山形竦峻,峰秀甚高。東北白岩壁立,西南小演通行。登其頂平,可有三畝許,上有故城,城中有水,登城望見一州之境,故名望州山,俗語訛,今名武鐘山。山根東有湧泉成溪,即丹水所發也。下注丹水,夭陰欲雨,輒有赤氣,故名曰丹水矣。丹水又徑亭下,有石穴甚深,未嘗測其遠近。穴中蝙蝠,大如烏,多倒懸。《玄中記》曰:蝙蝠百歲者倒懸,得而服之,使人神仙。穴口有泉,冬溫夏冷,秋則入藏,春則出遊。民至秋,闌斷水口,得魚,大者長四五尺,骨軟肉美,異於余魚。丹水又徑其下,積而為淵。淵有神龍,每旱,村人以芮草投淵上流,魚則多死。龍怒,當時大雨。丹水又東北流,兩岸石上有虎跡甚多,或深或淺,皆悉成就自然,咸非人工。丹水又北注於夷水,水色清澈,與大溪同。夷水又東北徑夷道縣北而東注。
東入於江。夷水又徑宜都北,東入大江,有涇渭之比,亦謂之佷山北溪。水所經皆石山,略無土岸。其水虛映,俯視游魚,如乘空也。淺處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飛清,傍多茂木空岫,靜夜聽之,恆有清響。百鳥翔禽,哀鳴相和,巡頹浪者,不覺疲而忘歸矣。
【譯文】
夷水從巴郡魚復縣的大江中分出,夷水就是恨山清江。水清見底,十來丈深處的沙石都清晰可辨。蜀人看到江水這樣澄清,因此取名叫清江。從前察君曾在夷水泛著泥船,據有捍關而在巴稱王,所以法孝直曾說:魚復的捍關臨江據水,實在是益州禍福的門戶。夷水又往東流經建平沙渠縣,縣裡有巫城,南岸山路五百里,夷水就經縣東奔流出境。往東南流過很山縣南邊,
夷水從沙渠縣流入,水流又淺又狹,僅能通船。往東流經難留城南邊―所謂難留城,實際上是一座山。此山孤峰獨上,極其高峻。由西面上山里余,有個石洞,持著火把行走百餘步,有兩塊大石在洞中並立著,相距一丈,俗名阻陽石。陰石常是濕流液的,陽石則常乾燥,每遇水旱不調時,居民就穿戴起舉行儀式的服飾,走進洞中。天旱就鞭打阻石,立即就會降雨;多雨就鞭打陽石,一會兒天就晴了。照傳說的話做,往往會有效驗。但執鞭的人不長壽,人們都很厭惡這件差使,所以不願去做。東北又有一個石泯,可以容納數百人,每逢亂世,人們就躲進石洞避難,敵寇是無法打進來的,因而名為難留城。從前巴蠻有五個部族,但沒有一位君主。他們都敬奉鬼神,於是一同在石洞中擲劍,約定誰能擲中,就推他為君主。結果巴氏的兒子務相擲中了。又叫人們各自乘坐泥船,約定船浮的就當君主,結果只有務相一人能浮。因此諸部族都一致推舉他為君,就是糜君。於是就乘著泥船從夷水順流而下,來到鹽陽。鹽水有個神女,對凜君說:這裡土地遼闊,是出產魚鹽的地方,希望你留下來和我同居。凜君不肯答應,鹽神每晚來和他同宿,白天化為飛蟲,成群地飛起,把太陽都遮蔽了,弄得天昏地暗,如此接連十餘日。凜君於是伺機把她射死,天才晴朗了。凜君乘著泥船來到夷城,夷城岩岸險峻而彎曲,水也彎曲。凜君望著嘆了口氣,山崖因而崩塌了下來。他登上崖頂,上面有一塊平石,方二丈五尺,於是就在石旁建城居住,另外四個部族也都向他稱臣。他死後,精魂化為白虎。從前巴氏以為虎喝人血,就用人來祭祀。鹽水就是夷水。又有鹽石,就是陽石。盛弘之照此推論、以為可能這就是凜君射鹽神的地方。可想而知,陽石是針對陰石而立名的,這裡如何又有陰石呢?不過傳說里的事跡既極遠古,也就難以驗證了。夷水又往東流過一個石洞,石洞朝南,位於層岩_l面,水從洞下流過,懸崖干初,從水上可以看得很真切。常有爬山越嶺的人,手攀樹木,側足而行,但不知是什麼人。村人駱都小時到山洞旁邊采蜜,看見一個仙人坐在石床上,見了駱都,目不轉睛地凝視著他。駱都回村邀村人一同再去,仙人卻不見了。現在鄉人把石洞稱為仙人室。袁山松說:駱都的子孫後代如今還在。夷水又往東流,與溫泉三水匯合,大溪南北兩岸,有溫泉相對注入,夏天水溫,冬天水熱,水上常有霧氣,凡瘡癢百病,沐浴後都能痊癒。老人相傳,此泉先前出鹽,現在水中還有鹽氣。夷水之所以有鹽水一名,這也是原因之一。夷水又往東流經恨山縣老城南邊,該縣就是因山而得名的。孟康說:了員,音恆,恨山出產一種叫恆山的藥草。了良,今讀如銀;恨山縣是舊武陵郡的屬縣。南一里就是東流的清江。此江南對長楊溪,溪水往西南流,潛入射堂村東六一七里一處山谷的岩洞中,清泉湧出約三十步,重又流入岩洞,這就是長楊溪的源頭。水中有神魚,大的二尺,小的一尺,居民釣魚先祝告所需魚數,然後跪拜請求,拜過後放下魚鉤釣餌;釣得的魚如果超過所報的尾數,水面就會波濤洶湧,霎時間狂風大作,把樹木都颳倒。水邊開著一種奇異的花,路人想要摘花,都要先向神靈祈求,不可立即去摘。水源東北有風井,那裡的山迴環曲折而有異勢,風井洞口大如盆。袁山松說:夏天風從洞口吹出,冬天風從洞口吹入,春分秋分時節風靜。我曾去看過,當時正是四月中旬,離洞口還有好幾丈,就有一股冷氣襲來,六月中尤其冷不可當。過去有人在冬天經過這裡,把笠帽放在洞中,被風吸了進去,月余之後回來,沿著長楊溪步行,又檢回那頂笠帽,可知洞與溪是暗通的。此水源頭隱而復現,北流注入夷水。水比大溪更為清涼,即使是三伏的酷暑天氣,人們還不能在水中洗澡。縣北十餘里,有個神奇的洞穴,平時無水,遇有口渴的人虔誠地乞求,就可得水,如果是求著玩的,水卻始終不出。縣東十里左右,到了平樂村,又有個岩洞流出清泉。洞中有龍潛伏,每逢大旱,平樂附近各村就把穢物倒入洞中,龍發起怒來,立即就有水混出,把穢物滌盪淨盡,傍近的田畝,就都得到灌溉。從平樂順流而下五六里,就是東亭村,有北山極其高峻,山頂閉合,底下卻是空的。洞穴東西寬約二丈,像屋一般高立,中間有石床,十分整齊,旁邊長著野韭。人們前去求韭,神如應允,就會有風吹來,把韭分開,人們可以把被風吹倒的那部分割下來,但不可超過;如果把沒有吹倒的也割下,那就會有禍事了。參觀的人去時並不經意,但一到那地方,自然就會肅穆恭敬起來。
又往東流過夷道縣北邊,
夷水又往東流經虎灘;岸邊有塊岩石形狀像虎,因而名為虎灘。夷水又往東流經釜獺,那裡的岩石大的像大鐵鍋,小的如刁斗,形狀和顏色都和真的一模一樣,只不過是實心的罷了。夷水又往東北流,有一條水注入,水源遠在百里外,與丹水一同發源於西南的望州山。山形險峻,秀麗的峰巒很高,東北是陡壁似的石岩,西南稍平,可以通行。攀登上山,山頂平坦,廣約二畝,山上有一座城址.城中有水,登城遠望,一州境域歷歷在目,所以叫望州山。民間語訛,現在叫武鐘山。山麓東邊有泉水湧出,成為溪流,這就是丹水的源頭。溪流下注丹水,天陰將雨的時候,就有赤氣升起,所以名為丹水。丹水又流經亭下,有個岩洞,極深,從來沒有人探測過到盡頭有多遠;洞中蝙蝠大如烏鴉,很多都是倒掛在洞頂上。《玄中記》說:蝙蝠百歲倒掛,能得到這樣的蝙蝠服食,就可以成為仙人。洞口有泉水,冬溫夏冷,水中有魚,秋天入洞潛藏,春天出洞嬉遊,人們到秋盡時截斷水口,捕到的魚大的長四五尺,骨軟肉鮮,滋味與別的魚不同。丹水又流經洞下,積水成為深潭,潭中有神龍,每逢天旱,村人就用丙草投入深潭上流,魚多被毒死,龍怒,當即下起大雨。丹水又往東北流,兩岸岩石上有很多老虎的腳跡,有的深,有的淺,但都是天然形成,不是人工斧鑿出來的。丹水又往北注入夷水,水色清徹,和大溪相同,夷水又往東北流經夷道縣北邊,然後向東流去。
往東注人江水。
夷水又流經宜都北邊,往東注入大江,二水一清一濁,就像徑水和渭水一樣。夷水也叫恨山北溪,水流所經都是石山,基本上沒有土岸。溪水澄清,仿佛虛空無物,俯視游魚,就像在空中浮動似的。淺處多五色石子,不論冬夏,清流奔瀉,飛濺起白雪似的浪花;溪旁是茂密的林木,空寂的山谷,靜夜諦聽,常常傳來清脆的水聲,各種鳥類哀鳴相和。人們逐浪暢遊,不但不感到疲倦,而且還樂而忘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