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一口天大黑鍋請接好

  2月22日。

  東瀛。

  京都工藝纖維大學。

  一間生物實驗室內,長期從事塑料分解真菌研究領域的吉田章介教授,正帶著幾個研究員在做實驗。

  這位吉田教授在塑料分解真菌領域的研究非常深入,同時也是各大生物類期刊的常客,17年甚至還憑藉一種快速分解塑料的真菌,其論文還上過《科學》。

  既然智人公司決定釋放塑料分解真菌,自然不會隨隨便便釋放。

  這口天大黑鍋可不是隨隨便便的阿貓阿狗就可以接住的,必須找一個合適的背鍋俠。

  外勤部經過仔細篩選,終於將目標盯上了東瀛,因為在這個領域,東瀛人確實做了不在少數的研究,甚至獲得了大量成果。

  比如眼前這位吉田教授,他就研究過一種可以快速分解塑料的真菌,只需要在29攝氏度的潮濕環境中,大概6周左右,就可以分解掉預定的塑料樣品。

  他還將這個論文發表到了《科學》上。

  陳劍雄一看,頓時大喜。

  好!非常好!就是你了!

  而且選擇東瀛作為第一釋放區域,還有一個好處。

  那就是由此時正是北半球的冬季尾巴,西伯利亞高氣壓還控制著亞洲中北部,東瀛吹拂著西北風,加上東瀛暖流會向白令海、北美移動。

  吉田教授的實驗室內。

  此時幾十隻蟑螂進入了實驗室的空氣循環管道中。

  蟑螂開始向周圍的塑料管道噴吐液體,這些液體中隱藏著一種和吉田教授發現的塑料分解真菌相類似的真菌。

  這是由李青葉親自出手,通過基因重組技術改造出來的塑料真菌。

  考慮到之前的品種分解塑料的速度太快了,李青葉再次插入了5個專門的抑制基因,限定了其分解能力。

  讓塑料真菌只能在22攝氏度以上環境,空氣濕度大於50%,並容易被紫外線殺滅,高錳酸鉀和氫氧化銅可以對其產生繁殖抑制。

  在條件最適宜的環境中,其對普通聚乙烯的分解速度為8個月;對於天然橡膠的分解速度為34個月;對於其他種類的塑料,分解速度為10~28個月。

  如果再溫度和濕度不適合的高緯度、高海拔、沙漠,其分解速度會下降好幾倍,乃至幾十倍。

  畢竟單憑溫度高於22攝氏度才會繁殖這個限制,中高緯度地區的冬天,就可以壓制塑料真菌的大量蔓延了。

  這一點上,李青葉還算稍微善良了一點,不然他完全可以投放原始品種,那才是真正的兇殘。

  有了溫度限制,反倒是熱帶地區最受影響。

  但是熱帶地區,東南亞是智人,南亞是天竺、非洲是原始人、拉丁美洲只是阿美利卡的經濟殖民地。

  這些地區的塑料製品受到衝擊,其實問題並不算太嚴重,至於電纜之類,完全可以通過添加抑制劑,延長其使用壽命。

  其實塑料分解菌的分解速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快。

  因為很多塑料製品並不是薄膜和塑膠袋,而是厚度比較大的輪胎之類,真菌只能快速分解其表層,而裡面的塑料,因為氧氣和水分不足,分解速度會隨著厚度的增加而減緩。

  這就好比一張紙和一本書,在同樣的環境中,書的表面和紙老化速度是差不多的,但書裡面的紙張,老化速度卻要慢好幾倍。

  李青葉從一開始,只是想消除蔓延到自然界中的微塑料,對於人類社會目前正在應用的塑料製品,多少還是留了一個限度。

  ……

  吉田教授的實驗室內。

  那些完成任務的蟑螂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但它們留下來的塑料真菌卻隨著空氣循環系統,開始向整個實驗室,乃至整個京都工藝纖維大學蔓延。

  而此時東瀛的氣溫正迅速回升,臨近三月份的東瀛,加上東瀛暖流的加持,東京白天的溫度其實已經高於22攝氏度了。

  還在實驗室內埋頭研究的吉田教授,此時還不知道一口黑鍋正飛向他。

  直到一個星期後。

  助手小池葉子急匆匆門進來:「教授,實驗室樣品出了一點問題。」

  「納尼?出了什麼問題?」吉田教授趕緊放下手上的保溫杯。

  「23~34號樣品的分解速度有了一些變化,而且長出了一些白色菌絲。」

  吉田教授奇怪的問道:「這不是正常現象嗎?塑料分解菌會長菌絲呀!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小池葉子急忙解釋道:「但是那幾個樣品的菌絲形態和之前一些不一樣。」

  「出現自然變異株了?」吉田教授露出一絲興奮的表情。

  隨即他帶著助手直奔實驗室。

  來到實驗室之後,他看到了那幾個發酵玻璃罐裡面,塑料瓶和塑料瓶蓋上,都覆蓋了白色的斑塊。

  這些白色斑塊的直徑大概在1~3厘米左右,並向周圍伸出細小的菌絲,同其他白色斑塊連接在一起。

  吉田教授抬了抬眼鏡:「確實有些不同,採集一些樣品出來,我要進行基因檢測。」

  「嗨!教授!」

  很快幾個研究員就從幾個樣品中,提取出5個樣品,開始進行基因檢測。

  通過電子顯微鏡,吉田教授看到了這些「新突變」的塑料分解菌,其形態確實和之前他研究的菌種存在一定區別。

  他看著計算機上的畫面,自言自語地滴咕著:「難道真是變異株?希望是一個好的變異。」

  整個實驗室因為這些新出現的變異真菌,變得非常忙碌起來。

  畢竟如果真的研究出什麼,他們說不定可以名利雙收。

  現在東瀛的經濟幾乎處於崩潰狀態,很多實驗室的經費都被砍掉了,而不少研究員也各奔東西了。

  不是前往智人,就是被遠東和阿美利卡吸走了。

  現在願意留下來的東瀛人,好多都是家庭環境比較好的那一批,他們在東瀛當中產當習慣了,根本沒有離開的想法。

  包括吉田教授這一類,他們的家產不在少數,智人和阿美利卡對於他們都吸引力並不高。

  甚至一部分想法比較傳統的東瀛人,還是認為那些出走的人,都是一群垃圾和叛徒。

  這種情況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也是難以避免的。

  幾個留下來的研究員,此時心裏面正在暗自盤算著,這一次要努力一點,希望可以跟著吉田教授上一次《科學》,讓那些出走的研究員後悔當初的選擇。

  只是他們並不知道,這一次可不可以上《科學》不太確定,但上國際頭條卻沒有問題了。

  就在此時,塑料分解菌已經從京都工藝纖維大學蔓延到整個東京都市圈,並隨著運輸船和洋流,向四面八方快速擴散之中。

  一場無法阻擋的塑料危機,開始進入了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