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春秋無義戰

  第148章 春秋無義戰

  邁過考場的大門,是一個很大的院子,院內三五成群的站著檢查好的學子,四周站立許多衙役,因此學子們並沒有相互交流,倒是頗為安靜。69🅂🄷🅄🅇.🄲🄾🄼

  天色大亮的時候,所有參加考試的學子都檢查完畢,考場的大門被關了起來。

  沒一會,周英傑和許世高在幾個官員小吏的陪同下走了出來。

  周英傑和許世高作為主考官,分別高聲的說了一些勉勵的話,然後一個小吏照例宣讀了一下考場規則,便讓衙役引著學子前去考場。

  在進入考場之前,還需要脫衣檢查,檢查完,憑藉各自領到的號牌進入對應的考間。

  雖然脫衣檢查讓李安很是彆扭,但是大家都是男人,忍忍也就過去了。

  考場的考間都是按天干地支分布的,李安的號牌是丁十。

  習慣了ABCD加阿拉伯數字分號的李安,對這個真有點茫然。

  好在考場有專門引路的衙役,很快李安被帶到了一間掛著丁十牌號的考間。

  考間很小,寬不過兩米,長也就三米的樣子。

  最裡面是一張半米多寬的床板,外面有一張桌案和凳子,桌子上放著一個小竹籃。

  屋子裡散發著一股霉味,因為光線昏暗,也看不清楚是否乾淨。

  「桌案上有個籃子,裡面有蠟燭火石,自己點燃。另外一會有人送水,可以拿盛水的器皿盛水。」

  帶路的衙役說完,把門從外面鎖上就走了。

  李安放下手裡的東西,摸索著把蠟燭點燃,屋裡瞬間亮堂了起來。

  四處打量了一下,見屋子雖然老舊,卻打掃的很是乾淨,不過從屋子裡的霉味來看,應該是這兩天才打掃過的。

  李安見考試還沒開始,便整理起了東西,先把床鋪好再說。

  「拿器皿來接水!」

  李安剛把床鋪弄好,就聽到有衙役再喊,聽聲音距離他這邊還有段距離。

  李安連忙把裝水的竹筒找出來,站在門口等待了起來。

  說起這個門,李安就忍不住吐槽,門上開了個四方的口子,弄的這考間跟後世的牢房一樣。

  沒一會,送水的衙役來到李安這間外面,李安從洞裡把竹筒遞了過去。

  衙役給他把竹筒里裝滿了水,遞給他,然後在門洞邊上的釘子上掛了一個鈴鐺,說道:「若是身體不舒服或者要上茅房可以拉鈴,除此外不得拉鈴。」

  衙役說完便往下一考間而去。

  李安小心的把水放在桌子上,這個水不僅是喝的,研墨也得用,而且剛剛衙役說了,只有上茅房和生病的情況下才能拉鈴,其餘時間是不能拉的。

  也就是說,就算水打翻了,也只能忍著,等到第二天衙役補水。

  這沒水喝忍一天也不算啥,但是研墨沒水可不行,總不能拿尿來研墨吧。

  到時候批卷的人聞出來,給你扣上一個不尊先賢的名頭,估計這輩子是沒機會科考了。

  李安把東西歸類放好,然後把筆墨擺好,開始研墨。

  研完墨,李安就坐著等待了起來。

  就在李安等的快睡著的時候,梆子聲想起,李安一個激靈,拍了拍臉,拿起筆沾了沾墨水,等待報題。

  這次縣試共分為五場,分別是論、策、經義、詩詞和默經。

  第一場考的就是論,論和策其實都是文章,也被稱為策論,但是實際上並不是一種文題。

  論更多的是辯論,基本都是從四書五經中節選一段,或者一句,然而選擇自己的觀點加以論述,和後世的論文有些類似。

  而策則是計策,是針對某一件事提出解決的辦法。

  一個小吏大聲念著題目,從李安考間外走過,李安聽完,連忙在至上寫下『春秋無義戰』五個大字。

  這就是這次的論題了。

  這是《孟子.盡心》中的一句話。

  原文是孟子曰:『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征伐,上伐下也,敵國不相爭征也。』

  大概意思是說:「春秋時代沒有合乎義的戰爭。那國或許這國要好點,這樣的情況倒是有的。所謂征,是指上討伐下,同等級的國家之間是不能夠相互討伐的。」

  當然了,這只是後人對孟子這句話最廣泛的一種理解。

  對於古文古詩,後人總有各種理解,因此也產生了很多爭論。

  簡單來說,就拿古詩來說,從字面理解是一種意思,代入作者當時的境遇心情,又能品讀出另一種意思。

  但是有可能作者就是字面的意思,也有可能是另一種意思。

  至於到底什麼意思只能去問作者了。

  套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李安寫完題目後,就拿著筆皺眉思考該怎麼答題。

  《春秋》中每書諸侯戰伐之事,必加譏貶。

  由此可見當時的讀書人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是持否定的看法的。

  而孟子主張的是「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論」等思想,頗有種關下大同的意思。

  這種思想是好的,但是人性是複雜的,並不現實。

  別的不說,就拿宋朝來說,要是真論起來,宋朝的不少皇帝倒是很符合孟子的思想的。

  宋朝實行的是垂拱而治,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

  宋真宗打戰打贏了反而給敵國賠款。

  看著是不是很憋屈?

  但是「澶淵之盟」確實實現了百年的和平,沒少被讀書人稱讚。

  但是李安對此卻絲毫不認可,從歷史唯物論來說,春秋確實無義戰,但這種戰爭卻是必須的。

  他更認同的是《司馬法》中說的:「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宋朝前期軍隊戰鬥力還是有的,但是澶淵之盟後,和平是和平了,軍隊戰鬥力卻沒有了。

  到如今連個西夏都打不過了,可笑不。

  但是文章卻不能這麼寫,如今不戰是主流,若是他的反駁這一點,文章寫的再好,估計也會被打上『異類』的標籤。

  要知道,文章看的不僅是文詞,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核心思想。

  李安的思想就屬於離經叛道那一類的,能中就怪了。

  思考許久,李安才動筆寫了起來。

  不知道過了多久,李安停了下來,揉了揉有些酸澀的脖子。

  文章他已經完成了,當然了,現在只是初稿,需要不斷的修改推敲才行。

  李安喝了點水,沉下心一句一句的推敲了起來。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