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張輔遇刺
如果今日主持朝會的人乃是趙禎。
或許,會有一些懷柔政策,想要將遼使遇害一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不管怎麼說,都不會將衛淵交出去。
可惜,今日主持朝會的人乃是監國太子,是那個在幾年前就說出,要做馬上天子的人物。
衛淵從小對他的教導,可以總結為八個字,『要打就打,不服就干』。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愛國愛民的思想與注重軍器發展的思維。
總而言之,相較於趙禎,趙曦絕對是一位不怕打仗、幹仗的君主。
朝會結束之後,趙曦將皇城司都指揮使燕達請到宣政殿內,問道:
「燕指揮使,本宮可以信任你嗎?」
聞言,燕達內心一驚,「殿下,臣是由官家一手提拔上來,對皇室,對大周,都是忠心」
話還沒說完,就見趙曦搖了搖頭,又問道:「能不能,信任你?」
燕達抬頭,看到了趙曦那充滿炙熱的目光。
他並未回應什麼,只是朝著對方鄭重點頭。
見狀,趙曦露出一抹微笑,道:「從現在開始,皇城司只做三件事。」
燕達仔細聆聽。
趙曦緩緩開口道:
「第一,派出部分人手,於江南保護衛少師,記住,是保護,不是監視,衛少師若是有半點差錯,本宮拿你是問。」
遼使一死,他擔心,衛淵可能會遇到不測。
雖然有虎衛保護衛淵,基本安危無憂,但虎衛是虎衛,趙曦派出的人性質與虎衛不同。
他還擔心衛淵會多想,所以,反覆提醒燕達,是保護,不是監視,
「第二,嚴密監視遼夏一舉一動。」
趙曦說這些話的時候,王安石就在旁邊站著。
後者看向前者的目光有些複雜,摻雜著欣慰、心疼等情緒。
欣慰的是,太子愈發成熟,心疼的是,太子不該在這個年齡成熟。
但他是太子,沒得選。
「第三,嚴查京中權貴與敵國私通者。」
待趙曦說完三點之後,燕達猶豫片刻,沉聲詢問,
「敢問殿下,要查到什麼程度?」
趙曦一字一句道:「上不封頂,無論涉及到誰,哪怕是皇親國戚,諸侯國公,一律格殺勿論!」
燕達如遭雷擊。
他為趙禎辦事多年,趙禎性格也算了解。
如果這件事讓趙禎來做,最多就是下獄,不會殺人。
但是,趙曦卻要殺、想殺。
兩位人主,性格截然不同,也不知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燕達鄭重作揖道:「請殿下放心,卑職,必徹查京中周奸!」
說罷,便就退出大殿。
趙曦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向身邊的王安石開口道:
「王師,本宮欲興大獄,你為何不勸本宮?」
王安石笑道:「臣也想看到,我國朝出來一位強勢的人主。」
趙曦攥著小手,充滿期待的詢問道:「倘若開戰,能打贏嗎?」
王安石認真地想了想,「應該能。」
趙曦眼前一亮,這一刻,他才像是個孩子,而非當朝監國,
「燕雲十六州,能收復嗎?本宮可以親征嗎?」
王安石一愣,苦笑道:「收復燕雲十六州,應當以蠶食之計為主,非一代人就可功成。」
非一代人?
趙曦不滿道:「衛師說過,不能事事都交給下一代人,就這一代,收復燕雲十六州!」
與此同時,忠勇侯府里。
張桂芬與明蘭正逗著壯哥兒與靜姐兒玩。
逗壯哥兒的時候,他表現的很活潑,有時偶爾不知輕重,會死死拽著明蘭的頭髮,讓明蘭痛苦大叫。
至於靜姐兒,逗她時,她只是抿嘴笑著,似乎很喜歡明蘭這丫頭。
不多時,徐長志差人送來消息,將今日朝議之中的事情告知張桂芬。
後者聽了,心慌不已,怒聲道:「那些個官吏,什麼意思?他們吃著朝廷與皇家的飯,卻幫著遼國說話?!」
明蘭站在她的身後,輕輕拍著她的後背,極力勸慰道:
「太子殿下不是狠狠訓斥那些人了嗎?」
張桂芬嘆了口氣,「幸虧還有太子殿下在,若太子不在京城那些人,指不定要怎麼對付你舅舅。」
明蘭不解道:「舅舅做事,一向都是為國為民,那些人為何要百般針對舅舅?」
張桂芬轉身握著明蘭的手,語重心長道:「正是因為你舅舅無論做何事都以家國為先,東南事,改革延邊兵制」
「這些事情,咱們婦道人家也不懂,但是,也正因這些事,讓你舅舅得罪了太多人」
「他們巴不得你舅舅徹底倒台,巴不得要讓我大周永遠被敵國欺負。」
聽到這裡,明蘭也多愁善感起來,
「旁人只見到了舅舅的風光,他們從不想,舅舅有今日,是靠著他一刀一槍廝殺得來。」
說到這裡,她將頭髮上的一支簪子取下,蹲在端坐在石凳上的張桂芬身前,雙手握著簪子,眼睛有些濕潤的開口道:
「我自記事時起,從未見過舅舅,我娘親總是對我說,舅舅是一個天才,無論讀書,寫字還是習武,都比常人優異。」
「我娘還說,我舅舅因去參軍,也並未見過我,可總是向我娘寫信,那些信我都看過,舅舅每個月都會寫幾封。」
「信里寫得都是關於我的事情,舅舅在信里問我娘親,我會不會走路了,會不會說話了,平日裡是不是挺調皮搗蛋的,還說想要見見我,抱抱我,說他的外甥女,將來一定是天下第一美人」
「起初,我娘並未將舅舅寫的信告訴過我,直到有一次,有位將軍向我娘親送了舅舅買的這支簪子,說是要給我的,那一次,除了簪子之外,什麼信都沒留下。」
「當時我還小,不懂事,等大了些我才知道,那時舅舅身陷囹圄,朝不保夕,卻仍想著,要送給我這個素未謀面的外甥女一支簪子。」
「我舅舅我舅舅是全天下最好的舅舅」
說著說著,明蘭竟是落下兩行熱淚。
張桂芬將她抱在懷裡,「怪不得,我送伱那麼多名貴的簪子你都不帶,偏偏要帶你舅舅送你的這支簪子。」
——
嘉佑七年,十月初旬。
遼帝耶律洪基昭告天下,任命耶律仁先為帥,完顏烏古乃為副帥,號百萬雄獅,攻打代州。
同月初十,李元昊命李諒祚為帥,率領三十萬雄獅進攻賀蘭山。
十月十三,種諤率第一軍下轄三師駐軍賀蘭山,部署防禦工事。
十月十四,康國公韓絳率延邊第二軍駐紮在長城嶺,與第一軍互為犄角之勢。
十月十五,第三軍第七、八師進駐十里井,大戰一觸即發。
十月十七日,雁門之戰爆發,代州團練使梁達親自鎮守雁門,嚴防遼軍進犯。
彼時,汴京,朝殿之上。
太子遲遲未至。
百官議論紛紛,
「遼國究竟派了多少軍隊?」
「不是說百萬雄獅嗎?」
「笑話,他們也能拿出百萬雄獅來?」
「昨日我問過韓國公了,他說,最少也有五十萬大軍。」
「五十萬?嘶!」
「.」
遼夏的動作太快了,直接將他們給打懵了。
誰能想到,遼夏兩國的軍隊,能以這麼快的速度就來了?
他們還以為,至少還要僵持一段時日,戰爭才會爆發。
就在他們議論期間,一臉肅穆的英國公張輔與輔國公、韓國公等一眾握有實權的老牌國公緩步邁入大殿之內。
見狀,原本許多惶恐不安的官吏,在這一刻,像是吃了定心丸一般,心裡輕快不少。
「英國公來了。」
「見過英國公。」
「見過諸位國公。」
「.」
不少文臣朝著他們深深作揖。
也就只有到了戰時,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他們才能對這些擁有著爵位的武勛禮敬有加。
大周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在戰爭期間,各武勛先上先死。
范純仁朝著張輔深深作揖道:「見到您老上殿,我也便放心了。」
這一刻,所有人都視張輔為鎮國柱石。
似乎有他在,無論遼國攻勢有多狠、多猛,都無所謂。
張輔當仁不讓的站在武勛隊列首位,向范純仁點頭示意,隨後,就有太監搬來一張椅子,讓他坐下。
在大周,只有兩個人上朝,可以享受坐椅子的權力。
一位是韓章,另外一位,就是張輔了。
就連如今的宰相范純仁都沒權力坐椅子。
待張輔落座,便隨之閉上雙眼,似是擺出一副不問世事的態度。
也不知過了多久,主持朝會的太子仍舊未來,一些官吏不由得著急起來,
「王尚書,您與太子親近,太子怎麼還沒來?」
「是啊,這都幾個時辰了.」
「太子雖年幼,可畢竟身為監國,大朝議遲到多有不妥啊。」
「今日無論如何,都要商議出個法子,如何抵抗遼夏兩國。」
「.」
這幾日,皇城司依靠著監國令,在京城殺瘋了。
遼夏密探、與兩國有著親密接觸的官員商賈等,上百人盡數被誅。
讓原本有些浮躁的汴京,徹底陷入不安當中,尤其是,如今戰爭已經發生。
但趙曦認為,他沒有做錯什麼。
叛國賊,此時不殺,該待何時?
不久。
百官突然驚呆在原地。
只見太子趙曦攙扶著臉色蒼白,因病瘦到皮包骨頭的大周皇帝趙禎緩緩走來。
見狀,張輔與百官,齊齊作揖,
「拜見陛下!」
「陛下萬年,萬年」
三次山呼過後。
目光已經無神的趙禎緩緩看向一眾臣子。
他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容。
「諸位愛卿.許久不見。」
說罷,趙禎突然咳嗽起來。
一些臣子當即淚流滿面,跪地叩首道:
「請陛下保重龍體啊!」
「請陛下保重龍體!」
「.」
聞言,趙禎有氣無力的擺了擺手,巡視眾臣一圈,最終將目光落在張輔身上,虛弱的問道:
「能打贏嗎?」
太子趙曦擔心張輔並未聽到,又將趙禎的話敘述了一遍。
聞言,張輔堅定地點頭道:「能。」
這一刻,在他們二人眼裡看來,仿佛已經沒了旁人,只有這對風風雨雨數十年的君臣。
趙禎說:「朕信你。」
張輔抱拳,「老臣唯有鞠躬盡瘁,絕不讓陛下丟臉!」
他沒有說什麼戰必勝攻必克之類的話。
他只是說,絕不讓趙禎丟臉。
因為他懂趙禎。
在位晚年,竟是爆發這等滔天戰事,倘若戰敗了,史書該如何寫?
趙禎不想因為這一點兒,被世人詬病。
他朝著張輔點了點頭,又看向群臣,用著自己最大的聲音,開口道:
「對抗遼夏之事,全由張輔做主,六部九司,傾力相助,不得有違。」
「此外,仍舊由太子監國.」
說罷,趙禎顫顫巍巍的從龍椅上站起身來。
見狀,太子趙曦連忙攙扶著。
趙禎先是看了看范純仁,微微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道:
「范卿,讓韓章幫你吧。」
隨後,他握著太子的手腕,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讓他坐在了龍椅上,莞爾一笑道:
「吾兒,當為堯舜。」
說罷,他擺了擺手,「朕乏了,由太子繼續主持朝議。」
隨後,就在眾目睽睽之下,由朱總管攙扶著,離開此間。
趙曦目送著趙禎離開。
隨後,他用著稚嫩的嗓音,正色道:
「英國公,我父皇信你,本宮也信你。」
「從這一刻起,我大周所有軍隊,你都有權調動。」
「幫我父皇,幫本宮,幫我大周百姓,狠狠揍遼夏!」
朝議結束之後。
張輔來到兵部開始調兵遣將。
深夜,歸家時,兵部尚書本想增派人手保護張輔,卻被他拒絕,笑著說道:
「皇城司殺了那麼多的叛國賊與敵國密探,此刻,沒有必汴京更為安全的地方了。」
再過兩日,他便要率領部分軍隊北上,想要在此之前,回家安排一些事情。
他已是年邁之身,擔心,此去,身體會扛不住了。
但此刻,值此危難之際,除了他與衛淵,沒有人能扛帥旗。
然而,趙禎死活不調衛淵返京,無可奈何。
英國公府坐落於金梁橋街那邊,走出御街,一路向西,不多久便可回到家中。
嘉佑七年,十月十八日,丑時末,張輔遇刺,重傷垂危。
京城大亂,百官人心惶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