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加洛韋寶藏和教會

  很可惜直播間的觀眾壓根就不跟著李銘的節奏走,紛紛嚷著不想知道;

  【聽說你又想套路我,對不起,我不想知道!】

  【呵呵..你猜我猜不猜!】

  【嘿嘿,你猜我是知道還是不知道?】

  【前面的都不想知道,所以我也不想知道】

  ......

  這可把已經在心裡準備好底稿的李銘可憋得夠嗆!

  蘇格蘭和華夏的重慶很相似,面積都是在8萬平方公里大小。

  從北邊尼斯湖畔到最南面的丹弗里斯-加洛韋,開車全程高速一共就小半天的功夫。

  李銘這次要找的就是那個很著名的蘇格蘭加洛韋寶藏;

  英國地圖很好認,左邊愛爾蘭,右上角蘇格蘭,中間是威爾斯,右下角就是英格蘭了;

  而蘇格蘭與英格蘭靠近愛爾蘭海域交界的地方就是丹弗里斯-加洛韋。

  加洛韋寶藏於10世紀初埋葬在丹弗里斯加洛韋,一千多年沒有被打擾,直到2014年9月被尋寶人麥克倫南於蘇格蘭教會的土地上發現。

  在發現這個寶藏之前,尋寶人麥克倫南的同伴還發現過了蘇格蘭中世紀最大的銀幣寶庫!

  不過這個平行世界,加洛韋寶藏還安安靜靜的躺在那片荒地里。

  加洛韋寶藏令人難以置信的發現包括100多個物品,其中包括豐富的維京時代銀首飾和鑄錠寶藏。它還包含無與倫比的貴重金屬和珠寶物品,包括稀有的金錠,獨特的金鳥形別針,整個英國有史以來唯一的有蓋的完整器皿。

  相比起來李銘在澤西島找到的凱爾特人銀幣窖藏動則數萬枚銀幣,蘇格蘭的加洛韋寶藏東西很少,而且每一個東西都有很高的價值!

  但對於李銘來說最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加洛韋寶藏一旦被自己找到了,按照法律規定全都歸尋寶人自己所有,他能夠得到所有的收益。

  當李銘成功的抵達行政中心在丹弗里斯鎮,此時出發時尼斯湖畔的暴雨早已遠去,這裡一副風和日麗的景象。

  偶爾有來這邊旅遊的大多都是歐洲人,亞洲的遊客大多都集中在愛丁堡和尼斯湖的那邊;

  在這裡,李銘享受到了國內偏遠地區小縣城的群眾們看到外國人的那種好奇目光。

  其實這個地區曾經出過不少知名的作者和藝術家,

  而且丹弗里斯鎮是蘇格蘭最著名的詩人羅伯特·伯恩斯的故鄉和安葬地。

  把車子停好後,李銘就背著行囊和裝備前往郊區的目的地。

  路上李銘都有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他步行才短短的一公里路,就已經路過了兩所教堂,藉此機會他指著遠處的那所廢棄的教堂尖頂對直播間的觀眾們講解:

  「大家請看我手指所指的方向,要了解北歐海盜們寶藏的,就不得不提到教會和教堂了,據統計整個蘇格蘭差不多有1萬多所教堂!」

  歐洲人普遍信教,不管是天主教,還是基督教...

  這也就導致了每個鎮村幾乎都會有教堂的存在。

  蘇格蘭總人口才500多萬,第一大城市格拉斯哥,約有60萬人口,是蘇格蘭的工業重鎮;

  第二大城市為愛丁堡,約有50萬人口,其他30個大區總共加起來才300多萬。

  平均每個大區才十萬人,有的地方還不不到,著就好比重慶每個縣都才10萬人的那種感覺。

  【我大重慶一個縣城比他們首府愛丁堡人都多!】

  【俺大河南人不多,也就19個蘇格蘭!】

  【魔都這樣一個海邊小城市,也都才四個蘇格蘭,完全小意思嘛】

  【要謙虛一點,咱們廣東也才20幾個蘇格蘭,不多嘛!】

  談到人口,頓時直播間的各種彈幕內容格外歡樂,讓人忍俊不禁。

  「咱們這次要找的海盜寶藏就跟教堂就關!幾個世紀前跨海而來的維京海盜就是專挑的就是教堂下手的好手!」

  李銘後面這話一出來,就讓不少觀眾們感到好奇和不解了。

  【教堂?那種窮得摳搜的地方能有幾個錢!】

  【哈哈,這不是土匪搶和尚,同病相憐嘛】

  【這幫海盜樂死了,一幫和尚能有幾個錢?】

  【諸位怕是對那個年代的教堂和教會一無所知,那可是真有錢啊!】

  「遠在中世紀以前,基督教會就已經遍布了整個歐洲,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產和教會是息息相關的,而且人人都要交十一稅!

  直播間的不少人對這所謂的是十一稅很不理解,紛紛彈幕求問。

  李銘趕緊解釋了一下:

  「十一稅的意思是土地出產的十分之一要上交給教會,每個貴族都有自己的領地,國王只是其中一個貴族,但如果不是國王的直屬領地,國王也一分錢收不到的,所以在遙遠的中世紀,最有錢的不是國王,哪怕是一些貴族都比國王富有,但是教會是最最富有的,你們想想每個人都要上交十分之一的生產所得。」

  「這就好比全中國每個人每年掙十萬,都必須給和尚捐1萬,你們想想那幫教會的得多有錢!」

  【臥槽,我小時的夢想是全華夏每人給我一毛錢,赤果果的差距啊!教會也太尼瑪狠了吧】

  【尼瑪這樣收稅也太有錢了吧,勞資是土匪估計也會專搶教會和教堂了。】

  【聽說中世紀當皇帝都要教會加冕才有用!牛逼轟轟的不行!】

  【神棍果然最牛掰,華夏人民完全無法想像....】

  【誰要是敢躺著啥也不敢收我10分之一,那絕逼削得特媽都不認識】

  「其實還有一部分人是不用給教會交稅的,只有國王是不必給教會交稅,但是願意捐獻土地或金幣,教會是不會拒絕的!」

  「十一稅是教會最大財源,從各國收取的稅收是支撐教皇及教會奢華排場的來源,因此人民的生老病死都和教會發生關係,對中世紀人來說宗教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保證靈魂能得到安息上天堂的實際事物。」

  「這就導致了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樂於向教會捐獻財物以保證上天堂的門票。於是修道院和教堂都得到了大片土地,主教和院長成了炙手可熱的權貴,引來了地方強豪的眼饞,紛紛開始巧取豪奪教產,國王們為了更多的財源也樂於控制地方教會、修道院。」

  李銘的直播間還有不少留學生,紛紛站出來發彈幕解釋歐洲教會的歷史。

  【銘哥說得很不錯,因為當時信基督教的地區都是文明程度很高的地方,所以後來那些窮地方的人為了「跟上時代」也就跟著信了,畢竟歐洲也不大,所以後來發展成了基督教一統天下。】

  【聽到這裡,我仿佛看到大中華的那一幫舔狗公知,什麼都是國外好!】

  【羅馬確立了基督教國教的時期,當時君士坦丁上位,國家內部依然缺乏勞動力,貧富差距也極大,基督教(或天主教)這一具有互助、幫扶貧民的組織,能夠極大獲得底層人民認識。】

  【羅馬帝國把基督教立為國教的歷史是基督教在歐洲大擴張的最重要的奠定階段】

  【中世紀的天主教和***教你可以理解為一種更高級的組織形式,代表了更高的生產力,不是你所想像的宗教。】

  【就好比幾百年的儒家文化代表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生產力,可惜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