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撞大運

  第346章 撞大運

  碧空如洗,萬里無雲。

  氣溫逐漸升高,路面上的積雪已然化盡,壕溝里積滿了黑色的泥水。

  田野中白一塊黃一塊,斑斑駁駁,像生了癩子的白狗。

  暖風開的太足,身上都出了汗,李定安轉著旋扭,把溫度調低了一些。

  后座上,馬獻明和何安邦一人一邊,靠著車窗半眯著眼,跟霜打過似的。

  當然是又喝多了……

  開著開著,何安邦猛的直起身,搖下車窗乾嘔了兩聲。

  李定安立馬停車。

  嶄新的獵豹,左局長昨天才從市委開過來,弄髒了著實不好意思。

  何安邦跳下車,蹲在路邊,脖子伸的老長,跟只鵝似的。

  沒吐什麼東西,但像是起了連鎖反應,馬獻明也跳下了車,然後兩人頭挨頭,蹲在馬路牙子上:「哦哦哦哦哦」……

  李定安站在兩人身後,巴掌拍的像擂鼓:「就這個樣子,你怎麼坐飛機?」

  「是飛機拉我,又不是我拉飛機?」

  別說,還挺有道理?

  他搖搖頭,從車裡抽出兩張紙遞了過:「米書記也太熱情了一些。」

  何安邦沒說話。

  確實挺熱情。

  專程來拜訪,好一陣寒喧,才看了京大和故宮、以及國學研究院對於羅盤給出的結論。

  沒表達失望,態度反而有增無減:邀請項目組吃了一頓飯,又拉著何安邦和馬獻明一噸猛灌。

  喝到半晌,米書記借著酒勁拍胸脯:只要在蒙古瓷窯址考察期間,項目組的食宿、交通,與市、旗、鎮三級鎮府以及地方相關單位的接洽,都由市委負責。

  包括技術人員,只要項目組缺,從文物局隨便調。

  李定安也沒客氣,就在酒桌上,問左朋要了十幾個。項目組一個從十來人擴充到了三十多人……

  米書記臨走時,又交待秘書,專門給李定安和馬獻明各配了一輛車。

  看似很重視蒙古瓷項目,但大都知道:項目是由國博立項,研究成果和撥付的經費都和地方沒關係。而之所以級別這麼高,關鍵在於新技術、新工藝。

  而且只是窯址,大不到哪裡去,對地方歷史、文化的加成不是太高。

  簡而言之,對地方沒什麼增益。

  所以,何安邦很清楚:如果沒有昨天於書記的那通電話,地方領導至多也就是感謝兩句,根本不會有後面的事情。

  要不他怎麼不灌李定安?

  不過不用給李定安講那麼多:是人才就要保護好,更要保持純粹,儘量不要被亂七八糟的事情所影響……這是館長的原話。

  反正對外事務由老馬負責,老馬搞不定,那就換他,他還要搞不定,那就館長出面……

  冷風一吹,感覺舒服了好多,兩人一前一後上了車。

  換了個舒服點的姿勢,何安邦從後視鏡里看了看李定安:「下午呢,去奈曼?」

  「時間來不及了,而且和左局長約好,下午要和羅盤的賣主見一下面,了解一下情況。」

  「有什麼用?」

  「是沒用,但還是得問一下,不然總覺得過意不去!」

  過意不去個屁,就算是欠人情,也是你老丈人還?

  算了,隨他……

  何安邦搖搖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必要為難自己。」

  一件文物,如果能給出出處、年代、用途,甚至是價格,已經算是鑑定的相當清楚了。

  但當地想根據這件文物找出遺址,甚至成立項目,著實有點想多了。

  等於給了廚子一把鹽:來,你給我做桌席……

  李定安點著頭:「我有分寸!」

  機場離的不遠,離市中心十多公里,沒多久,車就開到了航站樓。

  下車,拿行李,進候機廳。

  都進了門,何安邦又轉過了身:「窯址的事情別太著急,今年找不到,明年再來找也行!」

  「放心,我至多找到元旦……不過既便找不到,也應該能確定大致範圍!」

  「多大?」何安邦回憶了一下,「我記得伱在飛機上說過:大概範圍不會超過一百公里!」

  「那是之前!」

  李定安搖搖頭,「現在至多十公里!」

  啥玩意?

  何安邦和馬獻明都呆住了:才幾天,你這範圍一下就縮小到了十倍以上?

  對考古而言,範圍確定十公里以內,已經和找到沒什麼區別了……

  「你猜的?」

  「我猜個毛……你當我這幾天待酒店,天天睡大覺?」

  何安邦愣了一下,又「呵」的一聲:就憑他這幾天帶著舒靜好和方志傑,從地方電子檔案庫查的那些資料?

  快別做夢了……

  又不是鑑定,李定安可以憑眼力、經驗、知識儲備,通過器形、材質、包漿、土泌等等的特質推斷,甚至斷不太準都沒關係。

  這是尋找遺址,要通過有限的線索抽絲剝繭,披沙練金,而且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不能有一點含糊。

  打個比方:NMQ近萬平方公里,要找出可能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窯址,這是什麼概念?

  萬中尋一。

  問題是國資委的決定太突然,李定安決定實地考察,趕在科創局立項之前完成蒙古瓷項目的想法也太突然。

  說直白點,來通遼之前,項目組根本沒有做過任何的野外環境和地理調查,甚至相關的地理資料都是這幾天現查的。

  還有一點,李定安是第一次出野外,而這一行也壓根不是你學多少理論,有多少知識儲備就玩的轉的。

  完全憑的是經驗。

  一點兒經驗都沒有,而李定安卻想靠著這點兒信息,在短短的兩到三個月之內找到遺址的準確地點?

  要這麼容易,蒙古瓷窯址早被人發現了,不會等到李定安從XJ發現實物,又用半年多研究了個九成九,才從研究數據反推窯址。

  所以根本不可能這麼快。

  以何安邦的經驗推斷:用半年左右的時間收集資料,再用半年左右的時間收集遺物,然後通過資料和遺物信息,確認準確地點。

  所以,只是發掘前的工作,就需要一年以上。

  當然,何安邦也相信,只要時間足夠,李定安肯定能找到,但怕就怕他太著急。

  相處這麼久,李定安什麼性格他再清楚不過:不論幹什麼,一頭扎進去就拔不出來了,不弄出個結果誓不罷休。

  但這是野外作業,而且天氣越來越冷,關鍵這地方的氣候不是一般的惡劣,動不動就是暴雪。

  別說出點什麼事,哪怕是李定安磕著點碰著點,何安邦都沒辦法交待。

  都不用什麼保力、科創局,甚至是於書記找他是問,館長就能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何安邦越想越擔心,又指了指馬獻明:「看著點,別讓他鑽牛角尖……要看不住,立馬給我打電話,我爬也爬過來……」

  「何館你放心!」

  「等會……你們扯什麼淡?」

  何安邦都懶得理他,提著包就走。

  李定安一臉懵逼……

  ……

  計劃不如變化,啟程往奈曼的時間,比李定安預訂的又推遲了兩天。

  肖主任算是知道,何館長喝醉之後說過的那句是什麼意思:李老師什麼都好,就是太著急,恨不得一天把一年的工作都幹完。

  這不是誇獎嗎?

  有的時候還真不一定。

  就比如現在:在途中,在車上,李定安開了個動員會,又安排了下午的工作:下午兩點,正式開始調查青龍山實地環境。

  問題是,從市區到奈曼,差不多兩百公里,大半要走國道,至少要三個半小時。從旗再到青龍山鎮是八十公里,這一段是縣道,至少要一個半小時。

  八點出發,等到了鎮賓館已經是一點左右,中間就一個小時:要開房、要登記、要放行李、還要吃飯。甚至可能還得上廁所……

  不誇張,資本家聽了都得流淚!

  奇怪的是,從研究員到技師、從探工到測繪、以及資料員,沒有任何人表現出任何不滿?

  「從今天下午開始,各組的主要工作為鑽探取土及測繪,第一組由耿隊長負責,從杜貴喀查一帶,沿瓦碑河由北至南,堪探至駝腰村,全長十八公里……

  第二組由邢隊長負責,從三道窪子到葦子溝,沿拉爾泌河由北至西再南,途徑磚頭窪,全長二十四公里……

  第三組由杜隊長負責,從甘井子到海斯台,再到溝腦,再到柳溝村……這一段比較長,全程近五十公里,河道也多:七子河、官營河、柳樹河……相關資料待會發給各隊負責人,我再強調幾點……

  測繪我不用講,大家都知道,關鍵是鑽探:取土要深,最好一米以上,最差也要辯識浮層、生層、熟層,以及間歇層……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安全:三個隊都要經河道從山西麓繞到山東麓,而且氣候不太穩定,一定要注意安全……

  衛組長、姚組長、車組長分別為各組提供技術支持……程老師負責化驗,當天土樣當天完成……」

  程立權頭皮都麻了:三個隊,每天取來的土樣得以「公斤」計。問題是,人都分配完了,怎麼看自己都是光杆組長?

  就那麼一小試管一小試管的驗,自己長十八隻手也驗不完。

  看李定安停下話頭,程永權忙舉了一下手:「李老師,化驗組,是不是就我一個人?」

  「誰說的?」

  李定安環指了一圈,「資料交給方志傑一個人就行,小田和小蔣都能幫你(女資料員),舒靜好也不忙……況且各隊不是時時都需要技術支持,衛組長、姚組長、車組長也不是天天都要跟隊,再加我和馬所,八個人都不夠你用?」

  程永權忙笑:「夠用……夠用……」

  有李定安在,其它人都等於是累贅,甚至他這個組長在不在都無所謂……

  幾位當地的協助人員算是看明白了:李老師這是要把男人當驢使喚,把女人當男人使喚?

  聽說時間太緊,非常趕進度,倒也情有可願。

  剩下的卻有點看不懂了?

  能被派來協助,都是內行,而且野外考古的經驗很豐富。但就隊員們知道的,不論是理論上,還是實際操作中,都和李定安的程序不一樣。

  先收集資料,包括遺物資料和遺址資料,比如瓷片、窯磚、窯瓦、煤渣、燒土殘留等等。

  然後依據實物資料圈定大概範圍,再進行地理調查,然後再根據地理信息篩選,進一步縮小範圍。

  最後實地堪探,也就是取土觀察,以及化驗。

  李定安卻反了過來?

  不,更像是把前面的步驟全部省略了,感覺他很確定,窯址範圍就在他列出的路線之內……

  「那些河道是怎麼回事?瓦碑河、七子河、柳樹河、官營河……好像沒聽過?」

  「都是牤牛河的支流,分布在青龍山兩麓:官營河就是觀音河,建國後改的名,剩下的全是古河道,早消失了……」

  「無水不燒瓷……除了找土,當然還得找水,沿山脈與水向找窯址,沒毛病!」

  「我聽明白了:李老師這是用探方(考古方法)的形式,以山的走向為經,河流走向為緯,將青龍山東西兩麓化成了無數格?」

  「他這不是無數格,而是一道線:山南山北加起來還不到一百公里,而河道才多寬?撐到頭幾十米,河岸寬度再擴一倍……大致範圍面積不足十公里!」

  「奈曼近萬平方公里,等於還不到千分之一……他怎麼確定的?」

  「不止是千分之一的問題,關鍵全旗土質大差不差,怎麼肯定窯址在青龍山?」

  「確實有點看不懂……」

  幾個人竊竊私語,李定安又交待了幾句辛苦、感謝之類的話,車也到了休息點。

  上廁所的上廁所,抽菸的抽菸。

  下了車,馬獻明給李定安遞了一根煙:「會不會太急了點?」

  「你是不是想問我,這麼盲目就下結論,探錯了怎麼辦?」

  馬獻明沒否認。

  李定安就著火點著,吐了一口煙:怎麼可能會錯?

  系統給出的地址信息就是青龍山!

  他也做過相關推測,但只是推測,必須要找到準確地點,深入分析後才能驗證他推測的對不對。

  所在現在要問他,還真不好解釋……

  李定安想了想:「如果探錯了,那再重新開始!」

  老馬囁動著嘴唇,不知道怎麼說:你這純屬撞大運,撞不到再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