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新秀標杆
結束了,比賽就這樣結束了。
埃利奧特失魂落魄地站在原地,滿臉唏噓和不甘——
他也幻想過,自己踩著七彩祥雲從辛辛那提抵達費城,在關鍵時刻進入上帝模式,扭轉困局絕地反擊,成為奠定費城老鷹勝利的蓋世英雄,不僅給予辛辛那提猛虎強有力的還擊,同時也證明自己。
其實,賭博踢飛出去的剎那,一切仿佛都擁有了可能,他真心實意地相信自己能夠成為勝利的功臣。
他甚至已經想好慶祝動作,和溫茨擊掌,把萬福瑪麗的重任交接過去,然後擁抱新隊友們的歡呼。
然而,一切就這樣戛然而止。
李維。
就是李維,憑藉一己之力掐滅費城老鷹的反撲希望,足夠強勢足夠果決,更重要的是,足夠冷靜。
臨危不亂。
所以,這就是巨星氣質嗎?
輕輕地、長長地吐出一口氣,埃利奧特小心翼翼地把雜亂思緒全部收攏,抬起頭,一眼就在人群里找到了李維,熙熙攘攘地包圍在堪薩斯酋長的球員之間,不止進攻組成員,防守組球員也沒有例外。
可以想像嗎?一位菜鳥、一位新秀,卻在賽季開始兩周之後,就已經悄無聲息地成為球隊的核心。
也許,他應該向李維學習,以李維為榜樣,牢牢把握這次機會,在費城站穩腳跟,開啟全新的旅程。
畢竟,他和李維一樣,都是新秀,如果跑衛可以擁有一片春天,那麼踢球手為什麼不行?
再次落在李維身上的目光,帶著些許憧憬些許敬仰,埃利奧特稍稍有些猶豫,如果他向李維提出交換球衣,他會拒絕嗎?
終於,在拉扯猶豫的最後,埃利奧特決定嘗試問問看,還沒有來得及邁開腳步,卻發現有人捷足先登了——
溫茨。
卡森-溫茨有些不好意思。
本來,溫茨是想要和史密斯交換球衣的,四分衛和四分衛,惺惺相惜,但視線始終無法離開李維。
溫茨自己才是二年級,從去年到今年,他依舊有些懵懂茫然:
聚焦在高夫和溫茨這兩位狀元榜眼身上的視線始終不曾降溫,那些苛刻的挑剔的尖銳的目光恨不得把他們活生生解剖,一遍又一遍審視他們的表現,迫不及待他們一夜之間成長為拯救球隊的救世主。
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2012賽季,印第安納波利斯小馬用狀元秀選擇安德魯-拉克(Andrew-Luck),華盛頓紅皮則用巨大代價完成交易最後以榜眼簽選擇羅伯特-格里芬三世,兩位球員都在新秀賽季打出現象級的頂級表現,不僅率領各自球隊殺入季後賽,並且雙雙入選職業碗。
從那一年開始,以首輪秀選擇四分衛,並且充分利用新秀四年低價值合同的福利為球隊帶來好成績就成為一種風潮。
2015賽季,坦帕灣海盜用狀元秀選擇傑米斯-溫斯頓(Jameis-Winston),田納西泰坦用榜眼簽選擇馬庫斯-馬里奧塔(Marcus-Mariota),兩位球員分別是2013年、2014年海斯曼獎得主,新秀賽季就肩負球隊重任。
儘管溫斯頓和馬里奧塔的新秀賽季無法和拉克、格里芬三世相媲美,但毫無疑問,他們也確實打出不俗的賽季,溫斯頓更是直接入選職業碗。
這下,整個聯盟都沸騰了,再加上聯盟高舉傳球進攻大旗,出台一系列規則保護四分衛,確保四分衛能夠更加從容地完成傳球,球隊們也就得到更多鼓勵,早早選擇四分衛,期待能夠充分利用新秀紅利。
於是,2016賽季、2017賽季,選秀前三順位都聚集大量視線。
2017賽季稍稍好一些,因為這是防守大年,四分衛全面低迷,關注度也就沒有那麼瘋狂,如果堪薩斯酋長的連續冒險出手,估計今年選秀大會也就是波瀾不驚;而2016賽季則因為兩位四分衛熱鬧不已。
高夫和溫茨。
幾乎所有球隊都知道,狀元和榜眼的位置早早預定,不是高夫就是溫茨,最後洛杉磯公羊和費城老鷹分別花費巨大代價往上交易得到前兩個順位,高夫前往洛杉磯、溫茨前往費城。
正是因為過去幾年的累積,整個聯盟對高夫和溫茨都懷抱著超高期待,希望他們新秀賽季就能夠炸裂一下。
然而。
高夫,首發七場比賽,七戰皆墨,傳球1089碼,五記傳球達陣,七記抄截。
溫茨,首發全部十六場比賽,七勝九負,傳球3782碼,十六記傳球達陣,十四記抄截。
其中,溫茨得到主教練皮德森的百分之百支持,整個賽季607次傳球嘗試,這是僅次於安德魯-拉克2012賽季以來,NFL聯盟歷史上新秀四分衛傳球嘗試次數第二多的記錄;這也幫助溫茨打破一系列新秀傳球記錄。
即使如此,依舊不夠,遠遠不夠。
高夫早早就被貼上「水貨」標籤,溫茨也被媒體罵得狗血淋頭,和去年溫斯頓、馬里奧塔的待遇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事實上,本場比賽也不例外——
即使現在還沒有前往新聞發布會,溫茨就知道,自己又又又要成為媒體的炮火焦點了。
溫茨的直覺,是正確的。
賽後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直接把數據甩在皮德森臉上:全場比賽,上賽季跑球碼王布朗特僅僅一次持球推進零碼。
而且,全場比賽,費城老鷹一共只嘗試了十次跑球嘗試,地面推進七十一碼,其中五十五碼來自四分衛溫茨,也就是說,跑衛組僅僅推進十六碼。
十六碼。
這一項數據著實血淋淋。
媒體把過錯全部推給皮德森和溫茨,如果不是皮德森一意孤行地側重傳球進攻,費城老鷹未必會輸。
溫茨並不意外。
反正,他和高夫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原罪,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被放在顯微鏡底下,不管發生了什麼事,「責備溫茨」、「責備高夫」已經成為一種慣例。
特別是2017賽季沒有新秀四分衛分擔他們的壓力,於是溫茨和高夫還是站在炮火風口。
那種壓力,令人窒息,哪怕溫茨最後時刻進入「上帝模式」為比賽帶來懸念,但這不夠,還是遠遠不夠。
今年,李維身上肩負的壓力,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某種程度來說,比高夫和溫茨加起來還更誇張。
人們看到李維創造歷史的輝煌,但溫茨卻看到李維承受的壓力和跑衛,那些標籤們,任何一個落在肩膀上都是重若千鈞,菜鳥、華裔、跑衛、新秀等等等等,一個標籤就是一座大山,足以把人壓垮。
然而,李維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在重重壓力下,沒有屈服沒有膽怯沒有退縮,反而轉變為動力,爆發出更強大更兇猛更彪悍的能量。
為新秀們樹立一個難以超越的標杆。
在自己意識到之前,溫茨就已經出現在李維的面前,似乎是一種潛意識的動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