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卷五 大明製造帶來的壓力

  第631章 卷五 大明製造帶來的壓力

  對於李二而言,自降身份冒充戶部官員,也是一件相當鬼扯的事情,沒辦法,自古以來,民不與官斗。

  一聽李二這話,掌柜的立馬笑道:「說起來,我們這生意,還多虧朝堂的扶持,要不哪兒有我們的份兒。」

  他這話倒是不假,整個書閣里做生意的,也就他們獨一份了。

  雖然識不得李二的身份,但對李二的身份他卻沒有懷疑過。

  畢竟這長安城裡,最不缺的就是這些當官的。

  李二聞言笑了笑,隨手在櫃檯上拿起一個皮質的物什便看了看。

  掌柜的見狀,連忙介紹道:「這是筆封,也叫筆袋,專門放置各種筆的物什。在家裡雖然用的多是筆架,但出門在外,這東西就方便多了。」

  李二沒說話,只是自顧自地打開看了看。

  對開兩扇門,打開之後,每一面都有四個鎖死的圓扣,而在這圓扣里則各夾著一支毛筆。

  兩面的四個圓扣也是錯開而行,合起來之後,倒是嚴絲合縫。

  不過,真正引起李二注意的是下方四個鋼印的大字——大明製造。

  心中感慨了一聲,李二將其放下,又拿起一個木製盒子。

  一旁,掌柜繼續介紹道:「此乃筆盒,和筆袋沒什麼差別,不過這裡面放置的多為炭筆。」

  李二打開一看,果然,一排炭筆整整齊齊的擺放在裡面。

  而真正讓李二注意的還是筆盒上那四個大字——大明製造。

  再次看向一旁各種類型的筆記本,這個東西他見過,打開筆記本的第一頁,入目所及的便是分屬兩行的六個字——三字經,李承乾。

  而將整個本子翻過來,末頁還是那四個大字,大明製造。

  又看了許多東西,不管是書箱、畫板、公函夾等等等等,都逃不過大明製造。

  「東西倒都是專門為讀書人準備的,就是不知道這些物什銷量如何?」放下了手裡的物什,李二抬頭問道。

  掌柜的聞言,立馬笑道:「銷量自不用說,畢竟大明出品,必屬精品。」

  李二點了點頭,在這點兒上,他倒是沒有懷疑過。

  「有帳冊麼?」李二問道。

  掌柜的聞之一愣,不過很快便笑著點了點頭,道:「有的,軍曹稍待。」

  李二倒是不著急,就這麼靜靜的等著。

  也沒等多久,掌柜的便將一本帳冊拿了出來,笑道:「軍曹請看。」

  接過帳冊,李二便自顧自地翻了起來,只是看著那些驚人的數字,他是越看越心驚。

  他知道,這家店鋪其實不單單只是供應長安,而是供應整個大唐的書閣。

  但縱使如此,他也沒想到銷量會如此巨大。

  「本官看你們對各地,每月會發貨兩次,怎麼,一次不夠?」李二指著帳冊,疑惑地問道。

  掌柜笑道:「如果單是書閣的話,倒也夠了。不過如今的大唐書閣基本上只到州府一級,而各州府下轄的各縣就很少有了。

  而且,縱使是州府,也有不少商賈會大量的進貨,在他們的商鋪販賣,不過軍曹放心,他們發賣的價格和我們都是一樣的,真要說起來,只是我們犧牲了利益罷了。

  當然,為了振興大唐文教,犧牲一點兒我們的利益,也是我們該做的。

  畢竟,大唐的文教愈發興盛,我們的生意也才愈發的長遠。」

  剛聽這掌柜的前半句話,李二心中是極為不屑,為了振興大唐而犧牲利益,呵呵……不過聽到後面這話,李二倒是又多看了這掌柜的一眼,有點兒東西。

  「你們銷量最好的是什麼?」李二問道。

  「要說賣得最後的,自然得是這個筆記本。」掌柜笑道,「雖然筆袋、筆盒這些東西,制工是要精美一些,但說起銷量卻是沒得比,畢竟這筆記本是消耗品,筆袋、筆盒、書箱這些東西,因為質量不錯,用個三五十的年不成問題,要是平日裡愛惜一些,當個傳家寶也不是不行。」

  他這話倒是說得不假,皮質的那都是真皮,質量方面是真沒得說。

  可李二卻是沒想那麼多,而是問道:「那筆記本一月能發賣多少?從你這裡出去的。」

  「數十萬冊吧。」都不用去翻帳冊,掌柜的便說道。

  這些數據對他而言,印象太深刻了。

  又聊了幾句,李二該了解的也都了解了,便拱手道:「今日叨擾了。」

  「軍曹客氣。」見李二要走,掌柜的給夥計使了個眼色,夥計立馬抱著一個書箱走了過來。

  「軍曹勿怪,拿回去先用著,如果好用的話,有人問起,還勞煩軍曹推薦一二。」掌柜笑著說道。

  李二聞言,心中也是頗為感慨,不過倒是沒拒絕,給隨行之人一個眼色,當即就有人將其收下。

  「一定。」說罷,李二拱手告辭。

  一直到出了書閣,李二的心中還是沒能平復。

  倒不是因為收禮,他其實能理解這些商人的心態。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嘛。

  做生意的,打通各個關節,多正常的事兒。

  只不過這掌柜的送禮,倒是送得極有水平,可能沒多少人能拒絕。

  不過這跟李二沒關係,兒子孝敬老子的,他拿得理所當然。

  真正讓他心裡難以平復的其實是那四個字——大明製造!還有那驚人的銷量。

  他之所以想來書閣看看,就是因為之前那兩稚童。

  當時他就想到了那個印著三字經的筆記本,他就是想看看,這玩意兒到底能有多大個影響力。

  只是沒想到,這一趟書閣之行,卻是讓他的心情,再也難以平復。

  要奔赴千里之外的讀書人。

  對於讀書人無處不在的大明製造。

  月銷數十萬,年銷數百萬給李承乾揚名的筆記本。

  說實話,他現在都難以想像,李承乾如今在讀書人中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回宮吧。」良久,李二才有些意興闌珊地說道。

  回到皇宮後,李二便將密諜司的老內侍喚了來,其實也不用喚,他就如同影子一般,只要李二需要的時候,他都在。

  「大明製造的事兒,可有了解?」李二悶聲問道。

  老內侍一愣,大明製造?大明製造可多了,陛下究竟說的是哪個大明製造?

  「陛下,但凡大明過來的東西,都打著大明製造的招牌,不知陛下問的是哪個?」

  李二眉頭一皺,這樣麼?

  這些年,他倒是忽略了。

  「看來,高明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啊。」李二沒有回答,自言自語道,「他這是在為回歸大唐做準備麼?

  倒是朕小覷了他,這小子,怕是一開始就想到了這一天吧?

  擴大在讀書人,普通人,甚至是軍中將士的影響力,就是為了今後哪怕武力拿下大唐,他也能迅速掌控大唐麼?」

  老內侍聞言,不敢言語。

  李二卻是不在意,嘆息了一聲,站了起來,走到了大殿之外,看著西北的方向,低沉道:「難道,真的是朕老了?」

  他這會兒,心裡五味雜陳的。

  「房玄齡他們知道麼?知道,定然是知道的,但他們從來沒說!」

  此時,李二隱隱有些怒火!

  他能想到,那些傢伙對李承乾是如何的推崇,又是如何的期待。

  是啊,唐明合一啊,那將是一個何其龐大又恐怖的存在!

  他們在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他們在期待朕死!

  這一刻,李二滿身的戾氣!

  他恨!也怨!

  是朕帶著伱們從前隋的漩渦中殺出來的,也是朕帶著你們在玄武門之變中掙扎求生的,可你們,卻在期盼著朕死!

  期盼朕死了後,高明那個逆子,帶你們創造一個遠勝於朕的大唐!

  能讓你們得逞麼?

  不能!

  李二很快就給出了答案。

  「如此盛世的大唐,是朕一刀一槍殺出來的,如今的太平盛世,是朕打造出來的!」李二憤怒地低聲咆哮著,「都在逼朕是吧?來吧,都來,讓朕看看!」

  「傳,傳房玄齡、溫彥博、魏徵、段綸、侯君集……兩儀殿議事。」很快,李二說道。

  不多時,房玄齡等人一臉疑惑地來到了兩儀殿,眾人心中都在好奇,這是又發生了什麼?

  而這會兒,李二早已收斂了身上的戾氣,看著眾人的神色,也是多了一絲平和。

  「今日傳召眾卿,是為了科舉一事。如今,我大唐文教振興,也正是用人之際,是時候再開恩科了。」李二笑道。

  一聽是這事兒,眾人倒是點了點頭,房玄齡更是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聖明,如今我大唐文教蒸蒸日上,再開恩科,也可以檢驗過去幾年的文教成績。」

  聖明?

  李二心中冷笑,心說,朕若是不開口,你們永遠也不會提這一茬?不過臉上,他倒是一臉的如沐春風:「不過,此番朕打算取締恩科改常科。」

  取締恩科?

  常科?

  眾人都愣住了,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其實恩科也是前些年,因為文教振興,李二特意開了一次科舉,因為是皇家恩恩典,故此稱之為恩科。

  如果按照正常的歷史,恩科應該在宋朝才出現。

  至於常科,眾人是真的不懂了。

  在這個年代,開科舉其實是沒有定數的,基本上屬於那種想開就開,不想開就不開的那種。

  「陛下,不知道何為常科?」溫彥博還是問道。

  李二解釋道:「所謂常科,便是定期舉行科舉,朕以為,一年便可取仕一次。」

  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便是因為之前在書閣中聽到那些讀書人準備遠赴日月山的原因後,才有了如此想法。

  只是,他沒想到,自己這麼一折騰,倒是把自己兒媳婦在幾十年後幹的事兒,提前給幹了。

  不過他說完,眾人又愣住了。

  定期開科他們倒是能理解,但一年取仕一次,是不是頻率太高了?

  「陛下,不可。」房玄齡當即躬身道,「每一次科舉,都要準備很長的時間,若是一年一次,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對於國朝的運行而言,極為不利。

  而且,一年取仕一次,長此以往的會,我大唐將出現大量的冗官,也將加大朝廷的負擔。」

  開什麼玩笑。

  一次科舉,前前後後少說也得兩三個月吧?

  這還是最少的。

  真要一年來一次,好傢夥,一年小半年都為這事兒忙活去了,大家還干不干別的了?

  李二搖頭道:「眾卿可有了解過我大唐的讀書人?他們中許多人都有一顆拳拳報國之心,可卻是報國無門。

  明明胸有錦繡才華,卻是一點兒機會都沒。

  有些人,甚至在長安一等就是數年,可卻是等了個窮困潦倒。

  而我們振興文教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讓更多的有志之士能一展其抱負麼?」

  「陛下,縱使如此,可這一年一次的頻率也太高了。而且,科舉一次,動的可不止長安一處,各地都要動,至少,我們得需要一個完善的安排才行,總不能各地的學子一股腦的都湧進長安吧?

  開常科,老臣覺得極為妥帖,可既然要開常科,就要從長遠計劃,各縣州府到長安,都應該有所安排才是。」房玄齡卻是不為所動。

  他不知道麼?

  怎麼可能,每日不知道有多少人向他府上遞拜帖,不就是想搭上他這艘大船麼。

  如今甚至有不少人互相吹捧搏個才子的名頭,就是為了能在長安搭上某一家勛貴。

  如今的給事中馬周,不就是搭上了常何的門路,而從此扶搖直上的?

  好吧,他們這些人,其實是看不上馬周的。

  李二聞言,倒是不惱,反而點了點頭,說道:「房愛卿說得在理,這樣,眾卿商議一番,拿出一個章程來。」

  他不知道不妥麼?

  他當然知道。

  只是他也只是一個想法,至於具體怎麼操作,他知道個屁。

  但他很清楚,常科必開!

  從今天的見聞而言,他其實很清楚,再不開常科,大唐培養的人才,都便宜了李承乾了。

  關鍵是那些傢伙,包括房玄齡等人都不覺得這樣有任何問題。

  在他們看來,無所謂,反正肉都爛在一個鍋里,誰吃都是吃。

  可在李二看來,那就不同了。

  這是有人在從他的碗裡夾走了那塊肉!

  對於這一點,李二是決計不會允許的,誰也不行,別說是親兒子,親爹他都攆下去了!

  而房玄齡等人見李二這麼說,也恍惚了,不是,什麼時候我們陛下這麼聽人勸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