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卷五 房玄齡的擔心,李恪的震驚

  第517章 卷五 房玄齡的擔心,李恪的震驚

  「外臣不敢。」王德全聞言笑道,「不過這沙盤的箇中細節,外臣的確知之甚少。」

  如今的王德全早已不是當初那一個縣令就能使其唯唯諾諾的商賈了。

  李二笑了笑,倒也沒在這個問題上繼續為難王德全,反而是哈哈大笑道:「高明送來的壽禮,朕甚是滿意!

  來,眾卿都來感受一下我大唐是何等的遼闊。」

  從這沙盤上來看,大唐的國土絕對是周邊諸國中最為廣袤的,周邊那些鄰國甚至還不及大唐的一州一府。

  「原來這百濟、新羅、高句麗三國如此之小?」李二這麼說,眾人當即就涌了上來,圍著沙盤便開始指指點點的。

  「咦,這天竺國土不算廣袤,但耕地倒是不小。」終於,有人發現了這個奇怪的問題。

  在古人的眼中,土地平坦之地,幾乎都可以視作耕地。

  「何止是不小。」又有人仔細對比了一番後,說道,「這比之我大唐也不遑多讓?」

  「哼。」李二聞言,冷哼了一聲,道,「是不遑多讓麼?朕雖然也不願意承認,但如果就是這麼看的話,這天竺的耕地面積比之我大唐,也是要略勝一籌的。」

  這個還真沒法不承認。

  縱使到了後世,印度也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多的國家,哪怕它們的領土不及我國的三分之一,但其國土一半以上都適合耕種。

  這一點兒,是絕大多數國家不可比擬的。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能依靠那點國土,在貧富差距極大之下,還能養活十三億人口的原因!

  當然,這裡面自然也有李承乾的一些心思,至少在李承乾督造的這沙盤之上,之所以能看得這麼顯眼,都是他有意為之。

  嚴格的來說,李承乾督造的這個沙盤,太假了一些,有些地方也的確不精確。

  畢竟在這個年代,想要嚴格的按照比例尺來製作一個精確的沙盤,不是做不到,只是太過於耗費時間了。

  再說了,李承乾送給李二這個玩意兒,目的本來就很簡單。

  「天不佑我大唐啊……」李二感慨道,「我大唐雖然國土廣袤,但耕地卻不多,這也是為什麼我大唐抵禦天災人禍的能力一直不夠的原因,若是我大唐能有天竺這塊土地種植糧食,何愁大唐不興?」

  「又來?」房玄齡聞言無奈的在心裡嘀咕了一句。

  從剛剛他就看出來了,李二是看中這些土地了。

  作為一個皇帝,李二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為大唐開疆拓土。

  當然,這也是極其正常的。

  別看房玄齡還有眾多臣子在李二生了這種心思的時候都會極力反對,可如果李二沒有這種心思的時候,他們又會頗為失望。

  在古代,土地就代表了糧食,糧食就代表了生命!

  這是這個時代最為淺顯的道理。

  「陛下此言不妥。」在眾人不言的時候,魏徵卻是拱手說道,「這幾年我大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於內,無隱憂,於外無邊患?

  整個大唐都是一副欣欣向榮之貌,怎就天不佑大唐?」

  作為御史中丞,魏徵乾的活就是直言犯諫。

  只要李二有失言失德之時,魏徵都會毫不客氣地站出來。

  對此,李二也沒辦法,畢竟這御史中丞是他親自任命的。

  當然,這也是李二大氣的一種體現。

  王德全靜靜地看著這一切,倒也覺得有趣,本來還意再多說兩句來著,可剛剛眾人看他的那個眼神兒讓他有些驚慌,這才沒有繼續開口。

  「來來來,繼續,飲酒!」李二多豪邁的人,揭過這一篇之後,繼續招呼著大家繼續飲酒作樂。

  當即,李二就命人將沙盤抬了出去。

  李二的酒宴嘛,歌舞自然是少不了的,在獻禮這個環節草草結束之後,便開始了歌舞。

  眾人在欣賞歌舞的時候,無不是交頭接耳。

  往日之時,他們議論的都是哪個歌姬身材如何的豐盈,相貌融合的俊俏,但今日,大多數人議論的話題都是李承乾的沙盤。

  作為壓軸的壽禮,其實不應該如此草草結束,只不過很多人都察覺到了李承乾的目的,這才有了李二直接命人將沙盤收了下去的一幕。

  「還別說,這沙盤當真是個奇物!」武將中,侯君集和在側的李孝恭以及李道宗還有李績聊了起來。

  李孝恭聞言笑道:「怎麼,陳國公有想法了?」

  「難道郡王就沒想法?」侯君集也是笑道,「我輩武將,見到如此廣袤的土地,難道不應該有想法麼?」

  「陳國公說得在理。」李績也是笑道,「我輩武將,本就是為了開疆拓土而生,這等廣袤的土地,本就應該屬於我大唐才是。」

  都是聰明人,從剛剛李二的話語中,他們就聽出了李二的心思。

  這對他們來說,可不是一件壞事。

  武將嘛,正如李績所說,本就是為了開疆拓土而生。

  李孝恭笑而不語,心中卻也是感慨頗多。

  李承乾不過是用了一張沙盤,就引得無數名將心生漣漪,當真是好手段。

  雖然說以前他們也有堪輿圖,但遠遠沒有沙盤看得更真切,更直觀。

  視覺上的刺激也遠遠達不夠。

  另一邊,士家官員也是交頭接耳。

  「殿下此舉,居心不良啊!」有人說道,「這不是在刺激陛下和一眾武將麼?」

  「確實。」鄭御史聞言看了看侯君集他們那邊,搖了搖頭,道,「你們看看那些武將,這會兒一個個估計都恨不得立馬提兵上馬了都……」

  「房僕射,此事你怎麼看?」溫彥博說道。

  溫彥博此人雖然在後世名聲不顯,但在貞觀初年的朝堂上,那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角色。

  作為中書令,他自然有資格出席今日的酒宴。

  房玄齡搖了搖頭,道:「如果站在殿下的立場來看這個問題,老夫只能說一個好字!」

  「此話怎解?」溫彥博有些好奇地問道。

  房玄齡指了指王德全,說道:「你看看那王德全,雖然今日他的表現略有瑕疵,但目的卻是都達到了。

  當我大唐拿下了吐谷渾之後,外在威脅其實已經不多了,頂多也就一個高句麗還在虎視眈眈,但高句麗對我大唐早已不構成任何威脅。

  滅之不過是時間問題。

  而且,隨著我大唐將作監研發出來的黑火藥,未來在對外作戰之上,也必有建樹。

  這個時候,我大唐最多就是出兵高句麗,然後我們又會做什麼?」

  溫彥博聞言一驚,小聲道:「提防西北?」

  所謂的提防西北無非就是提防李承乾,畢竟如今的李承乾兵強馬壯,不管是他們,還是李二都得防著李承乾行一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兒。

  這也是長孫無忌經略洮河郡的重要原因。

  據悉,如今尉遲敬德也已經著手去洮河郡上任了。

  如此種種,其實都是為了提防西北。

  房玄齡點了點頭,說道:「想必殿下也猜到了,所以才會在這個時候送來一張沙盤。

  不瞞諸位,當時老夫都動了心思。

  以前看堪輿圖的時候,老夫還不覺得有什麼,但當天下大勢呈現在沙盤上一覽無餘的時候,老夫都想著,如果那真臘、南詔的耕地都歸我大唐所有,我大唐面對天災的時候,是不是更有能力應對一些?

  想必諸位都還記得,在貞觀初年的時候,幾乎年年天災,每年都有數之不盡的百姓死於饑荒之中。

  可如果我們但凡多一畝的土地,是不是就能多一畝的糧食,在災荒的時候,多救哪怕那麼一個人?」

  「房相說得在理。」戴冑也是點了點頭,道,「老夫忝為戶部尚書,對此知之甚深。」

  「可這就是殿下的厲害之處。」房玄齡搖了搖頭,「殿下深知我大唐連年災荒,朝堂上下無不是居安思危的心思,這才將沙盤送到了我們的面前,讓我們從沙盤上直觀的感受到了大唐的耕地不足。

  這還不夠,他甚至還將周遭各國的情況也一併告訴了我們。

  就說那真臘吧,據老夫所知,他們的國力還不及殿下建立不過兩年的大明,但擁有的耕地卻是大明的數倍。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啊!

  殿下什麼都沒做,僅僅只是用一張沙盤就勾起了我們的貪慾。」

  說罷,房玄齡無奈地嘆了口氣。

  貪慾啊,這是每個人都有的,但又都難以遏制的。

  他甚至敢打賭,今日宴會結束之後,李二就會派人去打探周邊各國的實力。

  還是那句話,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那伱剛剛說的『好』是何解?」溫彥博問道。

  「就是字面意思。」房玄齡說罷,獨自端起了一杯酒,一飲而盡。

  溫彥博有些不解,在從政一道之上,他較之房玄齡還是有些許差距。

  當即就一個人沉思了起來。

  而在另一邊,王德全看著大殿上群臣的反應,也是一個人在默默反思。

  他能感受到,今天眾人的反應較之去年有了明顯的區別。

  雖然不明深意,但他的確察覺到了。

  尤其是那些文官,看向自己的眼神仿佛多了一種不一樣的味道。

  至於那些武將,倒是一如既往的熱情。

  哪怕是之前扣留過他的李孝恭,都笑著和他遙飲一杯。

  「老夫今天可是有冒失的地方?」王德全小聲問了問自己身後的隨行之人。

  隨行之人躬下身道:「沒有吧,小的倒是覺得郎君今日頗為威風,那沙盤一出現,郎君便成了整個酒宴上的焦點,當時陛下圍著沙盤打量之時,跟在陛下身邊的人中,郎君可是第一個,哪怕是房僕射還矮了郎君半個身子。」

  「莫不是老夫驕縱了一些?」王德全有些疑惑。

  「不能夠吧?」隨行之人說道,「當時也只有郎君能為陛下答疑解惑,隨行在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吧?」

  王德全搖了搖頭,到了現在,他還沒察覺到問題出在哪裡,隨即搖了搖頭,道:「算了,不想了,只希望沒給殿下添什麼麻煩才好。」

  說罷,王德全便開始打量起了全場,雖然他不在想了,但他也想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同樣鬱悶的還有李恪。

  李恪這會兒,哪兒還有心思看什麼歌舞,想著李承乾的那張沙盤,整個人腦子裡都是嗡嗡做響。

  他的反應,在一眾皇子中間,倒也算是另類,引得無數人朝他這邊觀望。

  本來不想摻和這些事兒的李泰見狀,當即湊了過去說道:「二哥,別想了,這大家的目光都看過來了,今兒是父皇的壽宴,高興一些,來,喝一個。」

  聽李泰這麼說,李恪才回過神兒來,當即就端起一酒杯,一臉的感激,倒是沒有多言,端起酒杯就一飲而盡。

  他知道他剛才的走神兒失態了,作為一個皇子,而且還是庶長子,一言一行都備受關注,更何況這還是李二的壽宴。

  李泰就沒他的這種煩惱,雖然他也不甘心,但現在,他也確實沒能力做什麼。

  要想在能力上比肩李承乾,他做不到,這個自知之明他還是有的。

  當然,他也不會勸李恪,讓李恪去試試好了。

  反正對他又沒有太大的影響。

  「青雀,你今後想做什麼?」李恪回過神兒後,笑問道。

  李泰笑了笑道:「我能做什麼,當然是當一個逍遙王爺啊,現在有父皇庇佑著我們,今後有大哥庇佑我們,當然是怎麼開心怎麼來。

  對了,我告訴你一個秘密,你可千萬別告訴其他人。」

  「秘密?」李恪一愣,問道,「什麼秘密?」

  李泰隨即就伏在李恪的耳旁,低語了一番。

  「什麼!」李恪聞言不敢置信地喊道。

  這一聲,倒是又招來了不少人的目光。

  李二見狀,故作不悅道:「貴為皇子,大呼小叫的成何體統?」

  「兒臣知罪。」李恪連忙起身道。

  李二其實也不是真的生氣,加之他今天心情的確不錯,擺了擺手,道:「如今高明不在長安,你就是長兄,長兄就要有個長兄的樣子。」

  「兒臣知道了。」

  擺了擺手,李二也就不再管他們幾個了,當即就和長孫皇后竊竊私語起來。

  而李恪剛坐下來,便急不可耐地問道:「你說真的?」

  「廢話。」李泰說道,「二哥還當我騙你不成?」

  「這要是讓父皇知道了,有你好受的!」哪怕到了這時候,李恪都有些難以置信。

  「那我就管不了那麼多了。」李泰笑道,「沒辦法,咱這個太平王爺後台太硬了,只要不瞎折騰,不管是父皇還是大哥,都拿我沒轍。

  三哥,我可跟你說,這事兒就你一個人知道,要是父皇提前知道了,我一準兒認為是你告的密,到時候我可跟你沒完。」

  聽李泰這麼說,李恪有些狐疑。

  他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李泰這是真的放棄了?

  不,這都不能說是真的放棄了,而是徹底放棄了!

  可如今父皇春秋鼎盛,現在就放棄,是不是太早了一些?

  哪怕現在避其鋒芒,但十年後,二十年後,李承乾還能一直如此鋒芒畢露不成?

  「這個放心,二哥什麼人你還不清楚?」雖然不敢相信,但李恪還是答應了。

  其實也犯不著答應,李泰想做的事兒,他舉雙手支持!

  「那二哥要不要支援我一點兒?」李泰一臉憨厚地說道,「你也知道,我越王府家底都快被我敗光了。」

  「我就說你怎麼會突然告訴我呢。」李恪聞言笑道,「原來你是在這裡等著我呢?

  成,沒問題,二哥府上還有些家底,晚上就派人給你送去。」

  「那就謝謝二哥了。」李泰當即又端起了一杯酒,笑道。

  李二看著這兩兄弟有說有笑的,倒也笑道:「你看看青雀和恪兒,他們自從一道出使過一次日月山之後,兄弟間的感情明顯好了許多。」

  作為玄武門之變的發起者,李二如今最怕的就是自己的兒子步自己的後塵,見李泰和李恪兩人兄友弟恭的一幕,倒是讓他多了些許安慰。

  也許這一幕,比之什麼壽禮都讓他高興。

  「可憐了高明那孩子。」長孫皇后聞言,有些傷感地說道,「這是高明在外過的第三個年了吧,那孩子當初獨自帶著長樂,一個人在西北那片苦寒之地掙扎求生,想來也是吃盡了苦頭。」

  說起李承乾,李二也是嘆了口氣。

  雖然現在的李承乾的確是一方霸主了,但那也是現在的李承乾。

  王朝霸業剛剛開始的時候,必然都是從披荊斬棘中走出來的。

  吃苦,也是必然的。

  「你要是想長樂了,朕就派人去將她接回來。」李二嘆了口氣說道,「這妮子也是怪可憐的,幾歲就跟著其兄長漂泊在外。」

  雖然他們都知道,不管是李承乾還是長樂,這倆傢伙現在在外面過得都很滋潤,但作為父母的,總是還有那麼幾絲牽掛的。

  「行了吧。」長孫皇后道,「上次長樂回來也沒見你把她留下來,還不是讓她走了,那妮子,走的時候,硬是忍著沒哭。

  聽說回去的路上,她還一路寬慰著武家的那個女子。

  小長樂也長大了啊。」

  長孫還是那個長孫,當初讓李承乾帶走長樂,就是不希望李承乾在成就自己的王圖霸業的路上遺忘了親情。

  現如今,她同樣希望長樂能在李二和李承乾之間發生不可避免的衝突之時,能夠阻止一二,至少能夠給兩人一個心平氣和談談的機會。

  可能這就是一個母親的無奈吧。

  「是啊,都長大了,你看看青雀他們?哪個沒長大?」李二笑道,「時間過得真快啊,誰能想到以前還在滿地爬的小傢伙,一晃都成了一方霸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