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一次是個安慰,這一次乾隆是實實在在的找到了自己的優越感。
他現在抱著一種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心態看著天幕!
【李重俊當上太子後,讓韋皇后和武三思的政治集團很不爽】
【第一個跳出來跟李重俊對著幹的,是韋皇后的小女兒,也是武三思的兒媳婦「安樂公主」】
【這安樂公主啊,刁蠻跋扈得很,仗著皇帝老爹的寵愛,還有韋皇后和武三思撐腰,壓根兒不把李重俊這個太子當回事,有事兒沒事兒就羞辱欺負他】
【而且呢,韋皇后和武三思勾結在一起,老是暗示李顯廢掉太子,立「才華橫溢」的安樂公主為「皇太女」】
【安樂公主呢,也仗著李顯的寵愛,好幾次說自己想當「皇太女」】
【當時的太子李重俊,被安樂公主羞辱,連太子的位置都快保不住了 】
【武三思和韋皇后在朝堂上迫害五王等行為,讓太子李重俊感到害怕】
【李重俊清楚,武三思和韋皇后一夥兒,下一個可能要對付的就是自己了】
唐朝,李世民在門口看守的侍衛惶恐的眼神中,一路小跑進了李治的寢宮。
不一會兒,寢宮裡就傳來一陣噼里啪啦的聲音。
【所以,不如先下手為強】
【於是,公元 707 年 7 月的一天清晨】
【一支全副武裝的騎兵隊,出現在了長安街上】
【就這樣,長安城的寧靜被打破了。這支騎兵隊穿過長安街頭】
【來到梁王武三思家,起兵隊伍輕鬆衝破門衛,衝進府里,宰殺了梁王武三思全家老小几十口】
【殺完後,他們又來到長安街頭,繼續突襲了十幾個小府邸,還是一通亂殺】
【這群殺紅眼的騎兵,接著來到皇宮附近,開始攻打玄武門】
武周,武曌端坐於御書房中,嘴角輕揚,笑道:「朕就知曉你定會前來」。
只見狄仁傑雙膝跪地,靜默不語。
「嗯,讓朕猜猜你此來何意」!
武曌饒有興致地說。
狄仁傑一言不發,仍跪在地上。
難道是為了朕的那個兒子?
不對,武曌腦海中閃過數個答案,又迅速自我推翻。
狄仁傑神色未變,沉聲道:「為了陛下」。
「哦」?
武曌面露疑惑,說道,「愈發有趣了,且道來聽聽」。
幾句過後,武曌收起先前的隨意,面色逐漸凝重。
少頃,狄仁傑告退離去,獨留武曌一臉沉悶,看著天幕,陷入沉思。
【這兵變可把李顯嚇壞了。關鍵時刻,李顯下詔調集皇宮禁衛軍死守玄武門,自己還爬上城樓,苦口婆心地勸叛軍投降】
【這支叛軍的頭兒竟然是當朝太子李重俊,他們的隊伍主要由左羽林軍、右羽林軍和一些千騎士兵組成,指揮者是李多祚】
唐朝某界
李顯正在上朝,李重俊雙膝跪地在他面前,神色惶恐。
李顯內心尚在猶豫不決,武三思卻迫不及待地出列進言:「陛下,律法森嚴,謀反乃是必死之罪啊」!
李顯張了張口,正欲說話,卻聽見下方群臣隨聲附和道:「梁王所言極是」!
李顯一咬牙,狠心準備下達旨意。
然而,就在此時,外面突然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喊殺聲。
眾人正不知道怎麼回事的時候。
一個帶劍侍衛衝進來跪地說,「陛下,李多祚謀反,現在正在衝擊宮門,請陛下移駕」!
「啊」?眾人大驚!
【李顯站在城頭上,大聲對城下的叛軍喊道:「你們這些兵將都是我李顯的臣子部下,為啥要叛亂呢?肯定是被李多祚忽悠了,誰要是能殺了李多祚,我就給誰數不清的賞賜」】
【李顯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讓叛軍自己亂起來,這樣就能解決這次危機】
【他這一喊還真管用,有個軍官立刻帶著手底下三百多人投降了,還把叛軍將領李多祚、獨孤諱之等人給殺了】
【叛軍自己內亂起來後,李顯馬上下令,讓皇宮的守衛部隊打開城門,衝出去把叛軍打得落花流水】
【因為這場政變發生在唐中宗景龍元年,所以後世稱呼為「景龍政變」】
【李重俊的叛軍在玄武門被打敗後,他帶著一百多個殘兵敗將,想逃出大唐去投奔突厥】
【結果逃到終南山的時候,就被皇家禁衛軍殺了,腦袋還被砍下來掛在城牆上示眾】
秦朝,秦始皇搖搖頭,雖然唐朝還算可以,但是,這一次次的政變,遲早有一天會滅亡在政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