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孫元化的航海見聞

  紫禁城,乾清宮暖閣內。

  朱由校看著桌子上的幾封厚厚的信,笑著搖搖頭,隨即拿起一本感慨道:

  「孫元化出發差不多有一年半了吧,之前除了到南洋給朕發過來一封信以外,就再也沒有給朕來過信了。

  朕原本還擔心出什麼意外呢,沒想到他人倒是沒有什麼事,反而是信在南洋耽擱了,才導致這麼晚來到大明。」

  自從天啟元年九月孫元化從天津港起程以來,截止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兩年。朱由校問過湯若望等人,現在從亞洲坐船前往歐洲,只需要七八個月就到了。

  而按照孫元化的行程,去年就應該到歐洲了,但是他卻久久沒有回信,這讓朱由校甚是擔心,但卻沒有任何辦法,只能聽天由命了。

  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現在孫元化終於有消息了,讓只有些頓時鬆了一口氣。

  而信來遲的原因還是跟他有關係,原來是因為葡萄牙、大明跟荷蘭人打仗,導致荷蘭人在南洋一直攔截葡萄牙商船,讓葡萄牙跟西班牙的商船進入不到南海,信也一直送不過來。

  現在大明跟荷蘭人交好了,荷蘭人也順勢解除了對於南洋的封鎖,這才讓信來到大明。

  「孫大人有陛下詔命,又代表我大明出使,自然是吉人自有天相,肯定不會出事的,現在估計已經到了西洋諸國了。」

  一旁的張昶聞言連忙恭賀起了皇帝,他陪伴皇帝日久,自然知道皇帝對於孫元化一行人的擔心。現在他們終於有了消息,不僅皇帝鬆了一口氣,哪怕是他也心安不少。

  朱由校卻不管他的話,反而是翻開手中的題本,迫切地想要了解他離開馬六甲,繼續向西航行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了。

  孫元化離開馬六甲後的下一站,便是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果阿。

  孫元化到了果阿以後,借著商船在果阿停留補給的時間,對於果阿以及印度的情況做了詳細的了解。

  據他所說,葡萄牙人占領果阿已經有一百多年了,當時他們來到印度以後,就不斷以傳教、經商、探險形式進入印度,最終成功占領果阿,建立起了統治。

  而現在葡萄牙在果阿的軍隊有兩千餘人,地位十分穩固。

  此地可以說是葡萄牙人在整個印度、南洋的大本營。也是西洋人來到亞洲的第一站,可以說無論是其重要性,還是地理位置都不言而喻。

  而此地不僅有西洋人,更多的還是印度人。

  根據孫元化的匯報,說現在的印度人貌似早已不信奉佛教了,反而信奉的是回教與天竺教(印度教)。並且現在統治印度的,是一個叫做臥莫爾的大國。

  相傳其是蒙古人後裔,其從西北而來,席捲南下,統一了印度大部分地區,其疆域雖然沒有大明這麼廣大,但一半還是有的。

  根據孫元化的觀察,現在統治臥莫爾的是一個叫做賈汗吉的國王,由於其父親昏庸無道,導致許多信奉天竺教的教眾對其不滿,被教眾刺殺。

  他剛即位的時候王位不穩,於是等他即位以後,到處平定叛亂,臥莫爾統治十分穩固,國力十分強盛,其也算是一代雄主。

  朱由校聽到這話不由得納悶,他對於古代印度的情況不是很了解。

  這個臥莫爾他是知道的,也算是印度歷史上有名的大帝國。不過對他們的皇帝,他也就知道有個叫做阿克巴的皇帝貌似很厲害,其他的一概不知道。

  所幸孫元化在題本中並不只是介紹了臥莫爾的情況,他還說了許多他在印度的所見所聞。

  其中最讓孫元化感到驚訝的,便是印度的一個社會制度,叫做種姓制度。這種制度讓他瞠目結舌,暗道跟大明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根據他跟當地權貴了解,說天竺教居然將人普遍分為四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孫元化最開始聽到這個還不理解其意思。但經過詳細了解以後才恍然大悟。

  原來天竺教信奉天神梵天,他們傳言婆羅門是梵天的嘴、剎帝利是梵天的雙臂、吠舍是梵天的大腿、首陀羅是梵天的腳。

  因此他們相信所有人一出生的命運就註定了,不能奮鬥,只要各司其職就行了。

  比如婆羅門主要負責教書育人、主持祭祀等,而剎帝利這個階層就是世代為官,負責管理百姓,帶兵打仗。

  吠舍則主要是普通百姓,可以從事普通小吏以及經商、種地;而首陀羅地位很低,是人口最多的種姓,只能從事僕人、工匠等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孫元化原本以為就是這四個等級了,但更讓他瞠目結舌的是,除此以外還有一個群體,名為賤民。

  顧名思義,所謂賤民,就是生而為最低賤者,其地位與大明之前的賤籍還要低下。在印度當地人的眼中,他們都是不可接觸者,任何人只要碰一下他們就會變髒。他們也多從事最低賤的職業。在印度不算人,不入四大種姓之列。

  這麼劃分讓孫元化驚訝異常與難以理解,他很難相信因為姓氏就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在他的記憶里,中華歷史上唯一可以對比的也只有魏晉南北朝的門閥了,那個時候門閥士族也是以姓氏作為地位區分。

  但饒是如此,當時也不乏以寒門身份出將入相,甚至登上帝王之位的。

  哪怕現在大明也有賤籍,但人數則占極少數,並且都被皇帝廢除了。

  因此現在大明無論是百姓還是軍戶,以前是匠戶或者賤籍,只要你潛心讀書,就可以都參加科舉,一招得入龍門。哪怕不參加科舉,也可以隨意置業,其選擇要比印度百姓自由多了。

  而反觀印度,其百姓被分為四等人與賤民,但根據孫元化的觀察,這些普通平民與賤民對此種制度很是認同,覺得就該如此,毫無反抗之心,麻痹自己、不願上進。

  於是孫元化在果阿待了兩個月,觀察印度百姓兩個月以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那便是印度百姓隨遇而安,很容易滿足,不願反抗。

  因此一旦臥莫爾生亂,那印度定會再次落入異族人之手。而西洋人狼子野心,也定會渾水摸魚,從中分一杯羹。(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