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遼河縣的發展
天啟三年二月,遼東遼河縣縣衙。
「縣公,今天熊尚書、楊尚書已經從遼陽啟程,前往京師赴任。小的算了一下,按照路程,明日就要經過我們縣了。可您今日還要下鄉,現在道路泥濘,萬一回不來那該怎麼辦。」
聽著一旁書吏的勸阻,盧象升沒有言語,而是靜靜地等待僕人換上便服,這才不以為意道:
「正因為遼土解凍,馬上就要泥濘不堪,遼河也很快就要泛濫,如果不趁這段時間修整土地,造堤護田,等遼河一泛濫,那就悔之晚矣。放心吧,今晚我定會趕回來。」
「這段時間張縣丞一直盯著此事呢,他辦事您還不放心嘛。小的就是怕明日萬一尚書大人見您不在怪罪下來,這可如何是好。」
「修整土地,造堤護田是我縣大事,哪怕來不了,熊尚書等人怎麼會因此事怪罪我呢。你也不用勸了,去年好不容易開墾了一千頃土地,今年可千萬要保住,這可是直接關係到百姓生計啊。
只要現在保護好了,今年就可以開墾更多土地出來。朝廷恩典我們縣三年免除賦稅,因此一定要多開墾土地,開墾越多,百姓糧食越多,他們的生活也會好過點。」
一旁的書吏聞言只能作罷,他這麼勸盧象升,也是對盧象升好。
他去年就跟著盧象升了,自從去年從海州府調任遼河縣的時候,整個遼河縣還可謂是百廢待興。整個縣城草創,無論是房屋、人口還是耕田數量都很少。
但就在盧縣令跟張縣丞的帶領下,披荊斬棘,親自建房屋、安流民,開墾農田,鋪平道路,基本很少有休息的時候。
再加上遼東都司推行以工代賑,派遣大量民夫來到遼河縣幫忙,僅僅用了一年多時間,就讓遼河縣稍具規模,終於可以算是一個縣城的模樣了。
可以說遼河縣是盧縣令一手建立起來的也不為過。如此種種,也讓其對於盧象升欽佩不已。
而盧縣令此刻也沒有閒著,他收拾好以後就出了縣衙,帶著眾人上馬,當即就往東門而去。
現在已是二月,冬去春來,但遼東還稍許寒冷,從北刮來的風呼嘯而下,雖然沒有冬日那般刺骨,但也足夠寒冷,讓盧象升也清醒了不少。
他們一眾出了縣城東門,一條由南向北的道路映入眼前,道路上馬車南北而行,數量不少,更前方則是奔流南下的遼河,河流上兩三艘帆船正逆流而上。
雖然是逆風而行,但河道旁喊著號子的縴夫正在努力將船隻往北拉到牛莊堡卸船,再把貨物運往遼陽和廣寧。到時候再在牛莊堡裝貨上船,順流而下,無疑會更加方便。
只不過由於成本問題,更多的船隻並不會選擇縴夫拉船,而是直接選擇在位於遼河口旁的遼河縣碼頭卸貨。這也讓遼河縣碼頭變成了遼河縣少有的繁華之地。
盧象升停駐在路口,扭頭往南邊望去,就能遠遠看見遠處的遼河碼頭不下三十餘艘船隻停駐在碼頭,其他小船更是數不勝數。
而碼頭上數百人在來回搬運貨物,隨後再將其搬運上馬車,陸運至遼河縣城,或往北運至牛莊堡,再運作其他地方。
盧象升看到這麼一番景象,當即感慨道:
「去年多虧楊巡撫慧眼如炬,派人修了牛莊堡到咱們遼河縣的道路。這才有了碼頭的繁華,不然光有船隻也運不出去。」
此話一出,其後眾人當即點頭稱是。從遼河縣到牛莊堡三十里路,如果沒有這條路,別說貨車,就是人走也勞心費力。
而盧象升說完後不知想到什麼,隨即望向身後一個衙吏。
「孔主簿,上次朝廷派過來的移民全都安置了沒有?」
「還請縣令大人放心,我已經安排人全部在縣城內安置,一共三百五十六人,壯年者三百一十二人,年少者四十四人。現在就等勘探地域,將他們進行安置呢。」
盧象升聞言點點頭,遼河縣草創,人口稀疏。他前年剛來的時候,人口只有一千餘人,房屋啥的甚是簡陋。
要不是皇帝特意囑咐遼東都司照顧他,讓楊巡撫專門撥款招募民夫過來幫其建設縣衙,修建城牆,鋪整道路,他估計還風餐露宿呢。
隨後楊巡撫更是派九千流民過來,讓他安置,這才讓遼河縣人稍微多了起來。
而後道路修整好以後,在大明商社可以幫助外加遼河縣港口便利的優勢,讓來遼河縣討生活的人也越來越多。
再加上去年到今年,朝廷調撥共計一萬餘人的流民,終於讓遼河縣人口突破了兩萬大關,也算初具規模。
「如此就好,這些人從關內而來,對這遼東氣候不甚習慣,要多加照看。另外該給的物資都要備齊,朝廷承諾的田土、器物都要一應俱全,切不可出現什麼岔子,不然唯你是問。」
孔主薄見盧象升說的這麼嚴厲,頓時心頭一緊。
他知道盧象升話無虛言,去年就有人貪墨分發給移民的銀兩跟衣物,被盧象升知道以後,親自持刀將其捉拿。當時眾人看著盧象升像提小雞一樣將那人提在手中扔進大牢後,再也沒有人敢犯這種事情了。
「請縣令大人放心,東西已經全部籌備好了,原本想等著土地開墾出來就安置他們。只不過這些人心中比我們更著急,紛紛要求先去地里,把地分好,至於土地他們可以協助開墾,加快速度。」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都笑了。
「唉,我們縣開墾土地的還是太少,早知道去年就讓遼東都司多派點人了。現在遼東都司衙門也把重點放到開鐵、撫順、薩爾滸等地,再要人就有點難了。」
盧象升聽到孔主薄的話,也頓時放心了。
土地是百姓的命根子,他們唯恐會少,絕對不怕多。不然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背井離鄉來到遼東呢,想到這裡,盧象升就忍不住可惜去年沒有開墾更多土地。
「就是,聽說現在瀋陽以北被建設得挺好的,我大明俘獲建虜戰俘共計六七萬人,除去婦孺,還有三萬多人被用於修建道路,平整土地。聽說今年年末,遼陽前往開原的大道就被修好了,到時候暢通無阻,運送什麼物資都方便了。」
「我們才不用這些建虜俘虜呢,管教起來甚是麻煩。我只希望都司衙門行行好,看我們縣光棍這麼多,多送一些建虜娘們過來,也讓這些人都安定下來。」
「哈哈哈哈~」
孔主薄原本還想著羨慕開鐵二地的勞動力充足呢。現在聽到一旁典吏這麼說,眾人會心一笑。
盧象升聞言也是呵呵一笑,隨後也不理他們,當即扭轉馬頭帶著眾人進入大道,往北而行。
眾人向北騎了一段時間後,便向右騎入一段小路,沒過一會就看見縷縷青煙從遠處飄出。青煙之下,數十戶房屋星點般鋪在大地之上,而房屋一旁的平原上,已經依稀看到一些人影在勞作,讓原本貌似荒涼的大地顯得有幾分生機。
遼河縣可以說是盧象升一手建立起來的,每個村莊的位置與情況他是最清楚不過了。他依稀記得很清楚,這個村落的人是從山東搬遷過來的,只不過現在的情況如何了。
想到這裡,他當即扭轉馬頭,朝這個村子而去,準備詳細問問這個村子的情況。於是就這樣一路走走停停,等他抵達張國維那裡,已經是已經到了下午了。
此時的張國維還在招募過來民夫疏通河道。
從遼澤而下的河流不只是遼河一條,只不過它的規模最大而已。其他順著牛莊堡而下至遼河縣的河流大小有三四條之多。
這雖然給遼河縣帶來了充足的水源,但也會在夏天遼澤泛濫的時候,帶來無情的水患。盧象升跟張國維二人自來了以後,就一直心憂於此,一直想要疏通河道,造堤護田。
所幸張國維從小就對水利之事甚是感興趣,更是熟讀水利之書。
因此自去年來了以後,張維新擔負起了梳理河道的重任,他先是帶人走訪遼河縣全境,勘探河流走向,親自丈量土地,然後再跟盧象升商議修建事宜。
最後確定要在遼河縣北邊灘涂,分批、分次修一個一千五十五丈,半坍二千八十六丈的堤壩,以阻擋夏日河水泛濫。同時應當合流並河,併入遼河。
並且為了防止沒有農田灌溉,水源補給等問題。還要另外修築內外塘五個,各七百六十丈,以作為備用水源地。
這個工程浩繁複雜,根據初步估算,以遼河縣的進度,至少需要三年才行。
但盧、張二人覺得這種事情利在千秋,只要修好以後,堤壩以南數萬土地全部變成良田。肥沃的土地外加便利的海港條件,遼河縣定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因此二人從去年年初向遼東都司申請此事,楊漣也上奏朝廷,直接批下來三十萬兩興辦此事,讓他們二人儘快動工。
而從動工到距離現在已過去大半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