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澎湖大捷(第三更,求月票)

  第614章 澎湖大捷(第三更,求月票)

  這種管轄蒙古部落的方式,並不是朱由校發明的,是全盤照抄滿清統治蒙古的盟旗制。

  所謂盟旗制度,是最大程度保留了蒙古貴族的利益基礎上,加強中央統治的一種方式。

  其規定各蒙古貴族享用於本旗的牧場、山林、土地等財產擁有所有權。還不用像內地省份一樣,向國家繳納賦稅,並且他們還會領著朝廷對其的賞銀。

  他們義務也很簡單,就是效忠朝廷,承擔兵役和羊、馬軍,為朝廷作戰提供了兵力。因此這種制度在滿清的武力推行以及對蒙古貴族的高額收買下,成為統治蒙古極其有用的手段。

  有成功案例在前,朱由校自然不會不好意思,直接全盤照抄。

  雖然他知道大明推行起來肯定沒有滿清那般順暢,其中肯定會有些問題,但是先推行,哪裡不適合再改良也是可以的,而第一個推行的地點便是翁吉刺特部。

  「此事事關重大,等遼東戰事完畢以後,就讓熊廷弼儘快推行此事,翁吉刺特部的阿爾寨台吉不願意,那就換願意的來。

  對待蒙古一定要恩威並施,切不可太過於好了。翁吉刺特部享受了我大明那麼多好處,現在也該有所表示了。」

  在場眾人見皇帝已經有了通盤籌劃,自然也不會反對,當即點頭稱是。

  對於科爾沁、黃台吉等部事情處理完以後,這遼東大捷的事情才算匯報完畢。

  最後朱由校又給禮部尚書孫慎行囑咐,鑑於剿滅建虜著實是一件大事,因此他要大赦天下,同時讓戶部派人前往定陵,祭告神宗皇帝等等,一直囑咐了好一會,這才讓眾人散去。

  隨後幾天,伴隨著遼東大捷消息的傳播,而百官們也紛紛上表,恭賀皇帝大勝。

  朱由校也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提高威望的機會,不僅親自前往宗廟祭祀,還特意下詔大赦天下。

  規定除凡犯十惡、殺人、盜系官財物及強盜、竊盜、放火、略人略賣、和誘人口等罪以外的全部赦免無罪。

  至於不赦免的死罪者也不用死了,全部改為流放,水西、遼東、台灣三地任他們挑選。還趁機下詔優免全國受災地區的賦稅,反正也交不上來,還不廢了如收攏人心呢。

  除此以外,他也趁著遼東大捷,民間對遼東感興趣的時機。

  又再次下詔歷數建虜屠戮遼人暴行,說現在鐵嶺、開原、撫順等地地廣人稀,因此鼓勵大家前往遼東,只要趕在明年年末報名前往的,就可分至少一百畝土地,還優免五年賦稅。

  如此種種算是讓百姓也感受到了遼東大捷給其帶來的好處了。反正朱由校把機會給出來了,至於有多少能夠抓住,就不是朱由校能決定的了。

  而伴隨著遼東大捷的勝利,消息也不斷傳來。

  在收到遼東大捷消息五天後的七月十五日,又一封捷報從東南傳來,澎湖大捷。

  這封捷報是閩浙總督袁可立遞上來的,其內容也十分簡單。就是閩浙水師總兵沈有容率領兩百餘艘大小戰船,大勝盤踞在澎湖的荷蘭人遠征艦隊。

  他先以上百艘船隻快船突進,圍住荷蘭人的十艘戰船,在摧毀兩艘後,讓明軍順利在澎湖最大島大山嶼登陸。

  隨後趁著荷蘭人的工事還沒有修築完畢,率軍猛攻荷蘭人守軍。

  荷蘭人有上千守軍,裝備精良,極其擅長防守。但奈何明軍數量眾多,也裝備有大量火器,並且在沈有容指揮有度,用佛郎機炮、火箭等武器對轟炸,然後隔絕其水源、糧食,最後更是挑選一個雨天猛攻。

  如此荷蘭人的火器部隊再精良也無濟於事,只能與明軍肉搏。但數量遠遠超過荷蘭人的明軍,最終還是攻入荷蘭人的工事。

  此戰荷蘭士卒算是全軍覆沒,其中五百多人戰死,六百多人被俘虜,其中包括其艦隊司令杜拉克,更包括五十名日本僱傭兵。而荷蘭戰船中,也有五艘被俘虜,三艘跑掉了,可謂是大獲全勝。

  因此袁可立在接到大捷的第一時間就派信使前來報捷,並把所有俘虜全部押解北京,聽候朝廷發落。

  至於戰船,袁可立說他從翻譯口中得知,這次荷蘭人的戰船是西洋目前最常用的蓋倫帆船,西洋人經常用這種戰船橫跨大洋運輸物資,他之前就曾向澳門訂購了三艘,只不過目前還沒造好。

  既然現在俘虜了五艘,他為了擴充閩浙水師的實力,就斗膽向朱由校進獻四艘,剩餘一艘留在閩浙,供造船廠仿製。

  朱由校看到捷報以後也是高興異常,頓時覺得得虧他去年提前準備,這才讓荷蘭人沒有可乘之機。要知道歷史上,澎湖之戰可是打了四年,最後還是以荷蘭主力逃竄,俘虜十多人而告終。

  而這次居然能全殲荷蘭主力,定會讓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主力實力大損,動搖其在東南亞的根基。

  並且朱由校最在意的是,這次澎湖大捷,還俘虜了大量荷蘭人的士兵,以及四艘戰船,並且這些船都是蓋倫帆船。

  據他所知,這是目前上世界最大的海船之一,這種帆船載重量大,造價便宜。算是歐洲人橫跨大洋,運輸物資兵馬的主要船隻之一,無論是海戰還是探險都是極其合適的人選。

  而現在大明俘虜了這些船隻,不僅可以如袁可立所言那般,加以仿造,提高大明的造船工藝。更可以利用這些船隻跟俘虜的海員,進行遠洋探險了。

  想到這裡,朱由校不禁想起不久之前給自己送來的一個題本。

  裡面說,受朝廷招安的日本海商李旦也來到了北京,與鄭芝龍見面。

  李旦海貿經驗豐富,手下船隻眾多。不過他的貿易範圍一直局限於日本與南洋,很少有人踏足過西洋甚至是傳說中的新大陸。

  李旦也一直引以為憾,因此建議鄭芝龍既然有大明商社作為支撐,其貿易範圍不能只滿足於南洋、日本等地,而是要眼光放遠,看能不能前往希望、新大陸。

  第三更,厚著臉皮求月票。明天繼續努力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