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久久為功

  第572章 久久為功

  在朱由校看來,要改變官員貪墨、能力不足的問題甚是艱難。🐊👑 ❻➈𝕤卄υ乂.𝔠𝓞ⓜ ♣♡

  特別是在大明王朝後期,監察只能靠人的情況下,更是難上加難,可以說是不可能。

  而他身為皇帝,雖然看起來是無所不能,言出法隨,但大明的大大小小事情不是靠他自己去乾的,而是靠大明朝從中央到基層的官員推行的。

  世界上人心最難掌控,百官都是有思想的,不是機器人。所以不可能因為他一道詔命就不去貪墨,去干實事亦或者推廣他的新學。

  因此他現在能做能做的也只有兩件事。

  一件事懲治不作為、貪墨的官員,選拔有能力、有操守的官員。

  這件事他其實已經在做了,可以說現在朝堂東林黨實幹派掌握朝局的現狀,就是他有意為之的結果。

  畢竟在剛繼位這幾年,他能選的範圍著實有些小了。

  而東林黨也是矮子裡面拔高個,與歷史上那些閹黨相比而言,天啟年間的東林黨確實還有些不錯的。

  能力暫且不說有多強。🐟✌ ❻❾ⓢнยא.𝓒𝕠m 👮🐤至少操守還是有的,並且有些人如魏大中、趙南星等人是真的不貪墨,有些人如葉向高、楊漣等人都是實實在在做事,而不是只是撈錢。

  但僅僅過去了兩年,朱由校就感覺越來越有問題。

  那雖然東林黨的某些人如楊漣、劉一燝、趙南星、左光斗等人做的確實不錯,自己也很是滿意。

  於是決定著力推行第二件事,那便是不斷宣傳改革的思想,創立新學,進行全面改革。

  此事朱由校原本還信心滿滿,但經過簡單實踐發現,自己的政治藍圖與東林黨等人的政治藍圖完全不一樣。

  這些人都不是傻子,他們可以說跟朱由校一樣都知道大明現在問題重重,已經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了。

  但二者想法迥異,朱由校想的是把大明從內到外,把這個已經行駛了二百多年的國家機器,從結構到零件全部換一遍,讓他能夠以更強勁的動力、更快的速度出發。

  現東林黨這些人卻不這樣認為,亦或者他們達不到朱由校的思維高度。

  他們也覺得大明有問題,但卻是想要縫縫補補,加上一點新零件,比如推行均田均役、滅除建虜,懲治腐敗等等就可以了,這樣定可以讓大明這個機器動起來。💜😲 69Ŝђ𝐔乂.cᵒ爪 🍧😎

  因此朱由校堅信,如果自己把想法說出來,這些人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並且這件事已經得到驗證了。從這次辯論就可以看出來,朱由校只不過提出插手理學與心學辯論,為自己創立新學提供理論支撐。但被劉一燝斷然拒絕,哪怕他知道這麼做會冒著被皇帝撤換的風險,也沒有同意朱由校的做法。

  所以自從上次從國子監回來,他便一直思慮此事。

  雖然東林黨等人只要有能力的人自己還會堅持重用,但自己也必須培養能夠貫徹自己想法的官員或者政治團體。

  但想要找到合適的卻何其難也,在他心裡,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張維賢、宋應星等人就是合適的人選。只不過他們都是官場新秀,現在做的只能是沉澱而已,想要真正擔當重任至少也得五年以上。

  原本的朱由校想到這裡就覺得時間不夠用,但直到昨天張嫣懷孕的消息卻讓朱由校覺得是自己心急了。

  →

  自己現在才十八歲,在古代還未入冠,在古代也才剛剛成年。

  並且他現在飲食健康,按時鍛鍊,身體要比即位的時候好太多了,所以他也有信心避免歷史上天啟皇帝的命運。

  因此他突然發現自己的時間完全夠用,別說五年,就是十年、十五年、二十年自己都可以等得起,實在不行自己還有後代呢。

  想通了的朱由校頓時不再心急,心思也慢慢定了下來,腦海中的想法也漸漸明晰起來。

  首先東林黨還要重用,但劉一燝絕對不適合擔任首輔了,必須由葉向高擔任,內閣也必須找合適的時候擴充人員了。

  其次理學、心學的辯論不能停止,還需要繼續推進,自己要利用這個機會不斷提出新學的概念,甚至等到新學創立以後,一定要加快傳播,讓更多的人接受其中的理論。

  另外繼續尋找跟提拔類似於盧象升等人的官場新秀,把他們作為預備役來培養,過上幾年局勢穩定以後逐步重用。

  只不過在這一點上,朱由校也很難做到。因為人心難測,哪怕朱由校身為穿越者,但也不可能了解所有人的情況,不可能記得所有人都有什麼才幹。

  但他也找到了方法,那就是擴大自己的人才庫就行了。

  國子監與武備學堂等的設立,不就是為這些做準備的嘛。想到這裡,國子監、武備學堂的地位在他心中直線拔高。

  他打定主意,以後一定要多次親臨國子監與武備學堂,也要讓這兩個機構的學員接受更多的西洋之學以及新學的知識。

  這樣既可以讓朱由校有規劃的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把自己的思想灌輸給他們,也可以通過國子監監生可以直接為官或者參加會試的的特殊渠道,讓他們直接進入官場,讓他們去踐行自己的主張。

  只不過他心裡很清楚,這個過程註定是漫長的,畢竟這些人不是機器人,不可能他灌輸什麼內容與精神,他們就會堅定不移地去做,哪怕他們去了官場也有被腐蝕的可能性。

  但這些人群中只要出現一兩個能臣幹吏,朱由校便是賺的。

  所謂日拱一卒,久久為功,只要不斷往官場摻雜這些人,等他們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勢力,這些人自然而然就會成為自己「新學」的簇擁者與堅定的支持者。

  這些自己想好的想法,今日也得到了驗證。

  葉向高的點評著實讓自己感到驚喜,就從他不拒絕自己大刀闊斧改革,還出力支持自己這一點,自己就絕對不能虧待他。

  想到這裡,他便望向躬身站立的葉向高三人,緩緩說道:

  「朕可記得葉愛卿從萬曆年間就擔任過首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