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皇帝之問

  第542章 皇帝之問

  在皇帝與群臣期許的目光下,劉一燝心中微微嘆息,他心中已下定決心,哪怕是皇帝不喜,他也斷不會讓皇帝如此胡來。░▒▓█►─═  ═─◄█▓▒░

  「陛下,讓理學與心學辯論一事有些倉促,臣認為沒有什麼必要。正如孫尚書所言,我朝奉程朱理學為正統,因此只要尊崇理學即可。讓理學與心學辯論,豈不是自降身份,如果貿然推行,定會人心浮動,亂言四起。

  哪怕心學有其優勢,但其學盛行於隆萬時期,現在早已式微,其學也愈發空疏,趨向空談。一旦開啟辯論,恐怕心學空談之風更甚。所以臣懇請陛下三思。」

  劉一燝說完便跪倒在地,不再言語。其話雖然言辭懇切,但話里話外通篇透露著他的不情願。

  朱由校聞言卻面無表情,他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無論劉一燝說什麼話都不會感到意外。

  只不過他看著劉一燝,心中只是略微有點失望而已。

  他原本以為劉一燝雖然也尊崇理學,但面對儒學的困境會積極作為,跟他一起改變這個局面。

  但現在看來,是他想差了,想錯了。

  「葉愛卿,你呢?也跟劉愛卿持一樣的看法嘛。」

  朱由校並沒有回應劉一燝,而是扭頭望向葉向高。

  葉向高現在心中還在忐忑,聽到劉一燝的回答後,他便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

  劉一燝既然要做楊廷和,跟皇帝對著幹。那自己就可以做張璁,只要支持皇帝的提議,那麼絕對可以趁勢扳倒劉一燝,登上心心念念的首輔之位。

  但他心中自然知道這麼做的後果。

  東林黨會分裂,理學與心學之爭可能會愈演愈烈,他自己也會如同張璁那般,被群臣彈劾。★💔 ➅❾ᔕнù᙭.𝕔όⓜ ♙☮

  想到這裡,葉向高天人交錯,一時難以抉擇。

  「葉閣老,陛下問你話呢?」

  朱由校身邊伺候的汪伯雨見葉向高思考不言語,頓時有些忍不住,輕咳幾聲提醒他。

  葉向高一被提醒,頓時就緩過神來。連忙拱手:

  「臣失態,還請陛下恕罪。」

  「無妨,剛才劉愛卿覺得辯論一事應該推遲,因此朕想問問葉愛卿,不知你意下如何?」

  看著皇帝對其期待的眼神,葉向高早已沒有了剛才那般糾結,而是神情嚴肅,心思堅定。

  「陛下,理心二學之爭自朱子與陸九淵鵝湖之會開始,自我朝而大盛。兩說紛紛擾擾,已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非辯論不得解決,非辯論不得一統人心,非辯論不得一統學說。因此臣覺得此法甚可。」

  朱由校聽葉向高這麼說,臉上終於露出欣慰的笑聲,而劉一燝臉上則面無表情,似乎早就知道了葉向高會這麼幹。

  「葉向高,伱這麼做對得起朱子嗎?對得起朝廷嗎?」

  孫慎行見狀立馬就對葉向高怒斥起來,國子監其他博士也紛紛反對。、

  只不過葉向高早已對此做好了準備,對孫慎行的話絲毫不在意。

  「陛下,臣也贊成此事,葉閣老說的對,兩學爭論不休,非辯論不得解決與一統人心。」

  徐光啟見狀也是大喜,不管孫慎行反對,當即支持起了葉向高。

  現在的局勢已經很明了。

  有了葉向高等人的支持,孫慎行等人的反對在朱由校看來根本沒有用。

  反對又怎麼樣,他就是要把這盤水攪渾,攪的越渾濁,那他這個皇帝作為最後的裁定者,其作用也只會更大。

  「如此就這麼定了,此事就由葉閣老負責,禮部尚書孫愛卿與工部尚書徐愛卿你們二人一旁輔佐。☟♣ ➅➈Şн𝕦𝔁.C๏𝐦 ☹☆劉愛卿,李愛卿,你們二人作為國子監祭酒與監事,就負責具體執行吧。」

  他雖然對孫慎行等人不滿意,但還是將其塞了進去,畢竟是理學跟心學辯論,因此心學的人要有,理學的人也要有。

  葉向高既然下定決心了,也沒有後顧之憂了。

  「臣遵旨,只不過臣還有一事需要請示,還請陛下示下。」

  「愛卿但說無妨。」

  「陛下,當年白虎觀會議,漢章帝派遣五官中郎將魏應秉承出席,由其秉承章帝旨意發問,由諸儒辯論,最後由侍中淳于恭代表諸儒作答,由章帝親自裁決。陛下既然要以石渠閣會議與白虎觀會議為鑑,那是否還要採取這種形式。」

  朱由校一聽這等話語,也當即思量起來。

  漢章帝的這種方式雖然不錯,但也太過於繁瑣了。於是他想了一會,就開口道:

  「這樣吧,理學與心學的辯論可分數次進行,每次朕都選擇一到兩個議題作為辯論主題,其後理學、心學學者根據朕給的議題進行辯論,其後再審定結果隨後公示。第一次辯論就定在五月一日吧。」

  「臣等遵旨。」

  朱由校說完以後略作沉思後,過了好一會接著說道:

  「至於第一期的議題,朕之前倒是有些想法,既然你們都在,索性與您們說了吧。」

  「但請陛下示下,臣等好謹記在心,作為第一次辯論的遵循。」

  「辯論本就是正本清源,揚善抑惡之用。剛才有愛卿批判現在的心學,說其是無事袖手談心性,平日只會束書不觀,游談無根。寫文章辯論也是脫離文獻,根據自身好惡隨意解經。導致現在學心學者耽溺於義理的思辨之中,坐而論道,對治理世務漠不關心。

  朕也知道此乃心學一大弊端,也是在民間乃至朝堂許多人的寫照。只會坐而論道,人浮於事,對於真正的治理世務,治理萬民之事漠不關心。

  朕每每想到此就痛心疾首,所以就想讓心學與理學儒生辯論,如何根除空談誤國的弊端。所以第一次辯論的第一個題目朕都想好了,其名為何為經世致用,怎麼樣做到經世致用?」

  經世致用?

  諸人聽見皇帝這麼說,頓時面露疑惑之色,在心中細細琢磨。

  他們都是飽讀詩書之人,一聽這個詞就知道其中的出處。

  「經世」一詞最出自《莊子·齊物論》:「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聖人議而不辯。」是治理世事的意思。

  「致用」一詞則出自《周易》:「精義入神,以致用也。」是盡其所用的意思。

  只不過這兩個詞分開他們倒是都講過,但合併在一起,他們是萬萬沒有聽過。

  朱由校看著他們疑惑的神情,心中頓時想笑。這個詞他們肯定沒有聽到過,因為這是明末三大儒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提出來的。

  而他們提出這句話的原因,就是在總結明朝滅亡的教訓後,對理學與心學末流痛加批判的結果。

  為了清除心學空疏之流弊,他們認為不能空談,主張大力弘揚做實事,經世致用。

  最關鍵的是,他們強調要把學術研究同現實政治、社會實踐的需要結合起來,倡導應該重視國計民生等社會現實問題,重視現實具體的政治社會的治理實踐。

  因此他們反虛就實,提倡經世致用的真學問和「以實為宗「的新學風。

  主張當世之務,康濟時艱,反對脫離社會實際;勇於任事,不務空談,提出「生存一日當為民辦事一日」的想法。同時還致力於創新,絕不蹈襲古人;實事求是,注重調查研究。

  他們的研究範圍,幾乎涉及社會問題的一切方面,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國家、民族、法律、邊疆、地理、人情、風俗、自然科學等等。

  可謂是「事關民生國命者,必窮源溯本,討論其所以然」。

  甚至還認為六經中凡是不能提高百姓生活,不能治國安邦的內容,都可以不學,要學就學有用的。

  並且不僅要學,還要腳踏實地的去做,把自己的學問與抱負投入到行動中來。

  這就是提倡崇實黜虛和經世致用的「實學」思想。

  而這才是朱由校真正想要提倡的學說!

  不過具體要怎麼轉變,朱由校自然是不會說的,而是需要他們去好好辯論,好好揣摩,等辯出結果來,自有自己一錘定音的決定。

  第一個議題確定好以後,朱由校也不管他們葉向高他們是否能聽懂,當即又開始說起了第二個辯論題。

  「至於這第二個辯論題目,其實也源於朕的一個疑惑。朕去年上經筵期間,就曾聽孫老師提過格物致知一詞。這詞本出自《大學》。

  《大學》云:」先知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由此可見格物致知乃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但奈何朱子與王陽明對格物致知一詞各有解釋,朕心中也疑惑頗深。

  所以朕就想以格物致知為題。辯論何為格物致知,如何做好格物致知,格物的物究竟是什麼,以及格完物後如何做到知。」

  相比第一個問題,在場諸人對第二個就很是熟悉了。

  畢竟格物致知一詞早就出現在儒家理論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只要學習四書五經,對這個詞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