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爭論與火器產量
朱由校循聲望去,發現說話的正是禮部尚書孫慎行。
孫慎行現在情緒激動,話音高昂,看來是對朱由校在國子監增設西學很是不滿。
朱由校早就猜到會有人反對,見他這般也不惱,於是呵呵一笑,對他寬慰道:
「無事,朕雖然想在國子監設置西學有關的科目,但卻不強制學子必須每一門都要學習,可以擇其一、二科目進行學習即可,並不強求。」
只是饒是如此,孫慎行還是搖頭反對。
他雖也是東林黨出身,但對於西學不是很感興趣,對於西教更是有些厭惡。
因此去年皇帝說要改革國子監以來,他很是上心,經常藉助自己禮部尚書的身份,親自監督國子監改制的工作。就是希望國子監作為大明最高學府,重塑學風,教出來的學子可以對抗西學信徒。
但只是他沒有想到,皇帝不只是心血來潮,還是有意為之,居然想出這般主意。
「陛下,恕臣難以苟同,國子監教授四書五經的傳統,一直都是如此。哪怕教授一些算術、天文之學那也可以理解,畢竟我天朝這方面成績也不差,但如果想用西學入國子監,恕臣是萬萬不能同意。」
看到孫慎行死活不讓步,朱由校臉色也越發變得難看了起來。
劉一燝見殿中場景越發不妙,於是跟葉向高互望了一眼,隨即躬身勸說起來。
「陛下,微臣有個想法,西學確實有其過人之處,要不內閣再給京師同文館撥點款子,讓京師同文館不僅招人學習西洋語。並且也如同國子監一般,可招募學生入學學習西洋知識,如此國子監學習我中華文化,京師同文館則學習西學,二者相得益彰,互相配合,豈不是更好。」
劉一燝這種和稀泥的話,顯然讓朱由校不是很滿意。
把西學跟中華文化分開學習,這看似沒有什麼。
但長久以往下去,就很容易造成學習中華文化與西學的士子的分裂,他們到時候相互排斥,互相看不起,這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
更為重要的是,他心裡很清楚現在西方只是處於文藝復興階段。其科學技術文化進步的只能說剛開始,裡面也有許多錯誤,其先進程度還沒有像清末工業革命那樣,大幅度超越中華文化。現在大明在許多學科,還是走在前列的。
因此大明學習西洋文化,不用全盤接受,只要翻譯西洋著作,讓士子學習其優勢學科就可以了。
完全沒有清末那樣搞個京師大學堂來全面學習。這種捨本逐末之舉,朱由校是萬萬不能做的。
見劉一燝說完以後,皇帝並沒有表態,整個朝堂的氣氛也越發凝重起來。
在場眾人許多人對西學並不排斥,畢竟佛郎機炮、紅夷大炮都是來源於西洋,他們也大多知道或與利瑪竇等人接觸過,知道西學有其過人之處。
只是皇帝要在國子監裡面設置西學科目,這就讓眾人紛紛起了別樣心思。有些人內心贊成,有些則是反對。
見劉一燝、孫慎行等人都低頭不語,西學派主力徐光啟見狀心中有些不安,見狀只能硬著頭皮道:
「陛下,剛才是臣失言了,臣覺得劉首輔的建議倒是不錯,要麼就讓京師同文館也開設西學科目,讓世子學習,這樣也並無不可。」
此話一出,其他眾人也紛紛點頭,孫承宗、葉向高、趙南星等人也紛紛站出來支持。
現在看來,讓京師同文館招募世子學習西學,未嘗不是一個折中之舉。
看著下面群臣的妥協,紛紛站出來支持劉一燝的意見,朱由校仍然面無表情。💘😂 ➅❾𝓼𝐇ย𝕏.ℂㄖ𝕄 🌷💲
一旁站立的魏忠賢也扭頭望向皇帝,向皇帝示意是否需要自己穩住場面。但朱由校卻不管他,過了好一會緩緩開口說道:
「諸位愛卿,我大明本就天朝上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無所不包。正是因為國子監是我大明最高學府,現在又進行了改制,以後地位怕是更加重要。
所以朕才想著把西學中比較好的學科拿來讓大明學習,並且學習的只是西洋的技術知識,又不是西教,真搞不懂究竟有何恐懼的。難道一兩門西學就可以勝我中華文化嗎?我大明就如此懼怕西洋知識嗎?朕看孫愛卿怕是多慮了。」
孫慎行見狀就有站起來反對,但朱由校直接擺擺手讓他先不要說話。
「朕心意已決,就在國子監開設地理、西洋數學、天文、博物等科,如果這些科目有我大明中有了解也可以在其中教學。如果沒人懂,那就讓西教僧侶在其中授課,等幾時訓練出合適的教習後,再把這個西教僧侶換下去。」
「陛下,不可啊,萬萬不可。」
孫慎行見狀就要反對,只是他剛說完就被朱由校制止。
「好了,孫愛卿就不要說了,此事就這麼定了,切勿多言。」
在場眾人見皇帝態度如此強硬,就知道已經反對不了了,葉向高等人也只能站出來說道:
「臣等遵旨!」
孫慎行雖然還想反對,但內閣諸人都贊成了,他也只能暗罵劉一燝等人,不再言語。
不過他心裡早已下定決心,此事沒有完,到時候一定要跟劉一燝等人好好理論下,還有鼓動其他人上書反對。
由此皇帝從內帑撥款資助武備學堂等事就確定下來了,雖然中間為了西學的事情有諸多牽扯,但畢竟是皇帝花錢,眾人也沒有什麼意見。
教育的事情處理完以後,緊接著兵部尚書王在晉開始說兵部的開銷,兵部的錢無非兩件事:
一個就是要興建水師,今年朝廷興建了登萊跟天津水師,但這兩個功能難免重合。因此等年末天津、登萊水師把京營官兵海運到遼東以後,天津水師就要南下,與南直隸水師合併。
但這也只能解一時之需,現在海貿大興,海盜也越來越多,南方修建水師的事情越發緊迫了。所以兵部提議再撥款八十萬兩給南直隸與閩浙,要求畢自嚴跟袁可立打造戰船,保護商路。
「如此甚可,這個錢是萬萬不能省。之前朕就從內帑拿出三十萬給袁可立,用於水師建造,現在再給撥款修建水師,應該是夠用了。」
「陛下聖明!」
王在晉見皇帝如此爽快,心情也好了不少,聞言當即俯首稱是。
「陛下,臣還有一事想報。自去年開始,工部軍器局鑄造的克虜炮、鳥銃與抬槍。今年七八月,又研製出了燧發槍。這些火器威力巨大,但費用極高,今年光鑄造這等火器,支付的工料與工匠人力花費,就高達一百五十萬兩。
現在隨著鳥銃、燧發槍、克虜炮威力日顯,無論是京營還是遼東對其的需求是越來越大。今年恐怕還要再投入一百五十萬兩,用於製造火器軍械。
另外隨著京營人員、軍械日益完備,無論是後勤還是軍餉花費也會更多。等明年開始,京營軍餉花費不下一百五十萬兩,糧餉以一百萬石為定額。」
目前京營六軍一共八萬一千人,士卒的平均軍餉為一兩五錢,加一石米左右,算下來確實是這個數。
但饒是如此,朱由校還是一陣心痛,這軍費開支真的是大頭,京營、九邊、遼餉,加起來怕是有一千萬了吧,這真是一個吞金獸。
但這哪怕知道花費很多,但朱由校也知道這個錢絕對不能省。
京營作為自己手中的底牌,不僅現在在平定奢安之亂、以及建虜中發揮重要作用。甚至會在未來改革九邊過程中也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因此是萬萬不可輕怠慢。
「此事就按照愛卿所言,朕准了。只是朕好奇,自去年軍器局製造火器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一年了。朕也把內廷跟外廷的全部火器工匠調撥給了通州火器作坊,現在消耗如此大,就是不知道其產量怎麼樣,是否對得起朕出這個錢。」
此言一出,王在晉微微一愣,隨即就扭頭望向工部尚書徐光啟,通州火器工坊本就是工部負責,兵部只是負責下訂單而已。
徐光啟對產量也心裡有數,見皇帝突然詢問也不意外,直接站出來回答道:
「陛下,自從五月通州火器工坊鑄成以後,比在京城的軍器局的產量多了三倍,可月鑄造克虜炮各型號共計九十門,鳥銃四千杆,抬槍一千杆,燧發槍五百杆。
特別是廢除匠籍以後,由於朝廷給做工的匠人給工錢,來工坊做工的匠人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多,生產積極性也大大提高。並且陛下也曾下旨鼓勵匠工研發技術,並給予獎勵與頭銜,生產工藝也在持續改進,以後產量必然會更高。」
每月九十門,鳥銃、抬槍上千杆,如此數量讓朱由校又驚又喜。
不過他轉念一想也說得通,根據陳良弼的說法,現在京營六軍現在有四個軍已經準備完畢,要知道按照編制,每個軍有克虜炮一百門左右。
看來火器工坊的產量絕對跟得上京營的需求量,還有富裕火炮供給遼東。
只是徐光啟的話還沒有說完,他還有另外一個好消息要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