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移民與備荒

  第476章 移民與備荒

  重視商稅、保護商人。🍑 ⋆ 🍭 🎀 𝟨𝟫𝓈𝒽𝓊𝓍.𝒸☯𝓂 🎀 🍭 ⋆ 🍑

  這些主張在場的東林黨都是贊同的,因此朱由校要推行起來也不難。

  想到這裡朱由校的心情當即好了不少,只是這個時候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從下面的人群中出現。

  「剛才陛下所言甚是,不過臣斗膽建議,既然現在商稅跟關稅比重越來越大,那是不是可以減輕農民負擔,比如廢除或者減免遼餉呢。」

  朱由校聞言臉色當即就不好看了,循聲望去,發現說話的人是刑部尚書黃克瓚。

  他剛才的話沒有說完,繼續望著朱由校說道:

  「陛下,百姓本就困苦,現在增加遼餉後,百姓負擔加重,每年為了盡力繳納賦稅,真的是費盡心思,有些甚至賣兒賣女才能繳清賦稅。現在朝廷既然有了商稅、關稅、鹽稅收入,依臣看這足以彌補遼餉收入,因此還請陛下廢除或者減免遼餉以解民困。」

  聽著黃克瓚的一番「肺腑之言」,朱由校卻沒有回應。

  他是絕對不會廢除遼餉的,這好不容易「賺」來的錢,哪有還回來的道理。

  再說明朝農民的稅賦或者說是正稅並不高,哪怕加了遼餉也是如此。要知道明末三餉銀在滿清也沒有廢除,滿清的百姓比我大明的百姓負擔比起來,不知道有多重,不是也沒事嘛。

  不過黃克瓚是老臣,這麼說也是為百姓著想,他也不好駁斥,只能擺擺手道:

  「黃愛卿,這商稅跟關稅才剛開始徵收而已,稅額尚不穩定,怎麼能一下子就要廢除遼餉呢。再說了現在建虜未滅,朝廷以後要用錢的地方很多,遼餉是萬萬不可廢的,這種事情我看不要再提。♨😂 69𝕊𝕙ỮЖ.℃๏ᵐ 😺ൠ」

  黃克瓚見狀還想繼續上奏,但朱由校一擺手示意讓他不要再說了,他也只能低頭躬身作罷。

  這個小插曲結束以後,話題的重心又回到了來年預算上了。

  既然明年收入大體算出來了,那明天大體的花銷內閣跟戶部也做了一個預案,也要放到今年的會議上討論,由朱由校批准。

  「陛下,今年朝廷稅額為二千六百二十九萬兩,其中有三百二十萬兩撥付內帑,五百二十萬兩是本色收入(交的是糧食、布匹不是銀子)。

  刨開這些後,再加上今年戶部的兩百萬盈餘,明年朝廷戶部可支配收入大概有一千九百八十九萬兩。這幾日內閣跟六部連番商議,敲定了朝廷明年一些大的開支,還需要向陛下請示。」

  見朝廷收入算清楚了,下面就要說最重要的花費了。

  劉一燝也不廢話,當即站出來,把一個題本捧過頭頂,望著朱由校緩緩說了起來。此事朱由校自然沒有意見,當即點頭讓他繼續說,看看有什麼開支。

  「陛下,雖然明年的遼餉以及九邊餉銀已經從今年的盈餘中扣除。但臣想著萬一遼東戰事開啟,僅僅是遼餉是不夠的。

  因此臣等還是希望再從明年預算收入中,拿出八百萬兩作為遼餉以及九邊餉銀的備用金,萬一明年遼東戰事急用錢就從這個裡面撥付,如果明年末還有剩餘,還可以支付後年的遼餉跟九邊餉。」

  朱由校對此倒是沒有任何意見,劉一燝想的無非是遼東戰事用錢,以後就不用給朝廷匯報了,而是專門拿出一批錢專款專用,方便軍需周轉。

  朱由校對此倒是滿意至極,反正花的又不是他的錢,無所謂的,於是當即點頭同意。☢🐠 6❾Ŝ𝓗ⓤˣ.ⓒσⓜ 🎉🏆

  劉一燝見狀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他隨後接著話繼續說道:

  「陛下,今年遼東跟山東大旱,朝廷鼓勵山東災民移民遼東,截止現在已經,根據遼東都司統計,目前已經有五萬多人前往遼東,編戶齊民,其餘不在官府統計下的流民更多。

  這種事情一舉兩得,再加上楊漣在遼東力行屯田,還在遼河口新置遼河縣,這些還需要更多的人口,因此鼓勵前往遼東屯田的事情需要繼續推行。臣等也跟戶部商議,準備拿出八十萬兩齣來撥給遼東跟山東都司,繼續鼓勵山東流民前往遼東地區,特別是遼南以及遼澤屯田。」

  移民遼東屯田的事情,朱由校一直都在關注,今年肯定是要繼續推進,只不過劉一燝說去年已經有五萬多人前往遼東,這著實給他了一些驚喜。

  「去年竟然有這麼多人前往遼東,那今年內閣跟戶部有大概預算可能會有多少人。」

  「陛下,今年臣等估計也會有十萬以上。不過隨著遼東廢衛設縣以及屯田的進度加快,相信不僅是山東會移民,京畿、河北、河南等地估計也會有不少人前往遼東,如果朝廷願意大開方便之門,說不定這樣下去的人會更多。」

  百姓對於土地的執著程度遠超朱由校的想像,在聽說遼東那邊屯田,就可以有土地免費耕種後,總會有些心動的人想要前去。

  朱由校對此自然十分喜聞樂見,現在大明的矛盾就是人多地少,他現在能做的就是要多開發一些地塊,鼓勵移民。河南山東一帶的移民越多,他們本地的矛盾自然也會少很多。

  「愛卿這個建議倒是不錯,朝廷可下詔河南、山西、陝西、山東等布政司,讓他們可鼓勵當地百姓前往遼東。但是一定要注意,除了山東災區以外,其他布政司不得強制百姓遷移,只能是鼓勵,不然不法之徒定會利用這個機會陷害百姓。」

  朱由校知道下面的官府是什麼樣的,如果上頭派下指標,那他們會為了完成指標,連哄帶騙的讓百姓遷移,這其中不知道會給他鬧多少亂子來。

  所以這種事情急不得,只能是鼓勵為主,百姓為了生計,自然會主動遷移,前世闖西口、移民台灣莫不都是如此。

  劉一燝等人也能聽出來朱由校話中的意思,見狀也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移民遼東的事情已了,下一件事還是跟此有些關係,只不過這件事情劉一燝自己沒有說,而是把這個機會讓給了葉向高。只見葉向高輕咳一聲,緩緩出列,隨即望著朱由校說道:

  「陛下,這第二項開支便是關於遼東和山東賑災事宜的,去年遼東、山東災情嚴重,得虧陛下仁慈,專門從內帑中撥款兩百萬兩用於救災,讓戶部的壓力大為緩解,也救災民於水火,讓其有了一線生機。

  但天時不定,去年今年山東大旱,保不齊未來其他布政司也會大旱。因此臣等思前想後,覺得要未雨綢繆,不可坐以待斃。不然每逢天災,朝廷出錢救災不說,因為沒有及時應對措施,致使災民死傷,那真的是朝廷失職。」

  這個想法是內閣等人集思廣益出來的,不然年年災害,年年無底洞,不知道要堵到什麼時候。

  朱由校更是連連贊同,可以說他早就有這個想法了。

  馬上天啟二年了,距離天啟七年明末大旱災起,還有五年時間。雖然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對付建虜。

  但備荒備災一事確實應該提上日程,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還沒有等他說,反而葉向高等人卻提前提出了來了。

  只不過讓他奇怪的是,葉向高話里話外,都說朝廷沒有備荒備災的措施,這個朱由校著實有一點不信。

  「愛卿所說確實有些道理,不過朕也疑惑,難道之前朝廷沒有備荒的措施嗎?」

  葉向高見狀連忙解釋起來。

  「是臣等失言了,我朝對於荒政(備荒的措施)十分重視,太祖洪武時期就曾下詔,命各布政司以備荒為名,選派老年鄉民運鈔購糧在鄉村儲藏。

  每一州縣設東西南北糧倉四所。永樂年間下詔將預備倉從鄉間移設城內。存糧大都在春末貸給農戶,秋收後收回,類似借貸。此所謂的預備倉制度,並且規定官員升遷與此掛鉤。」

  聽完葉向高的解釋,朱由校也默然點頭。

  就說按照老朱的性格,不可能不做這種事情。但現在荒年不見預備倉的銀子,估計這個制度是敗壞了。只見葉向高繼續解釋起來。

  「但朝廷雖設預備倉以備荒年,但後面無人監管,其建設也日漸破壞。嘉靖年間,世宗就曾下詔重新恢復以預備倉,並且倉內糧食多少作為官員的辦法,只是朝廷規定的數額太高,致使難以推行。

  等到萬曆年間,預備倉制度更加敗壞,朝廷也屢次想把預備倉與官員考核掛鉤,但其無論是獎勵還是懲罰的力度都太低,致使許多官員無心做此事,致使現在出現了荒年,地方官府也無糧可用。」

  朱由校聽完就明白了,對於官員來說,他們做這種事情是吃力不討好,幹得好了升不了職,乾的不好也沒有懲罰,那誰會願意去做呢。

  因此如果要做好這個預備倉,必須要把官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不然是萬萬不做成的。

  想到這裡,他忍不住開口詢問道:

  「葉愛卿,那如你所言,這預備倉已經荒廢了,那朝廷應該做才能去更好的備荒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