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李旦與顏思齊
朱由校對汪應蛟的反對毫不在意,反而饒有興致地望向畢自嚴。🌷♡ ➅❾Şђย𝕏.匚o𝓂 🍔👌
「愛卿既然這麼說,看來你已經有了招安的對象了?」
聽見皇帝沒有露出不耐煩,反而耐心地詢問詳情。
「陛下,據微臣所知,目前海上有勢力的海盜無非有二,一名為李旦,二為顏思齊。此二人均以日本為基地,擁有武裝船隊。
平日素來在大明西南、日本,東南等航線進行貿易跟船隻搶劫。只要朝廷能招攬此二人,委以官職,招納船隊,則海寇自平。」
這二人大名鼎鼎,朱由校自然聽過,只是這二人雄心勃勃,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接受朝廷招安。
想到這裡他站起身子來回踱步,心中權衡招安的利弊。
畢自嚴跟汪應蛟也跪在地上默不作聲,等皇帝思考後定奪。
「招撫海盜一事也不是不可,但朕有幾個顧慮,一則他們是否願意接受招安。二則他們之前不受朝廷約束,如果招安後,打著朝廷名號肆意妄為,豈不是更加敗壞朝廷的名聲了。」
「陛下不用擔心,臣之前對此也有了解,發現他們之所以為海盜大多是形勢所迫。」
畢自嚴一聽皇帝贊成其想法,心中甚是欣喜,當即開口想要打消皇帝顧慮。
「李旦、顏思齊等人本就是大海商,其縱橫海上進行貿易,不僅要跟我大明商賈展開競爭,更要與葡萄牙人、佛郎機人展開競爭,西洋人船堅炮利,因此他們也必須鑄造火炮,打造戰船與之抗衡,也是十分費力。
因此只要朝廷派人招安,臣不敢說他們一定會同意,但臣可以保證,這個選擇對於他們來說,絕對是最好的選擇。只要李旦等人不是傻子都能明白,招安後可背靠朝廷與西洋人抗衡,他們何樂而不為呢」
但沒想到汪應蛟一聽這話,對畢自嚴更加不滿了。
什麼背靠朝廷跟洋人抗衡?
這不就是皇帝擔憂的事情嘛,這些人連火炮都敢私自鑄造,擺明有造反嫌疑。等背靠朝廷兵強馬壯後不知道要干出什麼事情來。
「這些人先是違背朝廷禁令私自出海,現在又私自鑄炮。朝廷有令,私自鑄炮罪同造反,這種人就是目無王法,膽大妄為,實在不能重用,還請陛下三思。」
聽著汪應蛟的反對,朱由校也不禁點點頭。
汪應蛟說的很有道理,擁有後世記憶的他,自然知道這些人歸順朝廷後會是什麼樣子,出不出力不知道,但打著朝廷旗號經商,亂來是肯定的。
「汪尚書這話恕在下難以苟同,朝廷招安他們,不就是看中他們有火炮跟戰船嘛。並且這些人縱橫海商多年,對西洋人也甚是了解。
如果招安就可獲得其戰船為朝廷重用,不知能給朝廷節省多少花費,汪尚書是戶部尚書,這一筆帳應該能算清楚吧。」
聽著汪應蛟連聲反對,畢自嚴也不禁搖頭。在他看來汪應蛟這種人就是太講究朝廷尊嚴,根本不考慮現在現實的問題,如果不招安,那東南貿易該怎麼辦?
但畢自嚴心裡清楚的很,汪應蛟的意見並不重要,他只要皇帝支持就行了。
「陛下,據臣所知,李旦、顏思齊等商賈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只要招安以後,慢慢分化其眾,隨即加緊訓練朝廷水師,這些人自然不足為慮,還得俯首聽命爾。」
他說完就望向皇帝,見皇帝還在思考沒有下決斷,於是接著說道:
「而且他們二人都在日本定居,與日本官府往來甚密,如果能招安的話,我大明商賈去日本貿易豈不是更加方便。」
朱由校聞言心中暗笑,這畢自嚴為了能勸自己招安,真的是什麼理由都用上了。
難道有他們二人在,大明的商賈就去不了日本了嘛,想到這裡他就覺得畢自嚴這話有些荒謬。
不過話說回來,畢自嚴的建議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現階段朝廷招募李旦跟顏思齊確實是最好的策略,並且朱由校也有自己考慮。
明年荷蘭人就要來了,到時候李旦這些知道怎麼跟西洋人打交道,還精通海戰的人的作用就很大了。
並且畢自嚴最後一句話其實也打動了朱由校。
根據朱由校的記憶,這個李旦還資助過德川家康,所以在日本的地位頗高,未來如果要對日本下手,他們二人可能會是個助力。
想到這裡朱由校便站起身,望向畢自嚴緩緩點頭道:
「既然愛卿這麼堅持,那朕就同意招安。此事就由你親自負責,只要他們接受朝廷的招安,就對其以往事情既往不咎,朝廷也可授予他們參將、游擊之職。」
→
「多謝陛下,臣遵旨!」
畢自嚴一聽大喜,立馬躬身行禮,感謝皇帝的恩准。一旁的汪應蛟見皇帝居然同意其所請,當即就要反對。
朱由校見他如此,立馬擺擺手,讓其冷靜下來。
「好了,此事就這麼定了。非常時期就用非常之策,招安又不是什麼有違朝廷體面的事情,朕看可以試一試,不過具體能不能成行,就要看畢愛卿的了。」
朱由校說著突然想到了什麼,又扭頭望向畢自嚴。
「招降海寇,朕倒是可以給你推薦個人才,此人叫鄭一官,本身精通海貿,說不定跟李旦認識,到時候還可以幫上忙。」
畢自嚴自然知道此人,他現在在京城中可是傳奇人物,其故事被許多人津津樂道。
聽聞此人不知怎麼被皇帝看中,讓皇帝和勛貴給其投資將近一百萬兩銀子,組建大明商社,專門經營海貿。
現在利用皇帝投資的名號,等同於皇商,做生意無往不利,獲利頗豐。這讓畢自嚴就對此人印象賊差,居然蠱惑皇帝做生意,這不是行武宗開皇店的故事嘛。
想到這裡畢自嚴就想出言勸諫皇帝,但其想了會還是忍住了。內閣諸人都沒有說什麼,他為何要出這個霉頭呢。
「多謝陛下!」
朱由校見畢自嚴同意,當即滿意的點點頭,顏思齊他不敢保證一定會投靠朝廷,但李旦他卻是有信心的。
因為他知道在明末海盜中,李旦是資格最老的,也意味著其年齡也是最大的,在他的印象中再過兩三年,李旦就會因病去世,整個李旦集團也會分崩離析。
這種人現在最希望做的就是安穩下來,朝廷招安他,不就是讓他安穩下來的最好的方式,只要朝廷一招安,他定會欣然同意。
可見南直隸的水師事情不僅確定下來,還有了招安李旦等人的提議,這讓朱由校心情不由大好。
此事解決後,下一個事情便是商議改革漕運之事。
但此事關係重大,如果只是跟他們兩個商量就確定的話,著實有些草率了。
「鐺!鐺!鐺!··」
突然幾聲鐘聲從遠處傳來,畢自嚴聞言稍微一愣。
他以往還沒有聽過這種聲音,心中有些奇怪,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想循聲找找哪裡發出來的聲音。
但朱由校跟汪應蛟等人卻對這個聲音習以為常,見畢自嚴面露驚異之色,朱由校擺擺手呵呵一笑道:
「愛卿勿憂,這是西洋僧侶進貢的自鳴鐘,每過一個時辰都會發聲提醒。聽聲音應該到巳時(早上九點到十一點)了,時間不早了,下午我們還要去文華殿議事,伱們兩個不用回去了,就陪朕用個午膳吧。」
畢自嚴跟汪應蛟自然是感恩萬謝,連忙應了下來。
一旁的汪伯雨早就讓乾清宮小廚房做好了午膳,見皇帝開口後,當即就讓人端了上來
見議事完畢,眾人紛紛輕鬆不少,吃飯時候朱由校問了畢自嚴許多關於南直隸的見聞。
他雖然也微服私訪過,但最遠也就是在京城內晃悠,對於民間的許多情況遠遠沒有畢自嚴了解的多。
畢自嚴也知道皇帝喜歡聽一些奇聞,專門挑一些民間趣聞講給朱由校說。
有些故事甚是有趣,惹得朱由校哈哈大笑,乾清宮內好不熱鬧。
乾清宮內熱鬧聲傳不了太遠,但皇帝在乾清宮內會見畢自嚴、汪應蛟的消息卻傳得很快。
「景會(畢自嚴的字)是個能人,當時力排眾議前往南直隸上任,接下了那麼大一個爛攤子,現在又運送一千萬兩到京城,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文淵閣內,眾人也都票擬完了題本,劉一燝一邊茗著茶,一邊向孫承宗、葉向高等人感慨起了畢自嚴。
不過目前朝中最大的事情無非就兩個,一是西南大捷,二就是畢自嚴押送鹽兩銀入京了。
而相比較西南大捷,他們更在乎的是畢自嚴。
畢竟能把整個南直隸官場攪個天翻地覆的人,都不是簡單人物,上一個人還叫做海瑞!
「確實如此,朝廷未來兩年的用度完全夠了,這種功勞任誰都會被另眼相待。就是不知道陛下對其是怎樣安排,是要升遷還是繼續留任?」
孫承宗對畢自嚴十分認同,覺得其做事幹練,十分有能力,正如劉一燝所言,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但饒是如此,他現在卻不敢對畢自嚴未來的動向發表意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