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稅收改革試點
聽到盧象升的詢問,朱由校定了定心神,心中思量起來。
大明朝原是沒有免稅政策,所有田土,除了皇莊以外,都要繳納正賦。
且大明朝的正賦極低,對百姓來講負擔是十分小的,哪怕現在加征了遼餉也是如此。
真正讓百姓壓力大的是雜役。雜役不僅數額多,且稅種繁雜,府縣官府也可以根據需要收取。
特別是一條鞭法推行後,雜役都要換成銀來徵收,這對百姓來說無疑是嚴重的負擔。
只是這種雜稅對普通百姓來說是負擔,但對於官員卻不是,因為大明朝雖然正稅所有人都要交,但雜役卻不用。
朝廷對於有功名以及有官員身份的人是施以優免政策的。
每個級別的官員都有不同等級的優免額度,為了防止濫用優免,朝廷規定最多一品官可以優免三十人。
但自萬曆怠政後就沒人管了,導致優免的人數跟額度越來越多,相對應朝廷的稅收也越來越少。而且現在很多人吸附絞盤於官吏,叫做投獻,以換取免除交雜役費的權力。
朱由校對此事早就有了解,也甚是束手無策中,正稅本就低,雜役優免的人還多。
如此一來朝廷這還怎麼收稅,並且朝廷對優免、投獻的人收不了雜役,那只能向那些沒有依靠如無根浮萍般的普通老百姓收稅了,這就導致百姓的壓力急劇增大,如遇豐年還可盡力承受,要是偏逢災年動則家破人亡。
作為穿越者的朱由校自然知道其中利害,再等六年以後,大明朝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大旱,如果不提早布局改變稅收政策,到時定有很多重壓之下的人會揭竿而起。♝🐜 👌🎈
因此他一上來就支持葉向高等推行人均田均役制度,重新厘定雜役優免額度,禁止投獻,禁止官員擴大優免額度。
這麼做阻力甚多,剛推行的時候,在京畿的勛貴、文官的勸諫、彈劾題本極多。
得虧朱由校以及葉向高等人的決心十分大,對如濤浪般的彈劾非議一直無動於衷。再加上在京畿、河北、山東平叛,震懾了這些文臣勛貴,這才讓京畿的均田均役得以順利推行。
但這個問題只解決了雜役優免的問題,並沒有解決正稅低的問題。
因此朱由校便想以此為試點,適當的對正稅加稅。
至於怎麼加,朱由校也有了想法,便是利用歷史上盧象升在擔任宣大總督後,為解決糧餉問題,提出的「因糧」政策。
所謂的因糧政策,其實就是對富人進行加征,具體執行辦法是:凡是繳納賦稅在五兩以下的農戶,並不加征賦稅,而對納稅五兩以上的富戶,則按照財產的多寡,進行不同程度加征糧稅。
如此的話,窮人還是跟以往一樣的,但富人則還是加稅,對於普通百姓的負擔是較小的。
朱由校心裡明白,如今遼東戰事穩住了,朝廷用度隨著加征商稅、開關稅、鹽稅改革等等已經足夠用了,並沒有向歷史上加徵稅賦的理由。
如果朱由校強行推行,勢必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因此在遼東新置縣試點是最好不過的。
那裡無論從建制、還是人口、農田、港口等,都要從無到有建立,因此推廣新稅制的阻礙便會很小。如果說在那裡推行成功,就可以在以後遼東置省之時,進一步在遼東推廣了。
由此慢慢發展成制,朱由校還想要在那裡推行攤丁入畝政策,當然那也是日後的計劃了,現在做還是有些早。
朱由校想到這,當即就給盧象升解釋起來,並且將因糧的政策一一進行解釋。👊😳 69ⓢⒽu𝐗.cσΜ 🎁💋
盧象升聞言也緩緩點頭,他這段時間在翰林院跟軍機處當值,對朝廷制度多有了解,自然知道其中的問題。
「陛下,若是在關內推行此項政策還會有阻力,但如果在遼河口的新置縣推行的話,微臣還是有信心的。就怕如此做到時候會引來諸多非議啊,還要請陛下跟楊巡撫多予微臣支持。」
朱由校一聽盧象升這個請求,當即頷首道:
「這個是自然,既然朕決定由你來開此先河,朕定當權利支持你。你只管放心大膽去做,只要將這三件事做好,必是為遼東助力頗深啊,更是續我大明之昌。」
有了這個保證,盧象升內心也更加堅定,只是他還有最後一個請求。
「多謝陛下,只是微臣斗膽還有一個請求。」
朱由校聞言不由好奇問道:
「伱但說無妨。」
→
「陛下,新置縣百廢待興,如果臣一人去固然可以,但難免力支。因此臣斗膽向陛下要一個人協助,此人也是恩科進士,與臣素來相識。」
一聽這個要求,朱由校倒不是很在意,擺擺手道:
「朕還以為是啥呢,這個簡單,你要誰直接向戶部說,朕就批准了。不過這縣令可只有一個,他去了也只能是縣丞了,他願不願意就看你怎麼勸了。」
盧象升聞言頓時大喜,連忙拱手道:
「謝陛下恩典。」
見此事已了,朱由校心情也不錯,隨後又問起了黃棟的近況。
盧象升雖然已經進了翰林編修,但他也不是那般趨炎附勢、忘恩負義之人,並沒有因為進士身份就看不起黃棟,反而跟黃棟的關係甚是不錯。
「他現在生意做的可謂是如火如荼,報紙生意已經穩定下來了,並且按照陛下說的利用驛站傳遞報紙,我看生意更上一層樓了,因此他現在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海商上。
現下大明商社由鄭芝龍負責,已有船三十餘條,來往互商於遼東、江南、福建、廣東等地。臣前幾日還聽黃棟說,鄭芝龍現在還想著造大船,準備前往朝鮮、日本貿易。
不久前鄭芝龍舅舅也帶人來到了京城,聽說此人經常來往於南洋,所以鄭芝龍就想著跟他舅舅合作,派遣商船也前往南洋貿易。」
「這個鄭芝龍是個居奇的人才啊!他做的很對,只做遼東、江南生意有什麼意思。如果要去就應遠渡日本,南洋等地,甚至可以去西洋嘛。正好朝廷要派人前往西洋諸國,朕到時候就讓大明商社派人前去,為我大明打通浩浩商路,哈哈哈」
盧象升聞言當即面露微笑,拱手道:
「這前往西洋之事現在在京城真屬奇聞大事,雖然許多人覺著驚險,但還有不少人趨之若鶩。前幾日黃棟、鄭芝龍等人就來找到微臣,說看微臣能不能給他們說上些話,向陛下提一下能不能讓他們的人也去。」
朱由校聞言呵呵一笑,心想這兩人果然眼尖,居然也看上了這個大好機會。
「這兩個人想法倒是挺多的,最近事情比較忙,朕也好久沒有出宮了。等幾時空下來就去見見他們,問下他們最近的進展。」
盧象升一聽頓時有點慌神,皇帝出宮本就是有違祖制,若是萬一出個什麼事可是會國體動盪。
想到這裡他便想出言勸說,但朱由校早就知道他要言說那些個籮筐話了,當即擺手阻止道:
「好了,好了,朕知道你要說什麼。勸諫的話就不要說了,朕出宮又不是遊戲人間,而是去體察民情。到時候如有言官彈劾上表,朕給你擔著。」
盧象升見狀只好悻悻作罷,俯首聽命。
「朕呢詢問黃棟等人,就是為了讓他們到時候也可助你一臂之力。特別是大明商社本就以海運為主,到時候來遼河口運輸物資糧草也甚是方便。」
盧象升倒是沒有想到這一點,現在聽皇帝這麼一說,腦海里盤算覺得甚是可行。
「多謝陛下賜教,微臣聽他們說去遼東獲利甚大,現在許多商賈都運糧去遼東,到時候就讓他們運糧至遼河口即可,想必他們也會願意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他們這麼做又不是免費的,自然會願意的。」
大明商社本就是朱由校控股的,只要自己發話,鄭芝龍他們定會欣然應允,不會反對。
隨後朱由校又給盧象升囑咐了幾句,就讓盧象升退下去挑選隨身人員,隨後等待吏部任命即可。
看著自己對其給予厚望遠去的盧象升,朱由校又扭頭望向案牘上的遼東地圖。
在遼河口設府縣是遼東戰略的關鍵一環,他把這個重擔交給盧象升,心中既是信任,又是忐忑。
雖然知道其能力很強,但他畢竟是初次就任地方,還要從無到有建設,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做的好。
但不管如此,決定要開乾的他也沒有迴旋的餘地,當下他能做的也只是給盧象升更多的支持。想到這裡他就扭頭望向張昶。
「你準備一下,給魏忠賢說一下,說朕明後天出宮。」
隨著朱由校出宮次數的增多,魏忠賢再也不敢輕易阻止了,他唯一的請求便是讓皇帝出宮的時候給他說一聲,也好讓他派人保護,以防不測。
朱由校對此倒沒有什麼異議,見狀就直接同意,每次都給魏忠賢說一下。
「奴婢遵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