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格物之學

  第353章 格物之學

  伴隨著沈灌的詢問,在場眾人也紛紛望向御座上的皇帝,想聽聽他究竟是何想法。♣☝ ❻➈รн𝓾𝓍.𝔠𝐨ϻ 🎀♦

  朱由校聞言也略微沉思了一會,隨後環顧眾人後說道:

  「朕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在國子監中抽調師資,如同武備學堂一般,在城東重新建立一機構,形制類比國子監,但教學內容就如同沈愛卿等人所言,以經義為主,輔以算術等科,嚴格要求,推崇講學。」

  沈灌等人聞言低頭相視一眼,沒想到皇帝還提出了這個法子,不過這樣做也達到了他們的預期。但是他們很快又聽到了皇帝繼續說道:

  「朕想著算術等科目我中華本就有先例,現在增加也無可厚非。

  朕也記得《禮記·大學》言道:致知在于格物,格物而後知至。

  當年朱夫子就提出過格物致知一說,與西洋探究物理頗為相同。既然西洋崇其為高,我們也不能落下,也可以開設格物科目嘛,眾愛卿以為如何?」

  諸人聞言不禁一陣無語,禮記裡面的格物致知跟西洋那個什麼探究物理能一樣嘛,沈灌見狀就想著出言反對。

  但劉一燝卻突然站了出來,拱手道:

  「陛下所言極是,格物致知本就是聖人之言,所義不過是窮究事物的道理。這跟西洋中探究物理殊途同歸,因此如果開設那也是極其適合的,微臣贊成。」

  沈灌聞言愣了一愣,覺得劉一燝怎麼突然反水奉承起來,不過很快他也想明白了。看來劉一燝還是不想跟皇帝直接起衝突,否則皇帝定不會同意他們所請。

  於是也俯首稱是道:

  「陛下聖明,臣等附議。」

  見劉一燝等人也如此識相,朱由校不由的點頭首肯甚覺滿意。二者是不同之處他何嘗不知道呢,但如果只是遵舊講儒家經典,那還沒有什麼改制擴招的長遠意義。

  因此他也借坡下驢,他們既然想要改制國子監,自己就往裡面摻雜些其他學科,反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任何學科都可以從中找到源頭。並且現在還有京師同文館這個競爭力在,他們對此也不會特別反對。

  「那就這麼定了,既然都是為了大明的教化,朕也不會吝惜。等落成以後學院的花費朕的內帑負責出一半,不會讓朝廷負擔太多。

  但其中業師都要挑選最好的,不可濫竽充數。其規制既然等同於國子監,那其中學員就等同於舉人,是可以為官的,所以其生源學子選拔必須要嚴格,可從會試落第的舉人以及秀才中選拔,加以考核,除非朕的准許,不准非試者入學。」

  明代國子監的生源是很多的,有貢監、舉監、蔭監和例監的區別。

  貢監是由地方府、州、縣儒學按計劃年選送入國子監的學生;舉監是會試落第舉人直接入監的讀書者;蔭監是以蔭襲而入監的國子監學生;例監是捐資財入監讀書者。

  朱由校決意既然要認真搞,那自然不會讓裡面的學生再濫竽充數。直接杜絕以蔭襲而入學和捐資財入學的這兩類人,所有人想要入學國子監,都必須經過考試,最低要求必得是秀才。

  這個結果也讓在場眾人欣慰點頭,他們既然要要以此跟武備學堂和京師同文館比肩抗衡,自然得要嚴格要求、提高門檻才是,而皇帝這麼做恰恰正中了他們的所想。

  「臣等遵旨。」

  見此事已了,朱由校不再同剛開始那般心中帶氣,反而平和了不少。

  原本以為更改曆法的事情定會被其他內閣官員諸多阻攔,但沈灌卻很識趣的沒有,反而給自己送上了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雖然自己剛開始覺得他們態度有些強硬,很是不情願,但細究下覺得確實很有必要設立。

  大明朝確實需要一個類似大學的公立高等學府機構,不然根本掌握不了教育的主導權與話語權,明代教育完全是私有化,每個地方都可以隨便設立學院,進行教學。

  這些機構如果不摻雜夾帶私話,好好講學上課那也罷了。但如果在裡面摻雜私教,通過講學隨便宣講自己的觀點,妄言朝政、非議正法那影響可就大了。

  並且明末隨著經濟的發展,陸王心學在民間備受推崇,理學式微,可以說現在士子們的思想是比較混沌無主,甚至對士風乃至官場的風氣都給帶歪了。

  朱由校心裡明白,這其實也是劉一燝他們支持改制國子監的原因之一。

  所以朱由校知道,正如他們所說,設立學院百利而無一害,只是朱由校跟他們所認為的利其實是不一樣的罷了。

  現在在場的大部分都有了一個滿意的結果,只有一個人除外。

  魏忠賢站在朱由校的身後,面無表情的看著眾人,心中大罵這個沈灌居然這般投機取巧。居然沒有反對皇帝,而是採取這種方式應對,看來自己真是小瞧他了。

  不過他哪怕再生氣也不能表現出來,只待以後找機會再做打算了。

  「那就先這樣吧,這幾天你們就忙一下,把這個事情處理好。至於這個學院的位置、招募多少人,名字等等事宜,你們內閣商議一下,上報給朕便是。

  對了,徐愛卿,剛才你給朕說的那個事情,朕不是說要伱跟內閣商議嗎?現在正好他們都在呢,你就給他們說說。」

  朱由校見事又了了一樁,心情頓時舒暢了很多,見內閣諸人都在,就招呼徐光啟將出使歐洲的事情同劉一燝他們議一議。

  劉一燝等人聞言也疑惑起來,納悶這徐光啟給皇帝又說了什麼,於是紛紛扭頭望向徐光啟。

  徐光啟聞言當即躬身稱是,把湯若望的建議以及同皇帝商議的結果,與眾人全盤托出。

  他知道這些人對於這個建議怕很難接受,皇帝這麼做就是想當面給他撐腰,於是在說完後就閉口不再言語,垂手站立在一旁。

  劉一燝等人聞言都啞然難以置信,也別提沈灌聽了唰一下面色鐵青,表情凝重的望著徐光啟。

  「陛下,去西洋諸國倒是可以,就是不知道是以什麼身份去,去了是否跟西洋諸國定宗藩之禮儀等等,都是問題,不然哪怕我們同意,禮部的官員也會很難辦。」

  見眾人都不說話,孫承宗率先站了出來向朱由校建言。他對他這個學生還是了解的,知道皇帝既然已經決定了,貿然拒絕定會不妥。

  「孫閣老所言極是,陛下,我大明天朝上國,從來都是諸國仰慕華夏,進貢來朝。我大明派使者對這些藩國也都是行冊封之禮。現在如果派人去往西洋諸國,他們沒有朝貢,那我朝使者究竟以什麼身份邦交?這可關乎禮制,不可不重視。」

  沈灌一聽這話,立刻站起接了話來。且不說大明自建國以來,一直沒有這種先例,就說去那裡幹什麼,再帶來些西洋僧侶嘛,因此對於他來說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這有何不可的,西洋諸國可以來我大明遊歷,大明為何就不能去看一看華夏之外呢?莫要短了我大明之視野!西洋可往,我大明亦可往。至於如何身份去,就以大明使者去,哪怕不遞國書,遊歷西洋諸國也是極好的,至少讓我們對其有所了解。」

  一聽沈灌這話,朱由校立刻生氣了。剛剛自己還誇他呢,怎麼現在變的這麼迂腐,去個西洋又沒有什麼。

  沈灌一聽這話還想再言,但朱由校擺手怒視直接打斷他。

  「現在是大爭之世,試問我朝以前可曾有如此多西洋人來天朝,火器本就是我天朝發明,但西洋諸國卻在此域建樹遠盛我朝。這是前所未有之事,這難道不足以讓我等居安思危,長於警惕嗎?

  在朕看來,西洋之人甚至比建虜更危險,這些人少德畏威。朕聽說他們在南洋,對南洋諸國肆虐成性,奴役百姓,甚至連我大明朝子民去了,也遭受他們欺壓。

  就是這般他們依舊賊心不死,自正德以來屢次犯疆擾民,要不是我朝天威,屢次大敗紅毛夷,他們估計早就轟我朝疆界了!

  如此我大明怎能不防,怎能不重視?若再聽之任之,或許他們今天來的是一艘商船,明日就是一艘大炮艦隊停在天津衛港口了!我大明如不奮進趕超,遲早是要被他們覬覦吞食。

  而你們還推三阻四,此等行為在朕看來軟弱庸腐,絕不可取。孔子曰:華夏入夷狄則夷狄之,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了解熟悉他們,取其精華融會貫通,自不會懼怕牴觸他們,何故要故步自封呢?此事就這麼定了。

  葉向高,此事就由你跟徐光啟負責,鼓勵百官前往,朕重重有賞,勿再多言。」

  朱由校這一番擲地有聲的說辭讓眾人連連啞口無言,心思各異。他們現在才知道皇帝雖然看似重用西洋人,但其實對其甚是提防。

  一聽到這裡沈灌他們就放下心來,徐光啟則閉目不言,不知道在想什麼。

  「好了就這樣吧,如果沒有什麼事情,你們就退下吧。」

  大家一定要注意身體,最近感冒頭昏眼花,還一直咳嗽,難受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