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徐光啟的請求
魏忠賢垂手站立在朱由校的身旁,看著皇帝跟徐光啟絲毫沒有提及編撰曆法的事情,反而還聊起了什麼專利、工匠等事情,心裡不由的著急。ღ(¯`◕‿◕´¯) ♫ ♪ ♫ 6❾𝓈ĤỮⓍ.c𝕠𝓜 ♫ ♪ ♫ (¯`◕‿◕´¯)ღ
他來之前就已經接到消息,說沈灌在文淵閣討論此事,言辭很是激烈,話里話外就想讓劉一燝他們跟自己一起前往乾清宮。
所以魏忠賢才會這麼早把徐光啟帶過來,目的就是讓陛下跟徐光啟好好商議,把編撰曆法的事情徹底一錘定音下來。
只是他現在看時間都過了將近半個時辰,皇帝也沒有提這個事,這讓他不禁的擔憂起來。
就在這時,何寧躬身提著茶壺從外面走了進來,魏忠賢見狀連忙去接。二人交接的時候何寧暗自的點點頭,魏忠賢當即領會,看來沈灌他們很快就要過來了。
「奴婢雖然不懂,不過奴婢聽陛下一說專利這個詞,就覺得甚好。專利,專有的利益,這不正暗含這些發明技藝的人能夠享受專門的利益嘛。」
聽著一邊斟茶一邊拍自己馬屁的魏忠賢,朱由校呵呵一笑,忍不住看著他。
「你呀,可真會說話。隨便一句話都能被你說出花來。」
魏忠賢聞言連忙躬身,佯裝委屈起來。
「陛下這麼說那可就折煞奴婢了。奴婢也沒有讀過什麼書,也說不出什麼口吐蓮花的詞來,只是就事論事而已。就比如奴才就覺得陛下英明果決,會任用賢才,奴婢也會如實說。
徐尚書被陛下委以重任,做了那麼多事,還不都是陛下的功勞,現在又被您安排編纂曆法,還制定專利,這都是陛下任人唯賢的本事,奴才不敢說假話。」
底下的徐光啟聞言就納悶,這個魏忠賢平白無故扯上自己幹啥呢,真是討嫌。
不過他聽到魏忠賢這般拍皇帝馬屁,心想自己定不能落下,再怎麼也要躬身說幾句。
只是他剛剛起身,就見皇帝聽到魏忠賢的話呵呵一笑,當即擺手讓魏忠賢退下,隨後扭頭對徐光啟詢問起來。
「徐愛卿忠公體國,又勇於任事,朕自然是重用他。不過魏忠賢,你倒是提醒朕了,今日原本是叫徐愛卿來討論曆法的事情呢,朕聊著聊著怎麼跑到專利那裡去了。✌🎁 ❻9Ŝ卄𝓾᙭.cØм 👍💲
徐愛卿,朕昨天的詔書伱也看到了吧,不知道你有沒有詢問湯若望等人,看他們是否願意參與進來幫助我大明朝編撰曆法。」
魏忠賢聽到皇帝重新想起此事,當即鬆了一口氣,心想終於把話給拉回來了。徐光啟聞言也明白要說今天的正事,於是當即整理了下思路,站起來躬身回復道:
「陛下不以臣卑微,對臣委以重任,臣無以為報,只能竭力用事而。昨天詔書一下,臣就去了京師同文館,跟李之藻、湯若望等人商議此事。
他們對於此事也是大力贊成,其實早在萬曆四十五年,欽天監五官正周子愚就曾上書神宗皇帝,請譯西洋曆法以補中華曆法不足。
神宗皇帝也苦於曆法不准,就讓禮部推舉邢雲路、范守己以及微臣、李之藻等人改歷。只是最後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行罷了。」
朱由校聞言也點點頭,明末曆法之爭他是知道的,歷史上一直延續到的滿清時期。不過事實證明徐光啟主持,湯若望等人編撰的《崇禎曆書》的精準度更高,更具有價值。
當然以後就沒有什麼《崇禎曆書》了,只有《天啟曆書》。
「他們支持便好,既然欽天監的周子愚也贊同編撰曆法,那這次你就跟欽天監的周子愚、邢雲路、范守己等人一起參與編撰,湯若望等人協同。
曆法的事情關係重大,朕原本想著再等幾年,但魏忠賢倒是給朕提了個醒。這種關係百姓民生的事情,能早做就儘量早做,不要拖延。
只是朕也明白如此做阻力定會不少,但你們也不用怕,朕給你們撐腰,有什麼事情就給朕說,真幫你們解決,但一定要把這個事情儘快,盡好的完成。」
徐光啟聞言恍然大悟,原來此事是魏忠賢一手促成的。但是他也不由地一陣疑惑,便是魏忠賢與自己平白無故的,為何幫自己呢?
「陛下請放心,現在京城的教士中就有熟悉天文、算術的人。湯若望說會給澳門那邊去信,讓他們多派一些熟悉天文、數學的教士過來,到時候編撰起來定會事半功倍。」
「如此甚好,京師同文館翻譯的書籍朕也看了,質量很不錯。到時候也可以讓湯若望帶著這些西教僧侶多翻譯一些書籍,朕會重重有賞。」
「都是為朝廷出力辦事,微臣不敢要賞賜。但是陛下,昨天湯若望倒是給微臣提了一個請求,依微臣看如果答應,對我大明百利而無一害,因此想冒昧向陛下提請一下。」
朱由校一聽這話立刻來了興趣,當即望向徐光啟,言語急切的詢問道:
「什麼好事?速速說來。」
徐光啟聞言鄭重其事地說道:
「陛下,湯若望昨天給臣說,他接到澳門那邊的消息,說現在有船想要經過南洋,途經西洋、天竺地前往遙遠的歐羅巴。
他想著陛下之前對《坤輿萬國圖》甚是感興趣,上次他覲見陛下的時候,您也對歐羅巴各國十分關注,詢問了他許多關於歐羅巴的事情。
由此想著,不如也讓朝廷派我朝使者跟隨船隻前往歐羅巴訪問諸國:一則向這些化外之民宣傳我天朝國威,二則也可以了解那邊具體情況。不然只見西洋來人,不見我天朝前去,有失我朝威嚴、遠見。」
徐光啟小心翼翼的將這個請求提了出來,生怕皇帝誤會了他的意思。因為他深知,作為所謂的天朝上國,只有周邊蠻夷來朝覲的份,哪有天朝願訪他國的事情。如果大明派使者去歐羅巴諸國,很容易讓朝臣們誤會,覺得大明此舉會威嚴掃地。
只是他萬萬沒想到,御座上的朱由校一聽到這話的反應,不是疑惑或者反對,而是欣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