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賤籍(求訂閱)
「匠籍的事情朕思慮再三,還是決定廢除為好。♚♞ 🐻💝」
見他們意見各一一片譁然,他為壓勢,隨後站起身來環顧諸人,直接擺手示意讓眾人都安靜下來,他想直接拍板定論,無需多言。
「前面朕就說過士農工商都是朕的百姓子民,朕也不想厚此薄彼,再說朝廷之前本就允許軍戶、匠籍的人參加科舉。
這不就是表明朝廷一直視他們跟尋常百姓無異嘛,那為何朝廷就要規定死他們世代必須得為工匠呢?
太祖當時設立匠籍本意是為了保證萬民都有生業,這也是愛民之舉。只是現在這種制度經過百年變遷早就不合理了,必須得予以廢除才行。
至於前面汪愛卿等人說的花費問題,朕看完全不用擔心,花錢僱人幹活本就是天經地義,不過朕也奇怪。
為何之前汪愛卿前面還在堅持說不許府縣衙門低價購買商賈貨物,怎麼現在到了僱傭工匠的時候,反而就不同意了呢?」
廢除匠籍制度對朱由校來說沒有任何壓力。
因為這個制度本來就要廢除了,現在做了,不正好提振自己的名望嘛,何樂而不為呢?
再說哪怕朝廷以後僱傭工匠做事,那也花費不了多少錢,比起要收穫的名望和工匠百姓日後提高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而言,這筆買賣十分划算。
見皇帝這般反問自己,汪應蛟立刻羞愧的低下頭,他立刻躬身說道:
「陛下說的甚是,是臣想的有失偏頗了,還請陛下贖罪。」
見汪應蛟接了他的台階下,朱由校也不會怪罪他,點點頭讓他起身。
「快快起來,你何罪之有?身為戶部尚書,最在意的就是朝廷收支,這個事情上確實會增加朝廷花費,你關心在所難免,朕不怪你。」
看見汪應蛟等人站起身來,朱由校這才漫步走回座椅上,望著下面仰視他的諸人,沉穩的說道:
「這件事就這麼拍板了,內閣可草擬聖旨,頒布全國,革除匠籍,工匠可自由置業,不必世系,也不必無故上工,朝廷不再徵收匠作銀,同時以後朝廷徵用工匠都可支付報酬,至於怎麼支付,如何花費可以交由戶部跟工部商議。」
劉一燝、汪應蛟、徐光啟等人聞言立刻俯身回應。
「臣等遵旨。」
其餘人見狀也紛紛高呼萬歲,他們大多對於此事的態度都是贊同,見皇帝硬核下詔,怎敢此時站出來做孤膽英雄反對呢。
特別是趙南星、朱國禎這些認為士農工商皆本,沒有高低貴賤之人,聞言此詔更是激動不已。
「陛下仁慈,澤被天下,臣相信天下匠戸聽聞此事,皆會稱頌陛下的愛民拳拳之心,臣為陛下賀萬世開太平。」
千穿萬穿馬匹不穿,這話聽著確實讓朱由校舒服,畢竟他做的事情確實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難得伱趙南星夸朕,真的是稀罕啊。」
朱由校聽著趙南星的話,心裡也是欣喜,於是打趣起來。
「臣確實是真心實意,陛下察言納諫,是我等臣子的逢生幸事,臣哪能不欣喜呢。」
聽得趙南星這話,饒是朱由校也哈哈大笑起來,如果只是做到這一步,雖然眾人就已經心滿意足了?但朱由校卻不滿意,要麼就不做,要做就一做到底。
匠籍已經廢除,下一個便是軍籍了。
只是軍籍這個制度牽扯甚大,如果要改就不像廢除匠籍那般簡單,匠籍中的人才多少人,軍戶人可不是一般多,還牽扯到大明軍事體制,要改的話就要徹底改變大明衛所制度了。
現在朱由校才即位一年不到,顯然不具備這個條件,因此暫時不可估量。
朱由校目前也沒有這個心思,他更想動的是另外一個戶籍制度。
明代民籍、軍籍、匠籍外還有一個被稱為賤籍階層。
賤籍稱賤民,不屬於士、農、工、商四民之列。
這個階層社會地位最低,世代相傳,不得改變,不得參加科舉,不能做官,不許購置土地產業,不能和普通民眾通婚,從事當時社會所謂的「賤業「,永世不得翻身。
其範圍也面向大明各地,許多行業。
主要包括浙江惰民、陝西樂籍、山西樂籍、北京樂戶、廣東疍(dàn)戶、浙江九姓漁船、安徽的伴當、世仆、江蘇丐戶等。
這等制度是極其不合理的,裡面有些階層是明成祖朱棣設置的,其目的是為了懲罰靖難之役時不歸附的百姓。
比如山西、陝西樂籍(樂戶),明成祖朱棣即位後,為了懲罰靖難之役山、陝不肯附順百姓,於是把他們的子女,編為樂籍,也稱樂戶,世世子孫,娶婦生女,被逼為娼,地方豪紳,凡有呼召,不敢不來,喝酒淫樂,百般賤辱。
裡面還有些是明朝為了懲罰元朝蒙古跟色目人設置的。
比如浙江惰民又稱「丐戶」,他們是先祖是元代的蒙古跟色目人,跟隨大軍定居江南,明朝後備受歧視,稱為惰民。
他們穿的衣服、戴的帽子,婦女穿的裙子等,都不能同常人一樣。以捕龜、捉蛙、逐鬼、演戲、抬轎等為業,地位很是低賤。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安徽的伴當、世仆,其地位比樂戶、惰民更為悲慘。
如果村裡有兩姓,此姓全都是彼姓的伴當、世仆,有如奴隸,稍有不合,人人都可加以捶楚,世代皆是如此,不能更改。
這還只是陸地上的,在廣東還有所謂疍(dàn)戶,浙江有九姓漁船。
他們主要在廣東、浙江等地方以船為家,捕魚為業,不得上岸居住,生活漂泊不定,衣著同常人不同。
民間對其男性辱稱為裸跪、女性為裸跪婆,被視為賤民,連上岸居住都是違法的,一輩子只能活在穿上。
如此種種的賤籍還有許多,朱由校在前世的就對其有所了解。
賤籍可能並不都是明代才有的,也不是明代才消亡的,但自穿越而來,朱由校心中一直覺得這個制度極其不合理、不平等。
因此一直想要廢除這個極不平等的制度,不然他心裡難安。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在他看來這些人政治地位的改變,是他作為九五至尊的天子說吐一句話,發一個詔書就能夠輕易左右的,有道是可悲可嘆啊,既然如此簡單他何不行駛一下自己的特權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