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登基
魏朝跟李選侍都被這一巴掌給扇懵了,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一向懦弱的朱由校怎麼會突然發難,這完全不是他們心中朱由校的樣子。
但在這麼多人眼下,魏朝也不敢造次。連忙撲跪在地告罪道:
「奴婢罪該萬死,還請太孫恕罪。」
朱由校懶得理他,揉了揉手掌,這一巴掌用力過猛,扇的手掌生疼,回頭給朝臣拱手說道,說道:
「國是艱難,皇爺爺跟大行皇帝先後駕崩,危急時刻,吾年幼,不知所措,還請各位忠臣同舟共濟輔定國事才是,吾願聽從眾位安排。」
朝臣們也被這一巴掌給震驚了,各自打著算盤。這跟他們預想場景也不一樣。
他們印象中皇長子不是這般有主見之人,之前一直被李選侍控制,難道一直在隱忍,直到現在顯露真面。
這真的是既慶幸又擔憂,慶幸的是這位未來的皇帝十分有主見,對後宮、宦官等的態度不是特別偏寵,對朝臣、對國事關心重視。♔🎄 ➅➈ѕ𝕙ᑌχ.𝓒𝓞M ✎☠但也擔憂,以後如此主見的君主,怕不好控制,就怕又是一個世宗(嘉靖),朝臣應如何相處。
不過此時沒空顧慮這些,內閣首輔方從哲很快反應過來。
「臣等必當萬死不辭,正如殿下所言,國事艱難,現在天下失主,海內震動,如今最重要的事是請殿下前往文華殿,「正東宮之位」,這樣才能定天下之心。」
朱由校自然為這一刻期盼已久,所謂「正東宮位」就是確定他皇太子的位置,為繼位做準備。
他隨後對李選侍一拜,便不再管她,帶著朝臣們出了乾清宮。到外面後,眾臣連忙把朱由校擁入早已準備好的步輦,護駕退出乾清宮。
這步攆一般是由8人抬的,坐著也是舒適。朱由校坐在上面,有種大事初定的放鬆、勝利感湧上心頭。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雖然按照歷史走向也可以成功繼位,但歷史上自己完全被動,毫無動作,這也讓主導移宮的東林黨聲名大噪,也讓朝臣開始很輕看朱由校。
所以他在這裡站了出來,痛斥李選侍及其黨羽,主導移宮之事,讓朝臣不至於輕視自己這位新帝。
朝臣護衛著朱由校坐的步攆,快速穿過燒毀的三大殿。🌷♡ ➅❾Şђย𝕏.匚o𝓂 🍔👌
這三大殿是皇極、建極、中極殿,在萬曆二十五年,這三個殿外加皇級、會極、歸極三個門因失火被焚毀。
於是從二十五年便開始修繕,已經修了十幾年了,三大門才剛剛修好,還有三大殿等著修,所以荒廢至今。
朱由校看著這三大殿不禁頭疼,明末財政他也是清楚的,如果要修這三大殿估計也不是一筆小數。
路過三大殿,朱由校到了文華殿,文華殿明初為皇太子的觀政之處;明中期改為舉行經筵的地方,在這裡定先確定繼承人名分再合適不過了。
「正東宮位」本來就有一整套完整的程序,今天事出倉促,也沒多少準備,但這也影響不了朝臣們的積極性,畢竟可是擁護未來皇帝繼位的機會。
這程序無非是在朝臣先宣讀光宗朱常洛的遺詔,隨後,朱由校就在文華殿前接受百官朝拜。
這個過程中朱由校任人擺布就行了,不過這套簡陋儀式下來,繼承大事終於定下來了,只待九月初六登基大典就行了。
但現在也有個問題,按照傳統,登基大典應該在乾清宮舉行,但現在李選侍霸占著乾清宮不願搬出來。
歷史上,她先不願搬出來,藉口提出新皇年幼需有人聽政,後凡大臣章奏,先交由她過目,然後再交朱由校。
這當然不能同意,又要求先封自己為皇太后,然後令朱由校即位,也遭到到大臣們的拒絕。
朱由校真是笑她痴心妄想,於是先禮後兵,先讓朝臣上表,實在不行就讓王安驅逐出去即可。反正對她也沒有多少感情,只是到時候會有些言官聒噪就是了。
接下來幾天,朱由校就住在東宮,由王安保護,李選侍先是不同意移宮,最後在王安帶人驅逐之下,遷到了噦鸞宮。朱由校也不再關心了。
乾清宮,太監鳴鞭三聲。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初六,歷史上的明熹宗朱由校繼位,年號天啟。
由此一個精彩絕倫、波詭雲譎的時代開始了。
登基大典開始,朱由校按照禮制,先要受朝臣上表,隨後在乾清宮登基,接受百官朝拜即可。
其後再去光宗皇帝靈柩前祭拜,告訴自己已經登基。最後再登御奉天門,即皇帝位,改年號為天啟(1621年為天啟元年),隨後宣布繼位詔書:
詔以九月初六日,祗告天地、祖宗、社稷即皇帝位。朕方在幼沖,深維上天眷命之隆,祖宗付託之重,孰憑依而攸濟,在典則之作求,惟茲臨御之初,宜有渙頒之號,其以明年為天啟元年,大赦天下,與民更始。
到這裡繼位大典基本結束了。他看著下跪著的文武百官,一種難以言表的滋味湧上心頭。
就這樣,他成為了明朝第十五任皇帝。
等儀式結束,朱由校徹底鬆了一口氣,萬丈高樓平地起,這地基先打好了,但是後面的路更難走,而偏他是個後來者,簡直就是走刀尖。相比李選侍來說,後面的對手的難度可是高了幾個數量級。
前世多希望自己是皇帝,什麼萬人之上,但是真正坐上以後,才知道這個位置壓力得有多大,更何況這裡是明末,朝廷氣數已然是日薄西山,內憂外患。
但既然走到這一步了,朱由校萬萬不可退縮,心一橫,從今天開始,他就要向後世的鍵盤專家證明,這大明還有的救!
求推薦,求收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