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天啟元年收入(第二更)

  第193章 天啟元年收入(第二更)

  二月一日,文華殿,朝廷六部九卿的官員一大早就來到了此處,等候皇帝到來。,-*' ^ '~*-.,_,.-*~ ➅➈sⒽ𝐔ˣ.ςσ𝓂 ~*-.,_,.-*~' ^ '*-,

  皇帝還需要一會兒才能來,所以他們現在三三兩兩涇渭分明的聚在一起,或是閒聊,或是商議事情。

  「現在那個畢自嚴把江南搞的天翻地覆,天怒人怨,我的好多同鄉來信哭訴,說他奴役鄉紳,要求繳納前年跟去年的賦稅。

  這歷來新皇登基都要免除欠稅的,現在這個畢自嚴竟蠱惑皇上,要求這些人補繳賦稅,如果不交就要強行搜刮,這不是亂來嘛。」

  「這算什麼,就連方從哲方閣老致仕,現在居然被胥吏欺凌,聽說要他補繳稅銀一千兩,否則強行收繳。」

  「這這這…成何體統?朝廷的威嚴何在,現在來京城的信件如雪,都要求我們上書彈劾,但現在看這樣子,陛下也不鬆口啊。」

  「別急,東林的李三才不是也被抓了嘛,這個畢自嚴真的是天不怕地不怕,我聽說都御史馮從吾也上書救援,他這下是把朝堂中的人都得罪完了。」

  文華殿的東南角,幾個浙黨的官員在一旁小聲議論著畢自嚴追逃欠款一事,他們多出自南直隸或者浙江,此事與他們或者他們的親友息息相關,他們自然是十分關心。

  但他們多次上書也無濟於事,都被留中不發,這幾天屢次去找沈灌想辦法,都是閉門不見客,沒辦法,只能去找禮部尚書孫如游,孫如游就寬慰他們,讓他們耐心等幾日。

  雖然不知道輔臣葫蘆里賣的什麼藥,但事到如今沒有辦法,只能拖延看看結果了。

  就在他們議論時,內閣諸臣,以劉一燝為首,沈灌、韓爌、葉向高為後走了進來,六部九卿的官員見此紛紛行禮。🍭💜 ➅❾𝐒卄Ux.Č𝐎𝔪 🐜★

  今日之事重大,哪怕是內閣諸人都是心懷鬼胎,心思不一,都在暗中籌劃,想要在這次詔對上達成自己的目的。

  沈灌跟著劉一燝等人進來,站在了最前排,雖然皇帝沒有來,但是他們卻沒有閒聊,只是他回過頭看向後面的吏部尚書孫如游的時候,暗中點了點頭。

  自從接到方從哲的訴苦信件後,沈灌不是沒有想過辦法,給皇帝上過兩道奏疏,就說畢自嚴做的太過了,完全不顧朝廷大臣的威嚴,哪有首輔剛致仕就被地方胥吏上門要求討要稅款的。

  但每次上書都石沉大海,根本沒用,他也放棄了,看來是鐵了心要追討欠款了,他也沒有辦法。

  直到南直隸傳到了消息,說畢自嚴抓了李三才,葉向高就暗中找到了他,希望一起能夠扳倒畢自嚴,不要再讓他在南直隸瞎折騰了。同時宮裡有人也暗中找到了他,在交流過後,沈灌頓時放棄了彈劾畢自嚴的機會,因為看到了希望,重創東林黨的希望。

  「聖上駕到!」

  文華殿外,朱由校的龍攆緩緩而來,在文華殿口停下,六部九卿的官員紛紛各歸其位,安靜肅穆,就怕被御史彈劾個大不敬之罪。

  「吾皇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平身。」

  簡單行禮後,朱由校就看著下面的六部九卿的眾人,這次召集的是六部九卿四品以上官員,相當於侍郎以上官員如數到場,再加上特意叫的鄒元標與左光斗兩人,相比上次詔對,人數比以前多了一倍。

  只見朱由校給魏忠賢點了點頭,魏忠賢會意後,輕咳一聲上前說道:

  「諸位臣公,陛下口諭:朕自御極以來,心憂國事,所幸去年文化殿詔對,商討朝廷用度,成效甚多,今年遼東戰事又勝,提振朝綱。

  但現今九邊用度甚多,除遼餉外,每年耗費朝廷太倉銀三百萬兩以上,每年仍不斷增加,九邊雖有開中之法,但已荒廢日久,不堪其用。♚♞  🐻💝

  因此朕欲重振作開中之法,改革鹽政,但鹽政至關重要,戶部太倉銀一半為其所系,所以事關重大,因此欲求教於列位臣公,諸位有建言均可上奏,暢所欲言,言不加罪。」

  一上來朱由校就把這次文華殿詔對的調子定了,點明了只是討論鹽政之事,其他的事情不要扯。

  於是在場的的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們雖然知道今日的調子是鹽政,但都知道就現在的形勢來說,鹽政的事情已經是小事情了,只要把畢自嚴弄下去,鹽政的事情也難說。

  朱由校見眾人都面面相覷,不敢發言,現在只能點名了。

  「汪應蛟,你是新接任的戶部尚書,之前李汝華說伱對於財政十分了解,這樣吧,你先給咱們開個頭,說說目前的戶部還有多少銀兩,鹽稅目前的情況是什麼樣子。」

  69🅂🄷🅄🅇.🄲🄾🄼

  汪應蛟可能是在場的人裡面中極少數真正關心財政的人了。

  自從到京擔任戶部尚書後,他便開始理清戶部帳冊,清查庫銀等等,並積極建言獻策,以緩解財政危機,現在見皇帝問他,真的是正中他的下懷。

  「啟奏陛下,自從去年文華殿詔對決意加征商稅與雜稅,同時陛下大開內帑,把榷關收入,內帑物料折銀的一半歸太倉後,目前戶部太倉的情況已經比以前好了不少,目前戶部太倉庫還有白銀五百二十三萬兩。」

  這個數字跟朱由校算的大差不差,同時他也比較滿意,先是從內帑撥款了二百萬,還有收到贓款六百一十七萬兩,總共八百一十七萬兩。

  除了給補上去年九邊欠餉銀,天津府、登萊水師建設等等事情下來,剩餘這麼多已經很不錯了。

  不過這錢可是他真刀真槍的搶過來的,用一點是一點,用完可就沒有了,畢竟他總不能一缺錢就抄家吧,關鍵還是看來年的收入。

  「恩,這樣下來,戶部缺銀的情況大大緩解了,以後做事好做不少。」

  沒想到這話一說,他就被汪應蛟潑了一層冷水。

  「陛下,恕臣失言,這錢遠遠不夠,戶部只是補充了去年的九邊欠餉,但從萬曆四十三年開始到泰昌元年,九邊欠餉累積高達三百六一萬沒有下發。僅寧夏、固原、延綏三鎮積年欠餉就有一百七十萬兩,幾乎每年都有欠餉官兵鬧事,有些無法得活甚至賣兒賣女。因此今年臣請把九邊歷年欠餉如數下撥。」

  「除此之外,陛下大婚在即,此乃大事,不能不花費,再加上冊封、賞賜等等費用,五百二十三萬兩銀子已經捉襟見肘了。」

  聽著汪應蛟的話,朱由校的原本高興的心情慢慢沉了下去,這真的是有多少錢就能花多少錢啊。

  不過他現在是完全不敢拖欠九邊工資,雖然知道其中空餉、被貪墨的餉銀眾多,但這錢現在還不敢省,還是老老實實的給吧。

  因為歷史上就有一個人不服,又是盲目縮編九邊兵額,又是拖欠餉銀,又是裁撤機構,直接讓九邊空虛,皇太極像逛花園一樣,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那麼裁撤的兵卒下崗再就業,活不下去直接造反,把大明朝掀翻了。

  所以這錢絕對不能省,給了至少還留一點到士兵手裡,讓他們看到活下去的希望,對朝廷還有忠心。如果不給一直拖著,那歷史真會重演了。

  「這錢確實得撥下去,將士們為朝廷賣命,不可寒了他們的心,給吧。」

  見此朱由校只能支持這筆款子了,先給吧,等京營有實力了,就便一個一個慢慢整治。

  「陛下聖明!」

  朱由校這話瞬間就贏來了朝廷們的讚許,朱由校心裡苦笑,直接說道:

  「那今年的收入呢?」

  今年的收支汪應蛟已經算了出來,他當即從袖口中掏出一個題本,高舉頭頂,雙手奉上,遞給接過來的魏忠賢,開口說道:

  「根據預算,朝廷今年正常的本色歲入額為二千四百二十六萬兩,這其中包括三次加派遼餉額為五百二十萬兩,追逃歷年各地欠稅三百三十七萬兩,去年加征的商稅雜稅一百零二萬兩。」

  「由於陛下去年仁慈,許諾每年可將朝廷征解京城與南直隸內庫的絲綿、絹匹、蠟茶、顏料等物一半以折色(換成白銀)徵收,押解太倉,將歸戶部度支。再者一改榷關所得一半歸內帑之規定,以後榷關所得均歸戶部,一分不入內帑。

  因此今年內府所得本色折銀約四百二十萬兩,其餘兩千零六萬兩均用於作朝廷開支。

  而兩千零六萬兩朝廷開支中,除本色(就是直接交的是糧食等物資)以外,其他物資的折色銀子應為一千五百六十三萬兩左右。

  其中五百二十萬兩遼東餉銀直接押解遼東,剩餘一千零四十三萬兩用於朝廷開銷。」

  今年的戶部收入是一千萬兩,朝臣聞言都十分驚訝,畢竟以往入戶部的銀子最多也就五百萬兩左右,今年居然暴增這麼多。

  有些朝官都出列恭賀起了皇帝,說正是因為朱由校即位後,才讓財政起死回生,這下朝廷再也不用為了錢的事情而擔憂了。

  只是朱由校跟許多大臣細算下來發現不對,這錢其實沒有多多少。

  第二更!

  更正一下,書最開始提到泰昌元年朝廷有九百萬白銀收入,這個作者算錯了,忘記去糧食了。其實去年才是四百多萬兩。

  通計一千四百六十一萬有奇,入內府者六百萬餘,入太倉者,除本色外,折色銀兩止四百萬餘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