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搬個圖書館來大明
孫元化這個方法讓眾人眼前一亮。♢💚 ➅❾ѕħ𝐔𝓍.𝓬𝓸爪 🏆😳
原本朝廷僱傭葡萄牙炮手就是要訓練京營炮兵的,現在把葡萄牙炮官請到里草欄場去訓練勛貴跟邊軍子弟,這也無可厚非嘛。
「這個甚好,陛下對於克虜炮之事很上心,如果這人的真才實學能打動陛下,到時候以進獻書籍器物的名義見陛下可謂是易如反掌了。」
徐光啟聞言也贊同起來,李之藻在一旁捋了捋鬍鬚,也覺得甚是可行。
以進獻書籍器物的名義見陛下,之前利瑪竇就這麼幹過,還成功獲得了神宗皇帝的信任得以常駐京師呢,但他還有一個疑問。
「這個確實好,只是這見面容易,但如何打動陛下呢?如果是火炮之事,公沙·的西勞自可去做,那湯若望師傅一覲見後,除了進獻書籍、器物,怕就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了。」
「怎麼沒有做的?眼下就有一個極其重要的事情,迫在眉睫。」
徐光啟見李之藻對見面後的事情略有擔心,當即覺得他有些擔憂過頭了,西教傳教士對朝廷作用甚大,進獻書籍等都只是一個引子。
「哦,什麼事。」
「你忘了修歷的事情了?」
徐光啟這麼一說,就讓李之藻恍然大悟,心想這個事情上確實可以大做文章。
現在朝廷使用的曆法有兩部,其一為《大統歷》,其二為《回回曆》,後者作為對前者的補充被引入。
但《大統歷》是依照元代郭守敬的《授時曆》編纂的,用的也是他的計算方法,只是一直到現在用了將近三百年,都沒有更改過,導致其誤差日益增大,與此同時,作為補充的《回回曆》同樣年遠漸差。«-(¯`v´¯)-« ➅❾𝓢ĤⓊ᙭.𝕔𝐎м »-(¯`v´¯)-»
這讓明代欽天監的工作很是難辦,好幾次都把日食月食計算錯誤了,挨了不少皇帝的批評。
為了解決曆法問題,神宗時期,徐光啟、李之藻等人上書提議,參照洪武年間借鑑《回回曆》的先例,在翻譯耶穌會士攜來的西洋曆法著作的基礎上,修改《大統歷》。
雖然欽天監的人,甚至是許多朝官都反對,但天象屢次算不準是事實,他們也無可奈何只能同意。
於是神宗就下令讓傳教士龐迪我、熊三拔參與修歷,拉開了以西洋之法修中土之歷的序幕。
只是最後因南京教案事件,二人皆被罷黜,修歷的事情告一段落,但曆法的問題依然存在,欽天監又接連幾次沒有預言到天象,這讓神宗乃至光宗皇帝都大為惱火。
「這個倒是可行,雖然本朝還沒有遇到過天象異變,但之前歷次天象異變都有記載,只要陳述事實,定可讓湯若望師傅留在京城。」
李之藻被徐光啟一點就通,當即就想到了應該怎麼辦,只是他還有更進一步的計劃。
「西洋得力之處,不僅僅是曆法,還有水法、算法、測望、儀象、日執、醫理、樂器等等,我可上書奏請陛下,以西洋曆法為藍本開設館局,把西洋之書,照依原文譯出成書,進貢御覽,並派人學依法測驗,如此對朝廷定是大有裨益。」
「好,如此甚好,那初陽(孫元化)明日便上書,奏請讓公沙·的西勞擔任里草欄場炮兵教官,我親自上書並請求面聖,向皇帝稟明湯若望進獻書籍、器物一事,另外再請陛下依照神宗朝歷,聘請湯若望參與修繕曆法。」
徐光啟一聽希望開設館局,把西洋之書,照依原文譯出成書,瞬間來了興趣,覺得此事甚是可行。
依照皇帝對於西洋的感興趣程度,哪怕浙黨等人上書反對都沒用,定會同意此事,因此當即迫不及待想要求見皇帝,促成此事。
湯若望也覺得此事可行,他可是專門帶來了大量書籍,目的就是能夠以這些書籍翻譯成中文,即可進獻給皇帝,也可吸引明朝士大夫學習,提高天主教的影響力,這一招他們屢試不爽。
因此經過鄭芝龍的翻譯,得知二人的計劃後,湯若望自然舉雙手贊成此事,還給了他們兩個大大的驚喜。
「那真的是太好了,前兩年,法國傳教士金尼閣也帶了七千餘部歐洲典籍來到了澳門,這些書籍除了有五百本是教皇保羅五世向中國耶穌會的外,其餘部分,則由金尼閣教士和鄧玉函教士精心挑揀,從義大利、法國、德國、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等國收集而來。」
「如果你們的皇帝真的開設館局,翻譯歐洲書籍,我可以立刻寫信,讓金尼閣把這些書帶到北京,盡全力翻譯成中文。」
雖然徐、李二人知道金尼閣帶了許多書籍而來,但對其具體的書目還一無所知。
現在知道帶來有足足七千本著作,當即大喜,連忙要求湯若望寫信,邀請金尼閣來京,他們二人定會促成開設管局一事。
會見皇帝跟翻譯圖書的計劃已定,讓眾人心情大好,感覺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以及光明的未來,一掃之前為難的氛圍。
大事已定,眾人的心情也放鬆不少,當即開始用餐,湯若望跟鄭芝龍二人一個來自歐洲,一個來自福建,見到與家鄉迥異的食物,也來了興趣,大快朵頤,跟徐光啟等人談天說地。
這時眾人才發現湯若望身邊這個年輕的翻譯甚是才思敏捷,對於他們也不卑不亢,談吐見識也不是普通百姓可比擬的,也對他也高看幾分。
——
第二天一大早,徐光啟跟李之藻等人的題本就送到了通政司衙門,由於朱由校親自囑咐過,徐光啟的摺子要特批特辦,他要親自看,因此等到巳時(九點到十一點)時候,題本就已經放到了冬暖閣的案牘上了。
朱由校這幾日正在為文華殿詔對的事情忙碌,再過兩天就是詔對的時間了,上奏的題本也越來越多,他現在不僅要看題本,還要跟內閣商議,算是忙得不可開交。
只是沒想到今日居然看到了徐光啟的奏疏,於是就問送題本過來的何寧。
「這徐光啟可是好久沒有上題本了,是不是通州的火器工坊建到一半沒錢了,找朕要銀子來了,還是對於鹽政的事情,他也有想法要提呢。」
「這個奴婢就不知道了,估計是什麼急事,通政司的人說,這題本是今早一開門就遞進來的,還說徐光啟準備進宮求見面呈事宜,估計也快來了呢。」
何寧知道皇帝對這個徐光啟很重視,因此了解的很清楚,這也讓朱由校重視起來,拿過題本認真的看了起來。
打開一看,引入眼帘的便是湯若望三個字,這讓他頓時來了興趣趕緊往下看。
這湯若望他可是知道的,在中國生活47年,歷經明、清兩朝,是繼利瑪竇之後最重要的來華耶穌會士之一,不僅協助徐光啟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崇禎曆書》,成為了後世農曆的藍本。
還跟焦勖共同翻譯了《火攻挈要》一書,是明末有關西洋大炮的最權威的著作,其他的翻譯著作更是不可勝數,可以說他極大的促進了中西方的交流。
他居然被徐光啟邀請到了北京,自己倒是要好好見一面,於是朱由校饒有興趣的繼續往下看,也明白了徐光啟的意思,原來是想讓湯若望參與修訂曆書,還想在京城以西洋曆法為藍本開設館局,把西洋之書,照依原文譯出成書,最好再組織人學習。
這個朱由校早就有想法了,現在大明其實並不落後於西方,甚至在許多領域都領先世界,因此大明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對於外來的西洋文化,態度是很開明的,只要有用,完全可以吸入進來。那些反對的人與其說是反對西方的著作,更不如說不屑。
因此現在翻譯西方著作,不僅不會如歷史上那般,出現崇洋媚外的風潮,反而會讓中華文化取長補短,補齊科技和思想等領域的短板,變得更加先進發達,繼續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並且現在是瞌睡還送枕頭,這個金尼閣也帶了七千餘部歐洲典籍來到了澳門,為中國帶來了整整一個圖書館的書籍。
他在後世書中也讀到過這個信息,說這些書都是精裝本,無一重複,囊括歐洲古典名著和文藝復興運動以後的神學、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但由於時局變化,這些書只是被李之藻等人翻譯了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都遭蒙塵,直到二十世紀才被發現。
雖然朱由校心裡很清楚,這些傳教士的目的不純,但這般掏空歐洲文化送到大明的舉措,也讓朱由校對這個金尼閣佩服不已,想著這個金尼閣到了京師,定要好好封賞他。
於是當即批紅,讓內閣選址,內帑撥款十萬兩銀子,開設館局。讓徐光啟、李之藻等人主持館局,跟欽天監的人一起編撰曆法;同時招募人學習西洋文,和傳教士一起翻譯西洋著作。
「徐光啟快到了沒,真要跟他好好商議一下此事。」
「啟稟陛下,馬上到了,何寧已經去接了。」
第一更,求訂閱,求評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