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處處針對建虜(求訂閱)
魏忠賢見狀也不再說什麼了,見皇帝也無事,也不打擾朱由校看奏疏,告退跪安而去了。🐤💝 ❻9Ŝ卄υЖ.ℂㄖм ♤♟只留下何寧跟張昶二人服侍朱由校。
上密折的不僅僅是熊廷弼,楊漣也上了密折。
不過他們二者貌似事先串通好的,各說各的事情,與熊廷弼在密折上說的朝鮮事相比,楊漣則說的是蒙古之事。
原來烏喇那拉·和順跟隨楊漣後,經過二人交談,楊漣就從他口中得知了許多關於蒙古跟女真的恩怨。
其中一個便是內喀爾喀實力最強的宰賽台吉,為了支援明朝率軍偷襲建虜,最後被努爾哈赤打的大敗,繼而被俘,現在仍舊被努爾哈赤關押,至今沒有釋放。
由於宰賽台吉在內喀爾喀部落中聲望極高,內喀爾喀各部都想把他救出來,但努爾哈赤遲遲不放,還以此為條件,要求跟內喀爾喀結盟,內喀爾喀各部只是勉強表面上同意,但還是心向大明。
這話說得讓朱由校忍不住吐槽,可拉倒吧,什麼心向大明,是大明財大氣粗,跟大明混就有賞銀拿,何樂而不為呢,不過是趨利附勢罷了。
跟著建虜土鱉混,如果按照歷史上還好說,但現在努爾哈赤不僅給不了他們什麼好處,反而有可能被努爾哈赤打秋風。
還有一個便是關於蒙古林丹汗的,從和順口中得知,現在蒙古的林丹汗也與努爾哈赤交惡。
原來廣寧巡撫王化貞為了幫助朝廷對抗建虜,跟熊廷弼商議以每年四萬兩賞銀,讓林丹汗助力明朝協防遼東。
林丹汗得訊後欣然接受。於是前年也就是萬曆四十七年,他派人攜國書出使建虜,讓努爾哈赤不要「輕舉妄動」,努爾哈赤忍了,反而回信慫恿林丹汗與自己結盟討伐明朝。
但有著黃金家族血脈的林丹汗,根本看不起女真這幫打獵的土鱉。對努爾哈赤的拉攏根本不予理睬,還扣押了後金使臣碩色烏巴什,直到現在還沒有歸還。
而就在半年前,努爾哈赤聽信內喀爾喀傳來的謠言,以為碩色烏巴什被林丹汗所殺,便斬殺了林丹汗的使者康喀爾拜虎,導致二者已經徹底決裂。
楊漣知道此事後,就覺得完全可以把內喀爾喀跟蒙古利用起來。
原本這兩家對建虜還有顧慮,對明朝可能還虛與委蛇,但現在老奴遼瀋大敗,名望受損。這兩家聽到建虜落勢定會蠢蠢欲動,準備對建虜動兵威脅,要回宰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既然如此楊漣就建議朝廷應該跟蒙古一起出兵,對抗建虜,這樣即可提高朝廷的威望,也可以打擊建虜。🍪🐟 ❻➈丂𝐡𝐮𝓧.Ⓒ𝓸𝔪 🎄🐤
想到這裡,朱由校也點了點頭,此事完全可行,他也怕蒙古跟建虜聯合起來。
歷史上就是林丹汗單獨出兵被努爾哈赤打敗,導致內喀爾喀完全倒向建虜,林丹汗實力大損。
等皇太極即位後,聯合內喀爾喀部跟科爾沁部的建虜,不斷向西滲透,林丹汗不堪其擾,被破西遷,皇太極又乘勝追擊,發動對林丹汗的決戰,徹底征服漠南蒙古。
林丹汗不得已亡命青海,逃難過程中部眾大量流失,逃到青海活命,希望東山再起,但卻因天花死於青海大草灘。
至此建虜統一了漠南蒙古,建立了滿蒙共同體,大大增強了建虜的實力。
明朝的整個北疆都在他的兵鋒之下,導致他五次入寇京畿,明朝沒有辦法,寧錦防線就是個笑話,根本沒啥用。
所以現在一切不利於建虜跟蒙古聯合起來的做法,他都要支持。
一切有利於建虜跟蒙古聯合起來的做法,他都要不遺餘力的反對。
想著想著他不禁感嘆,楊漣眼光確實獨到,這個建議甚得他心,但具體實施起來,還需從長計議。
不要弄得跟蒙古聯合起來出兵威脅,再被建虜打敗,那就丟人丟大發了,所以此事現在急不得,須得徐徐圖之,就讓他跟熊廷弼多謀劃下,看看什麼時候出兵合適。
除此以外,楊漣在密折上還有一個提議,也讓他驚喜不已。
便是楊漣從那個烏喇那拉·和順口中得知,努爾哈赤當時為了統一女真,四處攻伐,攻滅輝發部,討伐烏拉部,吞併葉赫部等等。
但努爾哈赤雖滅其部,但被征服的部落並不是人人都對其心悅誠服的,還有許多人對他不滿,甚至努爾哈赤家族內部也是矛盾重重。
烏喇那拉·和順就是個例子。
他就是海西女真烏喇部末代貝勒布占泰之子。努爾哈赤攻滅其部落後,布占泰僅以身免,逃至葉赫,又被出賣含恨而死。
和順從此對努爾哈赤心存怨恨,想要為父報仇,於是帶著僅存烏喇部三十人轉而投靠明廷。
再比如葉赫部被滅時,其首領布揚古臨死前,也對努爾哈赤進行詛咒,許多葉赫人也逃到了明廷效力求活。
所以楊漣覺得,既然建虜可以招募遼人為奸細,那朝廷也可以拉攏那些仇視建虜的女真人為奸細,或者把他們拉攏過來,寇可為,我亦可為。
朱由校覺得此計甚毒,建虜本來就人少,如果這般拉攏,量變到質變,定會讓建虜的勢力越來越弱。
想著這他就親自用硃筆給這份密折批紅,同意楊漣這個做法,鼓勵他與熊廷弼放手去辦。
無論是聯通蒙古,拉攏女真人,還是遼南、鎮江駐軍,掌控朝鮮。他都大力支持,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支持給支持,只要能消滅建虜啥都好說,自己就是他們最大的後台。
「張昶,你把這兩份密折摘抄一份存檔,原件跟朕的批紅,直接中旨下發,火速發往遼東。」
張昶聞言便有些遲疑,想了一下還是小心翼翼的問道。
「陛下,這旨意沒有經過內閣票擬,這發出去怕內閣有怨言,言官聽到後定會上書的。」
朱由校自然知道這些,明代皇帝不通過內閣直接下達的旨意叫做中旨。
但明代許多官員都認為「中旨」不合規定不予執行,並且一言不合就開罵。
「無事,朕明日便會跟內閣討論,直接下發吧。」
張昶見朱由校堅持,也不再怠慢,當即出去頒旨去了。
第三更奉上,明天繼續嘗試三更!
求訂閱!求月票!
下面有書友群連結,想加的可以點擊加書友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