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文官摘桃
等朱由校回到宮中,太陽也已悄悄下山。
內閣輔臣們早就聽聞了南郊京營的動亂,見皇帝回宮,馬不停蹄地想要求見。
但今日之事已讓朱由校身心俱疲,更是再無心應付他們了,於是就讓何昶把今日發生之事詳細給劉一燝他們說了一遍,就讓他們明日來見。
劉一燝等人也是百般無奈,但也只能如此。
但京城中,東廠跟錦衣衛的動向並沒有因為皇帝歇息了就停止。
魏忠賢現在是意氣風發,幹勁兒十足,他自知今日居功至偉,在關鍵時刻給皇帝帶來鐵證,一舉扳倒了成國公朱純臣,現在又奉朱由校的命令在京城中緝拿謀逆,自覺已然深得皇帝信任。
現在王安又走了,司禮監只剩下個年老體邁的鄒義,他早已不放在眼裡,心裡正美滋滋的想著估摸著等這事完畢後,怕不是就可以從司禮監稟筆太監晉升為掌印太監,位列宦官之首了。
想到這心裡更是提起了勁頭,趕緊加派人手,今晚就把這些逆賊一網打盡、全部抓捕歸案。
有人歡喜,自然就有人遭殃。
已經被皇帝親自表態捉拿的四十多名京營將領,哪一個不是在京城中有家族、有地位之人,有些甚至還有爵位。
現在皇帝明確說如果查證屬實,就要滿門抄斬,自然要把這些人的家族全部看管,防止跑掉,甚至魏忠賢為了邀功都動起來提前抄家的心思。
當然這些還只是在校場當場供出來的,還有未被供出暗中阻撓京營改的勛貴等,於是今夜可以說是京城中許多人家的不眠夜,忐忑不安,唯恐自己被波及。
第二天一大早,劉一燝等人就早早的在乾清宮外求見,朱由校也不好推辭拒絕了,就直接讓他們進來。
「何寧,賜座。」
但他們三人沒有坐下,一反常態的朝朱由校跪下不起。
「這又是為何啊,快快請起。」
朱由校見此連忙讓何寧等人把劉一燝等人扶起來。
「陛下,今年大明已有神宗、光宗兩位皇帝龍馭賓天,天下兩失其主,在民間已有讖言說是天災如此。昨日陛下不停勸阻,一意孤行前往校場檢閱三大營,差點釀成大禍,到時候怕又要江山震動!」
劉一燝不理何寧的攙扶,自顧自的說起來,他真的受不了了,這段時間真的是備受壓力,朱由校又是校場試炮、又是練兵、還要檢閱京營、最後京營作亂差點出大事。
繼位才兩個月就搞出這麼多事,許多官員特別是言官早就心臟受不了,雖然戰鬥力最強的楊鏈被皇帝派出去撫慰遼東去了,但剩下的惠世揚等人還是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
但奈何朱由校臉皮比城牆還厚,言官說什麼是不理睬、不回復,整個一情感「冷戰」,甚至連死諫都用上了,還是被朱由校好吃好喝的給請回去了。
見皇帝油鹽不進,言官們就把目光投向內閣,特別是內閣首輔劉一燝,皇帝這麼胡鬧都是他這個劉一燝的錯,為什麼不勸說、阻攔皇帝,於是彈劾內閣甚至是劉一燝奏疏如雪片般飛來,都可以累成小山了。
內閣三人也是有苦沒處說,主要是皇帝也沒法說,除了喜歡武功也沒啥缺點,還比以往的皇帝更節約,勇於納諫,敢於用人。
但昨天朱由校折騰的差點出事,讓他們三人徹底決定要強諫皇帝,於是就有了現在這一幕。
朱由校也知道這段時間做的有些過火了,對內閣多有冷落,難免劉一燝他們有怨言,但他做的也是為了大明啊,難道他們就不能為自己考慮下。
不過想到這裡,朱由校也自嘲的笑了起來,他是有點自以為是了,他心中的大明跟他們心裡的大明又不一樣。
他們當然也不理解自己,也不用理解自己,想到這他也突然明白為什麼皇帝都是孤家寡人了。
但即使如此,這時候也不想駁斥他們,這幾個月的皇帝經歷已經讓他明白,對於大臣,自己喜不喜歡並不重要,對自己有沒有用才最重要。
而就目前來說,劉一燝等人還是有用的,至少他們是聽話的,自己做啥他們不反對,或者說是反對不了。
想到這裡他就出言勸說起來。
「你們起來吧,這次確實是朕疏忽了,不過事先朕也是知道此事,為的就是引蛇出洞,不然如此京營的事怕是要一直拖下去了。「
聽到這,韓爌就忍不住出言卻說起來。
「陛下,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更何況您呢,還請陛下以後不要棄大明江山安危於不顧,親身犯險了。」
「好了,好了,朕知道了,以後幹啥定會與內閣知會。你們就放心吧,快快起來。」
見皇帝如此保證,他們三個也有了滿意的結果,起身坐了下來。
「你們到此,可不單單只是為了勸諫朕吧。」
三人相望了一眼,當然不是。
昨日的事情只是大概了解了,說實話他們是很高興的,文官與勛貴本來就不對付,現在聽到皇帝把朱純臣抓入了詔獄,爵位還給除了,定國公爵位直接降至侯爵,其他被牽連的勛貴不在少數,他們自然是喜不自勝。
現在京營改革障礙掃除、勛貴又被打擊,下一步就要進行重新整頓,裁汰老弱,改革營制,訓練官兵了。
想到這裡,三人就想到昨天夜裡跟各自的親近之人商議的結果了。
原來自嘉靖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罷團營和兩官廳,恢復永樂時三大營舊制,京營就以大將一員統帥,稱總督京營戎政,以文臣一員輔佐,稱協理京營戎政。而且是以文官為首,總督為輔的。
直到萬曆年間,皇帝怠政,只任命勛貴一人,總督京營戎政,對於文臣協理京營戎政一職遲遲沒有任命。原本東林跟浙黨知道京營盤根錯節,不好對付,對這個職務也不在意,就一直空了下來。
現在朱由校費盡心思,又是鎮壓,又是抓人,好不容易把京營清理出來了,以後這京營定是重中之重。
這協理京營戎政一職也成了他們眼裡的香餑餑,此時不安排人進去更待何時。
於是東林跟浙黨就紛紛起了心思,想把自己人安排進去分一杯羹,甚至在昨天夜裡各自的人選都想好了。
當然朱由校自然是不知道。於是劉一燝三人見朱由校問他們,就想著怎麼把這個事提一下。
「陛下,昨天三大營作亂,臣認為自然不可不追查,只是臣聽聞錦衣衛、東廠徹夜抓人,現在京城內人心惶惶,唯恐自己是下一個,這般下去也不是辦法。」
劉一燝憂慮的說道,雖然說作亂要查抄,但是現在京城人人自危也是影響不好。
「劉首輔何出此言,昨日陛下親臨教場,這些人卻意圖作亂,謀反跡象如此明顯,株連全族都是可以的,伱說京城內有人怕自己是下一個,臣就懷疑他為何自疑,是不是也參與了作亂。」
不待朱由校言語,沈灌就立刻回懟道。
剛開始勸諫皇帝三人還是一條心,現在討論問題了,立刻就有分歧了,更何況現在還是摘桃的時刻,肯定要博得皇帝歡心了,如果說到皇帝心坎了,讓自己的人協理京營戎政一職,那浙黨勢力又要進一步了。
還別說,沈灌的一番話讓朱由校聽了後十分受用,這可是抓捕謀逆啊,又不是陷害忠良,寧殺錯莫放過。
「沈大人這是說什麼話,我只是怕有人以此陷害,傷及無辜。」
劉一燝聞言就反駁起來。朱由校看著二人爭吵也是一陣惱火,整日不想著改革事情怎麼樣了,怎麼給朝廷弄錢省錢,反而次次這般沒來由的吵架。
「你們今日過來如果只是為了吵架,那就回文淵閣去吵,朕看著也煩。」
看見皇帝生氣,三人也立刻閉了嘴,相互越發看著不順眼了,心中大喊奸黨。朱由校見他們也無奈,於是問道
「葉向高他們八月下的旨意,現在已經是十一月了,按道理來說也快到京師了吧。」
當時光宗即位後,隨即就下旨意方從哲、史繼偕、沈灌、葉向高、何宗彥、劉一燝、韓爌、朱國祚等八人為內閣輔臣。
現在方從哲致仕了,而葉向高、何宗彥、朱國祚、史繼偕四人由於當時還閒賦在家,所以內閣一直就是劉一燝三人了,沒有增補。
三人見皇帝詢問,心裡大概明白皇帝對他們也有些許不滿了,不過這幾人來了後對劉一燝他們是有好處的。
因此來的這四人當中,有兩人即何宗彥、葉向高也是東林出身,那個時候內閣東林就居其半,只有沈灌一人是浙黨,那還不把他弄死。
於是劉一燝立刻說道:
「陛下,前幾日葉向高來信說已到山東,估計很快就到京城了。」
「那就好,等他們來了,也可以多給你們分擔點了。」
恰好這個時候,何寧進了暖閣說魏忠賢在外求見,這讓朱由校來了興趣,不再關心內閣之事,連忙讓人叫他進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