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 章 東線保衛戰

  (本故事純屬虛構)

  薊門的事處理好了之後,張濤又開始關注起了江淮。

  自從拓跋,章子他們收編了朝廷派來的40多萬大軍,朝廷這邊是消停了。

  給了拓跋築城的時間。

  幾十萬人,努力幾個月,三座新城的城牆是好了,裡面的住房還在修建。

  不過目前已經在淮河北岸,構築成了,以三座新城為核心的防線。

  章子來信還說了,裁去了近十萬人,這些人連改造兵都當不了。

  看來那些勛貴拉人,不講究,沒有并州,冀州的核心勛貴講究。

  畢竟張濤這裡俘虜的大多還是青壯,一些超過年齡限制的,也不是太大,或者太小。

  張濤自然也回信章子了,同意了唄,那些裁撤的人,組建工程兵,生產兵,修城,鋪路,種地,總之一句話,不養閒人。

  還有丹陽附近的幾十萬人,都遷入江淮了。

  江淮現在的人口,百姓都過200萬了,還有軍隊70萬,也算的上大州,一半的人口數了。

  至於這270萬軍民,還是可以養的起的,這幾年江淮因為水利的因素,年年豐收,還有收攏的災民,開荒種地,以及幾萬海軍捕魚,上萬淮軍後勤養殖,所以不缺吃的。

  那些家族的人也在控制糧價,糧價太高的話,真沒啥意思,畢竟應急吃的,木薯,養豬,救命,還是有用的。

  而且,木薯製成的木薯粉也往幽州運了一大批,主要是往東北的勞改農場運。

  是那些俘虜還有勞改人員的主糧。

  就當粉條吃了,這麼長時間,也沒有聽說有人吃壞什麼的。

  江淮還成立了好幾個圍繞木薯制粉的綜合性工坊。

  養豬,釀酒,雞鴨,等,這是消化那些木薯的殘渣。

  再說軍隊。

  章子收編後軍隊70萬左右,其中改造兵本來是30多萬,後來直接編入正規部隊10多萬,張濤不知道章子怎麼選的,反正紅點很少也就同意了。

  那就是江淮,正規兵50萬,改造兵20萬。

  從系統屏幕上看,章子安排了江淮北邊,丹陽新城防線,10萬正規軍,10萬改造兵,還有拓跋的後勤,共30萬人。

  而江邊防線,安排了30萬正規軍,10萬改造兵。

  畢竟,江南,還是蠢蠢欲動的。

  柴桑城現在已經聚集了50萬大軍。

  江面上,堆滿了大小船隻。

  這就是常情。

  ……

  7月7日。

  江南動了,千帆盡過。

  不過這一切是張濤從系統屏幕上看見的。

  再看,江淮章子的防禦也準備好了。

  這說明江南不是偷襲,估計沒有必要,幾十萬人的大戰,要想一點動靜也沒有,那不現實。

  集慶城。

  雖然現在整個長江線都是突破口,但是便於登陸的,就只有幾個。

  而集慶城,算是最適合的。

  結果,就是章子坐鎮集慶。

  張濤從系統屏幕上看,章子守集慶還是老辦法。

  把戰場放在第一道城牆上,給敵人奔跑爬牆的餘地。

  再集中遠程火力,打掉敵人的投石車等大型攻城器械。

  接下來,估計還是消耗戰。

  其它的可以,容易,登陸的地點,章子派的都是正規軍,目的,張濤也看出來了,就是讓江南的船隻上不了岸就行,也是被動防禦。

  看來,這就是章子的整體防禦思路。

  集慶城大戰,其它地方,不接觸,只清理上岸的,和驅趕那些船隻。

  問題不大。

  張濤自己推演了一番,章子是把敵人拉到了自己的主場。

  不用水軍決戰,保守,但是有用。

  用改造兵和敵人消耗。

  能做到不顯山不露水,挺好。

  這樣,敵人也不會過度關注自己這邊。

  也能給江淮充裕的發展時間,那些200萬人口一旦安定下來,那麼,前途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