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 章 奇葩腦迴路

  (本故事純屬虛構)

  皇上和大臣就開始商量了起來,給一個臨時職位,江淮將軍。

  這個將軍比那些帶名號的將軍低了好幾級。

  還有這個連雲麾將軍都不如。

  至於淮軍更是隨意,畢竟張濤現在就在江淮,然後就叫淮軍,比朝廷的四征,四平,四鎮將軍那就更不如了。

  至於侯爺軍就更沒法比。

  這就相當於在校尉和雲麾將軍之間臨時設的職位。

  達成一致之後,大臣又開始和皇上親密起來。

  表面上大臣對征東軍全軍覆沒,感到痛心疾首,實際上早就停了征東軍的糧餉,暗地裡把這些東西都分了。

  然後皇上讓再次出軍的時候,大臣就開始哭窮了,沒錢,沒糧,沒人。

  這次已經沒人願意帶兵去了,現在朝廷還就在荊州十萬左右的軍隊呢,徹底沒人管的,那些有名有姓的侯爺軍隊還收斂一些,其他的,兵匪,荊州每天都會派人往朝廷送奏摺,告狀,不過這些皇上是看不到的。

  沒人會拿這些小事煩皇上。

  皇上或許也不會在意。

  現在皇上登基八年,大元帥,建昌侯先後死亡。

  賜死貴妃,老丈人造反。

  大周造了一個遍。

  就這皇上還不歇著,不知道在想什麼。

  真難得。

  大臣們也都放棄了,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樣。

  以前底層反賊叛亂的時候還能咬牙支持。

  現在大周侯爺造反,就躺平了。

  其中大多數人還和吳王通信。

  上次張濤斬殺的朝廷官員,也沒人在意。

  反正都不是自己人,最多算是邊緣,在加上張濤匯報的是那些人去了柴桑,大家也都還能接受,畢竟船沉了,總要有人要私自上岸。

  至於為何最後沒有,也沒人關注。

  大臣們覺得現在是不上不下,吳王大軍不出揚州,朝廷的大軍折在揚州,剩餘的軍隊說不說吧。

  這樣其實也還好,可是張濤卡在了江淮地區,算是在揚州吳王頭上懸了一把刀。

  吳王原來還傳信朝廷的官員,讓他們把張濤的部隊調回去。

  大家也挺想的,可是怎麼調,大周可還是沒有滅亡呢,還有武威軍看著。

  再加上這次張濤給皇上的送禮,這不就成將軍了。

  雖然是個假將軍。

  這也不錯了。

  張濤這也算是大周第一個不是勛貴的人升任將軍。

  300年大周,將軍一直是在那些勛貴家來回換。

  現在張濤就是特別的顯眼。

  對於大周來說是這樣的。

  吳王則是自始至終沒有給張濤寫過信。

  或許是看不上吧。

  傲慢也許是這個時代大周上層的通病。

  先看背景,在看關係,最後看能力。

  選人的標準一直是這樣。

  不是自己人,不落井下石就行。

  現在張濤也算是看明白了土城時候的糊塗仗。

  現在的武威大將軍,當時做的多絕。

  不是自己人就送,到自己離開土城後,當時整個武威軍已經算上被他全部控制住了。

  應該是武威大將軍來到武威軍的時間不長,所以才採用這樣激烈的方式,因為但凡時間長的,像那些原來的侯爺什麼的,都不用這樣。

  大周原來的軍隊勛貴,是斗而不破,現在嘛,不好說。

  再有武信侯現在不知生死,可是他幹的事,絕對影響很大。

  以後再有別的人統帥軍隊什麼的,那些校尉絕對不會再像以前一樣,隨叫隨到了。

  這是把大周的軍隊的潛規則打破了,底線只有第一次和無數次。

  這就只能在以後的作戰中體現。

  就是不知道大周還能不能雄起一把。

  現在朝廷帶兵的就剩建威侯了,諷刺。

  如果建威侯再出京,就算皇上再傻也知道自己危了。

  這肯定是不行的。

  整個大周在隆慶八年底,在有揚州叛賊明顯造反,在征東大軍覆沒的時候,還是很安定的,一點也沒有王朝末世的感覺。

  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