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

  第503章 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

  西山是以石景山為中心的京西山區。

  地形西北高東南低。

  北部為連綿起伏的山地,屬太行山北端余脈向平原的延伸部分,有克勤峪(曾稱薦福山)、天泰山、翠微山、青龍山、虎頭山等山峰四十餘座。

  中部和南部為永定河沖積形成的微傾斜平原,有海拔兩百米以下的石景山、金頂山、老山、八寶山等殘丘橫亘其間。

  它西邊背靠桑乾河,到盧溝橋以下分流為盧溝河和清河。桑乾河是北京城重要的水源,幾條水渠直通北京城,環繞諸門,以為護城河。

  西山石景山以南,地勢平坦,修築了連綿數十里的軍營和房屋,其中有一處廣闊的校場,長四里,寬兩里,能容數萬人。

  校場中間有一高台,朱翊鈞站在台上,頭戴白邊圓檐帽,身穿翻領長身大衣,金絲繡花,腰扎白色皮帶,長褲扎在高幫羊皮靴里。

  軍裝原本是紅邊,因為是國喪期間,全部改為白邊,做了修改。

  身邊站著胡宗憲、戚繼光和十幾位將領,穿著差不多的新式戎裝,只是相比之下,朱翊鈞的軍裝更加華麗。

  肩章和臂章也不一樣。

  朱翊鈞的肩章上沒有標識軍階的花紋底金星,只是一條翱翔的金龍。臂章也沒有區別軍種的刀槍、戰馬、船舵船錨等標識,只是一條團龍。

  胡宗憲臂章是一隻飛翔的朱雀,肩章是仙鶴,意寓軍中文職。

  戚繼光臂章是一隻麒麟,意寓軍中高級武職,超越軍種。肩章團花紋三顆五角金星,一顆大,兩顆小。意寓軍階為鎮國上將軍。

  成熟的觀眾一看就知道,這新式戎裝融合了二戰德軍和蘇軍的制式。

  樂聲響起,樂隊先行。

  長銅號、小軍鼓是從葡萄牙人那裡傳過來的,再加上長笛和特製的銅軍號,六十人,全是清河士官學校的少年。

  身穿藏青色的新式戎裝大衣,戴著白邊圓檐帽,排成六排,跟在一位舉著大明豎軍旗的軍官後面,哐哐咚咚,奏著慷慨激昂、富有節奏的樂曲,邁著整齊的步伐,仰著頭,氣宇軒昂地走了過來。

  走過高台後向右一轉,在高台的右邊停下來,繼續演奏軍樂。

  接著走過來的是洪武軍事學院的學院方隊。

  全是校尉以上中級軍官,一百人,穿著灰色的陸軍軍裝大衣,戴著圓檐帽和白手套,配著指揮刀,排成十行十列的方陣,前面有兩位軍官帶隊,踩著軍樂隊演奏軍樂的節奏走了過來。

  上半身幾乎不動,雙手垂放兩邊,只是兩條腿邁著整齊的步伐。

  走到高台前,齊刷刷向右看齊,昂著頭向高台的朱翊鈞等人行是注目禮。

  接著是西山軍官學院,清河士官學校的軍官和士官學員方陣。

  第四個列隊走出來的是羽林軍方陣,身穿灰色新式戎裝,扛著上了刺刀的滑膛槍,邁著整齊的步伐,向右昂著頭,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了過來。

  走到高台前,隨著前方兩位帶隊軍官的一聲高呼,滑膛槍取下,斜挺向前,一百把刺刀寒光閃閃。

  第五個方陣是控鶴軍方陣,他們的軍裝差不多,只是臂章有所區別。

  羽林軍是兩把火槍交叉上方有一根羽毛,控鶴軍是交叉火槍上一隻飛鶴。

  第六個方陣是陸戰營,他們是藍色軍裝,帽子白邊短檐。

  他們的臂章是上方船錨,下方火槍。

  陸戰營是坐船上岸作戰,必定船停落錨,再扛著槍進攻。

  第七個方陣是海軍水師,他們也是藍色軍裝,帽子白邊無檐,右邊有飄帶。

  臂章是船舵,對於海軍水師來說,圓圓的船舵最重要。

  他們也都扛著上了刺刀的滑膛槍,邁著整齊的步伐,主打的氣勢跟其它方陣一樣,都是氣吞山河。下水是龍,上岸是虎。

  第八個方陣是炮兵方陣,十輛炮車拉著十門九斤野炮,上面坐著六位炮兵,緩緩駛過。

  第九個方陣是火箭炮兵方陣,六輛馬車拉著最新式的火箭炮,緩緩駛過。

  這些火箭炮加上了尾翼,射程還是三里左右,誤差範圍從百米縮小到三十米。

  一架火箭炮按照口徑,分六聯發和八聯發。

  這是陸軍用的,還有海軍用的,由於甲板狹窄,一般是四聯發,一發打不准,我就來四發。

  第十個方陣是警衛軍。

  他們身穿綠色新式戎裝,扛著滑膛槍邁步走來。

  胡宗憲、戚繼光等人學著朱翊鈞的模樣,右手舉至耳邊,小臂和上臂成四十五度三角形。

  檢閱完後,朱翊鈞在戚繼光和盧相的陪同下,走下高台,坐上一輛雙馬馬車。

  朱翊鈞坐在中間,戚繼光和盧相坐在後面一排,向校場駛去。

  十個方陣在列隊邁過高台後,依次列隊站在校場空地上,正對著高台,中間隔著兩百米。

  馬車緩緩駛過,朱翊鈞站起來,身子筆直,戚繼光和盧相身穿不同的海陸軍將軍軍裝,站在後面一排。

  馬車剛駛過來,帶隊軍官一聲令下,軍官和學員方陣,拔出指揮刀,側身對著前方,豎舉在面目前。

  白光閃閃,像是海上的浪花。

  朱翊鈞右手敬禮,軍官方陣爆發出整齊又響亮的高呼聲:「萬歲!萬歲!萬歲!」

  等到馬車要離開方陣時,軍官們又爆發出高呼聲:「大明萬勝!萬勝!萬勝!」

  軍官和士官學員方陣也是舉指揮刀,兩次高呼。

  到了羽林軍方陣。

  士兵們原本把滑膛槍豎立在腿邊,隨著帶隊軍官一聲高呼,提槍舉槍,筆直地豎在每個人的胸前。長長閃光的刺刀如同一片山林。

  「萬歲!萬歲!萬歲!」

  「大明萬勝!萬勝!萬勝!」

  每個方陣都是兩次高呼!聲音震耳欲聾,直衝雲霄。

  在高台兩邊有觀禮台。

  左邊坐著鄭王、周王等宗藩,成國公朱希忠、英國公張溶、國丈陽武侯薛翰等勛貴。

  看到這別出心裁的新式閱兵式,宗藩們保持沉默。

  朱希忠、張溶、顧寰、湯世隆等勛貴熱烈地議論著。

  「有殺氣!這才叫有殺氣!」

  「沒錯,這才叫殺氣騰騰!尤其是取槍挺槍,那麼多刺刀刷地亮出來,帥氣!」

  「殺氣不是亮刀槍就算了,精氣神都得跟上。據說今天校閱的羽林、控鶴軍,都是從東北和灤河戰場上輪值入京的。

  海軍和陸戰營的兵,還是占領升龍城那一支。一看就是從屍山血海里走出來,那眼神,那高昂的頭,沒錯了,只有見過血,手裡有人命的才有這氣魄!」

  「舒坦!痛快!那什麼軍樂隊演奏的軍樂曲,這才叫一個奮發向上,慷慨激昂。以前的曲子,氣勢有了,可這節奏還是慢了點。跟這新軍樂曲一比,還是差點勁。」

  「聽說這新軍樂隊,小軍鼓、長號都是葡萄牙人教的,聽說西夷軍隊裡都用這個。再加上我們的軍鼓、竹笛和改進的銅笛,即輕快又激烈。」

  「聽說裡面的銅軍號是殿下指導工匠們做的,現在軍中新制,起床、出操、收操、歇息,作戰時進攻收兵,都是用這個號。

  聽著確實好聽,脆生!」

  左邊議論紛紛。

  右邊觀禮台激動不已。

  右邊觀禮台坐著的是李明淳、沈萬象等人帶領的國子監、一念公學等學子代表。

  他們看著這新穎又讓激奮不已的閱兵式,感覺比誦讀十遍《少年中國說》還要讓人心情澎湃。

  李明淳看著遠處站在馬車上,在一排排官兵面前駛過,在排山倒海的高呼聲中屹立不動的那個身影,激動地對沈萬象說道。

  「千鶴,《左傳》有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今日一見,方知道兩者其實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在樹立信心。

  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有了信心,就能與天地人好好地斗一斗,為大明萬民謀利,永固大明社稷。」

  閱兵式結束,朱翊鈞以皇上身份,顧寰和戚繼光以京營正副總督的身份,宴請諸位觀禮嘉賓,以及接受檢閱的官兵們。

  朱翊鈞在顧寰和戚繼光的陪同下,先去營房餐廳里,一個方隊一個方隊的敬酒,向上千受閱官兵表示慰問,同時向他們頒發了萬曆元年西山閱兵紀念章。

  這是大明,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新式閱兵,極具紀念意義。

  朱翊鈞接著又去宗藩、勛貴那邊向諸位表示慰問,感謝他們在百忙中抽空前來參加這次閱兵式。

  最後去到國子監、一念公學代表那一席。

  朱翊鈞經常去國子監和一念公學講課,與這些學子都非常熟絡。

  接受了他們的拱手長揖行禮後,朱翊鈞舉著酒杯,敬了他們一杯。

  「諸位都感受到了,大明日新月異,各種新鮮事物層出不窮。應該也明悟到,我們正在經歷千年歷史之大變局。

  我們現在不僅要舉目看大明,還要看更遠的地方。我們會發現,天下變成了世界,是那樣的廣袤巨大。

  西夷人揚帆萬里,遍及世界。我們大明豈能甘於落後?我們要奮發直追,而你們將是創造歷史的一群人。

  你們不在拘泥於故紙堆里,而是放眼世界。你們將為大明開創一座座山峰,讓子孫後代敬仰不已。

  你們如同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終將把中華文明的光,照耀全世界。」

  數百國子監和一念公學學子們,興奮地高舉雙手,學著那些受閱官兵,高聲歡呼著:「萬歲!萬歲!萬歲!」

  勉勵一番後,朱翊鈞找李明淳和沈萬象單獨談話。

  三人一前兩後,慢慢走在林蔭路上。

  前後左右散布著上百位奉宸司的軍校。

  朱翊鈞好奇地問道:「你們怎麼來了西山?」

  李明淳答道:「回皇上的話。最近京里有些動盪,那些酸儒,帶著鼎德、文昌等書院的迂生學子們,借著天降異象的由頭,時時上一念公學和國子監挑釁。

  說我們學習的新學是異端邪說,詆聖毀儒,禍國殃民,遺毒萬世,所以上蒼降下異象,警示世人。

  我們那聽他們這一套,爭著爭著就文斗不行直接改武鬥。

  可是武鬥吧那些酸儒迂生們又打不過我們。只是他們這次覺得老天爺給他們撐腰,氣焰囂張,屢敗屢戰,跟牛皮糖一樣。

  卓吾先生擔心我們惹出更大的禍事,乾脆把我們全部移到西山來,借了西山營房和西山軍官學院的課堂,讓我們到這裡來講課學習。」

  「原來如此。子陽,千鶴,你們教學也教了兩年,該換個地方歷練。有沒有想過去哪裡?」

  李明淳和沈萬象對視一眼,拱手答道:「臣等不挑地方,陛下叫去哪裡就去那裡。」

  朱翊鈞想了想,「千鶴精通經濟,擅於理財,就先去太僕寺。太僕正卿王汝觀,是朝中理財大家,你好好跟他學一學。」

  沈萬象恭聲應道:「臣遵旨!」

  朱翊鈞一指李明淳:「至於你李子陽,朕給你找了個好去處,去宣贊局!」

  李明淳眼睛一亮:「宣贊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