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李贄遇到明主

  第120章 李贄遇到明主

  李贄看著朱翊鈞,心裡有些緊張。

  他知道自己的思想在如今是離經叛道,不為名士和儒生所容。可他堅持自己的理念,希望有機會能夠實踐。

  李贄心裡最根本的理念,主張革故鼎新,希望至道無為、至治無聲、至教無言,至人之治乃因乎人者也。

  在他心裡,天之立君,本以為民。

  李贄從骨子裡最痛恨維護儒家禮教的假道學,那些滿口仁義道德、暗地裡卻狗苟蠅營的衛道士、偽君子。

  鄙視理學家高談性命,清論玄微,把天下百姓痛癢置之不聞,反以說及理財為濁的行為。在他看來,不言理財者,決不能平治天下。

  他認為只有理好財,顧民生,才可能富國強兵。

  針對正統理學家的「存天理滅人慾」的命題,他有著自己的主張,那就是「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

  只是這些理念,大多數還藏在李贄的心裡。

  他會試不中,便知道自己在科試路上走不遠,就出來做官,試圖在實踐中完善自己的理念,同時找到明主,一展抱負。

  輾轉十幾年,突然被太孫殿下選中,進入理藩院。

  李贄的心,驟然火熱。

  這些日子,他一直等待著一個機會。

  剛才的答話,也是他對朱翊鈞的試探。

  「卓吾先生,所言極是!正合本殿之意!」朱翊鈞欣然說道。

  李贄心中震驚,難以明言心中的激動和喜悅。

  太孫殿下,難道就是自己的明主?

  朱翊鈞還在繼續:「我大明海商縱橫天下,又富甲四海,商貿往來,東海之濱,能是我大明對手的,還沒有!

  即如此,為何不利用我大明的優勢,以利誘之,扶植一批曰本商人,再通過他們去控制曰本藩鎮。剪強扶弱。

  看好的草長得太弱,扶一把,澆水加肥料,讓它茁壯成長!

  可是有一兩根草,長得太強壯,出頭了,就好好剪一剪,讓它爛在地里,成為下一波草的廢料。」

  眾人駭然,太孫殿下的話,太讓人毛骨悚然了,有違聖人仁政德治的道理啊。

  蕭大亨忍不住提出疑問:「殿下,這不符聖人道理吧?」

  「聖人道理,我只會用在大明良善子民身上。在本殿眼裡,死了的倭寇才是最好的倭寇;四分五裂,混戰不休的曰本,才是最好的曰本。」

  朱翊鈞赤裸裸的話讓眾人心裡更加震驚不已。

  天啊,皇上到底教出個什麼樣的好聖孫!

  李贄心裡卻激盪不已,他覺得自己夠離經叛道,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太孫殿下走得比自己更遠。

  明主,自己終於遇到明主了!

  「文長先生,」朱翊鈞揮揮手,不想在這方面糾纏太久,「曰本會談的事,基調定下來。近衛前久和細川藤孝,哄著他們,找些文人,開開文會,讓他們繼續仰慕天朝上國的文化。

  那些藩主代表,識趣的就邀請一起參加文會。不識趣的,直接押去天津衛,等使節團回國,再一併遞解回去。

  什麼玩意!在本殿面前,不允許這麼窮橫的東倭猴子!

  重點跟那些商人代表們談。

  賺錢無國界!就找那些重利輕義的曰本商人談,再暗示他們,可以幫他們把家眷轉到大明來,買房買地,當個富足翁,或者讀書考科試,都可以。

  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以後為我大明效力,也會更加賣力些!」

  朱翊鈞雙手籠在袖子裡,來回地走動,說的話,卻像是嘉靖帝的銅罄,在眾人耳邊心裡敲響。

  「理藩院可以拿曰本做一個試點,通過經濟、文化手段,扶植一批仰慕大明的本地人,以為內應,製造和激化他們內部的矛盾。不亂起來,大明海商怎麼發他們的國難財?

  曰本、安南、緬甸,哪個不是狼子野心,常懷不臣逾越之意?就連號稱我大明第一忠犬的朝鮮,也暗地裡跟建州女真勾搭,所意何為?真以為我們不知道?

  所以這些混帳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稍微吃飽飯了,就敢對我大明齜牙咧嘴!現在大明水師掌握制海權,海商遍行各處,我們不用刀槍,用錢和筆。

  我大明是禮儀之邦,絕不窮兵黷武,擅行干戈。我們用經濟和文化手段,好好教教這些狼子野心的東西,什麼叫煌煌天威!」

  眾人都聽明白了,太孫殿下不用硬刀子,改用軟刀子殺人。

  軟刀子殺人於無形。

  曰本、安南、緬甸三國對大明最不恭,想必會成為理藩院執行太孫新理藩方略的重點三國。

  內戰不已,互相攻伐,血流成河,永無寧日。

  想到這裡,眾人不由打了一個寒顫。

  太孫的心思手段狠辣歹毒,看來頗得皇上真傳,而且他非常樂意把這些心思手段,用在海外藩國身上。

  在座的人,心裡忍不住猜測起來,太孫這樣的心思手段,要是用在臣子身上

  眾人打了好幾個寒顫,不敢再多想。

  朱翊鈞站到中間,對徐渭說道:「東邊的事,就這麼定,慢慢談。這是一鍋粥,我們要用文火慢慢燉。

  現在談談北邊,土默特的事。

  文長先生,伯思哈兒身邊那個和尚,查清楚來路了嗎?」

  「回太孫殿下的話,東廠和錦衣衛聯手查了幾天,初步查出,可能是前兵部尚書丁汝夔的子侄。」

  「丁汝夔?庚戌之變被嚴嵩甩罪問斬的兵部尚書丁汝夔?」

  「是的殿下。仁王寺老僧人回憶,當初有兵部丁尚書府上的子侄,不到二十歲,借住寺中偏院,求幽靜以治學,備考會試。年紀相貌,與伯思哈兒身邊那個和尚相仿。

  丁汝夔下獄問斬,該子侄不知所蹤。東廠和錦衣衛查過禮部和順天府架閣庫,查到丁汝夔確實有個兒子,叫丁文祥,字思賢。為妾室所生,天資聰慧,十八歲就中山東鄉試,成為舉人。」

  徐渭講述著詳情。

  「丁汝夔將其接到京中,備考會試,但又不被正室所容,便在仁王寺尋得這麼一處偏院,還撥了老僕小廝數人伺候。

  後丁汝夔被問罪,有人說丁府老僕,帶著丁文祥出京,投奔舊故去了。東廠和錦衣衛派人去丁汝夔原籍,以及親近的舊故處調查,暫無回報。」

  朱翊鈞揮揮手,「這就足夠了!

  北邊慢不得!文長先生,我們必須與土默特部緩和關係。打了辛愛,就要給他老子俺答汗一個甜棗吃。」

  東攻西和的戰略,是重大機密,在場的人里朱翊鈞只跟徐渭說過,所以只是含蓄地點了一句。

  徐渭心領神會地點點頭。

  「從邊情偵查科得來的消息綜合來看,俺答汗最迫切的要求,就是開榷場,設互市,以牛羊馬匹,換我大明的絲綢、糧食、鹽茶等物。

  可以答應他。」

  此言一出,趙貞吉等人震驚。

  晉商等人,一直在苦求開邊,設榷場互市,甚至不惜以身試法,搞得上百戶巨商世家,家破人亡。現在太孫殿下,卻說答應俺答汗所請,開邊互市。

  這.這真是讓人想不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