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紅鬍子腓特烈大帝

  第491章 紅鬍子腓特烈大帝

  在東瀛島上風雲詭譎,合縱連橫時,建業十一年,金秋,大宋東京也迎來了一隊重要的外交使節。

  巍巍壯麗的皇宮中,趙桓寬袍玉帶親自接見了這隊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使節。

  神聖羅馬帝國在當下算是西方基督教的最重要一支勢力,這是中世紀繞不過去的一個國家。

  但有趣的是,這麼強大的國家卻沒有穩定的皇室,皇帝要靠選帝侯選舉來產生。

  人心不齊,自然就免不了有人想要與外國聯盟,獲得助力,從而增強實力,以贏得選舉。

  就像當今皇帝那一支選帝侯選擇了與拜占庭帝國結盟。

  而其他選帝侯自然也是紛紛尋找域外強國作為盟友。

  有人選擇法蘭克,有人選擇丹麥,有人選擇義大利,那自然就有人選擇更遙遠的東方。

  而即便是驕傲的教宗,也不得不承認當今的東方,赤潮就是最強大的國家。

  雖然這些赤潮軍隊都是不信仰上帝的異教徒,但政治家從來只看利益,只要對自己有利,哪怕對付是魔鬼,他們也敢與之共舞。

  赤潮距離神聖羅馬帝國的邊疆很遠,軍事上無法給他們提供什麼幫助,但這個盟友依舊具有無與倫比的戰略意義。

  因為在擁有強大軍力的同時,遙遠的赤潮國度在經濟上同樣無與倫比的繁華。

  如果能獲得他們的支持,那選帝侯的這一支將會立即成為全神聖羅馬帝國最富庶的家族。

  以這富庶的財力,任何一支選帝侯都能拉起足夠多的軍隊,從而以壓倒性的優勢贏得選舉。

  畢竟選舉除了要有強大的武力,壓迫對手之外,更需要充足的金錢,去拉攏其他選帝侯,只要利益夠多,就能收買最多的選票。

  對這支抵達東京的選帝侯使節團,趙桓也是非常重視,這是給異邦留下王化印象最好的時機。

  如果能讓神聖羅馬帝國臣服,摒棄基督教,改行中原體制,那這將是推行王化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里程碑。

  或許常人看來這個比較難。

  但趙桓稍微研究過羅馬帝國的歷史。

  羅馬帝國這個稱呼極其關鍵,因為在帝國形成之前,羅馬是共和國,也是推行的選舉制度。

  但是後來發生政變,羅馬完全照搬了東方的君王體制,形成了羅馬帝國。

  既然羅馬能抄襲東方制度一次,那自然就有機會抄襲第二次。

  神聖羅馬帝國也未嘗不能設置內閣、樞密院、三省六部制。

  尤其內閣制度,趙桓覺得在羅馬境內推行起來並不難。

  只要讓一支選帝侯長期占據帝位,然後施行政治改革就能夠達成。

  要知道,文明是具有擴散性的。

  曾經有西學東漸,自然也可以有王化西傳。

  這倒不是趙桓異想天開,在中原周圍的國家,不論東瀛、西夏,南越還是北遼、朝鮮,所有國家都學習了中原的政體。

  比如東瀛、朝鮮學的是三省六部制。

  西夏、西遼、越南等完全照搬中原體制,樞密院,尚書省都是他們此前就建立好的國家機構。最近又學了中原的政事堂和三司使。

  只要給神聖羅馬帝國留下東方文明強盛的印象,讓他們跟歷史上一樣,再次主動學習東方並非不可能。

  所以趙桓親自帶著他們走在大內宮中。

  神聖羅馬帝國來的這支選帝侯,翻譯官給翻譯的名字叫士瓦本。

  趙桓猜測了一下,大概是施瓦本公爵那一支。

  但翻譯已經跟後世有了極大的出入,趙桓也不能確定究竟是不是。

  尤其使節的領袖,這個家族的繼承人,翻譯給出的名字是斐他烈。

  趙桓十分懷疑這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就是神聖羅馬帝國那位最傑出的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

  如果說紅鬍子腓特烈一世這個名字不出名的話,他還有另一個外號,巴巴羅薩。

  二戰德軍進攻蘇聯,所採用的「巴巴羅薩計劃」,就是用這位皇帝的名號命名的。

  在他執政期間,神聖羅馬帝國的國力達到頂峰,成為歐洲最強的國家。

  這位皇帝一生都致力於征服富庶的義大利,前後發動里六次軍事進攻。

  而且他十分酷烈,在第一次遠征義大利之後,要求教皇親自給他加冕。新上任的教皇哈德良四世十分固執呆板,在給腓特烈一世加冕時不斷挑剔腓特烈一世的行為舉止,最後還要求腓特烈一世按照慣例為教皇牽馬、扶鐙。

  結果腓特烈一世憤怒了,加冕慶典一下子變成了屠宰場,近千名教士倒在了軍隊的屠刀之下,但腓特烈一世還是獲得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稱號。

  不得不說,在歐洲那種環境下,敢於屠殺教皇的教士,並對抗整個教會,他還是非常有梟雄之姿的。

  而且他不僅僅活動在義大利一帶,更是與與英國獅心王理查一世、法國腓力二世·卡佩一起領導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以至於他死亡時,被聖雄薩拉丁看作是真神顯靈,因為他是十字軍東征最為有力的領導者,也是薩拉丁最為懼怕的一位敵人。

  獅心王、紅鬍子、聖雄,一場十字軍戰爭,在西方誕生了一位又一位的英雄式人物。

  講道理,大宋如果只靠軍事征服,要應對這一批又一批的挑戰者,真的有些乏力。

  畢竟大宋最邊疆距離中原足足有兩萬里之遙。

  如果對手一波接一波的進犯,僅是兵力調動和後勤補給,對大宋就是極大的財政壓力。

  大宋善戰,但並不意味著要苦戰,把自己拖進這種疲於應對的局面。

  所以在神聖羅馬帝國推廣王化,拉攏一個盟友,對大宋也同樣重要。

  一個奉行中原體制,不信仰基督,或者推行了宗教改革的基督國家,那將顯著改善大宋的外部形勢。

  趙桓記得在西方世界,率先推行宗教改革的國家就在施瓦本所在的德國地區。

  所以這位年輕的小斐他烈可是趙桓打算培養的希望之星。趙桓打算把他一手推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位置上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