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諸夏租界

  要對抗十字軍,對清教世界而言,是一項非常嚴峻且棘手的問題。

  如果只靠他們自身,這場戰事註定曠日持久,將席捲所有清教國家,動員大量軍隊,給底層百姓造成沉重負擔。

  但如果由宋軍將領抽調各國精銳,組成精幹的聯軍,一擊致勝。

  那可以將這場戰事的規模迅速控制下來。

  所以都護府衙門必須設立在一處能夠關聯到宗教信仰,聯想到與十字軍聖戰的地方。

  牛皋向林鸞問道:「你覺得這巴格達城最適合都護府開府建衙的地方在哪裡?」

  林鸞果斷說道:「在城北的宮殿大清(和諧)真寺,這裡是巴格達城最大的清(和諧)真寺,聖城失守後,清教徒會大量前往這裡朝拜。」

  「在這座寺廟北面的廣場上,每日都聚集有大量清教徒,朝拜、禱告。」

  「同時穆阿拉運河在此入地,靠地下管道運輸。可以說這是巴格達城的命脈,掌握此地,相當於扼住百萬清教徒的咽喉。」

  「畢竟在這沙漠之地,水比一切都重要。」

  牛皋微微點頭,雖說現在的巴格達城還算順服,但難保有一天他們不會腦袋抽風。而只要都護府隨時有能力掐斷這座城市的水源,那這座城市的清教徒想暴亂前就要顧慮重重。

  「那都護府就選址在這裡了。巴格達城的水源就這一處嗎?」

  「那倒並不止這一處,還有宮殿西邊的底格里斯河,那裡有巴格達城最大的商業區卡赫商業區。」

  「這裡在一個兩河交匯處的三角島上,建造了兩排磨坊,共計100個,利用水輪帶動磨盤,每天養活3萬人。」

  「如果說大清真寺方向的穆阿拉運河決定了巴格達城的地下飲用供水,那卡赫地區這裡就決定了巴格達城的糧食來源。」

  牛皋眉頭微蹙,得想個藉口把一支軍隊駐紮在這裡。

  巴格達城人口足足有一百萬。

  穩固得統治這裡,對都護府得意義太大了。

  有這一百萬人作支撐,都護府可以擁有充足得後勤和底蘊,去征服四方。

  百萬人是什麼概念啊?

  三國中的蜀國,人口也就百萬人。那可是在諸葛武侯的帶領下,能夠進攻中原的勢力。

  劉邦封為漢王,他在漢中的人口還沒有百萬,最終打下了整個天下。

  甚至匈奴、蒙古等遊牧民族,總人口也就百餘萬。

  林鸞笑著問道:「使相在想怎麼掌控卡赫地區?」

  牛皋點頭,說道:「這裡既是河流水源,又擁有食物產出,更是巴格達的商業城區,可謂關乎到巴格達的衣食住行。掌控這裡,對都護府大有裨益。」

  林鸞笑著說道:「那使相大可以光明正大的派兵進駐,保衛皇室財產。」

  「什麼?」牛皋大吃一驚:「皇室財產?」

  「怎麼會是皇室財產?」

  林鸞頗為自得,說道:「皇室財團已經把卡赫地區的大部分商業區給買下來了。」

  「不論是裡面的服裝市場、石榴市場、炸肉廚師街區、三角洲島還是咸橋,都已經是皇室財團的財產。」

  「哦對了,咸橋是連結這個三角洲地區和巴格達城最關鍵的交通要道。巴格達城的馱水人,商人、大臣、軍官經過都要交過橋費。」

  「這急需都護府派人前去守衛監督,畢竟卡赫地區有很多大臣和軍官的封地。我們商人徵收過橋費,這些大臣、軍官常蠻橫不理。」

  「想來,若是都護府徵稅,他們是不敢硬闖的。過橋費所得,我們財團願與都護府五五分帳。」

  牛皋是一個純粹的軍人,而且他不像岳飛層級他們高,經常參加國家廷議,了解大宋朝的獨一無二風格。

  他印象中,征服、奪取一個地區,都是依靠武力。

  從來沒想過,可以直接買下當地。

  所以他震驚不已的問道:「皇室財團帶了多少錢過來,才能買下這麼廣闊的地區?」

  林鸞笑著解釋道:「使相誤會了,這規模龐大的商業區不是財團一次性買下的,而是一批一批的陸續買了下令。」

  「主要是絲綢之路的商隊從中原過來,帶了大量工業製成品,然後獲取了巨額貿易順差,獲得了大量大食的金幣、銀幣,帶回去也不方便,便直接在這裡買下了一片區域。」

  牛皋倒吸了口冷氣,問道:「這豈不是整個卡赫地區都是中原的地界?」

  林鸞總結道:「大概算是諸夏租界?」

  一時間牛皋有太多的想法與問題湧上心頭,不知道該從何開口。

  怎麼就能直接買下一片土地,買下一片租界?

  這是什麼操作啊?

  「中原商品在巴格達城很受歡迎?」

  林鸞點頭,說道:「在皇室財團到這裡之前,一些貴族房間裡就有形式獨特的中原花瓶。地面用金線地毯鋪滿,還放上蘆葦坐墊。門上掛上布簾遮擋,貯藏室里放上各種必需的希臘陶罐。」

  「這是巴格達城獨特的風情,兼具東西的特產。其中瓷器、絲綢是中原珍貴產物,地毯、毛氈顯然是大食人的特產,而陶器、陶罐則出自西大食海的國家。」

  「但隨著中原工業化,對這裡的商業結構、工業結構產生了劇烈衝擊,大量物美、價廉且質量可靠的中原工業製成品傾銷而至。」

  「西大食海的陶罐根本沒有競爭力,本地的地毯比之中原簡直是粗製濫造。所以中原的工業製成品充斥著巴格達貴族家的每個交流。」

  「幾乎大食貴族的衣食住用行方方面面,都是由中原所製造。」

  「工業品的傾銷,不僅給中原帶去了巨額的貿易順差,同時使得本地的工坊、商鋪失去了競爭力,價格開始下跌,而中原商人則趁機用獲得的貿易順差,直接買下這裡的商業區。」

  牛皋感覺自己的三觀大受觸動,之前只在《春秋》中見過齊國的商業戰爭。

  沒想到中原如今已經把經濟、工商運用到了如此手段,完全不費一兵一卒就買空了他國的財富,甚至買下了一大片首都核心商業區,成為諸夏自己的租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