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河中的出兵之論

  中亞的形勢,決定了這場戰事規模註定不會小了。【,無錯章節閱讀】

  甚至有可能是兩個帝國的直接碰撞,自大唐之後,繼任的東方帝國再一次出動大軍進入了中亞,跟這裡的土著帝國發生激烈戰爭,奪取中亞霸權。

  這種帝國之戰,大宋的經驗可是真不少。打西夏,打遼國,打金國,都是動輒出動數十萬軍隊。

  最近的一次就在建業年間,趙桓御駕親征,大宋出動軍隊五十多萬,氣吞萬里如虎,一舉北伐滅金,統一了萬里山河。

  這就需要牽扯到樞密院了,到底要出兵多少人?

  是像大唐一樣,選絕世名將出兵一萬,關山度若飛。

  還是依舊保持大宋傳統,興兵十餘萬,一路平推?

  在確定出兵後,趙桓吩咐道:「讓樞相跟虞允文過來,同計相定一下出兵事宜。」

  很快張叔夜就帶著虞允文走了過來,向趙桓拱手行禮:「拜見官家,聖躬萬福。」

  「免禮,賜坐。召卿等過來,是商議關於復河中地區的軍事部署。」

  「究竟出兵多少,樞密院是何章程?」

  虞允文說道:「西方兵弱,前唐名將蘇定方只率步卒一萬,精騎三千就橫掃各國,全定蔥嶺以西,出兵多少並不是勝負關鍵。關鍵在於官家打算如何統治當地。」

  「哦?卿如此自信?那跟朕說說有何不同。」趙桓眉頭一揚。虞允文果然不愧是被偉人稱讚為千古唯一人的頂級人才。

  這雄姿英發,睥睨四方的豪氣,真可謂氣沖斗牛。那可是萬里外的疆土,十幾國聯軍,是統治一個地區千年的帝國。

  在他眼中竟然不值一提,勝利是唾手可得的,唯一值得關注的是如何長治久安而已。

  虞允文立即侃侃而談,說道:「蔥領,古又稱之為不周山。據傳聞共工觸不周山,使柱折,地維缺,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天不滿西北,故日月星辰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因而當地地勢高,而我朝水流皆自西北向東南流淌。」

  「如此地勢顯而易見,當地多山,多高原,往來之間不便。所以臣說出兵多少都沒有問題。」

  「哪怕出兵一萬,也能分而擊之,以快打慢,當地守軍只會疲於奔波,倉促迎擊。」

  「前唐名將蘇定方便是以這種方式大敗敵軍。臣讀《舊唐書》曾數見蘇定方用兵常乘其不備,冒雪進兵,晝夜兼程,長驅直入,縱兵進擊,窮追猛打等等。」

  「這憑藉的便是中原先進軍事理念,以快打慢,攻敵不備,所以唐軍萬餘人就能開疆拓土數萬里。安西都護府兩萬四千人,就能統治萬里山河。」

  趙桓點了點頭,中原先進的軍事理念,這是跨越時代的。

  只要中原內部沒有士大夫吸血,國家財政順暢,能夠提供軍隊遠征的物資。那遠征軍在萬里之外不受君王、朝廷的瞎指揮,自然能發揮出極強軍事素養。區區萬人雖然少,但這是全副武裝的精銳職業軍人,自然可以吊打十幾萬蠻夷部落。

  所以遠征軍的戰績通常都比較好看。

  唐朝也是在這一次軍事行動中,在西域大規模的設置行政區劃。鹹海被直接納入了掌控當中,裏海也在唐軍的勢力範圍內。

  如果是鹹海還是宋軍能直接看見的軍事目標,那裡海就真的有點遠了。

  說個最直觀的印象,裏海位處於歐洲和亞洲的分界線上。

  宋軍如果跟唐軍一樣,一路打到裏海附近,那意味著中原王師再一次打穿了整個亞洲……

  從最東側的東海之濱,一直到亞洲最西側的裏海之畔,大概三萬六千里的土地,都在大宋的掌控下。

  而南北向,帝國向北也一直延伸到了北冰洋,帝國的探險隊正在冰天雪地里向北極圈裡的白令海峽探索。

  最可怕的是,按虞允文的態度,打到裏海,對宋軍而言沒有任何難度,也就是帝國願不願意承受一點代價去刷這個戰績而已。

  很顯然,按趙桓給朝廷貫徹的務實傳統,如果只是刷一次戰功,而無法完成統治,這種事是擺不上檯面的。

  趙桓便問道:「那卿以為我朝是否應該採用這種出兵方式?」

  虞允文說道:「在出兵之前,請容許臣跟官家介紹一下,大唐是如何失守的河中地區。」

  「可。」

  「大唐在安史之亂之前一直處於在西域的擴張態勢中,尤其與當時剛剛立國的大食,曾經前後交戰七次,其中六勝一負。」

  「對中原天朝而言,勝利都不值一提,畢竟勝利是常態,斬首大食人數以萬計的戰事司空見慣。贏得多了,一次次普通戰事,根本不值得宣揚。」

  「但唯一失敗的一次,就成為整個蠻夷光耀千古的戰事,必須大書特書。這一戰就是怛羅斯之戰。」

  「這讓人誤以為怛羅斯之戰後,中原就失去了對河中地區的掌控。」

  「但其實並非如此。畢竟安西都護府只是帝國邊陲軍鎮,損失一兩萬人,以中原的體魄和規模,只要王朝穩固,根本就是九牛一毛的事情。」

  「哪個擁有軍隊近百萬的王朝,會因為邊軍損失了一萬多人,就一蹶不振,放棄數萬里疆土?」

  「事實上,怛羅斯之戰後,前唐輕鬆的補齊了安西都護府軍隊的損失。天寶十年秋八月,前唐安西軍隊在高仙芝統帥下於怛羅斯戰敗,轉到天寶十二年冬十月,安西軍隊已經在新任節度使封常清的統帥下將不服王化的西域大國大勃律滅國。」

  「由此可見,怛羅斯之戰根本不影響前唐在西域的統治,甚至安西軍隊隔了一年就能在中原補充下,繼續擴張版圖,揮師滅國。」

  趙桓點了點頭,覺得虞允文說的很有道理。

  只要帝國不亂,邊軍損失一萬多人,那叫什麼損失?百萬大軍隨時可以抽出一部分補充到邊疆去。

  三國夷陵之戰,那麼孱弱的蜀國丟失了五萬精銳,都屁事沒有,迅速重整國勢,南征北伐。

  要說損失,那孫十萬在合肥城下,十幾萬大軍屢屢被張遼開無雙,也沒耽誤他一次次北伐。

  說大唐損失了一萬多軍人,就在西域萎靡了,那簡直把後面大唐的滅國之戰當兒戲呀。

  那可是遠出兩萬里,直接把當地國家徹底覆滅,國王腦袋都砍了下來。

  哪個萎靡的政權會有這滅國能力?

  看看大食有沒有實力跑到如今大宋面前把高昌、西遼、東遼之類的國家給滅了?

  「所以是安史之亂影響了前唐在河中的統治?」

  「是,也不是。」虞允文從容說道:「這就涉及到出兵規模這方面。」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